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大丰方言的“ 子 ”缀

2022-06-22 02:08顾挺
今古文创 2022年20期
关键词:单音节语素方言

【摘要】 盐城大丰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又称“本场话”。大丰方言中的“子”缀十分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本文对盐城大丰方言的“子”缀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总结其特征并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 方言;“子”缀;单音节;多音节;语素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0-0125-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0.039

盐城是江苏省地级市,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大丰,位于盐城东南部,盐城市辖区之一,2015年撤市设区,土地总面积3059平方千米,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和生物资源。

清代文人徐筱帆根据盐城话的音序编纂成一部《徐氏类音字汇》(1900),这是有史可考的最早的描写盐城话语音系统的著作;《盐城市志·方言志》中对盐城方言的特点进行了粗略概括;蔡华祥(2011)所著《盐城方言研究》中对盐城(步凤)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做了详尽的调查归纳。

研究盐城大丰方言的论文和著作较少,大多附着于对盐城方言的研究,缺少独立性。《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1960)对大丰话有所提及;鲍明炜主编的《江苏省志·方言志》(1998)中首次列出了大丰音;李晨(2011)系统整理了大丰方言的音韵系统,将其与普通话作共时比较,同时,也进行了大丰方言的历时研究;冯青青(2019)对大丰方言的词汇特点进行了分类总结。目前的对盐城大丰方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语音方面,词汇及语法方面的研究较少。

在对“子”缀的研究中,兰清(2007)研究了现代汉语“子”缀的构词规律;曹越香(2004)对现代汉语的“动词+子”结构进行了多角度考察;另外,许多学者都对方言中的“子”缀进行了调查分析。

本文对大丰方言的“子”缀进行分类概括分析,由于大丰方言与普通话存在差异,本文将方言词汇后附普通话词汇,部分差异较大的词汇会加以例句说明。

一、单音节型

单音节“子”缀词在大丰方言“子”缀中占多数,又可以根据该音节的词性进行划分:

(一)名詞性

车子(车)

本子(作业本)

叫子(口哨):你听,哪个(谁)在吹叫子啊?

扣子(纽扣)

缸子(水缸):缸子里没得(没有)水了。

盒子

(二)动词性

刮子(可以进行刮这个动作的器具):阿姨用刮子在刮痧。

滚子(球形或圆柱形物体):鼠标滚子坏特了。(鼠标的滚轮坏了。)

(三)形容词性

圆子(汤圆)

瘪子(形容凹下去的地方,也形容吃瘪):车子被撞呃(撞了)个瘪子。|他在领导那块吃了个瘪子。

黑子(形容长得黑的人,一般用于称呼人)

彩子(玉米糊)

(四)量词性

双子(双胞胎):那家养了个双子。

个子(身高、身材):那个人个子多大啊!(那个人很魁梧!)

块子(块状物):天太冷了,放呃杯子里弄(放在杯子里)的水都冻成块子了。

条子(条状物):妈妈留了个条子把我。(妈妈给我留了个纸条。)

(五)数词性

二子[i??3??0](家中排行第二的人)

三子[s?312??0](家中排行第三的人)

(六)无法辨别词性的语素

?子[phiu35](汤勺)

?子[?i?5??0](椅、凳等物品的支撑部分;或裤子的底部):裤?子脏了。

盐城大丰方言“子”缀单音节语素中,有大量的名词性语素,由此可见大丰方言的“子”缀和普通话一样,主要的语法功能是作为名词后的附着成分。“子”缀可以附着在各种语素后表示语法意义,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数次、量词,甚至是一些语法意义不明确的词后。

在名词性语素中,大多数词语与普通话相近,部分词语根据物品的形态、声音等加“子”缀表示物品,相较于现代汉语普通话更加直接。例如普通话中的口哨,在大丰方言中为“叫子”,是因为口哨的声响类似于人的尖叫声。另外,大丰方言中单音节“子”缀比现代汉语普通话丰富得多,这些也影响了年轻人普通话的使用,大丰年轻人在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往时,更倾向于用“子”缀称呼物品,称“水杯”为“杯子”,称“地毯”为“毯子”,称“书本”为“本子”。

