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塑造空间形象的要素设计研究

2022-07-08 09:29李春宇
声屏世界 2022年7期
关键词:光线材质色彩

□ 李春宇

电影空间的功能

首先要明白电影空间的概念,我们把演员所处的环境及其无形的空气、光线、烟雾、风雨等统称为空间。此处为什么不单指环境?因为环境是可以看见的有形实物,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电影画面中有很多无形的东西也在影响着画面情绪和感受,比如电影研究中的“空气”说。空气是无形的,是看不见,但是我们能感受到从演员身上散发出来的情绪气氛,比如欢快的空气、肃杀的空气等,如果忽视这个无形的存在,不重视它的应用,那么画面将缺少无形的感染力,也会缺少几分表现力。空气属于感觉层面,落实到影像层面就是空间,空间包括了演员之外的所有视觉元素。在前期分镜头设计的时候就要注重这个空间,要留出位置和注意力给这个空间。

在常规理念里,电影就是讲人的故事,就是看人的表演,所以在电影画面里表演成了最主要部分,人脸在画面中比重最大,使画面失去了空间的存在感。而空间被忽视的结果就是画面的结构单调,功能单一。

空间首先可以为故事营造气氛,我们可以把空间看成是一个艺术形象。这些不同的空间形象其实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化,随着人物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不注重空间形象设计,或者空间设计单调或者不契合场景,画面语言就会显得苍白或尴尬。比如缺少环境空间的帮助,演员虽然在认真表演吸引观众入戏,但是环境空间设计得不合理或者不到位,就会缺少环境的吸引力和代入感,必将大大削弱故事的感染力,难以让观众产生共情。空间形象除了可以反映主人公情感,还可以表达导演的哲学构思,陈凯歌电影《黄土地》《孩子王》中的空间形象就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指向。

因此,为了提高画面表现力,增强画面表意功能,在电影画面中一定要有空间意识,必须重视空间设计,在拍摄前进行分镜头画面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加入空间表达,为每一场戏设计对应的空间形象,让个性化的空间形象表现情感表达哲理,让空间成为画面里的特殊“演员”。

电影空间造型

这里说的电影空间,指的是最终成片里的影像空间,它的影像构成有材质、光线、反差、色彩等,这些视觉元素都是影像本体构成要素,各个要素共同构成了影像形象。每一个视觉要素都可以影响影像形象,我们塑造影像形象就是通过对各个视觉要素的加工处理,最终形成不同的影像形象,这个过程叫做影像造型。

电影空间的影像造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拍摄前对空间进行的设计和加工,比如美术置景、灯光设计。第二个阶段是拍摄时,镜头和机位对空间的镜头塑造,通过镜头和摄影机把实体空间变为影像空间。第三个阶段是影视后期对空间形象进行影像处理,最终形成一种主观化的空间形象。可见电影空间造型工作需要各类工种共同来完成,包括美术师、摄影师、灯光师、剪辑师等,他们共同创造出呈现在银幕上的电影空间形象。

第一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在开拍前一定要对空间进行形象设计,光线、色彩、材质等的不同运用都会让这个空间充满个性化,让空间表现或烘托人物情绪和故事环境,使空间的表意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第二个阶段,镜头相当于人的眼睛,不同的机位角度观察到的空间形象也有差异。第三个阶段,即对影像的后期调整阶段,这个阶段尤为关键。现在各个剧组普遍采用专业视频格式LOG拍摄,曝光、色温、反差甚至构图等各项以前属于前期的工作都留给了这个阶段,而且随着科幻片的发展,很多电影空间都是通过后期虚拟合成的。空间的光线、材质、色彩也不再实景拍摄,而是由后期虚拟技术合成,这就增加了空间塑造的自由度,我们可以根据影片的具体需要创造合理的空间形象。

塑造空间形象的要素

我们可以把构成电影空间形象的影像要素进行详细的划分,通过对这些影像要素的设计和加工,完成对电影空间形象的塑造。

材质。任何影像都是某个物体的影子,没有镜头前的各种物体,影像就空无一物。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画面的质感是由画框里的各种物体的外在材质构成的。不同材质的质感是不一样的,要想在画面里呈现出好的质感,就必须对材质进行挑选,选择有表现力的材质,符合空间形象的材质,能营造气氛的材质,从而呈现出导演想要的气质和效果。比如水的速度、钢铁的冰冷、树皮的粗糙坚硬、土墙的斑驳,不同质地能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所以选择材质要由主题而定。不同材质的选择将决定不同的空间形象,如果是情感强烈,可能需要添加坚硬的材质,如果是情感温柔,可能需要设计柔顺的材质。美术师、摄影师、灯光师在进行前期勘景时,就需要对环境的材质进行设计,设计不同感觉的材质,营造不同的情绪氛围。

