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公妻陈氏墓志》考略

2022-06-13 04:21高超
书画世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墓志楷书

高超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梳理《高公妻陈氏墓志》志主高公妻陈氏的家族关系以及墓志所属的时代背景,对《高公妻陈氏墓志》的书法风格进行全面分析,并将其与《九成宫醴泉铭》进行对比。通过对该墓志书风的探讨,以期对我们学习、研究唐代楷书技法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公妻陈氏;墓志;考略;楷书;书法风格

《高公妻陈氏墓志》全称为《高公妻陈氏墓志铭并序》。唐乾符六年(879)立,陕西省西安市出土。该石现藏西安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并由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藏拓。志呈正方形,边长54厘米,厚11厘米。四刹饰以十二生肖图案。志文23行,满行24字,楷书。焦渍撰文并书丹,强审刻字。志主陈氏,颍川(今河南许昌)人,灵台司辰官高公之妻。志载其自笄年适夫,相室齐眉四十余年,生子四人,皆有官职,女四人早亡。撰书者焦渍,撰书此志时署朝议郎、试太常寺协律郎。[1]该志书体工整干练,刚健雄浑,有欧书之风。

墓主人陈氏,河南许昌人,唐乾符六年四月二十日在陕西礼泉县的府宅中去世,享年63岁。通过《高公妻陈氏墓志》中所反映志主世系的内容不难看出,志主陈氏夫人的曾祖父陈謩、祖父陈璟、父亲陈子明三代人,皆为唐朝政权中的重要官僚,他们在当时都有很好的声望,地位很高,家世显赫,世代皆为达官显贵。由于没有相关文献记载陈氏和高氏的相关史传等,我们只能由志文记载进行解读。

一、《高公妻陈氏墓志》文化内涵解读

唐代晚期的墓志有类似初唐欧体的瘦硬书风,有一种内在的骨力。书法的传承在安史之乱中遭到破坏,后来人们想在书法上追仿太宗、玄宗之风,以重振国力。因此,在晚唐的墓志中,书法一变中唐流风,由圆厚紧密而趋峻秀疏朗。在这个时期,楷书字体不仅统一,而且更加规范。人们学习初唐楷书的规矩,吸收其长,书风也自然转向端严、俊朗,结体精密有加,注重法度。所以,在晚唐很多墓志中,其书法风格和初唐楷书相似,《高公妻陈氏墓志》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高公妻陈氏墓志》四刹饰以十二生肖图案,为穿着官服、手持笏板的人格化的十二生肖。其在艺术上有装饰美化之效果,是古人敬畏天地、鬼神的原始思想的体现。在丧葬礼制中,墓志作为重要的葬品,纹饰风格多样。墓志上雕刻的十二生肖图案,不只有美化效果,古人通过在墓志表面刻绘神灵、动物纹饰来寄托生死轮回的思想,并力图为逝者营造一个与天地同在的世界,希冀得到天地四方神灵的陪伴和佑护。[2]

二、《高公妻陈氏墓志》书法风格分析

《高公妻陈氏墓志》书体为楷书,整体风格与《九成宫醴泉铭》相似。《高公妻陈氏墓志》结构典雅大方,字距、行距都适中,章法整齐,字形偏长,笔画凝聚,点画劲挺,稳定感极强;用笔于平正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但细观之下,此墓志在用笔细节方面与《九成宫醴泉铭》有所不同,尤其是《九成宫醴泉铭》在画末重收,笔至画尾便稳稳提起。相较于《九成宫醴泉铭》的高华浑朴、法度森严,此墓志显得工整干练、刚健雄浑,章法方面基本相同于《九成宫醴泉铭》,有楷书的端庄静穆之气象。

现将《高公妻陈氏墓志》与《九成宫醴泉铭》在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独体字对比。《九成宫醴泉铭》中独体字字形偏长,重心平稳,但在线条用笔方面比《高公妻陈氏墓志》更多了一些灵动,粗细对比更为明显,部分笔画还带有连带动作,稍显飘逸。《高公妻陈氏墓志》同样保留了一部分的字形特征,具有明显长势,且笔画舒展而更显大气。

