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现代师徒制的对策研究
——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7-21 09:24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师徒徒弟师父

王 伟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12)

2019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若干文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进行指导和明确,显示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肯定,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灿烂前景。在国家政策方针的引导下,将有更多学生涌入职业院校获取技能和知识,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必然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对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形成挑战。一些院校开始实施现代师徒制,借鉴传统师徒制中师传徒承的交流方式,打通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创建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其设计理念与 “1+X证书”培养目标相契合,二者的结合将为学生带来更多选择和学习机会。

1 师徒制现状

师徒制在中国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人才培养以及技能传承的模式,现代师徒制在技术飞跃发展和技能型人才缺失的时代背景挑战下,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和研究,见图1。

国外对师徒制的认识缺乏中国传统师徒制的人文传承理念,更多的是从指导、教导等层次去认识和分析,以理性视角进行研究,并将其制度化、体系化,甚至以立法的形式确定相关的评价体系。例如,英国公立学校的新晋教师将面临导师、校长及当地教育部门的评估与考核,只要有一次不及格,就有被学校除名的危险。

2 调查研究及“1+X证书”制度下现代师徒制的困境分析

2.1 调查研究

在师徒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研究师徒制在职业院校中的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1)调查基本情况。调查时间为2019年11月,调查方式为访谈、问卷等,调查对象为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参与师徒制的10位教师和50位学生。

(2)调查结果。2018年1月3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校师生实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师徒制”,每一位培养对象将由一个“师傅团队”来指导,并通过双向选择安排“师傅团队”中的一名优秀教师或企业专家作为师傅,全程采用团队指导和一对一个别指导相结合。

参与者众多,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是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也锻炼了一批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并且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经过师傅的悉心教导,在就业时相继走上了师傅引导的专业和方向,实现了“对口就业”。例如受访的50位学生中有5位从事招投标工作,有7位从事现场施工工作,还有5位从事试验检测工作,均是“对口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期间所选择的方向。

图1 现代师徒制研究历史

2.2 “1+X证书”制度下现代师徒制的困境分析

“1+X证书”制度是由国务院2019年提出,在职业教育中引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是一次大胆革新和尝试[1]。受传统教育制度的制约以及现代人才需求的精细化、高端化发展影响,特别是在“1+X证书”制度推进的复杂形势下,现代师徒制的发展和进步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作为2019年国家“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制度首批试点院校之一,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一系列“1+X”证书制度培训的相关工作。结合此次调查结果,展开“1+X证书”制度下现代师徒制的困境分析。

(1)学校教育及“1+X证书”制度制约着师徒制的发展,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参与师徒制的50位同学中有40位在调查中不约而同的表示学业紧张压力较大,特别是学校的课程学习、“1+X证书”制度考核与日常的师徒交流在时间上存在一定交叉、难以完全兼顾;有36位同学反映多重考核压力与繁重的学习任务导致学习状态不佳、精神疲惫。

师徒制特别是传统师徒制更多的是一种“师父”和“徒弟”二元制式的体现,但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渐倾向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管是学校教育、现代师徒制,还是“1+X证书”制度培训,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增强了学制的灵活性及弹性,见图2。

图2 培养模式选择

但如何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上述三者的任务及要求,获得相应技能或证书等成果,打破原有学校教育的束缚以及突破“1+X证书”制度的培育要求,完善现代师徒制的种种缺陷,建立新型的、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2)现代师徒制中师徒关系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接受调查的60位师生中,普遍反映师生交流时间偏少,甚至是“零交流”。

现代师徒制缺乏过去传统技艺传承的亲密性和持续性,过去的师徒关系是一种重要及普遍的社会人伦关系,在古代中国更是有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师父怕影响自身工作不愿意带徒弟,徒弟想早点出师不能踏实跟着师父学习的毛躁现象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工厂都较为普遍,直接制约着师徒制的发展,导致师徒之间的关系松散、疏离,甚至使得整个师徒制形同虚设,走走过场没有开展实际工作。

(3)配套机制急需确认。另外也有教师反映配套制度的滞后制约着师徒制的发展,例如师父带徒弟的激励机制,徒弟跟随师父学习的考核机制等在大多数院校还是欠缺甚至空白的,另外如何在过去传统师徒制的基础上加强师徒之间的联系,避免师徒“浅尝辄止”的形式交流等,都需要从机制上去思考和研究。

(4)企业对校园师徒制建设的参与度不高。在调查中也看到企业参与度不高,一方面企业需要投入人力财力参与学校师徒制的建设与推进工作,而且还要承担着培养过程中所带来的成本与风险剧增的压力;另一方面作为后备力量培养的学生就职率低、任职期短也制约了企业持续参与的热情。

3 “1+X证书”制度下现代师徒制的建设思路

3.1 打造多功能、开放性及弹性评价系统[2],减轻学生压力

进行基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优化,开展从上而下的职业技能体系梳理,推动学校教育、“1+X证书”制度及现代师徒制之间的“课证制”的融合,搭建一体化的评价系统,也许能从根本上扭转现代师徒制发展滞后的尴尬局面[3]。具体做法包括实现学校教育、“1+X证书”制度及现代师徒制之间成绩的相互认定、认可,或者引入积分制、学分银行等制度进行综合评价,只要过线就能颁发三方面的结业证书[4]。

