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河洛地区探析黄河文化的创新传播

2022-07-09 13:54高煜唱杨盛翔
新闻爱好者 2022年6期
关键词:黄河文化

高煜唱 杨盛翔

【摘要】黄河文化的传播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中包括黄河流域地域特色、文化遗产、历史遗存、景点开发等方面。在当下国内文旅融合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立足河洛地区对黄河文化的创意开发、品牌打造、文化遗产利用、传播载体提升等变化,从而形成的频频“出圈”的效果,值得探析。

【关键词】黄河文化;河洛地区;河洛文化;创新传播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孕育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河洛地区是黄河流域的中心地区;河洛文化又是黄河文明最核心的载体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河洛文化的视角探析黄河文化的创新传播,对讲好“黄河故事”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阐扬黄河文化的意义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充满信心,只有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充满信心,才能有坚持坚守的定力、奋起奋发的勇气、创新创造的活力。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这是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在对黄河的认识、治理过程中共同奋斗的智慧结晶与精神凝练。中华民族在长期治理黄河的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这影响和决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取向和审美取向,是中华文明的母体;黄河文化呈现的绵延赓续、历久弥新,亦是彰显中华文化旺盛生机的源头活水。

黄河在河南地区孕育了河洛文化,不仅是地区性文化,而且是延续约两千年的王都文化,成为黄河流域文明最核心的载体。河洛文化圈向西可伸入关中,向东可以达到豫东,不仅有丰富的五帝传说和遗迹,而且还有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国都,尤其是在洛阳地区,形成了举世罕见的“五都贯洛”盛景。在这一历史阶段,形成的国家机构比较成熟,礼乐制度比较完善,规范的文字也开始出现,农业、手工业、商贸、科学等领域的飞速进步,闻名中外的青铜文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当时河洛文化的四周,也纷纷出现了巴蜀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等,这些文化与河洛文化交流融合之后,让河洛文化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在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许多流传至今的作品开始在河洛文化圈出现,比如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極具哲理的《易经》等。当然,各种学派也如雨后春笋,在河洛地区纷纷涌现,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学派,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河洛文化为黄河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使黄河文明光耀亚洲,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

对于河洛地区来说,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人民群众在亲眼欣赏和亲身游历中感知灿烂历史、认同其核心价值,使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凝聚力量。要注重发掘和利用黄河文化,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要加强对黄河文化的研究阐释,明晰黄河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提炼黄河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阐发黄河文化博大包容、民胞物与、共生共荣等内涵,挖掘黄河文化的文明内核与时代价值。

二、书写黄河文化新篇章的价值

河洛地区的核心区域,是洛阳所在的洛阳平原(或称伊洛平原)。洛阳平原,由洛河、伊河(洛河支流)下游冲积而成,古代所称“中国”“天下之中”,都指这一带。作为河洛地区的中心,洛阳的黄河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众多,尤其是以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为重要抓手,将散布于河洛大地的一家家博物馆,打造成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前沿阵地,推动黄河文化频频“出圈”。

首先,以“创意+”推动黄河文化“火起来”。比如,洛阳博物馆、定鼎门遗址博物馆等洛阳8家博物馆联袂推出《历史的回望》大型系列历史剧展演,带领观众在小剧场内穿越时空,“看见”文物背后的故事;借助华服走秀、国潮表演、国风鉴宝等创意活动,黄河文化一点点“火”起来……在文化异彩纷呈、丰富多元的当下,洛阳正不断尝试利用新颖的传播方式,让黄河文化更好地走进当下、融入生活。

其次,以“科技+”助力黄河文化“活起来”。比如,打开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入虚拟展厅,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馆内精品文物;在龙门石窟西山万佛洞,用APP扫描残损的造像,就可以在手机屏幕上看到完整的造像。虚拟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借助科技力量,黄河文化正在更加宽广的空间中“活起来”。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在河洛地区,仅洛阳一个城市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就已超过100家,博物馆总数和三级以上博物馆数量均居河南省第一,一家家博物馆如同一个个文化宝库,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深度融入黄河文化带建设,着力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通过推动文化与旅游从“物理组合”迈向“化学反应”,利用跨界融合催生出一大批新业态、新模式……洛阳正深入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注入更多鲜活的生命力,让黄河文化更适应时代、更顺应潮流、更贴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三、河洛地区的地域优势

滚滚黄河波澜壮阔,从西部飞流直下,经过中原,一泻万里,奔流入东海,沿途留下湿地、河滩、湖泊等得天独厚的资源。特别是处于黄河流域核心区域的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是黄河流域的文化大市、旅游大市,偃师二里头遗址被誉为“最早的中国”。几千年来在这里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既是该地区重塑文化自信、彰显特色优势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临黄河而知中国,临河洛而知华夏。黄河流域文明以“四书”“五经”为基础,传承儒家正统思想,主张修身养性,提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人生理想,而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成为华夏文明的主线延续至今,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重塑着独有的民族精神信仰。随着时代脚步不断发展壮大的黄河文化,不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基础,也为创造璀璨的中华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当时的河洛地区,中国最早的最高学府太学,便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洛阳,学生人数最多时达三万人以上,在曹魏、西晋时期持续发展,为各地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涌现出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历史人物。当时,儒家学说起源于洛阳,道家学说诞生于洛阳,佛家学说首传于洛阳,玄学兴盛于洛阳,理学创始于洛阳,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重大作用。

