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商业银行绿色债券的风险管理

2022-06-28 13:53赵宇驰
商业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碳债券商业银行

王 戈,赵宇驰

(哈尔滨商业大学 经济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一、引言

2020年9月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将促进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转变,绿色金融对这一过程大力支持(陈骁、张明,2021)。绿色金融作为一个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点,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不仅是全面贯彻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措施,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胡梦达、郑浩然,2020)。而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由于绿色债券有期限短、风险低的特点,在二级市场上流动性强,且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在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中是值得借鉴的金融工具(马骏,2015)。

商业银行作为绿色债券的主要承销商在发行时难免会受到内外部风险,因此商业银行要对发行的绿色债券进行风险管理。饶淑玲针对绿色金融的气候风险管理提出了要加强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并将气候风险管理作为监管部门的核心任务来看待(饶淑玲,2020)。在对发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之后需要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处理,当下已经有多种理论模型被运用于绿色金融风险尤其是碳金融风险的度量当中,包括但不限于针对信用风险的信用度量模型,针对市场风险的利率缺口模型、久期模型、VAR模型,以及针对操作风险的基本指标法等(王昕彤、刘瀚斌,2021)。商业银行在发行绿色债券过程中有诸如环境与气候风险、成本优势不强以及利率风险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发行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来对其进行防控。

二、商业银行绿色债券发行现状与风险

(一)商业银行绿色债券发行现状

目前来看中国仍然是世界上绿色债券发行量最大的国家,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对我国绿色金融的滞涩作用,我国去年绿色债券发行速度放缓,但今年来看我国绿色债券的发行势头有反弹上升的趋势,2021年的上半年来看我国绿色债券境内外发行量达376亿美元,接近去年发行总量的80%,这一发行增长的趋势可能会在下半年继续下去(邵鹏璐,2021)。

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绿色债券的高峰年是在2016年,之后我国较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逐渐减少绿色债券的发行,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新兴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在发行绿色债券探索绿色金融领域。2016年商行发行绿债的规模最大,2018年之后绿色债券发行呈现下降趋势。但在2020年我国传统的国有四大行却并未在境内发行绿色债券而只是负责一部分绿债的承销业务。2019年绿债的发行规模只占2018年的55.2%,而2020年绿色债券的规模更是降至2018年的26.4%,对比于国家的政策利好和引导支持,商业银行发行绿色债券的情况却与之矛盾,这其中的部分原因可能在于新冠疫情出现之后导致社会上的融资需求下降,疫情出现之后冲击了企业,使得企业的生产销售部门受到重创,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难以继续维持盈利和偿还贷款,而这些企业可能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客户,这就导致银行对于发行绿色债券的意愿下降,更加谨慎。另外,绿色债券相对于普通债券来说期限相对更长,但是收益率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即绿债并没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这也是商业银行没有更大的动力发行绿债的原因。同时,可能具备政府对于绿色债券认定标准的一些绿色项目由于受到疫情的冲击难以继续实施导致停工停产,也会导致商业银行潜在投资项目和规模减少。

虽然我国绿色债券虽然发行规模庞大,但是银行类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的规模所占比例在逐渐下降,实体经济部门后来居上成为赶超银行类金融机构成为绿色债券发行的主力。

2016-2020年商业银行绿色债券发行情况图

除此之外,在今年的2月份,我国首次发行了碳中和债,这是全国首支也是全世界首支以“碳中和”为名的一种创新型的绿色债券。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债券的品种,它的目标性和募集资金使用性的针对性更强,信息披露的要求较之以往的绿色债券来说其信息披露的要求更为严格,“双碳”的提出对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以及经济高质量的发展都提供了助力。

(二)商业银行绿色债券发行风险

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前景良好,取得了不少亮眼的成绩,但是在“双碳”这个硬性约束的目标下,绿色债券仍然面临着不小的风险和挑战。

第一,环境和气候风险。环境、气候的变化会影响金融业尤其是绿色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作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银行也避免不了受到环境和气候不利变动带来的风险。绿色金融领域内绿色债券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绿色债券的发行是为了绿色项目、绿色产业进行融资,而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一方面体现在如果绿色项目为了调整因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措施和制度,可能会让绿色项目暂停搁置,影响采用绿色项目的机构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就会导致该机构出现不能达成绿色项目的要求从而减少了银行发行绿色债券的客户群体;另一方面气候环境的极端变化本身就会对商业银行的信贷等业务带来巨大的风险,这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从而间接导致商业银行减少绿色债券的发行意愿和发行规模。

第二,缺乏成本优势导致发行优势不强。商业银行在发行绿色债券时并没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发行绿色债券的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发行绿色债券的成本较高,其中包括了银行需要支付给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费用,以及对绿色项目考察认定的成本以及对绿色项目进行信用评级的成本,这些前期的评估和披露信息的成本都较大,而绿色项目在前期的投入阶段所需的资金较多,不确定的因素也较多,这会导致商业银行发行绿色债券的意愿不强、动力不足。

第三,利率风险。我国发行绿色债券是为了让绿色企业扩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发行绿色债券所募集来的资金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绿色产业,所以绿色债券的票面利率相对于普通债券来说相对较低。绿色债券为绿色项目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所以绿色债券的发行期限会拉长。结合发行绿色债券相对于普通债券来说票面利率较低和发行期限较长这两方面的因素来看,在发行的期间内,绿色债券更容易受到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的改变以及经济形势等方面的影响,会导致利率风险对绿色债券发行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商业银行发行绿色债券的风险管理

(一)开展环境压力测试

“双碳”战略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对于气候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所做的努力,追踪环境气候变化一直以来都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难点和重点。为引导资金流向低碳、环保等绿色行业,商业银行可以开展环境压力测试来前瞻性的应对其变化带来的风险,逐渐完善环境气候风险管理体系,采取相关措施和手段来量化环境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和风险,对于因为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引起的客户绿色项目的变动可以给予相关理解支持,同时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发布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将相关环境信息分散于各企业的年报以及社会责任报告等,提高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声誉以增强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在商业银行发行绿色债券的同时可以配套其他相关的资产,根据环境、气候的变化来分散风险,优化资产结构,以免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等。

(二)加强绿色金融各方协调联动

围绕“双碳”这一战略,为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商业银行可加强与政府、监管部门、技术主管部门的合作沟通,共同完善企业环保信息的共享机制以协同各相关机构共同降低绿色债券的发行成本,协调相关部门对绿色债券进行合理的定价以及降低发行的费用。商业银行也可以倡导培养建立更多的中介机构来为绿色债券的发行服务,共同完善绿色债券的发行市场体系产生协同效应。商业银行可以为绿色项目筹资的发行人允许在一定期限和限额内,将募集资金部分的投资于信用等级良好、货币流动性较强的货币市场工具从而节约相关的发行成本。但是必须要充分披露资金流动的去向以及后续的情况,以便于商业银行合理的监督以及后续有关成本的计量。

(三)制定调控利率风险的政策

对于期限错配的控制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对同业的资金业务的匹配做出加强管理,同时也可以强化对资金成本和收益组合的利率差异的管理。关于对交易账户的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一些办法完善交易账户的指标限额体系,以及不同的交易账户要分别设置不同的利率风险敞口指标和止损限额。还可以引进交易和分析资金的系统,该系统对在交易账户下的各种利率产品进行非静态的估值、交易进程的控制,在这些措施和办法的基础之上,对利率风险敞口进行及时的监控。

猜你喜欢
双碳债券商业银行
“双碳”目标下零碳氢储能市场推广研究
——以安徽六安兆瓦级氢能源储能电站为例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20年9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2020 年 7 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2020年2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