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绣巨作《浦江朝晖》在人民大会堂上海厅落成

2022-06-24 09:16黎辉
上海工艺美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浦江朝晖人民大会堂

黎辉

2021年12月25日,由上海绒绣洋泾传习所·黎辉公司承接绣制的大型绒绣艺术壁画《浦江朝晖》在人民大会堂上海厅落成。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绒绣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献礼,也是上海绒绣传承人发扬工匠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最新成果。

图1 绒绣巨作《浦江朝晖》

上海绒绣巨作《浦江朝晖》宽1 112厘米、高475厘米,先后有20余位绒绣传承人参与其中,历时312天,新染1 257种原色羊毛绒线,共计183千克,施针630万余针,作品净重79千克(其中网眼底布21.7千克)。作品以黄、红色为主调,细节变化微妙,写实和写意结合,艺术手法浪漫和谐,整个画面展现了上海浦江两岸鳞次栉比的楼宇和城市的繁华景象:468米的东方明珠、420米的金茂大厦、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492米的环球金融中心拔地而起,亚洲第一湾奔流不息。100多种色线绣制的天空浮云,形成浮云与摩天大楼的“动”“静”对比,色彩浓郁,给人金碧辉煌,气势壮观的视觉冲击力,立体感强的浦江美景让人身临其境。

上海市有关领导在11月27日验收时对该作品充分肯定并高度赞扬,认为作品《浦江朝晖》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绒绣描绘了上海的昨天、今天和未来——昨天的外滩百年建筑,今天的陆家嘴金融区,未来蓬勃欲出的繁荣景象。

2021年,人民大会堂的上海厅改建,决定更换大厅主墙面的大型壁画。上海绒绣洋泾传习所·黎辉公司接受委托,挑战创作大型绒绣艺术壁画《浦江朝晖》的重任。

其实,黎辉公司要完成这项任务实属不易。由于长时间缺乏年轻传承人,非遗技艺断代情况凸显,有订单无力承担已成为这项非遗的常态。2019年至今,人民大会堂香港厅、上海西郊宾馆、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上海一大纪念馆等单位的作品需求都因为交付期原因被忍痛放弃。“现在要承接上海厅五十多平方米的巨幅作品,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这次上海厅更换上海绒绣,作为从事上海绒绣多年的艺人来讲是责任,更是非遗项目传承人的使命担当。”黎辉公司艺术总监、项目主持包炎辉在接受任务后,召开团队骨干会议强调了这幅作品的重要意义,决定举团队之力,动员在家的老绣工一起参与共同完成这幅代表上海形象的作品。

此次历时近一年的绣制过程中,参与传承人年龄最大的79岁,最年轻的也已59岁,对于一个绣制者平均年龄67岁的绒绣团队,如此巨幅作品既是技术活又是体力活。

传承人们凭借多年积累绣制大型绒绣作品的经验,与时俱进,第一次在大型绒绣上的尝试和探索工艺技术改革,一起创新解决困难,硬将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为确保巨幅作品完美,团队第一次采用两步绣制法,先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图稿绣制,然后再按照片的色彩要求进行劈线分股,润色优化传统绣制。

《浦江朝晖》图稿经过反复4次方案设计,2021年1月25日才定稿确认以航拍陆家嘴的照片为蓝图。但航拍的细节清晰度以及色彩离绒绣的要求甚远。绣制团队随后根据技术进行了分工:首先由李瑛静设计担当图稿细节优化、色彩调整,楼宇轮廓及理顺楼宇前后、左右间的相互关系。接着由品牌设计师包粒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电脑点图分色出样,先由84色、115色、178色,最后归纳为162种基本色,编码宽3 076针、高1 318针,编辑出图打印A3纸476张,由唐明敏与王丽萍两位大师人脑分色出线,就这样“电脑+人脑”,手工染色约1 095种线色,3千克以上由工厂染缸染41种色线(其中最多的色线13千克)。

2021年9月13日,在按计算机图稿绣制作品满铺后,转向对照实景照片色彩要求进行劈线分股、润色优化的传统绣制法,解决计算机出图上的不完美和遗憾点。参与者:唐明敏、王丽萍、许龙娣、徐国芬、赵月华、王咏梅、金慧、李桂香八位,历时58天耗用220万针。

2021年11月27日,作品整幅打开自检验收。绒绣团队追求精益求精,发现作品还有小细节不足,又进行了为期4天的优化和3天的拼接。至此,上海绒绣大型艺术壁画《浦江朝晖》终于完工。当作品装裱上墙的那一刻,大家终于露出了笑容:“我们终于完成了一幅让上海人民满意,让全国人民感到震撼的巨作。这是我们非遗传承人献给上海、献给祖国最好的礼物。”

图2 《浦江朝晖》在人民大会堂上海厅落成

图3 精心绣制

图4 切磋技艺

猜你喜欢
浦江朝晖人民大会堂
陈毅颂
白玫瑰与郁金香
三只蚊子
自动铅笔
政协会议闭幕
谁为“人民大会堂”起名
俞敏洪在人民大会堂讲话
春梅
人民大会堂对外开放的幕后故事
浦江县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