在动词性语素中,通常会将使用该物品的动作加“子”缀来形容物品,例如“刮子”,人们在使用这个物品的时候,进行的是刮这个动作,不管是雨刮器还是刮痧器具,凡是能够用该物品来“刮”东西的,都能够称为“刮子”。与动词性语素相同,形容词性语素和量词性语素都是通过描写该物品的特征来描述词语。当地人称“汤圆”为“圆子”,是因为汤圆的是球体,形状为圆形。其中,量词性语素较为特殊,当地人还会使用量词性语素+“子”缀表示附加意义,如“他拿呃一篮子苹果”“他踢呃车子两下子”“我出去转了两圈子”等。

需要强调的是,在当地,人们用数次加“子”来指称人,如用“二子”称呼家中排行第二的人,“三子”称呼家中排行第三的人。而家中排行第一的在当地称为“老大”,不用“一子”。这与盐城其他地方不同,在盐城的其他地区,排行第一的人,年轻的用“大子”,年长的用“老大”。(蔡华祥,2011)

二、双音节型

本文按照构词方式,将盐城大丰方言中的双音节词分为两类:

(一)ab+子型FAEE0ABE-D6A0-4930-8710-FA03742674DE

新娘子

米粒子(单粒的米):米粒子特地底下了。(米掉在了地上。)

肉沫子

黄豆子

书页子

笔芯子

车轮子

脚踏子(自行车脚踏板):脚踏车的脚踏板坏特了。

菜板子(切板):菜板子在架子上。

??子[khan31g??3??0](硬币):超市车子要一块钱??子才能用。

薄刀子(菜刀):薄刀子钝呃不好用了。

纸板子(硬纸板):纸板子收起来能卖钱。

线头子

手套子

口罩子

围巾子

油星子

细伢子[?hi31ia35??0](小孩):细伢子皮起来凶呢。(小孩顽皮起来可厉害了。)

?花子[thia33xu?31??0] (糊弄人):作业像?花子一样。(作业太糊弄了。)

(二)aa+子型

袋袋子(袋子)

丁丁子(丁状物):把切板上的肉切成丁丁子。

泡泡子(水泡、气泡等类似气球的物体):碱水能吹泡泡子。(肥皂水可以吹泡泡。)

尖尖子(物品的尖头部分):当心碰呃(碰到)桌子尖尖子。

丝丝子(丝状物):地下全是你的头发丝丝子。

在盐城大丰方言中,双音节“子”缀被分为ab+子型及aa+子型。归纳总结发现,aa+子型大多用来描述物体形状,而ab+子型情况较多,需详细分析。

与单音节附加“子”缀不同,双音节附加子缀需要研究切分问题,也就是研究紧靠词缀“子”的语素是与前面的词组合还是与“子”组合。蔡华祥(2010)指出在盐城方言中,切分“子”缀内部结构需要根据语义上的因素。他将“新娘子”切分为“(新娘)子”。他根据盐城人日常生活使用中可以理解“新娘”的意义,而无“娘子”的使用习惯,认为盐城方言“新娘子”中的“娘”是与“新”先组合成“新娘”然后再附加“子”缀的。而“鱼卡子、红豆子”等中的“卡子、豆子”在盐城话中可以成立,所以倾向于将这一类词划分为“鱼(卡子)、红(豆子)”。①

