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17年执着教育,让“铁树开花”

2022-07-14 09:49汤秀云
伴侣 2022年6期
关键词:梦梦聋哑康复

汤秀云

俗話说:“哑巴说话,铁树开花。”意味着让聋哑儿童说话是难以实现的事。然而,80后刘惠大胆告别手语教育,开创了聋哑儿童语训的先河,她从事聋哑儿童语训工作17年,不仅让众多不幸的聋哑儿童告别了无声世界,还让他们走进学校和正常孩子一起接受义务教育、考上大学。她用踏踏实实的言行书写着一名特教老师的责任和担当,用无声的大爱改写着聋哑儿童不完美的人生。

刘惠出生在山东济宁市一个农民家庭。她邻居家有一个聪明漂亮的小弟弟,遗憾的是这个小弟弟是个聋哑儿童,他有口不能说话,有耳听不见声音。充满爱心的刘惠,萌生了帮助聋哑儿童走出无声世界的梦想。高中毕业,她报考了泰山医学院聋哑儿童语训专业。在校期间,她刻苦学习口语、手语及其他专业知识,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

大学毕业时,学院推荐刘惠到上海工作,但她总感觉邻居小弟弟在用期盼的眼神看着她,她决定回老家创办一个聋哑儿童康复机构,让和小弟弟一样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孩子们能开口说话。

一个女大学生白手起家很难,冷门创业更是难上加难。但母亲很支持她的这个想法,东拼西凑,为她筹集了10万元钱。刘惠在镇上租了几间房子,购置了语训设备、教具等。2005年9月9日,刘惠的济宁惠泽聋哑儿童康复中心挂牌成立了。这在当时是济宁市第一家聋哑儿童康复机构。取“惠泽”二字,惠是她的名字,泽就是光泽,惠泽的寓意就是她要用一生书写聋哑儿童康复的灿烂辉煌篇章。

一开始,周围有很多人对她不信任,招生很困难。“一个大姑娘,连孩子都没带过,哪有那么大的本事教聋哑儿童说话?”刘惠便骑着自行车跑到方圆几十里外的聋哑儿童家中,说服家长将孩子交给她做康复训练。但即使刘惠磨破嘴,她还是要么被轰出门,要么被当成骗子。“如果孩子不开口,我就不要钱。”即便刘惠如此承诺,一个月下来,她也只招来3名聋哑儿童。

为确保康复效果,刘惠采用了寄宿制的办学方式。住在中心的聋哑儿童从2岁到7岁的都有,刘惠与他们同吃同住,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

刘惠白天除了对孩子们进行语言训练外,还要帮他们穿衣服、洗脸、梳头、整理床铺、戴助听器等,夜里她要轮番督促孩子们大小便、给他们盖被子……她像母亲那样昼夜照料着孩子们的吃、喝、拉、撒、睡,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聋哑儿童母亲”。

梦梦是刘惠接收到的第一个聋哑儿童。在帮助梦梦康复的过程中,刘惠从细节上钻研、从小处突破,尝试着各种教学方法。

在语言训练中,正常人张口就来的汉语拼音对初学发音的聋哑儿童来说比登天还难。为了教梦梦读闭口音“xi”,刘惠一开始把自己的手指伸到梦梦的口中,压住舌部,帮她找发音的感觉,有时梦梦会不小心将她的手指咬出血印,甚至吐她一身,刘惠便做了一个很细的压舌板,从她的牙缝里穿过去压住舌头,帮助她发声。有时候,刘惠还让梦梦摸着自己的鼻、喉、舌,感受发音时器官的变化,梦梦的小手一次一次按着她白皙的脖颈,硬是将她的脖颈处按出了一块紫红的标记。为了能进行形象地认知,她甚至还拿来实物让梦梦对照记忆。为了能发出“xi”这个音,刘惠几乎天天陪梦梦吃西瓜,边吃边教她读“xi”音,经过20多天的努力,梦梦终于能正确地发出“xi”音了。

因为是重度耳聋,梦梦只能靠看口型辅助学习说话,进度非常缓慢。刘惠看了非常着急,就制作了配有图片、漫画等许多生动形象的课件,通过手势、口型和表情,一点点地帮孩子定口型、摆舌位、正音调,往往一个音就要教几十遍甚至几百遍。刘惠说:“300次教不会孩子说一个字,第301次也得微笑着继续教。”

在刘惠的康复指导下,两个月后梦梦喊出了“妈妈”。她母亲喜出望外,逢人便说:“你们看,我家梦梦会叫妈妈了。”邻居们都觉得聋哑儿童开口说话是个奇迹,“铁树开了花”的消息很快便传遍四乡八镇。

