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

2022-07-20 02:45门衡仝贾彦青天津市北辰医院内分泌科天津00400天津市北辰医院心内科天津00400天津市北辰区小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00400
吉林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降糖降糖药心肌细胞

门衡仝,贾彦青,王 娟 (.天津市北辰医院内分泌科,天津 00400;.天津市北辰医院心内科,天津 00400;.天津市北辰区小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0040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糖尿病(DM)的发病人数增加尤为显著。据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目前全球约有4.63亿DM患者[1]。我国成人DM患病率约达9.8%,患病人口约有1.3亿,为DM患病人口第一大国[2]。DM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是DM慢性并发症中致死的主要原因。DM患者的心血管发病风险较非DM患者增加1倍[3]。心力衰竭(HF)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为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患病率在不断上升,据统计全球的患病人数超过2 600万,为另一种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4]。HF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病因包括心肌损害、心脏负荷异常、心律失常,其中原发性心肌损害是导致HF最主要的原因。HF按发生发展时间分为急性HF和慢性HF。按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LVEF降低的HF(HFrEF,LVEF<40%);LVEF保留的HF(HFpEF,LVEF>40%)[5]。临床中DM和HF常合并存在,二者相互恶化。DM合并HF患者早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检查时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致中晚期表现出舒张性HF的临床症状。研究显示,DM患者HF发病率为9%~22%,明显高于非DM患者[6]。无论对于DM或非DM患者,随着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升高,HF风险明显升高[7]。合理的控制血糖有重要意义,但血糖控制并非越低越好,研究发现低血糖和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相关[8]。

1 DM相关HF的发病机制

DM合并HF的病理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现认为与心肌电生理紊乱,心肌能量代谢异常,RAAS系统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关系较大。

1.1心肌电生理紊乱:心肌细胞内Na+及Ca2+浓度影响心肌兴奋的收缩耦合, DM患者在长期高血糖影响下可导致体内氧自由基增多,氧自由基可引起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合紊乱。高血糖可导致心肌细胞内Na+含量增加,通过Na+/Ca2+交换导致肌浆网内Ca2+水平增加,引起线粒体内Ca2+水平下降,从而诱导氧化应激的发生。Ca2+、Na+的变化是HF的早期驱动因素,可导致心脏的收缩功能异常[9-10]。

1.2心肌能量代谢异常:心脏的正常搏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为保障心肌的能量供给,心肌细胞需要利用多种代谢底物作为能量来源,如葡萄糖、脂肪酸、酮体、氨基酸等。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主要发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IR),IR可导致能量代谢途径改变。有研究显示IR也参与HF的发病过程[11]。DM患者因IR导致葡萄糖氧化供能减少,为保证心肌细胞的能量供应,心肌细胞增加了脂肪酸氧化利用。但由于脂肪酸利用率低,在氧化供能过程中需要增加对氧的需要量,进一步导致氧自由基产生增加,造成心肌细胞脂质蓄积和脂毒性[12]。同时氧自由基增加还可致心肌细胞胶原沉积和心肌纤维化[13]。DM患者因IR可增加酮体生成量,酮体也是心肌能量代谢的重要底物,研究显示,在HF患者中酮体B羟丁酸作为能量来源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14]。

1.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DM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心脏自主神经常受累及,其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5]。主因IR和血糖控制不佳导致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迷走神经功能减弱[16]。研究显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HF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17]。

1.4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HF与RAAS系统关系密切,当RAAS系统激活时肾素、血管紧张素升高,导致血管内皮功能下降,血管收缩,增加心脏后负荷;醛固酮升高引起水、钠潴留,增加心脏前负荷,二者共同引起HF进展加重[18]。同时醛固酮升高可引起胰岛B细胞损伤,还可引起IR增加,影响葡萄糖代谢[19-20]。

2 DM合并HF的药物治疗

2.1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前提,在密切监测血糖基础上调整降糖药物:如一种降糖药物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可以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同时需要关注不同药物联合使用的安全性。DM和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研究表明,适当的血糖控制可以有效降低HF等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21]。降糖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日益受到重视,新型降糖药物上市前均需要进行心血管结局试验(CVOT),以了解降糖药物的疗效及心血管安全性。随着新型降糖药物的研究发现,以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为代表的降糖除降糖作用外,还具有改善HF住院率及死亡率作用,为HF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目前临床常用降糖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2.1.1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传统降糖药物的代表,其用药灵活,可与其他所有降糖机制不同的药物进行联合使用,目前仍是T2DM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尤其适用于超重或肥胖患者。妊娠期妇女、急性应激状态或慢性疾病急性期、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肾功能不全[估算eGFR<30 ml/(min·1.73 m2)]等患者禁止使用。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及长期口服可能导致维生素B12下降。因二甲双胍上市早,未进行心血管结局试验,但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对心血管结局是中性的。同时也有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可以降低HF患者的死亡率,可用于HF稳定期患者,但急性及失代偿性HF期不建议使用[22]。

