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里带“?”的人

2022-07-21 15:14
新传奇 2022年25期
关键词:字库准考证生僻字

35 岁的阿明(化名)遭遇的姓氏麻烦不断加剧,他的姓氏写作“一点一横,下面一个思”,多数情况下无法输入,也难以识别。

6 月1 日,上海“重启”后,他不能正常出入公共场所。因为姓氏生僻无法完成实名认证,所以他一直没有上海健康码“随申码”。经多家媒体报道后,6 月4 日,上海市大数据中心联系阿明,为他处理了“随申码”问题。以下是他的自述。

手机号挂靠在朋友名下

我记得手机号码开始要求实名认证,那段时间运营商一直给我发短信说要实名验证,不实名验证要停机,刚开始我也没有管这么多。(注:从2013年9 月1 日起,手机号码要求实名制)

后来,有一天突然通知我停机了。我没办法,就到营业厅办理。当时,在营业厅系统里面,这个字也打不进去,但我又必须要通过实名认证,他们说还有一个办法——把我的号码挂到朋友的名下。于是,我的手机号至今都一直挂在朋友名下。

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我出差比较多,也是拿护照去坐飞机。如果我用中文名去订票的话,都不一定能订得上。比方说,现在的输入法可以把我的名字正确打出来,我输进去之后,后台系统无法识别这个字,就通过不了添加证件号这一道。如果改成别的字,比如“惠”字,订票是可以订的,但订好之后去机场,人家一看名字不一样,也不会让我去坐飞机,需要机场盖章才能成行。

2014 年,我在上海开始工作。虽然我的身份证上能打出来这个字,但在社保、税务系统里打不出来这个字。所以,我在公积金、社保、纳税这方面就有点儿麻烦。

阿明的行驶证姓氏为手写

关于保险,我深有体会。因为我之前做过一次小手术,当时进行理赔的时候,因为他们的系统里面也没有这个字,我要确定我是我,来来回回开证明。最后,我去医院开了一张有我名字的收据,寄给保险公司后才给办出来。

用了4 年另一姓氏的身份证

姓氏带来的不便是随着年龄增加、互联网越来越普及而慢慢变多的。

我跟爸爸姓,这个姓主要分布在西北的陕西、甘肃。我是陕西渭南的,那边有一个西家村,我爷爷就是从这个村里出来的,那里的人全姓这个。

上学期间还好,顶多就是学校毕业证或者准考证上无法显示这个字。基本上,所有省级或者国家级大考试,我的准考证姓氏都是“?”。

我记得16 岁可以办身份证,可能我们那边这个姓氏的人多,身份证上这个字已经可以打出来了。

后来,我去西安上大学,需要跟着学校落集体公共户。那时候,这个字系统里打不出,我也在派出所呆了大半天。民警说:“那就给你换个字吧,换成‘惠’字。”他说我姓氏的这个字应该是从“惠”字演变过来的。我就用了4 年“惠”这个身份证直至大学毕业。

那时候,主要的不便在银行卡这一块,我的银行卡都不是自己的名字,要么拼音,要么换个字。考驾照也是,驾照那个地方也打不出来,我驾照上的姓氏是用手写的。

现在,老家那些人都改姓了。除了老人,很少有人还用这个字,都改成“惠”。

在我爸那个年代,他们出生的时候,出生证、身份证都是手写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那时候移动互联网没有这么发达,受生僻字姓氏的影响微乎其微。

这两天报道出来之后,很多人会留言说,为什么不改姓,你改姓不就妥了吗?改姓这个问题,如果年轻的时候,比方说上大学或者大学毕业之前,比较简单,就是改个身份证、准考证、录取通知书、毕业证。现在,我都30 多岁了,车、房、工作、税、公积金、养老基金、保险等,都改起来就会有很大的阻力。

建议统一建设生僻字字库

姓名生僻字问题曾在今年两会上被提出。“生僻字已经成为继老年人不适应信息化系统之后的又一个‘数字鸿沟’。”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一旦人的姓名中含有生僻字,就会在各种需要信息系统支持的场景下遇到麻烦——“你怎么样证明你是你”。

“生僻字问题与计算机处理汉字的标准不断进化有关。”邵志清说,“信息系统可以处理的文字数量依赖于计算机内的字符集。如果一个字没有收录在字符集中,信息系统就难以处理。目前,大多数在使用的信息系统在建设时使用相对较老的GBK 字符集(收录约2.1 万个汉字),超出这个范围之外的汉字就成了这些信息系统无法常规处理的‘生僻字’。”

目前,公安部门公安人口信息的专用字库最齐全。邵志清建议,公安部可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等统一建设生僻字字库。

猜你喜欢
字库准考证生僻字
生僻字里识青铜
学习生僻字
多一些《生僻字》这样的网红歌曲
挑战动物生僻字
对蒙古文字研究与信息发布互动平台网站建设的探讨
“忘带全班准考证”倒逼准考证实现无纸化
字库在设计中的局限性——以食品包装为例
字库字体侵权系列案例分析研究
液晶显示模块(LCM)的中文字库显示简化探讨
临考三字经 等(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