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练”教学模式对提高女大学生健美操教学的效果研究
——以山西晋中理工学院为例

2022-07-13 10:43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大学生教师

程 妍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在女大学生健美操教学中,实施“以赛促练”教学模式,就是利用比赛方式替代传统技能考试,吸引女大学生深度参与并主动学习训练,最终提升女大学生的健美操技能水平,在常规的动作考核基础上进一步 考察女大学生的创编、审美、创新、音乐感知能力。涉及综合能力评价的过程性评估模式对女大学生健美操素质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效改变了传统考核模式过度关注女大学生成绩达标和理论记忆的短板,实现了女大学生综合能力与知识技能应用水平的有序发展。不同教育模式的关注重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以赛促练”教学模式更关注女大学生良好自主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良好的运动态度与运动习惯不仅有助于女大学生的运动意识发展和运动能力提升,更有助于女大学生文化课程学习以及社会参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师与女大学生在健美操教学活动中可以展开深度交流互动,教师的责任意识与教学能力在“以赛促练”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不断提高,女大学生技能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且课外运动量持续增加,健美操让女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女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合作精神、互助意识也将明显成长,女大学生会为了在竞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而努力发挥个人优势并积极融入整体。女大学生能感受到比赛的竞技性与严肃性,良性竞争也会引领女大学生互动交流和深度学习。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赛促练”教学模式对提高女大学生健美操教学的效果。

1.2 研究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

选择山西晋中理工学院2020级大一年级2个选修健美操课程的班级的女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在对比实验中,大一(1)班女生30人采用常规教学模式,为对照组;大一(2)班女生30人采用“以赛促练”教学模式,为实验组。每周体育教学时间为2个课时,全学期共计教学16周,累计教学时长为32个学时。在实验前后分别测试2个班级女大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50m跑、800m跑、立定跳远、1min仰卧起坐、坐立体前屈情况,进而判断健美操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的影响。

在教学实验前后分别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2个班级女大学生对健美操课程的参与兴趣、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情况,进而判断健美操教学对学习兴趣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影响。

采用SPSS对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质健康

通过表1发现,2组女大学生在参与健美操教学后,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成绩均有较明显的改善和提高,这说明2种教学方式对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均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实验组女大学生的肺活量与坐立体前屈成绩变化更加显著,体重也明显下降。健美操是一种充满技巧性的有氧运动,这也使健美操具有很好的健身功能,女大学生在参与健美操运动后心肺功能、肌肉耐力、组织器官协调以及身体素质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身体机能也将逐渐达到更好的状态。“以赛促练”教学模式要求女大学生更好地参与集体运动,进而保障集体比赛的整体美观,因此女大学生在课后参与了更多的训练和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心肺功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提升。而在组合训练前的柔韧训练为女大学生的柔韧素养提高奠定了基础,学习热情的激发也促使女大学生有意识地参与训练,效果较为明显突出。在50m跑、800m跑、立定跳远等项目上,2组女大学生的成绩变化并不明显,女大学生需要进一步参与田径锻炼提升这些测试项目的成绩。

表1 2组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统计 x±s

2.2 兴趣态度

由表2可知,教学后实验组女大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方面,均得到了明显提升,2组女大学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可见,“以赛促练”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女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兴趣。可见,良性的竞争压力能转化为女大学生的学习动力,而比赛的竞技性与趣味性也使得女大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反之,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教学方式未使女大学生的兴趣和态度发生明显改变。

表2 2组学生健美操兴趣态度情况统计 x±s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2组女大学生在参与健美操教学后,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成绩均有较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其中实验组女大学生的肺活量与坐立体前屈成绩变化更加显著,体重也明显下降。 “以赛促练”教学模式使女大学生的健美操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教师与女大学生在健美操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这也使健美操教学充满了乐趣,女大学生开始向“我要学”积极转变,课堂内外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与训练氛围。

3.1.2 “以赛促练”教学模式激活了女大学生健美操学习参与兴趣。“以赛促练”模式要求女大学生在团队内积极参与训练合作,小组同学在课堂内外展开了大量的合作与交流,这使得女大学生之间变得更加默契并养成了良好的合作习惯,女大学生的人格因此而变得更加健全且能够在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3.2 建 议

3.2.1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全面了解女大学生的健美操基本技术情况。女大学生的身体状况差异并不明显,而健美操运动技巧性较强的特点决定了基本技术是学习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前期测评有助于实现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女大学生的基础水平相近,进而从中选择小组长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大量的课后自主练习是女大学生成长进步的关键,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分享资料、解惑答疑、激活兴趣等。

3.2.2 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应该继续沿用传统教学的优势部分。教师要注重动作分解和完整的示范与指导,利用模仿练习帮助女大学生形成初步印象,避免其出现错误动作或不规范动作。因为女大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教师应该引导不同女大学生保持不同的进度,特别是节奏较快环节或易错部分,教师应该带领女大学生反复练习,或由组长带领组员进行反复训练,教师观察和巡视训练成果,在下课前安排每个小组展示训练成果,激活女大学生的表现欲和集体荣誉感。

3.2.3 课后完善阶段,教师应该持续关注女大学生的课后参与状况。教师借助微信群可以全面掌握课后学习与锻炼情况,继续给予女大学生课后指导,促使女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将健美操真正转化为女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构成。教师可以将收集整理的国内外优秀健美操创编作品或比赛视频分享给女大学生,进而为女大学生的健美操学习、健美操设计和审美能力发展提供支持,形成良好的双边教育效应。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大学生教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美育教师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