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激励策略的实施

2022-06-18 20:45黄微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激励德育

黄微

摘要:传统的高压式管理仅仅把受教育者当成管理的客体,忽视了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造成了班级德育改革发展的瓶颈。激励理论帮助管理者走出了这一困境,变专制管理为民主管理,做到从受教育者的现实需要出发,为受教育者的长远发展努力。在激励理论的指导下,管理者应给予受教育者充分的信任和鼓励,通过多沟通思想培养集体意识和与班集体共荣辱的积极态度,促使管理者从权威式的管理方式到民主管理转变。本文创作的初衷也是由于大多数的文章考虑得较为片面,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的研究,把太多的关注放在了大众道德规范的传播上,笔者认为这样会直接影响广大学生群体。面对还处在青春期且尚不具备对外界形成全面认识和价值判断的高中生群体,精神教育就更加需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独特需求,从而才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激励;策略

前言: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德育理念深入人心。中学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赏识教育是发现学生闪光点、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教育,是一种具有激励功能和强化效果的教育方式,在积极开展德育改革,推进德育科学化的情况下,许多人都主张将赏识教育应用到德育中去,以促使德育人性化,增加德育的可操作性。在高中德育教育中,教师应加强赏识教育,树立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和爱护学生

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速度较快,他们的情感需求也更加旺盛,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被认可的心理需求。赏识教育主张在教育中相信学生。在赏识教育中,教师应当以信任学生为基础,通过赏识让学生热爱生活。教师在高中德育教育中开展赏识教育,应注重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营造轻松的德育教育氛围,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这有助于德育的推进和运行。在高中德育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发展规律,本着“对学生负责,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想象和创造,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新课改下,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德育内容改革,加强德育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则要改善教育模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付出爱心和耐心,给学生创造质疑、讨论、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赏识,真正乐于接受道德教育,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赏识教育具有引导和激励作用。在赏识教育中,教师应当注重观察学生的闪光点,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一样的赏识,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促进学生全面提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高中生的性格特点、知识水平不同,但他们身上都有可取之处,每个人都有成才的希望。在赏识教育中,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考虑学生的独立性,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和鼓励,促使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如有的学生虽然在文化课方面表现不是很好,但对音乐有着较强的感悟能力,在文艺方面有特长,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赞扬学生的优点,在举办班级集体活动、学校文艺晚会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点,并给予学生赏识和鼓励。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表现积极,爱回答问题,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表现,并给予学生提示和引导,如提示学生认真思考,找出问题的关键,认真思考和回答。有些学生性格较为内向,但是普通话比较标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朗读或者领读课文,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这样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优点开展赏识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发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走向成功加油助力。

三、把握赏识的时机,适时给予学生赏识

好的教师不但要善于教学,能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善于引导和教育,助力学生成长成才。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主体意识和自尊心,他们在与人打交道时,能感知对方是否有诚意。赏识教育不能是无缘无故的赏识,它与知识教育和思想引导一样,教师要准确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还要把握赏识的时机,即要注意赏识的适时性。如有些学生每次遇到教师和其他同学都非常礼貌,教师可以在他与自己打招呼时,热情地给予回应,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这位学生为榜样,教导大家向他学习礼仪知识,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在班级评选班干部时,教师可以提议由其担任礼仪宣传员。有的学生具有担当,敢于向教师和同学承认错误,为此,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事件缘由,帮助双方解决问题后,给予敢于认错的学生表扬和鼓励,表扬他知错就改的态度,鼓励他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守纪律、团结同学的好学生。总之,教师只有善于捕捉赏识教育的契机,适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讓学生认识自身价值,才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四、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

高中阶段是承上启下的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慢慢成熟,但是也伴随着迷茫,在这个阶段如果不做好引导教育,他们有可能会受到社会上的不良信息影响而形成不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甚至因此误入歧途。同时,班主任也要认识到,有效的德育绝非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限制,而是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轨迹因势利导,通过恰当运用激励策略鼓励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感受德育的乐趣和成就感。学生在学校中每天都会和班主任接触,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会被很多学生作为标准和模板,这就对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每个周五的大扫除中班主任也要积极参加,认真清扫每一个角落,学生看到后也会很快停止嬉戏打闹,跟着班主任一起清洁教室。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也体现出班主任对学生的指引和示范作用。如果学生能够遵守标准规范,教师应该给予鼓励,这样的鼓励是无关成绩的,只要学生在平时有良好的行为或者习惯表现,教师都应不吝赞美。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发现良好行为和习惯对自己产生的正面影响,在教师的引导下会更加积极地践行德育灌输的理念。

五、激励学生时要照顾学生的不同心理

有的班主任认为“以毒攻毒”也是一种激励方式,这显然没有顾及身心快速成长期的高中生心理脆弱的特点。所以,激励应该以鼓励为主,要照顾大部分学生脆弱的心理状态,德育的方式应该符合学生尚不成熟的心态,应该少一点批评,防止学生对德育甚至班主任产生抵触情绪。如在以“集体主义精神”为主题的教学中,有的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平时班级被学校表彰或者受到批评时,他们也仿佛和别的学生不在一个集体中,这些学生在今后可能会影响其他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对此,班主任和他们逐一耐心沟通,才得知一名学生是和同学关系不好才不愿参加活动,而另外两名则是性格内向不愿参与。了解到问题后班主任鼓励他们适当参加集体活动,感受和同学互帮互助的乐趣,慢慢的,他们变得开朗起来,每次活动都会出现他们的身影。

结语:班主任德育需要所有管理者、任课老师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共献良策。管理者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激励理论的应用方式,要不断寻求激励理论和班主任德育结合的、贴近本班现实情况的新途径。如共同编制一些德育的直观的课件,包括德育视频、图片和统计表格等。青少年更多偏向于感性,管理一定要杜绝教条化,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激发受教育者的德育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谭长顺.让激励机制走进高中德育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18,05:106.

[2]余德久.教育新常态下高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高中班主任激励德育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高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谈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激励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