对蔡华祥关于“新娘子”此类词的划分方式,笔者表示认同。但对“鱼卡子、红豆子”等词的划分,笔者认为蔡华祥的划分方式有些不妥。蔡华祥凭“卡子、豆子”等在盐城话中成立,因而将这一类词划分为“鱼(卡子)、红(豆子)”。但在盐城方言中,“鱼卡、红豆”同样可以成立,所以笔者认为该划分方法有不确定性,缺少说服力。切分“子”缀需要根据词义及当地人的日常使用情况,如“鱼卡子、红豆子”表示的意义为“鱼身上的刺、红色的豆子”,当地人也会直接说“鱼卡、红豆”,所以关于此类词的切分,笔者倾向于且分为“(鱼卡)子、(红豆)子”。与之不同的是“米粒子、肉沫子”,其表示的意义为“成粒的米、成沫的肉”,当地人在使用时一般单独说“米粒、肉沫”,因此,此类“子”缀词语可以切分为“米(粒子)、肉(沫子)”。

从“ab+子型”的划分情况来看,在盐城大丰方言中,有很大一部分采取了直接附加的方式,即在汉语普通话词汇后加“子”字,如“新娘子”“车轮子”“菜板子”等,这一些词汇可以不加“子”缀使用,但由于方言的影响,当地人更习惯加“子”缀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有无随意性还需进一步探究。

“aa+子型”一般用来形容某一性状的物品,如“条条子”表示“条状物体”,“丁丁子”表示“丁状物体”。在盐城其他地区中,用“块块子”的用法,在大丰则没有这种方言,当地人形容块状物单音节“子”缀称“块子”,双音节“子”缀称“块砬子”。“子”缀之前的量词进行重叠,与单音节“子”缀中的量词加“子”缀使用方式区别不大。这一类词语的重叠出现也是当地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使用习惯造成的,可以重叠使用,也可以不重叠使用。

三、多音节型

盐城大丰方言中的多音节型“子”缀较多出现在复合词中,根据构词方式划分为以下两类:

(一)abc+子

公交车子

肚脐眼子

电视机子

方便袋子

饮料瓶子

萝卜干子

榨菜丝子

下巴骨子(下巴)

脚后跟子

(二)ab+c子、a+bc子

藕粉圆子(藕粉做的汤圆):那家饭店做的藕粉圆子蛮好吃的。

猪油花子(猪油):猪油花子烧菜鲜呢昂。

舌头尖子(舌尖):舌头尖子上呼呃个泡(长了个泡)。

洋碱粉子(洗衣粉类的清洁粉劑):衣服里头倒滴呃(倒一点)洋碱粉子再洗。

棉花团子(成团的棉花):这些棉花团子是做什呢用的?

冰块?子[pi?31khue35l??3??0](冰块):这天冷呃水都冻成冰块?子了。(这天冷到水都冻成冰了。)

根据分析,盐城大丰方言中的多音节“子”缀中,有很多是在普通话语素后加“子”缀,在上文中归纳为“abc+子”。在盐城大丰方言中,“子”缀具有扩展功能,一些语言中本没有“子”缀的词语,经历方言的演变,加上了“子”缀,这与大丰方言的特征是分不开的。

其余的多音节“子”缀,具有鲜明的方言特色,如“ab+c子”型的“舌头(尖子)”,舌头表示器官,尖子表示部位,联合起来表示舌尖;“藕粉(圆子)”,“藕粉”表示材质,“圆子”表示形状,联合起来表示用藕粉做成的汤圆。“a+bc子”型的“冰(块?子)”是大丰方言中的特殊存在,在盐城其他地方的方言中,没有“块?子的说法”,“块?子”在大丰方言中特指块状物体。另外,“猪油花子”的划分需要单独考虑,在大丰方言中有“油花子”的用法,因此可以划分为“猪(油花子)”;也存在“猪油”的单独用法,因此也可划分为“猪油(花子)”。笔者更倾向于将其划分为“猪(油花子)”,“猪”表示油的来源,“油花子”表示在油花,这样划分也符合普通话的使用习惯。而“猪油(花子)”这种划分方式无法对“花子”进行解释。FAEE0ABE-D6A0-4930-8710-FA03742674DE