光线。有了光才能照亮物体,没有光就不存在空间设计。光也是塑造形象最重要的工具,不同的光线照明结构可以塑造不同的形象,什么样的光线进入,怎么进入都决定了空间的形象气质和情绪氛围。进入空间的光线有自然光线,如阳光、月光,有人工光线,如路灯、台灯。我们给空间设计光线时,首先要确保光线结构和方向自然不唐突,其次要制造氛围气氛。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场景,光线都是平光,尤其是在阴天,只是漫射性质的天光,这种光线只有照明的作用,没有造型的作用,不能制造反差,不能对形象进行雕刻,但是有了直射光线的硬光,光线有了方向,照射到物体上就会使物体产生明暗层次,产生迎光面和背光面,物体就增加了立体层次感。对于空间来说,光线照向不同区域可以形成不同的明暗分布,形成了空间的层次感。

如果空气中有了烟雾等介质,人们就可以看见光线本身,不同的光线形态就会形成不同的意境,形成不同的空间气氛。如果我们在室外拍摄,不同时刻的太阳光会形成不同的空间气氛。中午的光线比较强,亮度大,拍摄物体有较大的反差,如果是日出和日落时分,光线比较柔和,色温较低,呈现暖黄色。如果是室内空间,我们可以设计各种人工光线,软硬、方向、距离、强弱、色温等都可以调节,制造出各种光线效果,塑造各种空间氛围。如电影《青春祭》片尾的空间形象就是充分利用了漫射光线、朦胧雾霭,制造了一种迷离的物理空间,衬托了主人公的心理空间。

明暗。影像的明暗可以通过前期的曝光决定,也可以通过后期的亮暗调整进行改变。不同明暗的空间形象,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对于初学者来说,标准的曝光是为了呈现更多的细节,而在剧情片里的曝光,则是一种心情的投射、情绪的反映。心情低落忧郁时,可能画面曝光不足画面偏暗;心情愉悦高兴时,可能曝光过度,呈现出一种心花怒放的视觉效果。所以明暗也是塑造空间影像形象的一种视觉手段。在我们的日常视觉习惯里,白天的空间都是很明亮的,但是在很多好莱坞的电影画面里却是让空间暗下来,把光线照射到人物身上使背景空间暗下来,这种暗背景的风格成了他们独特的画面特点。

反差。光线的照射决定了空间的明暗分布,有光照的地方亮,无光照或者光弱的地方就暗,这样就把空间进行了明暗划分,制造了反差。当然,空间的明暗还取决于物体表面的反光率,反光率高物体就更亮,反光率低则更暗,所以我们要利用好光线和反光率,给空间制造反差,有了明暗反差,空间更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反差也是一种视觉语言,如果我们把影像分成黑白灰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的分配比例就构成了影调结构,不同的影调结构可以形成不同的视觉张力,如果表现激烈情绪可以用大反差,加强视觉冲击力,如果是柔和温馨的场景,就用低反差。

色彩。色彩是空间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空间形象也应有自己特有的色彩。色彩这个元素容易被忽略,而且有很多物体缺少色彩,如果不加以设计,一些画面可能就是无色的,相反有很多物体的固有色很重,如果不加以搭配,画面就显得很脏乱,色彩冲突不协调。所以对于空间形象的色彩必须进行精心且合理的设计。

开拍前一定要设计好色彩结构。要先去现场观察色彩的分布情况,对色彩结构进行设计,然后美术部门根据设计的色彩结构去购置相关的道具、陈设、服装,甚至墙和地也要有相关的色彩概念。另外,不同色温的光线也可以给人们提供色彩。色温值高于摄像机值的光线呈现冷色调,色温值低于摄像机的呈现暖色调,色彩的冷暖关系构成了一个空间的重要情感感受。后期制作阶段可以对影像空间的整体色调进行调整,比如怀旧的黄色、阴冷的蓝色。

