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集成优化

2022-06-28 13:53覃丽萍
商业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保质期零售商供应链

覃丽萍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4)

一、引言

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都以最大化自身的利润为目标,但在供应链中,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需要通过协调来达到供应链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在供应链中,分散风险的常用方式是在供应链的不同主体之间签订合同(例如,收益分享、回购等)。如果合同能以一种高效有效的方式执行,则整个供应链将获得理想的收益和较高的抗风险性能。然而,随着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仅靠线下供应链已不能满足农产品供应需求,仅靠线下合同形式亦不能很好的解决供应链的风险分散问题,如何有效的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农产品供应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加快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水平迫在眉睫。

通过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农产品供应链,可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并存的形式满足农产品供应需求和解决供应链的风险分散问题。此外,通过构建“互联网+农业生产”、“互联网+物流服务”、“互联网+信息”和“互联网+出售”的方式搭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农产品供应链,协调农产品的线上供应和优化线下供应,可以很好地克服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不足。

农产品供应链集成优化首要关注农产品的价值链和附加值,农产品供应链集成优化的另一个关注点是如何选择集成优化方式。以市场流通为导向的农产品批发不利于农产品出现附加值,应该将注意力转向培育核心企业,而合作网络的出现和融入农产品供应链意味着新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此外,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程度、农产品供应链可追溯性与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程度、农产品质量监控水平等密切相关。

近年来,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逐渐增多,已成为供应链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农产品供应链的集成优化是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重点之一,需要研究工作者的重点关注。

二、集成优化模型

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集成优化是指通过将“互联网+”融入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阶段,降低供应链运营成本和物流过程中农产品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质量、加快供应链响应速度、充分利用农产品的剩余、提升供应链内各主体公平性,增加供应链的动态适应性、经济性和社会价值性。

(一)农产品供应链的横向集成优化

为解决集成优化模型中物流服务和信息流的横向协调问题,需将供应链中的生产、加工、存储、运输和零售等所有阶段以线上线下方式并存的形式实现横向集成优化,实现不同阶段信息流和物流服务链的协同整合。横向集成优化能够有效地克服各阶段独立优化所面临的物流和信息流过于片面的困境。

图1为对农产品供应链横向独立优化和横向集成优化信息流的对比。如图1所示,横向独立优化中批发市场将生产者和零售商分隔开,生产者与批发市场之间的信息流、批发市场与零售商之间的信息流是分别独立优化的;横向独立优化只能保证生产者与批发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商之间分别实现最优信息交互,但供应链整体的信息交互性能不能确保达到最优,生产者与零售商之间的信息交互因线下批发市场的存在而出现时延。通过以线上线下批发平台和供应链合作网络取代线下批发市场,可实现供应链整体的集成优化;此模型能够保证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整体的最优信息交互,生产者与零售商之间可直接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交互,极大提升了供应链整体的信息交互效率和速率。

图1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交互形式转变

图2 为农产品供应链集成优化模型中物流服务的横向优化。图2中,FEFO是先过期先出(First Expired First Out)的缩写。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集成优化模型中,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服务可以得到整体协调,便于统一安排和调度生产、加工、存储、运输和零售等阶段之间的物流服务,有效缓解农产品供应链独立优化模型中物流服务压力,有助于提升物流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

图2 农产品供应链集成优化模型中物流服务的横向优化

(二)农产品供应链的纵向区域优化

农产品供应链的横向优化可通过供应链不同阶段的协调优化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性能,但供应链各阶段并不是单一的个体,每个阶段都是由很多独立的个体组成,比如生产者包括生产者A、生产者B、生产者C等,零售商包括线上零售商、线下零售商或小型、中型、大型零售商,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集成优化水平,还需进行农产品供应链的纵向区域协调优化。

图3为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的纵向区域优化示意图,纵向区域优化有助于实现供应链的纵向供应多元化、供应链纵向行为的协同化、线上线下交易的纵向同步化、物流配送的规模化等。

图3 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的纵向区域优化

三、提升农产品供应链集成优化水平的策略

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线上线下并存策略,集成、协调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的各阶段,提升农产品生产、加工、存储、运输和零售等阶段管理水平,降低农产品供应链整体成本。针对具体农产品,首先需要分析该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比如砂糖橘供销问题、果蔬易腐导致的保质期动态变化问题等,然后根据具体农产品问题对集成优化模型进行微调。

(一)横向串联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阶段

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线上线下并存策略,农产品生产、存储、配送和销售等各阶段的线上线下信息通讯和物流服务,高效整合从农产品采购、包装、存储、配送到销售等各个阶段,降低农产品供应链中可能出现的“牛鞭效应”。对农产品供应链各阶段的影响:

1.农产品生产:通过建立农产品数据库和监控农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掌握农产品生产流程中易出现的各种风险、安全事项和突发问题后应及时采取的行动。

2.农产品物流服务: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强化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实现农产品供应服务服务的及时调整,尽量避免无效或低效物流服务的出现。

3.农产品销售:实时监控农产品库存和在售农产品的质量,掌握农产品的剩余保质期,及时添加新鲜农产品和处理剩余保质期短的农产品。利用“互联网+”线上线下实时监控农产品的供给和销售进度,并依据农产品实时销售的状况确定不同农产品的补货量和不同农产品供货线路的供货量。

