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馆藏结构与利用分析
——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

2022-07-21 09:24钱春元马建峰李昌辉任阳红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存量馆藏利用率

钱春元, 陈 波, 马建峰, 李昌辉, 任阳红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能力持续增强,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快速发展的专业教学改革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服务标准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新的发展时期,图书馆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地位越来越不稳固,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摆在每一位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的时代课题。笔者对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2000-2020年近20年期间馆藏纸质文献资源存量结构、近5年的文献利用以及图书增量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为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1 馆藏纸质文献资源结构与利用

1.1 馆藏图书存量

截止2020年12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共有馆藏纸质图书199 815种,合计741 270册,其中复本量3.79册。馆藏图书数量配置与存量结构见图1。

馆藏量化结构与各类图书存量占比方面: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存量高的前五位依次为工业技术类(T) 140 476册、占比18.95%;文学类(I)138 306册,占比18.66%;经济类(F)77 669册、占比10.48%;农业科学类(S)60 859册、占比8.21%;历史、地理类(K)47 984册、占比6.47%;而馆藏量相对较低的后五位分别是自然科学总论类(N)2 774册、占比0.37%;军事类(E)4 311册、占比0.58%;马列类(A)4 856册、占比0.66%;环境与安全科学类(X)8 029册、占比1.08%;天文与地球科学类(P)9 436册、占比1.27%。

1.2 馆藏图书借阅利用

近5年图书馆馆藏图书利用率见表1,不同专业图书的利用率差异显著。利用率占比相对高的前五位是文学类(I),借阅率25.08%;工业技术类(T),借阅率18.48%;哲学类(B),借阅率17.94%;语言文字类(H),借阅率17.25%、社科总论类(C)、借阅率12.23%。

借阅利用率较低的四位分别是环境与安全科学类(X)、借阅率1.84%;天文学、地球科学类(P)、借阅率1.90%。

图1 2000-2020年馆藏图书总体数量配置与存量结构图

表1 2016-2020年馆藏图书文献资源借阅利用率

不同类型的读者借阅情况见图2,教师和高职学生是纸质图书借阅的两大主体,借阅比例分别占36%和32%,阅读倾向主要基于文学和社会科学类书籍,主要是文学、语言文字、哲学、艺术类书籍。

图2 2016-2020年读者借阅统计分析

1.3 馆藏图书增量

馆藏图书资源增量即新书的采购对读者的借阅起着重要的作用,新书增长很大程度上影响文献的利用率[1]。2020年图书馆入库图书总量为42 182册,其中,经济类(F)为5 975册,占总量的14.1%;农业科学类(S)为3 686册,占总量的8.73%;工业技术类(T)为7 454 册,占总量最大,为17.67%;占比较少的类别分别为哲学类(B)为2 205册,占总量的5.2%;数理化类(O)为396册,占总量的0.93%,语言类(H)为2 714册,占总量的6.4%(见表2)。

2016-2020年五年馆藏纸质图书年度分类增长率见表2,非主流专业的基础性参考图书馆藏增量逐年下降,如哲学类(B)图书馆藏增量2016年占比22.80%、2020年馆藏增量占比降低至6.39%;军事类(E)图书馆藏增量2016年占比21.87%,2020年馆藏增量占比降低至4.06%;与此同时,主流专业类图书馆藏增量逐年上升,比如农业科学(S) 图书馆藏增量2016年占比3.31%、2020年馆藏增量占比上升至6.45%,表明图书馆藏数量结构配合学院的专业建设不断优化。

表2 2016-2020年馆藏纸质图书年度增长率

2 馆藏图书存量构型分析

2.1 馆藏结构基本符合专业建设整体需求

纸质图书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核心馆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馆藏结构中的现有22大类馆藏纸质图书文献资料,其内容范围基本涵盖了学院现有的73个高职专业,馆藏图书文献资源的覆盖率为100%,表明图书馆藏结构和类型符合学院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