如“年”字的整体体式较像,都是上紧下松,但《高公妻陈氏墓志》中的点所在的空间开张部分略小于《九成宫醴泉铭》中的点,重心在中上部。从用笔上看,《高公妻陈氏墓志》中的竖粗重基本无变化;而《九成宫醴泉铭》中的竖有轻微的粗细变化,更加细腻精致。《高公妻陈氏墓志》中“月”字的撇弯曲度不大,基本偏直,而且末端位置高于竖提;而在《九成宫醴泉铭》中,明显可以看出撇的弯度很大,而且撇脚伸长,有重笔再出锋的形态。《高公妻陈氏墓志》《九成宫醴泉铭》中的“天”字有相同的取势,两者的横均向右上倾斜,撇的起笔偏左且先直后弯,捺放开而向右延展。区别为前者撇较长,与捺几乎齐平,而后者撇较短,字有斜势。另外二者捺的形态也有一些不同:前者有明显的捺脚,而后者则很含蓄。“无”字在两者中均能看出明显的行书用笔。中间部分四个短竖笔意萦带,形态相异而感觉相似。四点底牵丝往来,不仅省去了楷书行笔的繁杂,又增强了艺术的渲染效果。《高公妻陈氏墓志》中“无”字斜切入笔,《九成宫醴泉铭》中“无”字露锋入笔,笔法的丰富使得这个字更加有趣味。“不”字在二者中的差别在于竖和点。《高公妻陈氏墓志》中竖偏左,点为横点,整个字重心偏左且偏低。《九成宫醴泉铭》中竖处于中间,中宫平稳。前者撇和竖还有连带笔画,字显得更加生动。

(二)上下结构字对比。《九成宫醴泉铭》中上下结构字的安排有上大下小、上下均等、上小下大三種形式,变化丰富,书写性更强;但是《高公妻陈氏墓志》中基本为上小下大,并且上边结构收得比较紧,下边舒展放开,在视觉上稍显单调。

如二者中的“昔”字有很高的相似度,但细看会发现《高公妻陈氏墓志》的长横更加有力,线条更加坚实。而《九成宫醴泉铭》的长横则短于前者,而且行笔的过渡地带偏细。“日”字部分相似,只因长横的影响,前者下面的空间显得更大。《高公妻陈氏墓志》中“室”字宝盖头较小,下边的“至”将空间撑开,结构似梯形。《九成宫醴泉铭》中“室”字正好相反,宝盖头较大,包住了下面的“至”,结构似倒梯形。二者用笔相似。《高公妻陈氏墓志》中“泉”字笔画比较厚重,结字比较紧;而《九成宫醴泉铭》中的“泉”字用笔比较纤细,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交叉有致,欹侧明显,向左倾倒,更加灵动。二者中的“家”字上半部分的宝盖头写法不同,但字的整个字形结构、用笔情况、欹侧角度都十分相似,《九成宫醴泉铭》中的“家”字结体更加舒朗。《高公妻陈氏墓志》中“察”字宝盖头向里收缩,中间部分撇短捺长且撇轻捺重;下面的“小”以三点代替,字形偏长,整字端正。《九成宫醴泉铭》中的“察”字宝盖头开阔,且中间横画较细,中间部分趣味性很强,撇长捺短,左低右高,下边的“小”笔画较粗。C3BEA568-E82D-4BD0-B478-AA3735F67E0E

(三)左右结构字对比。二者左右结构的字相似度较高,不同之处在于《九成宫醴泉铭》的部件之间有空间感,疏朗而自然;《高公妻陈氏墓志》的左右部件距离更近,中宫更为紧凑,整个字略显拘谨。

如二者中的“德”字整体上都比较平正,双人旁在用笔和形态上都极为相似。《高公妻陈氏墓志》中的“德”字重心居中,《九成宫醴泉铭》中的“德”字重心压低。最大的区别在于:《九成宫醴泉铭》中“德”字右边“十”字部分的竖画更长,几乎占了右边二分之一的部分,且笔画有连带,使整个字显得更加流畅灵动。《高公妻陈氏墓志》中的“时”字中宫收紧;《九成宫醴泉铭》中“时”字有向左倾斜之势,字形舒展。相比之下后者的结体更加自然。《高公妻陳氏墓志》中的“捡”字结体更加紧凑,空间较少,提手旁稍粗重,右边的捺画伸出更长,且比较劲挺。《九成宫醴泉铭》中的“捡”字结体更加疏朗,空间更大,提手旁较纤细,捺画有略微一波三折的形态。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四个点的形态:前者用两个“人”字代替;后者保留了四个点,且彼此之间有呼应。《高公妻陈氏墓志》中的“仰”字重心偏低,三个部分有明显的错落关系,且彼此联系紧密,结构似平行四边形;而《九成宫醴泉铭》中的“仰”字上面基本平齐,错落不明显,三个部分不似前者穿插紧密,但更显得疏朗自然。

