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校园冰雪运动普及与提高路径研究

2022-06-28 13:53
商业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庆市特色学校冰雪

李 涛

(大庆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校体育教育,夯实基础,抓实、抓牢校园冰雪工作,助推了冰雪强国梦。冰雪运动进校园不仅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体育思想的战略目标,而且使广大青少年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同时也能为国家培育冰雪体育后备人才、传播冰雪文化和冬季奥林匹克文化。大庆市近年来校园冰雪运动有很大改善,但受师资、场地、经费、气候以及疫情等因素影响,校园冰雪运动工作还任重道远。在诸多困难面前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构建冰雪特色校评价指标体系是推动新时期校园冰雪运动普及与提高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衡量学校冰雪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工作的一把尺子,只有客观、合理的去评价校园冰雪运动发展实际,明确了校园冰雪运动发展具体目标和引导方向,教师才能更有效地组织教学、训练和竞赛,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效果。

一、大庆市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现状

(一)冰雪特色学校数量与发展趋势

按照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冰雪特色学校”遴选条件要求,大庆市教育局、体育局、财政局联合从组织机构、师资、教学、训练、竞赛、人才培养、场地设施、经费、特色等方面,推进落实开展“冰雪特色学校”遴选工作,助推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程。经专家组综合审核,大庆市冰雪特色学校2017年首批遴选4所、第二批遴选1所,2018年遴选8所,2019年遴选3所。总体数量占比百分之三左右,处于黑龙江省冰雪特色学校中下游水平,与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还有很大差距。如表1所示。

表1 2017-2019年大庆市中小学冰雪特色校数量分布表

(二)特色项目

冰雪特色项目布局单一、冰强雪弱严重失衡。由表1可以看出,目前大庆市中小学冰雪特色校所开课程主要是以速滑、雪地足球为主,冰球、冰壶、短道、滑雪、花样滑冰开展滞后,几乎是凤毛麟角。在课程开发中,还存在着课程观不够清晰、课程目标不明确、特色项目优势不突出、课程内容单一、结构简单和活动组织实施不灵活、教学时间碎片化等问题,不利于校园冰雪运动的全面开展,究其主要原因是受场地、设施、师资、经费、气候等因素影响。

(三)教材建设

教材是规范教师教学授课的主要参考资料,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达成度的主要考核依据。目前,我市大、中、小学冰雪体育教材尚未形成有效过渡衔接,各自为营。同时,冰雪教材内容校本特色不突出,教学内容陈旧缺少创新,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和手段较单一。线上网课教学资源空白,冰雪课程建设有待提高。目前,大部分学校教师冰雪体育课主要参考教材仍然还是1900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冰雪运动》。

(四)师资力量

冰雪专业师资薄弱。调查表明:在大庆市中小学校体育教师中冰雪专业教师占比不足百分之十,接受过冰雪专业培训教师比例占百分之六十三,还有近百分之五的教师未接触过冰雪运动项目;同时在学历、年龄、职称、性别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制约校园冰雪运动开展问题,整体来看冰雪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距离冰雪特色校考核标准尚存一定差距。

(五)场地器材

冰雪场地器材供给严重不足。调查表明:尽管大庆市冬季冰雪资源较丰富,但是大部分中小学校反映场地紧张,存在共性问题:室外冰场场地面积小,学生人均占地面积小,课堂授课密度大,存在安全隐患、影响教学授课效果。高校层面相对较好,大庆师范学院、东北石油大学、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等六所高校冰场相对标准,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训练、比赛的需要。中小学冰雪场地器材供给不足问题突出,再加上经费不足,更缺少建设校园雪场条件;另外,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校园冰雪运动实施困难重重。

(六)经费保障

财政资金投入不够,冰雪运动工作专项经费年生均不足5%,校园冰雪工作的开展很难保障。调查研究表明:受市财政经济影响,冰雪特色校建设经费严重不足,尤其是县、乡级学校问题突出。为保障冬季学校冰雪教育顺利开展,虽然学校经费逐步向冰雪项目倾斜,但尚未解决校园冰雪运动多样性需求与经费紧缺这一矛盾,一方面,在于场地维护、器材更新、设备保养等;另一方面,在于组织教学、学生竞赛、训练、赛事活动等。

