高中数学项目式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2022-06-10 02:39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五象校区530221马汉阳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8期
关键词:直线方程评价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五象校区(530221) 马汉阳

国务院办公厅2019 年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基于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要求的高中数学课程目标之一。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应提倡以问题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方式,立足于问题发现、提出、分析、解决的全过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发、深化学生的数学思考,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直接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其中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是最为常用的方法。项目式教学是让学生在参与中进行持续的投入、合作、研究和资源管理,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性问题的教学方法,分为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展示、项目评价四个阶段。下面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例进行说明。

本课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4-4 第二讲的第三部分“直线的参数方程”的第二课时。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直线的参数方程中的参数t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作为第一课时的延伸,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直线参数方程中的t来解决直线与曲线相交的弦长问题,笔者以“项目式教学”来组织课堂教学。

一、项目规划

项目式教学的第一阶段就是项目规划阶段,项目规划内容包括:

1.活动背景。直线的参数方程是高考的选考内容。考纲要求学生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了解常用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其中直线的参数方程是重点考查内容之一。直线的参数方程的标准形式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其参数也有明确的几何意义,因而在解题时有其独特的作用。

2.活动目的。本节课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直线的参数方程中的参数t的几何意义解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活动立项。利用直线的参数方程中的t来解决直线与曲线相交的弦长问题。

4.项目评价。项目评价包含目标定位评价、内容设定评价、探究方法评价、成果评价等。

下面通过“直线的参数方程”的教学来进行说明。

师:第一课时我们学习了直线的参数方程,直线的参数方程中的参数t能帮助我们解决数学中的什么问题?非常期待!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图1

问题2:标准形式中t的几何意义是什么?((,其中定点P(x0,y0))

问题3:如何用t表示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

问题4:定点P(x0,y0)所在直线与曲线交于A,B两点,则|PA|+|PB|,|PA|·|PB|,|AB|这些与线段有关的几何量如何用t表示?

问题5:直线的参数方程中的参数t能帮助我们解决数学中的什么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参数t能帮助我们解决数学中有关距离的问题。要注意两点:(1)直线的参数方程是否为标准式;(2)这些点都要在该直线上,且与定点P有关。

点评:教师以项目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新颖独特;以问题为导向,复习直线的参数方程标准式中t的意义,利用参数t解决数学中有关距离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步步深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也为下面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项目实施与展示

项目实施的关键是项目目标的确立。项目目标:能利用参数t求解数学中有关距离的问题。通过上面的复习,可以直接让学生先思考下面的例子,然后再总结确立项目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确立项目后,带领学生完成确立的项目,其中3个学习组完成第一个例题,另外3个学习组完成第二个例题,先独立完成,然后再同桌交流讨论,最后由小组长展示各人解法(投影)并回答以下问题:这两题,各人的解法有何不同?由上面两题的解法可以看出,容易出错的点在哪?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哪?(一是正确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二是注意两个点对应的参数符号的异同)

通过这两题的训练,学生学会了用参数t求解数学中有关距离的简单问题,达到了项目设置的基本要求。

点评: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相对封闭,学生学习思维不够活跃,习惯了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本节课,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创设集体性的教学环境,运用项目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开展小组互动,促进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互动中加深对问题的思考,在交流中听取他人的意见,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碰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让学生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流讨论,最后由一位同学(投影)展示他的解法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6:例3 与例1、例2 求距离时有什么不同?容易在什么地方出错?(前面的例子给出了定点,例3 没有给出定点,其实是让学生自己去找,也就是找P点,同时还要注意t的符号)

点评:通过以上三个例子,学生懂得了如何构建项目及实施项目。教师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难易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再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教师示范、引导、指导,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方向,通过这一项目式的活动探究,使学生轻松掌握新的知识。

知识延伸:直线的参数方程(非标准式)中t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是本节课的关键。

变式1: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直线l与圆x2+y2=9 相交于A,B两点,求|PA|+|PB|,|PA|·|PB|的值。

问题7:直线的参数方程和例1 有什么不同?请你复述一下直线的参数方程中每个量的含义。下列变式中的参数t是否具有同样的意义?

点评:以问题为导向,环环相扣,让思维的脉络在有序的轨道上层层递进。

点评:问题8 和问题9 是项目式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通过两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互助小组,让学生先在同桌之间进行交流,然后小组讨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在交流中丰富知识,在探索中解决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ρsin2θ+4 sinθ-ρ=0,直线l过定点P(1,1)且与曲线C交于A,B两点。

(1)求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

(2)若直线l的斜率为2,求的值。

解:(1)由ρsin2θ+4 sinθ-ρ=0 得ρ2sin2θ+4ρsinθ-ρ2=0。

于是4ρsinθ=(ρcosθ)2,

所以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4y。

问题11:比较上述两种解法,哪一种解法更好?好在哪?

点评:高考数学试题涉及知识面广,能力要求较高,解法灵活多样。本节课,教师在研讨数学问题时,从中归纳总结出常用的解题方法,而不是为解题而解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分析试题,会考虑从何入手、采取什么方法,并熟练地归纳出解题方法。通过对上面例子不同解法的比较,学生发现用直线的参数方程的非标准式求与定点有关的距离问题时,解法2 直接套用公式,更简洁,以后做题时就不会无从下手,而是有章可循、有路可行,易于入手。

三、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是项目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

1.项目目标评价。项目目标的确立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数学活动是否具有思维价值,是否以学生发展为本并注重全面发展。

2.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方法是否体现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性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

3.教学成果评价。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三维性”,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学习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单纯是知识的掌握,更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技能的形成以及学习收获情况。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比如对问题9、10的探求过程和例3解法过程的评价,其实就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师要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评价总结,同时,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又要对每个学生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以增强学生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评价的水平和勇气。正确的评价能让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得到保护,激发学生学习发展的动力和学习创新的活力。

四、小结归纳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利用参数t能求解数学中有关距离的问题,要区分好直线的参数方程是标准式还是非标准式。

本节课的教学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式课堂教学,目的是把课堂学习探究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猜你喜欢
直线方程评价
方程的再认识
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方程(组)的由来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圆的方程
画直线
画直线
你喜欢直线吗?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