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十四五”水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总体框架

2022-07-11 13:06
水利技术监督 2022年7期
关键词:水务沈阳市十四五

王 涛

(沈阳市水务事务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辽宁 沈阳 110015)

1 背景

“十三五”期间,沈阳市进一步深化践行并实施新经济发展理念和重大战略决策布局。以全面增强水安全保障功能为主线,重点围绕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完善水安全保障体制机制、健全城市水务设施网络、保障与改善水利生态环境、巩固农业水利工程基础建设等领域的重点任务,各项水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但也必须看到,沈阳市的水务信息化工作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水务基础设施网络、水务基础数据、水务业务管理数据未实现互联共享,水务信息化系统尚未有效协同,水务智能化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仍显不足。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强化了数据政府构建,以数字化转型为总体的推动产出、方式和管理方法转变。沈阳市委市政府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稳定水安全、保障饮用水、促进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发扬水文化”的治水思想。以上政策和思想为沈阳市“十四五”水务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技术的不断创新,给水务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新动力。遥感科技、中国地理信息体系、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多维虚拟现实科技、机器学习等新手段被应用,为中国水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高速度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创新,高速度、大容量、高集成等方面发展的态势也越来越迅猛,信息通讯、电子、传感器数据技术等学科专业的相互交织迅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型技术增强了智慧计算和数字信息挖掘的能力,特别是物联网、移动网络等新型信息化的兴起与应用,更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水务信息化发展的科技环境与要求。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为中国水务信息化增强了数据传递、管理、集成与分析能力,提高了各类水务工作现代化管理水平。

2 建设目标

2.1 建设依据

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举全面深化新城乡振兴大旗,积极贯彻“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宗旨,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形势下治水管理工作基本思路,全面落实省委市政府“优良自然资源、发展水生态建设、宜居水环境保护、促进水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断增强水资源合理配置、水生态恢复、水环保、水污染治理的综合实力。

2.2 总体目标

沈阳市根据中央的治水理念,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确定了“十四五”水务信息化建设目标。充分运用网络、虚拟化、人工智能等先进手段,提升水务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以创新为动力,以应用促发展,建设“五个一”信息化体系,即“一套标准、一体数据、一张蓝图、一个平台和一个终端”,提高了水务的现代化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水务“两个体系”建设目标,建立健全水务行业强监督管理体系,完善监管机制,从重视事后监督管理向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转化,努力做到事前要“封堵”、事中要“卡住”,事后要“查办”,从而确保了整体监管流程首尾的有机联系,并在总体上有效提升了监管成效,使得水务产业的监督体系得以有效强化。

坚持问题导向、任务引领,针对沈阳水务信息化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加强与水务行业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深度结合,推进流程优化与运行方式革新,形成了涵盖沈阳市内江河水系、水务工作设施系统、水务管理系统等的城市水务一张地图;形成了集中部署,服务于各层次、全区域水务行业应用的城市水务大数据管理;形成了包括水灾、旱灾、水务工程的安全运营、水务工程、水资源利用、城市供水、节水、江河湖泊、水土流失和城市水资源监管等水务重点行业的综合应用大体系。加速推动沈阳市智能水务工程建设,积极推动水务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为沈阳市的水务管理体制与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劲保障和有力驱动。

3 总体框架

在充分考虑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协作的基础上,构建感知层、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展示层6个层次,纵向形成网络安全、运维保障2个体系,最终形成六横二纵的沈阳市水务信息化架构体系,全面提升水务服务政府决策、服务企业生产、服务公众的智慧化水平。沈阳市水务信息化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沈阳市水务信息化框架图

按照沈阳市“两个体系”建设要求,根据智慧水务总体目标,参照智慧水务总体架构,聚焦水务各项业务需求,沈阳市“十四五”水务信息化发展围绕推进全市水务信息化“五个一”建设。