日子在一天天向前推进,孩子们也一个接一个地张口说话。刘惠独创的康复训练方法效果日渐显现,这种特殊教育法和它的“魔力”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赏识、认可。其他县市的许多聋哑儿童家长闻讯后也将自己的孩子送来上学。

刘惠教孩子们做手工

刘惠教聋哑孩子梳头发

刘惠对聋哑儿童的付出越多,对自己家庭的亏欠也就越多。她觉得特别对不起女儿。怀孕期间,由于过度劳累,她曾3次被急救。腹中的女儿因严重缺氧,导致胎心跳动减弱,她只能进行剖宫产手术。女儿满月后的第二天,她就去上班了。女儿4个月时就断了母乳,被奶奶抱去喂养。有一次,刘惠3个多月没回家,突然接到婆婆的电话,说女儿扒翻暖瓶烫伤了脚,送到医院后被确诊为深二度烫伤。因为要照顾聋哑儿童,女儿做植皮手术时,刘惠也未能陪在她身边。女儿出院后又被电伤,小手乌黑,差点落下终身残疾。女儿先后两次住院40多天,刘惠却很少有时间去医院看望。

女兒觉得十分委屈,便向姥姥告状说:“妈妈不是我妈妈了,成了别人的妈妈了。”刘惠的心里隐隐作痛,但却没有办法两头兼顾。

2009年,刘惠的惠泽儿童康复中心搬到了交通便利的济宁高新区,并升级为济宁市残联聋哑儿童康复中心,开始免费救助符合条件的贫困聋哑儿童。办公设备、教学环境和国家对残疾人的政策明显改善,刘惠的办学之路迎来了春天……

听障儿童受生理和环境影响,容易产生自卑孤僻、消极焦虑、暴躁叛逆等心理。针对这些状况,刘惠经常对他们说:“你们和正常人没有区别,只不过有的人戴着眼镜,你们戴着助听器。”

为了让这些孩子增强自信心,她带领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唱歌、跳舞、绘画,自编自演节目。多年来,刘惠一直利用爱耳日、助残日、六一儿童节、聋哑儿童毕业季、元旦春节等时机,组织文艺演出,为孩子们搭建放飞梦想的舞台。

2012年“全国助残日”前夕,济宁聋哑儿童康复中心作为全国唯一的聋哑儿童康复机构,参加了中残联和《星光大道》共同举办的“乘着歌声的翅膀——星光大道全国助残日特别节目”。聋哑儿童们受到全国残联主席张海迪的接见,表演的节目受到全国人民的称赞。

2017年8月,在市关工委领导的帮助下,康复中心成立了“小凤凰听障儿童艺术团”,这在山东省康复机构中尚属首家。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刘惠率先开设了“空中课堂”,自编自演的《特殊儿童的亲子时光》,在市总工会等多家单位举办的微视频大赛中,获得了优秀奖。

近几年,刘惠实行了聋哑儿童康复医教结合模式,积极开展康复教学改革试点,将康复儿童的年龄段由原来的2~8岁提高到17岁以下。刘惠总结10多年的康教经验,改变传统封闭、单一枯燥的训练模式,增设了绘本课程和多感官课程,与文化课并行。她在教学中积极打造“惠泽快乐康复文化”,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康复,在康复中快乐。她还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听觉口语法、言语矫治、口肌治疗、亲子同训、融合教学等康复配套教学项目,使中心的康复教学体系更加多元化,听障儿童康复率基本可达到100%。

为了让孩子们多接触社会,刘惠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留给了聋哑儿童。每逢周末,她都会带着孩子走出校门,去超市购物、去图书馆借书、去车站买票……鼓励他们多与人沟通交流。“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样重要。”刘惠经常鼓励孩子们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时光荏苒,17年初心不改,她的团队已帮助2300余名听障儿童走出无声世界,康复后的孩子在各项能力上,已接近或达到同龄健全儿童的水平,6人已升入大学,像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

刘惠说:“我不能照顾他们一生,但我必须在孩子们踏入社会之前,当好他们的领航员”。

“只有聋哑儿童,没有聋哑人”,是刘惠的梦想,也是她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康复路上,一个残疾儿童也不能少”,刘惠一直在路上。

责编/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

猜你喜欢
梦梦聋哑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梦梦的寻味之旅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胆小的梦梦
An Analysis of Main Difficulties Chinese Learners Experience in English Writing and Some Suggested Solutions for Teachers
浅谈聋哑儿童心理健康培养策略
“梦梦”“娇庆”德国行
这只铃铛不是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