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琐事”写作指导

2022-07-03 22:25李兰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化用细微处琐事

李兰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云的光彩,竹的摇曳,雀群的鸣声,行人的脸孔——需从所有日常琐事中体味无上的甘露。问题是,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须为琐事所苦……为了微妙地享受,我们又必须微妙地受苦。”

你的人生中有过这样的“琐事”或者“细微处”吗?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写作时,如果光围绕琐事的意义来写,会偏离题目的要求。因为题目给出了一个关于“琐事”的微妙的逻辑关系,那就是,“为了微妙地享受,我们又必须微妙地受苦”。

眼前的这个作文题不是很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因为角色任务和文体任务并没有特别的指定,但我们还是要对整个作文题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理性的认识——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发现,这个作文题的话题情境是“热爱琐事能使人生幸福”;话题核心是“热爱琐事之人,为了微妙地享受,又必须为琐事微妙地受苦”;内容任务是,写作者必须要写关于自己的那些琐事。

确保这篇文章不离题,必须抓住三个要点:核心词“琐事、细微处”;核心关系“为了微妙地享受,必须微妙地受苦”;核心人物“我”。

确保这篇文章写出深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真诚地认可琐事之于生命的意义。对“琐事”的意义不是停留在概念层面上做解析,而是要能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里呈现。

2.能够回忆起符合题目要求的“为了微妙地享受,必须微妙地受苦”的种种生活细节。要明白所谓的“微妙的受苦”指向的不只是那些让自己刻骨铭心的痛苦,更多的会是那些日常的烦恼、焦虑、艰辛、劳累。可以说,我们做任何事情望而不得、得而失落,艰苦付出、徒劳无功,焦灼期待、怀疑自我等等的过程,都是“为了微妙地享受,必须微妙地受苦”的过程。

3.能够深入分析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以及影响。生而为人,就不可能没经历过“微妙地受苦”,只是大家受苦的内容各不相同。我们感知幸福的强烈程度,往往和我们得到这个幸福的过程中所受的苦痛成正比。“受苦”是唤醒我们知觉的过程,是启发我们智慧的过程,也是塑造我们成为独特的自己的过程。若是我们要享受知觉的灵动、智慧的通达、自我的饱满,我们就必须要经过各种微妙的受苦。人生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转变自己所受过的那些痛苦,让它们成为自己成长的刻度。

素材及化用

强力素材一

吃苦是最好的老师,吃苦是最好的大学。——巴尔扎克

化用例段:巴尔扎克说:“吃苦是最好的老师,吃苦是最好的大学。”我明白,选择自己的理想也许在一念之间,但坚守选择却需要经受住时间、名利等诸多考验。吃苦总是与砥砺并行,与收获为伍。每吃一次苦,相当于打了一次底,蓄了一分力。吃苦的过程,就是素质提升、内心丰盈、灵魂升华的过程。只有吃过了那些苦,我才有资格肩负起理想的重量。

强力素材二

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网络

化用例段:“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你是否也曾被这句话唤醒了心底那一丝早已沉寂的上进心?锦瑟流年,花开花落,岁月蹉跎匆匆,而恰如同学少年,在最能学习的时候选择恋爱,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自是年少,却韶华错付,再无少年时。错过了人生最为难得的吃苦经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就会浅薄。如果我一旦为自己的人生画出了一条很浅的吃苦底线,我就自然不敢试图跨越追寻幸福的万水千山。

例文

生命之美闪耀于琐事里

湖南省雅礼中学  尹子毅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大概每个人,都曾怀有少年心性,面对明月问出洪荒大问。但张若虚同时也用《春江花月夜》告诉我们:生命居住在类似“妆镜台”和“捣衣砧”等等细微处,生命之美闪耀于琐事里。无论目标多么高远,道路何等跌宕,我们都不得不在琐事里过日子。因此,或许只有在琐事中体悟生活的智慧,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平和地工作、旷达地生活”。(从课文入手,提出论点,自然而富有文学韵味。)

有的人通过填充物质生活的每个细微处来满足对享受的追求,试图用物质来支撑起“赏心悦目”的享受,于是深受“物役”之苦;但智者则通过玩味和收藏每个美好的细微瞬间来充实生活,在一抹落霞中寻找宁静,在一个微笑中收获满足,心灵丰盈充实。也许不少人早已不再尝试从寻常事物中寻找乐趣,但是,我们仍可以回想起童年时清澈的双眼——儿时的我们会惊异于一朵不起眼的小花,细细观察它的花瓣与蕊粒,在一朵花中看见一个世界,用一抹颜色点亮一整天的心情。这样的美好体验何尝不比“黄金屋,颜如玉”珍贵美好?无需金樽清酒玉盘珍馐,只要一点诗性与自在相伴即可;拒绝在习焉不察中度日,善感的人便可宁静自得地享受点滴之美。而要获得这样的智慧,我们首先就得让自己成为一个敏锐的人。(通过对比,让人发现追求物欲的享受必须受到物欲的奴役,而要摆脱这个怪圈,我们需要学会从平常事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智慧,我们要让自己变敏锐。论证过程很有现实针对性,逻辑清晰。)

然而,一个敏锐的人既会强化享受的能力,也可能更易受琐事之苦。逐渐敏锐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攒消解琐事之苦的智慧。这需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痛苦,还需要培养一种超然的心境。(承接上一段,进一步分析,敏锐具有两面性,敏锐会强化享受也会锐化痛苦。顺势得出了“超然心境”的重要性。)

面對琐事带来的苦恼,大可不必逃避。夸大了面对琐事的烦恼,会蒙住一双本该清澈透亮的双眼。所有琐事带来的负面情绪我们都应积极应对,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上,我们才能在琐事之苦中激荡出豁达的张力。(作者提出培养超然心境的第一个方法,是直面问题,注意力放到解决方案上。)

或许,我们总要受琐事之苦,因为并非所有不如意都能随遇随忘,这时用超然的态度去消解失落就不失为一种智慧。面对种种小忧伤,通常我们要么将不快发泄到亲近的人身上,要么自怨自艾否定自我,反省时又常常毫无理由地泄气。那么,不如跳出时间的局限,站在彼岸看看这些琐事。比如父母的唠叨今日听来烦人噪耳,明日不定就成为思念;学习上处处受挫,未来可能会变为对过往不懈奋斗的印记。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可能受苦就会变成受用。(作者提出培养超然心境的第二个方法,是转换角度看受苦,把受苦变成受用。语言表达精练而富有哲理。可以看到,作者提出的两个方法都比较具有可操作性。)

事实上,在琐事里过日子,我们需要的是在微妙的享受与微妙的不如意中达成平衡——用双眼主动发现美,用智慧消解苦痛,构建起一个因为智慧而通透光明,时时洋溢着小确幸的内心世界。(结尾干净利落,语言优美隽永。)

(编辑:李跃)41AEED44-0B2C-47D0-8390-C2D5D14E4E96

猜你喜欢
化用细微处琐事
琐事
爱在点滴细微处
Tujia Masons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美国琐事二三 美乐成
浅谈楹联创作中的抄袭与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