3.1 一个标准体系规业务

按照国家有关信息化标准与水务产业信息化规范,制定了《沈阳市智慧水务建设标准化规范》,通过构建水务信息化工程的建设技术标准体系,以规范水务信息化工程建设标准,对资料采集传送、数据保存、信息图示处理、建设管控、运营保障、资源共享方法、数据结构、数据更新模式等方面实施国家标准规范管理,以提高水务数据管理品质,为智能水务工程建设提出了规范,从而使得经过集成后的水务信息化资源,可以真正做到上下左右数据共享,从而防止信息孤岛。在智慧水务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沈阳市智慧水务建设标准化规范》,扩充业务范围,充实规范内容。

3.2 一个数据体系知家底

以“集约、共用、高效、融合”为原则,在沈阳市水务信息系统资源规划和服务发展及业务流程研究、信息技术体系结构设计的基石上,通过数据库系统表类型和架构设计,根据相关信息归类与编号规则,系统对划分的库与表予以划分名称,根据服务逻辑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表结构,建立沈阳市智慧水务“一个数据库系统”,涵盖沈阳市基本地域资料、水务专项统计资讯、水务行业统计、监控统计等方面,完成散落各处的水务统计资讯到水务数据中心的信息整合,海量水务统计资讯的集成储存,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资讯的系统信息管理,包括相关的统计分析和发掘等,做到“一数一源,融合创新”,保证了数据信息服务质量,有效降低成本数据重复收集,提升数据信息国内资源共享和跨部门数据共享率,以发挥数据信息活力,为水务行业服务。

3.3 一张蓝图管理知全局

遵循“顶层建筑设计、统一规范、信息资源融合、信息系统集成化、共建共享、分类保护”的基本原则,建立了水务一张地图。通过集成水务产业中的各类地理资源数据,形成了涵盖全市所有水务产业领域的数字底图和专业要素图层,并具备空间信息数据地图显示服务能力,给管理人员带来了直接的空间信息显示效果,并提供了地图标绘、综合检索、大数据分析、空间量算等大数据分析类业务,有效提高水务管理系统中核心数据库的使用率,进而完成对河道、泵站、蓄水池、管线、水质等大数据资源的统一全过程决策分析与数字管控,从而做到以信息化手段促进社会管理工作精细化,全方位提高管理队伍的行政效率。

3.4 一个管理平台联业务

搭建沈阳市水务业务综合服务平台基础框架,为智慧水务应用场景和业务系统提供统一承载平台。收集整理水务行业相关单位业务数据,共享已有信息系统,整合视频、传感器等物联网资源,建立沈阳市智慧水务“一网统管”应用场景,实现防汛场景、河长制场景、水资源场景、排水场景等场景系统开发;整合河湖水域岸线管理、污泥处置、节约用水管理、农村供水管理、水务综合执法数字信息管理等其它系统数据,实现数据库资源转化、录入,系统对接,实现水务业务综合管理,进行综合平台统一管理;对水务业务数据库、实时监测数据库等数据库资源进行共享、分析、比对,深挖内部联系,建立智慧分析模型,实现平台智能分析、处理、呈现等功能,为水务业务智慧化预判、调度、管理等提供综合服务。

3.5 一个移动终端通水务

依据信息互联,一网统管等先进技术手段,构建手机APP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主要面向设施运营管理、设施检测、水务违法行为调查、项目审核和现场巡检等的综合管理,并根据有关指引定制研发智能水务管理APP工具,进而进行信息跟踪、即时汇总报告项目进展情况、采集资料远端传递、取代传统繁琐的纸质现场录入和改变现场巡检的工作方法,有效提升管理效率,掌控第一手资源,进行大数据互联网信息化管理。

4 结论

“十四五”水务信息化建设内容是沈阳市水务人充分调研本行业信息化建设短板,对照实际工作需求总结出来的成果。“五个一”的建设目标,很好解决了传统信息化建设重复投资,分散管理,难于共享等弊端,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创新性。智慧水务平台总体框架在技术层面实现了信息化建设一平台全业务全知晓的可能性,符合我国智慧水务建设的发展趋势,对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水务沈阳市十四五
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
智慧水务在大港油田水务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方面的运用分析
爱是逐梦的翅膀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基于新农村水务PPP模式下在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建管中的探讨
新时期水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分析
富阳:启动智能水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