(七)教育教学

冰雪课程布局失衡、专业师资能力薄弱、教材内容墨守成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校园冰雪运动的有序开展,同时缺乏冰雪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授课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多样性不够。体育教师待遇低,很难保证体育教师在评职、评优、先进、绩效工资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等同,导致教师授课动力不足、职业倦怠、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激发。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个别学校管理松散,教师压力小,授课从不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水平很难提高,教学梯队建设坍塌,老教师提前进入“冬眠”状态,中青年教师无压力、生活习惯懒散。

(八)训练竞赛

训练竞赛组织实施困难重重。训练竞赛是冰雪运动进校园工作的核心,通过竞赛的形式积极有效组织教学和训练,以赛促学、以赛代练。近年来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冬季训练计划很难实施。同时,场地与器材的供给、气候变暖、训练时间碎片化、学训矛盾突出、保障措施不利、赛事活动内容不丰富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了大庆市校园冰雪运动的普及与提高的进程。此外,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还比较传统。在无冰期时,主要是组织陆地模仿、体能训练、轮滑运动等活动,以下肢力量、核心力量、平衡练习为主。训练方法多采用追逐游戏、负重、间歇、重复等方法,缺少对外交流与培训机会,高、尖、新科技训练手段缺失。

二、有关大庆市校园冰雪运动普及与提高的建议

(一)普及与提高同时布局

同步推进普及与提高,通过组建高校冰雪高水平运动队和遴选中小学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形成大中小学校联动格局、保障冰雪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同时,加强高校冰雪高水平运动队对中小学冰雪运动特色校的引领作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进推动大庆市校园冰雪运动的普及与提高。

(二)大力推进试点工作

推进试点发挥冰雪特色学校典型示范作用,形成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示范成果。要以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建设为抓手,做好冰雪特色学校布局和推进工作,推动学校冰雪教育工作有序进行。目前大庆市已经批准冰雪特色学校19所,借此良机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冰雪项目教学、训练、竞赛、管理,一校一品,发挥引领、带头和示范作用,使好的成果得以借鉴和推广,惠及到更多中小学冰雪体育教学实践之中。

(三)构建教学、训练、竞赛、保障体系

1.构建校园冰雪运动评价指标体系

发挥导向指引、监督检查、筛选择优等重要功能,规划校园冰雪运动发展目标和方向,使工作落实有抓手、管理措施有条理,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效果。完善校园冰雪运动评价引导机制,为中小学冰雪特色学校冰雪运动的发展提供建设和监管依据。

2.确立校园冰雪运动评价指标

结合教育评价学、系统科学等理论要求,依据特色学校、示范学校、试点县(区)、改革试验区、高水平冰雪运动队的遴选和组建标准,本研究基于AHP层次分析理论知识结构体系和专家调查权重法,依据特色学校的遴选和组建标准,建立指标体系递阶层次结构,最终确立校园冰雪运动评价指标。

表2 校园冰雪运动评价指标体系初表

(四)加强统筹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

1.统筹城乡、区域和学校类型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向有利于冰雪运动开展的地区倾斜。确保让不同地区、不同等级、不同性质的学校学生都能有机会学习、感受、体验冰雪课程和习得运动技能,满足专业化、差异化需求。加大培训力度,利用寒暑假大量空闲时间进修培训,补充冰雪专业师资薄弱短板;研发对场地、气候、环境要求不高易开展的校本课程,尤其是在运动技术环节、能量供应、力学原理、运动选材等方面与冰雪运动项目高度相关的课程,如轮滑、滑轮等;研发、推广冰、雪场地替代品,如仿真冰场、模拟滑雪训练器等,通过开展四季教学形式提高校园冰雪运动教育教学质量。

2.统筹场地和师资

采取师资共有化、场地共享化,逐步形成资源共享、团队共建、课程共管的格局,确保落实条件保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区域临近的大、中、小学校组建校园冰雪共同体,多施并举,规范场地使用制度,合理安排教学、训练,组织各级联赛。逐步形成“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国际交流赛”的竞赛模式,为中小学冰雪特色校创造各级各类品牌赛事。以赛代练、以赛促练,形成青少年冰雪由普及向专业有序衔接发展的良好格局,以此缓解师资缺乏、场地受限、经费紧张的问题,避免过度修建场馆、浪费资源、节约过度开支,确保冰雪特色校校园冰雪运动条件保障得以落实。