镜头。在电影上呈现出的影像空间必须由镜头来摄取,镜头的一些光学特性也会影响空间形象的呈现。一、镜头焦距。镜头的焦距对于空间形象塑造有重要影响。不同焦距代表着不同的视角,长镜头的视角窄,空间有被纵向压缩的效果,人物和背景空间之间的距离仿佛被压缩。广角镜头的视角宽广,但是画面边缘有畸变效果,空间会变形扭曲。这些不同的焦距镜头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效果,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形象,比如在电影《失孤》中,刘德华走在茫茫人海中,画面用长焦镜头把空间进行压缩,人群显得十分拥挤,突显了刘德华寻找孩子的失落茫然心理。在电影《堕落天使》中使用了广角镜头,使主人公四周的环境扭曲变形,代表了他们扭曲的内心和变形的生存世界。

二、镜头景深。景深这个元素在电影画面中非常普遍,通过调整镜头的光圈、焦距、物距可以得到小景深。由于景深小,主体的前后景都得到了虚化,使得人物仿佛处于一个浪漫梦幻的世界,在青春偶像剧中会经常使用小景深的镜头效果。小景深也是一种处理环境的手段,如果环境太杂乱,不想让观众看得清,就可以使用小景深,把环境虚化,突出主体。如果对空间进行分层,设计几个纵向的表演区,则必须使用大景深、全景深,比如电影《公民凯恩》中小凯恩在窗户外快乐玩雪,而屋里是父母的无奈签约,通过全景深镜头把两个世界、两种心情串联了起来,虽然都在一个画面里却是两个心理世界。

三、景别角度。空间是一个立体的客观存在,但影像却是平面的,怎么才能呈现这个立体空间?机位、焦距和角度的重要性就显露出来了。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景别代表的就是观看的远近,角度代表的是观看的姿态。仰拍空间有辽阔感,俯拍空间有压迫感,用近景小空间拍人有局促约束感,用远景大空间拍人有自由欢畅感。使用中景及更大的景别可以让空间充分参与表演,让空间制造余味。随着无人机的普及,顶视角也越来越普遍,可以使一切方位、布局一览无遗。

四、切割空间。这个切割首先是画框的切割,在镜头前空间是无边界的,但是一旦进入电影画框就要被选择性切割,选取哪些空间进入画框就决定了哪些被呈现出来。这种切割分为横向切割和纵向切割。横向切割就是我们常说的构图,就是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当把空间压缩为一个平面影像之后,人物在平面中的位置就是对空间的横向切割。在中国画中讲究布局和留白,人放在横向什么位置,决定了画面的韵味。在横向维度,因为有重力视觉心理,人物的位置不同,表达效果也会有差异,比如人物处于空间下方,则空间会形成一种垂直压迫感。这种构图一般凸显人物遇到了重大的压力,人物如果处于空间的边缘,则会形成一种被排挤的边缘感。影像虽然把空间从立体压缩成平面,但是人们的视觉纵向透视感是不会消失的。镜头前的空间有纵深,把人物放在这个纵深空间的某一个位置,就形成了对空间的纵向切割。比如强调空间的隐秘性,可以叫人物处于空间的后面层次,前景多设置一些物体。强调周围因素对人物的影响,可以把环境影响因素放置到人物的后景。纵向设计可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加强纵深层次差异还可以通过明暗、反差、色彩等进行强化。

五、运动镜头。电影的特点是连续拍摄,电影画框里面的事物是运动的,可是这个画框是否需要运动取决于导演的构思。对于空间的呈现可以是静态固定镜头呈现,也可以是运动镜头来呈现。固定镜头拍空间,可以塑造一种沉稳凝固的观望状态,而用运动镜头呈现空间则会增加镜头的情绪性,使空间产生韵律性和节奏感。动态塑造空间形象是电影镜头的特色。电影往往用轨道或者摇臂在一场戏的开篇或者结尾拍摄运动镜头,就是一种情感上的靠近和远离。当情感激烈时,往往采用手持拍摄,故意让镜头晃动,增加不安全感。很多战争场面往往用震动配合爆炸,体现出一种爆炸现场的空间既视感,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猜你喜欢
光线材质色彩
“你看不见我”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淘气的光线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
针织衫之材质对比战
流动的光线
10KV配变绕组材质鉴别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