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会示弱”建立学生的价值感

2022-06-23 02:43王福强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科任班级班主任

王福强

也许不少人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示弱,是一种懦弱的表现,是教育的失败。其实不然。在学生面前示弱,唤醒他们的爱心,促使他们学会做人,进而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热情,是完全可行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尝试着扮演一个“弱者”的角色。

学会示弱有什么好处呢?

一是有利于建立平等的交流机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使得学生常常对教师敬而远之。如何才能让学生亲近你呢?示弱是较好的方法,这可以使学生不再把你当成无所不能的“上帝”,而把你当做普通人,由此解除学生的防范之心,拉近师生的距离。

二是有利于学生学会宽容与变通。有的教师遇事喜欢“示强”,沉不住气,容易把小事看成大事。而示弱,能让教师放松心态,较为平和地与学生对话,冷静地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就避免了因教师的强硬和学生的倔强碰撞在一起而造成两败俱伤。

三是有利于把机会还给学生。一味地包办,什么事都不让学生尝试,什么事都要过问,那么学生必然会产生依赖性,遇到问题不愿意想办法解决,只会坐等老师的方法和答案,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成长受限。

我在做班主任的时候,不像很多同事那样如陀螺般天天晕头转向,我试着巧妙运用了“示弱”的智慧。

我从不因为觉得自己能干,就把班里的事务大包大揽,而总是有意识地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具体怎么做?关键要寻找几个帮手,这些帮手就是我的班干部。他们可以帮助我做许多事情,解决许多问题。

比如针对班级的纪律问题,我们制订了班规,但我不能长期待在教室维持纪律吧?即使有些班主任有着超强的毅力,真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坚持和学生们待在一起、“耗”在一起,“严防死守”,但效果就好吗?往往是你在时班里是一个样子,而不在时却是另一番景象。我要从“警察”身份撤出的时候,通常会找一个合适的契机,把班干部叫到一起,说:“孩子们,最近我事情比较多,实在没那么多精力盯着班里的纪律,交给你们几个怎么样?”之后我会适当地给一些指点。得到了信任的班干部,往往会挑起重担,全心全意为班级服务,发挥重要的作用。老师呢?只需适当督促就可以了。

再比如出黑板报。教师要做的绝对不是亲力亲为。我看过很多这样的场面:班主任踩着凳子,一笔一画认真地“卖弄”;一群学生围在旁边观看,指手画脚,品头论足。老师为班级做贡献的示范作用是有了,但总感觉事情弄拧了:到底谁是“主角”?我却没有那么“勤快”,通常是先仔细观察,找出那些有出黑板报天赋的学生,然后一脸虔诚地告诉他们:“老师艺术素养不足啊,事儿就交给你们了,老师指望着你们给班级争光呢。”你看那些孩子,一定会绞尽脑汁,将潜力发挥到极致。老师的示弱,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这时候,我就成了个“甩手掌柜”,至多是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作品,真诚地表达一些溢美之意。既鼓励了学生,锻炼了学生,又让自己轻松自在,何乐而不为?

再如班级的体育课、晨读等各项活动,如果都由“比你水平高”的人负责,你还会整天忙得焦头烂额吗?

曾经有班主任很无奈地对我说:“我不是不想这样做啊,可我是真的不放心,担心他们做不好啊。再说,这样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吧。”

担心学生做不好是有根据的,因为学生没有经验,他们往往没有我们想得周到,做起来未必能让我们满意。然而,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我们总不给学生机会,是不是他们就永远都难以做好?由于学生的经验和水平有限,他们的做法可能与我们的目标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一点,我们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对学生一味指责,否则可能使他们畏首畏尾。只有继续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他们才能找到自信,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教师示弱”不是教师真的弱,而是为了让学生“变强”,是为了把学生推到自我学习的前台。教师的“示弱”,是巧妙地、有心地、适时地向学生展示“弱”与“无助”,学生却因为教师的“弱”与“无助”,焕发起自身内在的“被需要”“被信任”之感,从而变得更自主、更自信、更有责任、更有价值感,变得比以前更爱思考、更会质疑……

那么,教师如何“示弱”呢?

一、坦白自己的“知识空白”

教师在面对自己的弱点和无力时,往往存在着一种恐惧感。教师极少承认这种内心的恐惧,但正是在恐惧的驱使下,在面对自己知识或经验的空白时,可能做出违心的反应。有位教师在讲述生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后,一名学生突然拿出一张明信片,询问教师该明信片上的植物的种类。对于不计其数的生物种类,就是研究生物分类的专家也不可能全部认识,中学教师不认识也是很正常的事。有的教师怕学生说自己无能,明明不知道,却采取敷衍了事的做法,随便说一个名称,搪塞学生的提问。但这位教师当时就回答:“你能活学活用,真不错。老师一时还不能根据明信片上的照片回答你的问题,因为检索方法的运用需要对植物的结构进行仔细的观察,你所给的图片信息还不够,不过下课后我会帮你想办法查询。”这位教师敢于放下自己的架子,承认自己的“不知”,不但不会降低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反而会让他魅力倍增。

二、学会巧妙地“装傻充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故意“示弱”来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当然,在故意示弱的过程中,教师要表现得尽量自然,不能带有容易被学生察觉的掩饰痕迹。譬如:“这段话老师总是读不好,你们能帮帮我吗?”“他这个观点我好像没太听懂啊,谁能帮他解释一下?”“你提的问题老师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下课后我们查查资料再一起讨论,好吗?”“这节课的知识点有点多,我想画个思维导图,却没有好的思路,谁能到黑板上做个示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傻”了,学生都变“聪明”了。

三、制造学生的“表现机会”

一名班主任这样向学生“示弱”:“我最不擅长排座位,往往记不清调整座位的时间,更排不出让大家都满意的座位,你们谁有能力替老师完成这项工作?”结果班上几个小有影响力的学生主动请缨,把座位排得井井有条,几乎没有人提出异议。教师借机“虚心”地向学生请教,看他们的得意劲,那种自信和成就感溢于言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管理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更因为这种表现,建立起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好老师不会唱独角戏。老师有意识地往后退一步,给学生制造更多的表现机会,是真正的教育智慧。

四、寻求更多的“合作助手”

教育,需要更多的合力,特别是班级的建设,很多时候光靠班主任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把科任老师团结进来,让他们成为班级建设的重要力量。如果能借助科任老师的力量教育好班上个别令人棘手的学生,常常会使班级工作“柳暗花明又一村”。优秀的班主任往往会不失时机地向科任老师“示弱”,比如“咱们班某某同学太调皮了,我简直拿他没办法,您经验丰富,还得请您亲自出马啊”。邀请科任老师参与班级管理,大家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班级管理合力。C5034C9A-2782-470B-8851-8CF602C66F1E

猜你喜欢
科任班级班主任
班级“无课日”
我的班主任①
秉持五个“一” 形成教育合力
同伴合作 互利共赢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科任教师要参与中学班级管理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