四、“呃子”缀

在盐城大丰方言中,除了上文提到的各种“子”缀之外,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子”缀——“呃子”缀,在本文中将“呃子”缀分为时间缀及非时间缀这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一)时间“呃子”缀

出现在表示“天”的时间词之后的“呃子”缀,这是盐城大丰方言中独有的,下表将普通话、盐城(步凤)方言、盐城大丰方言表示天概念的时间词进行对比:

分析上表可以发现,大丰方言虽然与盐城方言同属江淮官话通泰片,但部分词的发音及用法有所不同。盐城方言、大丰中对于表示天的时间词都有“子”缀标记,大丰方言全部使用“呃子”标记,盐城(步凤)方言则使用“呃子”“格子”标记。不管是盐城(步凤)方言,还是盐城大丰方言,在使用表示“天”的时间词时,都不能脱离“子”缀使用。

(二)非时间“呃子”缀

除了表示时间之外,在盐城大丰方言中,“呃子”还会用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进行的时间非常短。如:等呃子,他马上到(等一下,他马上到);望呃子锅子里头的菜个成熟(看一下锅里的菜有没有熟);好好想呃子这道题,你肯定会做(好好想一下这道题,你肯定会做)。盐城大丰方言中的“呃子”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一下”,表示尝试某件事。在日常使用中,有“呃子”和无“呃子”的语义差别较大。

五、余论

“子”缀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历史悠久,发展到现代的盐城大丰方言,“子”缀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由于盐城方言的特殊性,其“子”缀构词能力较强。这些构词也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在语言学中,经济性原则是指语言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会用最少的语言表示最大限度的信息。在盐城大丰方言中,一些复杂的形容物件的名词和形容词可以用单音节词加“子”缀表示,如“刮子”用来表示可以进行刮动作的器具。在表示人称时,也会加“子”缀,除普通话中常见的“瞎子、聋子、瘸子、胖子”等词之外,盐城大丰方言会使用“子”缀来称呼人,如“刚子、强子、红子、双子、红子、凤子”等,一般用人名的最后一个字加“子”缀,这不仅是在发音时省力,也表示与人的亲切、熟悉。

对比其他方言,盐城大丰方言的“子”缀十分丰富,在当地人的日常语言使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对年轻人的普通话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使用有“子”缀和无“子”缀兼有的普通话词语时,大丰的年轻人们更习惯于使用有“子”缀的词汇,并且他们会将一些大丰方言中常用而普通話中没有的“子”缀使用到汉语普通话中,在日常交流中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但与外地人交流时,一些词汇由于使用方法不同会造成误会。如大丰方言的“毯子”,可以指地毯、被单、床毯等一系列相类似的物品,而在普通话中,毯子不会指被单。

注释:

①蔡华祥:《盐城方言研究》,中华书局2011年版。

②表格中盐城(步凤)方言参考蔡华祥《盐城方言研究》,有所改动。

参考文献:

[1]冯青青.盐城大丰方言的词汇特点[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04):10-13.

[2]顾海洋.海安方言的“-子”尾与“-儿”尾[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05):79-83.

[3]汪如东.江苏海安方言的“子”尾词[J].方言,2012(04):372-377.

[4]蔡华祥,刘磊.江苏盐城步凤方言的“子”缀[J].河池学院学报,2009,29(04):57-60.

[5]蔡华祥.江苏盐城步凤方言的数词附加“子”尾[J].方言,2008,(01):57-58.

[6]兰清.现代汉语后缀“子”构词规律研究[D].四川大学,2007.

[7]曹跃香.现代汉语“V+子/儿/头”结构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

作者简介:

顾挺,女,江苏盐城人,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FAEE0ABE-D6A0-4930-8710-FA03742674DE

猜你喜欢
单音节语素方言
《通用规范汉字表》非语素字统计与思考
“V着呢”中单音节动作行为动词“V”的语义特征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浅谈“音节语素化”现象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重叠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