作为河洛文化核心地区的洛阳,在黄河流域滋养的这片沃土上,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都城史。尤其在沿洛河两岸东西不足50公里范围内,名都相望,城垣相叠,文化厚积。古往今来,宛如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盛世繁华,书写了壮丽辉煌的锦绣篇章。奠定了如今文化资源的明显优势,拥有A级旅游景区数量63家,拥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旅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秀丽,有着巨大的文化旅游开发潜力。可以说,洛阳这些璀璨的文化是展示中华文明的万花筒,也是洛阳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弘扬黄河文化的最大底气与最强特色。

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播黄河文化,洛阳深度融入黄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着力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打造独具特色的河洛文化旅游产业带;加快建设文化地标,着力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在讲好洛阳故事、传播好洛阳声音的同时,洛阳正在成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前沿阵地和精神高地。当前,我们应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注入更多鲜活的生命力,让黄河文化更适应时代、更顺应潮流、更贴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四、黄河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河洛地区尤其是洛阳来说,发展文化旅游最大的优势是黄河文化,最有竞争力、号召力和吸引力的也是黄河文化。而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就要强化创意引领、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提升传播能力,立足河洛地区资源禀赋、突出优势特长,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

首先,我们应该用好黄河文化数据库平台优势,做好保护文章。2021年年底,河南省首家“黄河文化特色资源数据库”在洛阳市上线。这个数据库聚焦黄河干流洛阳段,以标准化的元数据仓储平台为支撑,围绕黄河流域历年的黄河大事记、黄河祖根文化、黄河治理文化、黄河名人文化、黄河农耕文化、黄河旅游文化(河洛段)、黄河民俗文化(河洛文化)、黄河红色文化(河洛段)等多类资源进行建設,系统揭示了黄河洛阳段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示了黄河流域文化带的文化遗存,全方位展现黄河所蕴含的伟大精神;并根据洛阳、焦作、三门峡、济源、平顶山五个地区文化特色,定制化设计不同地区的页面效果,五市可分别从各自分站入口进入黄河文化数据库平台,为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搭建了平台基础,能够催生更多文化旅游新业态,彰显黄河文化底蕴和特色,弘扬黄河文化的价值内涵。

其次,打好“黄河文化”牌,做好传承文章。“黄河文化”是洛阳的一张王牌,当前,洛阳正在建设黄河文化公园洛阳片区、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等一批黄河文化地标;正在全面推进二里头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积极开展“万里茶道”和“关圣文化史迹”联合申遗,推动隋唐大运河仓窖遗址保护展示中心和仓窖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正在谋划实施沿黄旅游带通景线建设,加快推动沿黄生态廊道、小浪底库区港航工程等项目建设,推动龙门石窟、小浪底、龙潭峡、黛眉山等沿黄旅游景区品质提升,打造黄河文化与旅游融合示范带。

对于洛阳来说,完善提升这一系列文旅品牌标识和品牌体系,叫响“黄河文化”这张王牌,对于塑造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至关重要,需要构建起“黄河文化”传播的立体宣传格局,进一步丰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系统挖掘展示黄河文化时代价值,传承“黄河文化”基因。

再次,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做好创新文章。把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做好做大做强,就要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中,创意是灵魂,文物展示、文化活化、文旅开发、文创策划都需要在创意的加持下激发新活力。这就需要大力推进黄河文化展示活化,比如,活化再现以二里头等为代表的考古遗址遗迹,保护传承河图洛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发生在洛阳本土的历代治理黄河故事等优秀文化资源,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精品文艺作品和演艺项目。充分发挥黄河文化优势,强化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实施“文化创意人才扶持计划”;通过举办中国洛阳剧本行业峰会,加强对国潮、国风、国漫等青年主题文旅活动的支持,把隋唐洛阳城打造成沉浸式文化产业示范区,打通沉浸式文创作品创作、展示、输出产业链,可以将洛阳文旅厚重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在弘扬黄河文化中,写好黄河故事的“洛阳篇章”。

五、结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河洛地区传播黄河文化的事实充分表明,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就是“仙和龙”。做好融合发展文章,创新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科技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让服务全程化、个性化、便利化……多方创新、形成合力,让黄河文化可游、可感、可亲,让文化精神亮起来、潮起来、火起来,有利于塑造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充分展示黄河文化的时代精神,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许顺湛.河洛文化与黄河文明[N].光明日报,2004-09-07(3).

[2]江凌.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N].学习时报,2020-01-03(1).

[3]崔岩.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力度研究[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0(1).

[4]李焕.弘扬黄河文化 传承历史文脉[N].陕西日报,2020-06-28(5).

[5]王胜昔,智慧.传承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N].光明日报,2020-4-13(3).

[6]唐金培.根植黄河文化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N].河南日报,2020-12-16(11).

[7]温小娟.深化文旅融合 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N].河南日报,2020-05-15(7).

(高煜唱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生;杨盛翔为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编校:郑 艳

猜你喜欢
黄河文化
黄河生态文化传播推动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
黄河文化研学对初中历史深度教学的作用分析
坚定文化自信,推进黄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创新路径研究
刍议黄河文化的内涵与传播
“诗言志”视阈下诗歌对黄河文化的传播
黄河文化的一朵浪花
讲好历史上黄河治理故事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背景下兰州黄河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黄河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