2.2 涉农专业图书及文献资源存量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以农、林、水利为主的综合性职业院校,图书馆馆藏数量结构分类占比分析表明,农业科学类文献资源保障力度相对较弱(见图1),农业科学类与工业技术类图书(存量占比18.95%)相比,农业科学类馆藏存量占比(8.21%)相对较低。学院涉农类专业数量占全院73个专业的58%以上,且承担了全省农民职业培训及部分上合组织农业培训任务,图书馆应及时调整馆藏结构,加强农业类图书资源的配置,充实馆藏以更好的为农业类专业建设及农民职业培训服务。

2.3 思政类图书文献资源建设需要加强

自然科学总论类(N)、军事类(E),马列类(A)、环境与安全科学类(X)和天文与地球科学类(P)馆藏图书馆藏存量占比最低(见图1)。自然科学总论类与学院专业课重叠度相对小,军事和航空航天类仅涉及新生入学军训及军事理论教学的需要,这两大类馆藏图书符合学校整体课程教学较少的实际情况[2]。马列类作为专业通识课程,在各专业课教学中占比约为18%以上,而学院图书馆马列类图书共计4 856册,馆藏存量占比0.66%,与教学需求差距较大,需要及时补充高质量可读性强的马列类图书,增配和丰富马列类教学参考用书,使马列类图书馆藏与专业教学的课程教学需求相吻合[3]。

2.4 图书借阅利用率较低

图书馆馆藏文献利用率标准应不低于50%[4],但全院近5年纸质图书借阅利用率平均为10.81%,与在校师生人数相比,师生年平均借阅利用率相对较小,反映出本校图书馆的纸质资源的总体利用率不高,主要是现代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读者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变化,这是导致读者到馆借阅人次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5]。

2.5 相关调研不够,难以适应“双高”建设目标

对高职教育的发展特征研究不深入,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考虑不足,深层次的专业知识及实操技能等资源提供不足,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图书馆几乎很少将企业作为服务对象,行业资讯、前沿技术等资源服务涉及较少[6]。

3 馆藏结构与利用率优化措施

3.1 调研了解专业建设最新需求,开展精准阅读服务

“双高建设”背景下,专业建设对图书文献资源的采访与馆藏结构提出了新的质量提升要求。另外,当今大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和获取模式发生显著的变化。通过问卷调查和荐书平台的途径,精准调查了解专业建设和读者阅读需求意向,根据专业建设特点与需求权衡图书采购比重,确保所购图书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阅读需求。

3.2 创新图书采访模式,拓展信息素养服务内容

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对学生图书借阅率和利用率下降的双重压力与挑战,顺应“双高建设”与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变化而不断适应时代特征,创新图书采购、管理等运作模式,提升馆藏图书质量。可根据所在区域为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特点,结合现代农业自贸区建设需求和上合组织农业培训基地,建设后稷农耕文化特色图书馆。

3.3 丰富读书活动,深化文化服务

结合学院“双高计划”建设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推广读书活动。定期开展“读者交流会”“现代农业沙龙”等活动,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自媒体途径开展活动,营造“双高建设”的文化氛围。

3.4 加强资源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做好“专业与课程一体化”的馆藏体系,将馆藏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盘活馆内资源;在资源内容上,馆藏体系应突出学校专业特色、满足师生阅读需求、彰显校园文化精神与地域文化特色。

3.5 建设具有中国西部农业特色的馆藏结构

学院馆藏图书量化结构与专业发展需求不平衡,特别是马列类图书与农林水利类图书存量占比相对偏低,与学院重点发展涉农类专业的建设目标不相适应。图书馆需要从学院实际出发,加强农学类馆藏图书资源建设,提升马列类教学参考用书馆藏存量,创新图书服务体系,面向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需求,不断优化馆藏结构,支持学校“双高建设”各项活动的实施与开展。

猜你喜欢
存量馆藏利用率
馆藏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2019年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0.6%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化肥利用率稳步增长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浅议如何提高涉烟信息的利用率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板材利用率提高之研究
腐败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