(二)农产品动态保质期评估

农产品的生产完成意味着供销商对农产品食用安全保护的挑战开始。农产品质量的损失具有累积效应,每一次的处理不当都会降低农产品的最终质量。为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农产品的保质期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农产品中的活性组织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农产品表面不断进行蒸腾作用,农产品活性组织的新陈代谢和农产品表面的蒸腾作用是影响农产品的动态保质期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贮藏条件是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量,有效的贮藏条件管理对农产品的存储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减缓农产品变质和保质期缩短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农产品的存储和运输环境监控对供销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农产品暴露在不适当的存储和运输环境(低温或高温,低或高相对湿度)中,短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质量下降,从而对其商业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考虑到许多保质期较短的农产品的特殊贮藏要求,实时监测和控制此类农产品在不同供应链阶段的贮藏条件的变化至关重要。因此,为了保护农产品的商业价值,供销商必须采用有效手段实时监测农产品存储和运输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并根据监测结果快速调节农产品存储和运输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从而尽可能减缓农产品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变质和保质期缩短。

为实时监测农产品存储和运输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可在供应链的所有阶段安装集成射频识别技术的监测传感器。集成射频识别技术的传感器除了可用于监测农产品存储和运输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还可用于监测存储和运输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乙烯浓度、气流和振动等影响农产品保质期的其他因素。对农产品存储和运输环境的监测结果除可用于控制存储和运输条件,还能在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供销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为供应链代理提供供销透明度、为政府机构和消费者提供准确的用于主动解决问题的信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农产品库存管理策略

在供应链各个阶段的仓库中,农产品存管理的最常见策略是先进先出,即根据农产品进入仓库的日期来决定其出库的顺序。先进先出策略基于储存时间长者优先的原则安排农产品出库顺序,忽略了农产品剩余保质期和最终目的市场的不同,即假设所有在特定日期入库的农产品都有相同的保质期。然而,农产品处理的条件和历史并不相同,所有在相同日期入库的农产品都有相同的保质期的假设不合理。

先过期先出策略认为,在相同日期入库的农产品的剩余保质期会因生产后处理条件和历史的不同而不同,该策略根据农产品的剩余保质期和最终目的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出库安排。采用先过期先出策略的供应链仓库管理层会根据农产品仓库相对最终目的市场的距离、目的市场的储存条件和农产品的剩余保质期,合理安排农产品的出库顺序,确保农产品到达目的市场后仍留有足够的剩余保质期,从而避免农产品在运输途中因过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先过期先出策略可表述为,剩余保质期较长的农产品可以送到较远的市场销售,剩余保质期较短的农产品优先在附近的市场销售,从而避免非必要的浪费和确保剩余保质期短的农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售出。比如,Do N N M C等人的研究发现,预冷和运输温度的差异是导致黑莓质量出现巨大差异的主要因素,该因素导致包装屋收到的水果中的57%没有足够的剩余保质期,无法运往更远的市场销售;该问题可以通过先过期先出策略,将没有足够剩余保质期的水果放在附近的市场销售,其他水果放在较远的市场销售,从而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四)合作网络

1.供应链合作网络

作为多层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多层客户(客户的客户)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供应链合作网络可全面集成供、销各方的零散资源,为供销商提供一个公平竞争和合作生存的平台。供应链合作网络中的供销商和客户通过相互合作,达到控制、管理和改善原材料、信息和商品从供销商到最终客户的高效流动。

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与合作主体资产的特殊性、不同主体的投资程度以及网络中商品交易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关。根据交易成本理论,提高网络中主体对网络的适应情况和减少商品交易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成功维持合作关系的关键,从而有助于减少网络内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2.零售商合作网络

由一组中小型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合作网络称为零售商合作网络,也可称为“中小型零售商的社会”或“中小型零售商联合供应链合作网络”。零售商合作网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零售商之间的交互和统一行动来提高零售商的市场竞争力,而无需以在他们之间建立财务联系为前提,即可保持零售商的独立性又能提升零售商的竞争力。

除可实现零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外,零售商合作网络还为零售商提供交流经验、设施标准化、品牌改进、联合促销等机会。零售商合作网络是以自治公司的形式产生和存在,该自治公司通过组织共同的活动,将所有零售商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共同的核心活动或核心业务。

零售商合作网络常见形式是网络内零售商建立一个共享的采购中心。在零售商合作网络中,虽然商品购买的谈判和议价一起进行,但购买后的商品并非运到指定地点后分配,而是直接将商品按照每个零售商的商品采购量直接送到每个零售商的商店或仓库。为了确保入网零售商的公平,一些零售商合作网络要求入网零售商不得绕开零售商合作网络直接与供应商接触。

四、结语

对当前农产品供应链独立优化中存在的不足和集成优化优势的分析表明,将“互联网+”技术和线上线下并存方式融入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阶段是当前农产品供应链集成优化的关键。鉴于此,从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流和物流服务的集成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的横向优化和纵向优化两个角度,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集成优化模型,并探讨了提升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集成优化水平的策略。

猜你喜欢
保质期零售商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它们还在保质期吗
注意食物是否过了保质期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完形填空两篇
考虑零售商缺货后悔厌恶偏好的动态供应链网络均衡研究
考虑零售商缺货后悔厌恶偏好的动态供应链网络均衡研究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食品过了保质期还能不能吃?
食品过保质期1天还能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