(五)机制创新

1.广泛吸纳和融合社会资源

健全工作机制,融合社会资源优化冰雪运动进校园资源供给模式,缓解经费不足问题。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资源供给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冰雪运动教学活动。即政府招标服务外包,严格审核投标人的资质,特别是在冰雪课程设置和研发、师资培训、冰雪人才和教练员培训等方面,按照冰雪特色学校评选标准,对中标单位实行年度考核机制,考核合格的单位可续聘。

2.跨界融合共育冰雪产业人才

通过体教融合、产业融合、学科融合等多途径跨界融合渠道,共育管理、竞技、服务、工程、研发、教育、科技等复合型冰雪产业人才,以解决校园冰雪师资力量不足问题。为大庆市中小学冰雪特色校提供规划、建设、管理、评价、改进等措施与方案,以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3.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学校专门制定了组织实施校园冰雪工作、招生、教学管理、校外培训与竞赛、体育安全防范、培训、检查监督等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对广泛推广的先进和个人,对体育教师评职、评优、先进、绩效工资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并不断加以完善;学校在保险的基础上为学生实行学校责任险,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险。

(六)冰雪文化建设

1.建立智库

为冰雪运动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一方面,促进冰雪文化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冰雪人才,政府和企业应积极推荐好的宣传工作者,将冰雪文化和文学创造融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定期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媒体进行宣传主题文化活动,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城市冰雪文化的设计、创作、宣传;另一方面,定期进行冰雪体育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严格的考核制度,以提高冰雪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此外,在地方院校和体育学校,通过冰雪体育资源的整合,引进专业的冰雪运动人才,或与体育院校建立合作订单,开展有关冰雪体育专业,全面培养冰雪运动人才。

2.冰雪旅游助推城市特色冰雪文化

冰雪旅游产业是推广冰雪文化最直接、最简单的形式。在冰雪旅游的过程中,群众可以体验当地的冰雪文化,从而产生对当地冰雪体育文化的兴趣。大庆市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旅游特色和冰雪文化旅游主题,面向冰雪旅游,推进冰雪文化,挖掘冰雪文化更多的精神内涵,以极具地方特色的冰雪文化,壮大大庆冰雪旅游产业。加强冰雪旅游产业品牌建设,借鉴国内外冰雪旅游的经验,立足自身冰雪旅游的优势,整合各方面资源,引进冰雪旅游文化,推广先进理念,根据中国的国民健康建设需要,以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主要途径,积极扩大参与为主要原则,实现全民健身,丰富冰雪旅游业的内容供应,全面提高冰雪旅游产业水平。同时,积极探索结合当地政治、历史、经济的冰雪文化、设计与“冰雪和创业路”“冰和石油形势”“冰雪和大庆精神”为主题的旅游路线,如访问或旅行的过程中,宣传大庆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和主题,加强公众的文化自信,建立冰雪景观和建筑,重点发展自然形成的冰雪世界,促进冰雪文化的宣传推广,提升冰雪文化品牌竞争力,推动大庆市冰雪旅游产业发展。

3.依托冰雪赛事提升城市影响力

举办冰雪赛事不仅可以为城市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而且大大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在冰上,奥体中心速滑馆近年来先后承办了一些国内外大型赛事活动,冰场质量和服务能力在国内居于前列;在雪上,我们还处于劣势,应迎头赶上。黑龙江尚志亚布力滑雪场一开始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镇,但在2009年作为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举办地而声名鹊起。虽然大庆飞天滑雪场和红骥滑雪场的规模和服务能力与高层次雪场还存在很大差距,但如果做好场地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服务水平,还是具备组织全市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滑雪联赛的资格和能力的,通过赛事积累经验,扩大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国际冰雪运动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扩大视野,走出去引进来,相信大庆冰雪文化的档次和水平会有很大的提升。

猜你喜欢
大庆市特色学校冰雪
再见,挖鼻孔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大庆市博物馆公众考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逐梦冰向未来
“特色学校”的实话实说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8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被取消资格
教育部启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