2.1.2SGLT-2抑制剂: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机制降低血糖。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每日滤过约180 g葡萄糖,这些葡萄糖大部分可以通过肾小管进行重吸收,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主要取决于近曲肾小管上SGLT-2活性,该类药物可以抑制SGLT-2活性,增加尿糖排泄而降低血糖,其降糖作用不依赖胰岛素浓度[23]。SGLT-2抑制剂除降糖作用外,还具有心血管获益,尤其对于HF的防治有显著益处。研究显示,SGLT-2抑制剂可降低EF,减低HF住院率及死亡率,且对非DM患者同样有效[24-27]。新近研究发现SGLT-2抑制剂对HFpEF患者同样获益[28]。其改善心血管事件结局的主要机制首先是减轻心脏负荷,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葡萄糖的重吸收,使管腔中渗透压升高,促进组织间液渗透到肾小管而增加尿液排泄,同时还可以抑制Na+的重吸收,起到排钠利尿,减轻心脏前负荷作用;相较于传统利尿剂,SGLT-2抑制剂主要减少组织间液中的水,不会加重组织灌注不足[29-31]。其次可以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心肌能量代谢异常是HF发生的重要原因,SGLT-2抑制剂可以增加以酮体β羟丁酸为主的心肌能量底物的利用,而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12,14]。除上述作用外SGLT-2抑制剂还可以通过调节心肌细胞离子通道,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减轻体重等多种作用起到心血管获益[32]。

2.1.3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可增加GLP-1活性,GLP-1由肠道L细胞分泌可依照血糖浓度调控胰岛素分泌,并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临床中可与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联合使用。研究发现GLP-1受体激动剂除降糖作用外,也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通过与安慰剂对比,该类药物不能降低HF的住院风险,但可降低HF导致的死亡风险[33-35]。

2.1.4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DPP-4抑制剂主要包括维格列汀、西格列汀、阿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可通过调节GLP-1和GIP水平控制血糖。DPP-4抑制剂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心肌炎症等作用达到心血管获益。研究显示,沙格列汀可增加HF住院风险,不建议HF患者应用沙格列汀[36]。

2.1.5其他类降糖药物:磺脲类药物及胰岛素均具有良好的控制血糖作用,但无明显心血管保护作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也具有良好的降糖疗效,但已被证实可增加HF风险,对于HF患者不建议使用。

2.2HF的治疗目标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HF再住院率,降低死亡率:传统治疗方案包括去除诱因,限制水、钠的摄入,扩血管,利尿,强心,针对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的综合治疗。通过对新型降糖药物的研究发现,许多新型降糖药物兼具保护心脏作用。常用传统药物如下:①利尿剂:适用于有水钠潴留的患者,可有效降低容量负荷,缓解HF症状,有效利尿剂是HF治疗的基础和关键[37]。袢利尿剂效果优于噻嗪类利尿剂,痛风患者不建议应用。托伐普坦对顽固性水肿及低钠血症患者效果较好[38]。主要不良反应为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异常、高尿酸血症。②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ARB/ARNI):此类药物可降低HF患者的死亡率,如无禁忌均建议使用[39]。血管神经性水肿、妊娠、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应用期间需要监测肾功能及电解质。应用ACEI干咳不耐受者可改用ARB类药物。研究发现,ARNI类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HFpEF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40]。③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HF症状,减少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心源性休克、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急性支气管哮喘不建议使用。同时应用该类药物有可能掩盖低血糖事件。④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应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同时联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降低死亡率和HF再住院风险[41]。对血肌酐>221 μmoL/L或eGFR<30 ml/(min·1.73 m2)及高钾血症患者禁用。⑤其他:如伊伐布雷定、洋地黄类药物,扩血管药物均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酌情使用。

3 总结及展望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多,对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慢性疾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DM和HF是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显著增多,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DM是HF的独立危险因素,HF是DM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两者的病理机制复杂,也存在相互交叉,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但二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DM导致的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紊乱,心肌的能量代谢异常等有关。近年来,在降糖药物的研发中对心血管结局日益受到重视。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新型降糖药物兼具降糖和心血管保护,有效减少了DM合并HF患者的住院率及死亡率,减轻了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但这些药物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其他领域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降糖降糖药心肌细胞
冯琴:降糖减肥新秀一一司美格鲁肽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紫红獐牙菜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
蟾毒灵对低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
微小核糖核酸-125b-5p抑制Caspase 2蛋白酶活性缓解脂多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研究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门诊药房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FGF21作为运动因子在有氧运动抑制心梗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