通过以上分析,现将《高公妻陈氏墓志》书风总结如下:

(一)结体。通篇来看,此墓志书法结体端庄谨严,取势自然。体势多平整,偶尔也通过线条的欹侧安排展现一种灵动的态势。结体大体有以下三种类别:1.端正字形的汉字重心平稳,通过线

条的穿插、倾斜和部件的错位搭配使得字的取势自然。如“捡”字(图1)左右两边间距过近,部件紧凑,故其左部过重,而右部撇画的左伸和捺画的右展使得整个字保持了正势。“五”字(图2)第二个横向笔画朝右下倾斜,将极度倾斜的第一个横画拉了回来,在整体字势平稳之后,最后一个长横取平势,整个字就显得非常端庄了。“和”字(图3)右边的“口”部安排在最靠下的位置,重心下移,结体更为端正,取势更自然。

2.紧结字形的字大多中宫紧凑,且收放关系明显。如“察”字(图4)的上下部分安排紧密,但将撇画和捺画舒展开来,使得整个字大方端庄。“不”字(图5)撇画位置较靠左,最后一点处理为横势长点,实现了力量的相对平衡。“盛”字(图6)、“风”字(图7)内部安排极为紧凑,有向内聚拢之势,但斜钩笔画的外展,予人一种舒展轻松之感。

3.《高公妻陈氏墓志》中大多数汉字均为修长字形,取纵势。其中纵向笔画如竖、竖弯钩、竖撇等均拉长线条,使得整个字的结体呈现修长的特点,流露出一种篆体的古意。(图8—图11)

(二)用笔。此志笔画凝聚,点画线条劲挺,笔力十足,笔致从容,用笔特点较为明显。

1.横、竖笔画:《高公妻陈氏墓志》的横竖线条大多较颜体细、较欧体粗,线质感强,富有张力。横画和竖画的起笔处下笔谨慎,基本为方笔;中段中锋行笔;末端收笔回锋。两种笔画中锋处均显粗细过渡,自然流畅。线条长短搭配,相同笔画均匀分布,一种谨严肃穆之感凸显出来,有阳刚之美。

2.撇、捺笔画:撇捺笔画舒展奔放,笔力劲健,行笔果断。多数线条出锋迅速。起笔多斜切,末端出尖;中段行笔带有弧度,笔势绵延而力量十足,将碑刻的刀味展现出来,用笔更显果断。

3.点画:唐楷的秩序感与规则感通过点画表达出来。此志每个点都交代清楚,落笔谨慎,但其中又透露了一种温润感觉:由尖入笔,回锋饱满收笔,略显温润劲畅,有阴柔之美。

(三)章法。《高公妻陈氏墓志》章法工整干练,每列关系明显,气韵连贯;受无明确界格的影响,部分字位置安排有上有下;单字形体较为厚重,整体尽显端庄静穆之气象。

三、结论

《高公妻陈氏墓志》是在社会凋敝的晚唐时期出现的一块墓志。一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必定会影响这个时期的书法风格,也间接地反映了人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恢复盛唐气象。此墓志的书法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结体端庄谨严,取势自然;笔画凝聚,点画线条劲挺;章法布局工整干练。其结构典雅大方,字距、行距适中,章法整齐。字形偏长,笔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工整干练。本文通过对该墓志书风的探讨,以期对我们了解墓志书法,学习、研究唐代楷书技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王仁波.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第4册[G].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167.

[2]刘天琪.略论隋唐十二生肖墓志的起源与装饰风格[J].美苑,2009(002):84-86.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C3BEA568-E82D-4BD0-B478-AA3735F67E0E

猜你喜欢
墓志楷书
唐代诗人资料研究系统的更新与拓展
——评《唐代诗人墓志汇编(出土文献卷)》
楷书的教与学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墓志文体起源研究综述
浙江宋元墓志漫谈
楷书
楷书
楷书
隋唐墓志伪刻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