(1)学校教育要求学生按部就班的完成学业并在规定时间内修完学分,有限的师资力量以及实训条件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此外“1+X证书”制度高强度的培训以及现代师徒制的高密度的进度安排势必会压缩学生的学习空间、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实现“课证制”的融合,将三条学习主线合而为一,让学生能够跳出学业压力束缚,有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提升。

(2)从体系构建来讲,将多分支的评价体系融合于一体的做法,也能从根本上避免多渠道多方向培养所带来的专业技能重复,教育、师资力量浪费,以及学生疲于奔命的迹象。

3.2 加强师徒之间的纽带联系,促进师生深入交流

现代师徒制的顺利发展与落实最终还是着眼于师父和徒弟之间的相处。传统师徒制体现的亲密的师徒关系、森严的等级制度,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而逐渐淡化。现代师徒制中的师徒关系在快节奏的竞争环境中,更多的是一种短暂的过渡、或者受限于外部压力以及自身条件所做出的妥协,这种关系下的“师徒传承”必然是消极以及不健康的。师徒之间的不信任、感情淡漠无疑是技能传承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加强师徒之间的纽带对于推动师徒制的发展就显得极为重要。

(1)搭建师徒共同工作的平台,培养师徒之间的默契和感情。通过搭设师徒共同工作、生活的平台,提供徒弟近距离的观察、模仿、学习师父的机会,师父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指点、教导、评价徒弟,有利于徒弟技能的学习以及师徒感情的培养。

(2)建立师徒一体的评价体系,进行利益、感情的捆绑与约束。现代师徒制松散、淡漠的情感关系一定程度上源于师徒利益的不统一以及目标的不一致。部分师父出于“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顾虑在授徒阶段显得保守小气,而一部分徒弟也缺少对师父的信任、尊敬而对师父所讲的内容将信将疑。这必然会导致师徒沟通交流的效果大打折扣,造成教学过程艰难、技能传承曲折。建立师徒一体的评价体系,进行利益、感情的捆绑与约束。师父和徒弟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害关系,将有力的夯实师徒之间的感情基础、打造和谐步调的师徒关系[5]。

3.3 完善配套机制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褪去过往等级森严的主从关系、尊卑明显的人身依附,现代师徒制需要更多机制推动师徒互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建立师徒双向奖惩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师徒培养晋级制度,给予精神上、物质上的奖励或者职务、财务上的惩罚。例如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行“1+X证书”制度培训下的“师徒制”时,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奖惩机制,见表1。

该种机制对徒弟的晋升进行了科学安排和合理规划,有力的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但缺乏师傅的评价机制、晋级机制以及奖惩机制,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师父的要求和约束。如若能对师徒同时进行制度上的设计和规范,也许取得的成效会更大。

(2)打造合作共赢的技能传承的激励机制。随着师徒之间主从关系的弱化,徒弟不再像过往一样受宗法伦理以及上下有别的等级制度束缚,在地位上似乎和师父相当,身份上也变得更加自由,这虽然增强了徒弟的独立自主,但也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师父对徒弟的不信任感以及危机感。再加上剧烈的人才流动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还有微薄的授徒薪资,让师父缺少技艺传承的动力。打造师徒合作共赢的技能传承的激励机制,让师徒不再对立显得格外重要。例如,对参与师徒制的教师在培养进修、企业锻炼、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成绩突出的“师傅”给予奖励和表彰等等激发师父的授徒热情[6]。

3.4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所带来的资源、信息、技术共享,提高企业参与热情

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走向企业的,因此在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企业的参与与帮助。“1+X证书”制度下现代师徒制的建设更是如此。

如图3所示,是企业培养新员工的一种常见模式。

表1 师徒制等级奖惩机制

图3 企业培养员工常见模式之一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时间短、流程紧,效果不佳。如果能从在校时进行培训,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企业文化、岗位职责以及技能技术等,对今后学生及早适应工作岗位,融入工作环境,进入工作状态有极大的帮助。

另外,学校也需要借助企业的资源、信息来更好的开展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适应社会、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

因此,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所带来的资源、信息、技术共享,共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尝试。但由于二者的立场、利益及出发点不同,往往造成学校“剃头担子一头热”的现状,如何平衡企业的成本与风险,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校园师徒制的建设需要从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

(1)校企共建,信息、成果共享,风险共担。学校应该从期末考试、结业取证等方面尽量提供方便,从师资力量上尽量调配人手配合企业共同进行学生的再培养,鼓励年轻教师下企业锻炼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打消企业对学校学业限制、技术培训力量不足的顾虑。

(2)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以避免就职率低、任职期短的现象,使得学校成为企业的后备力量基地。

4 总 结

充分利用国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推行“1+X证书”制度的契机,寻找发展现代师徒制的合理路径对促进新时期人才的综合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对教师的职业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现代师徒制鼓励各专业、各年龄段、校园内外的人员参与、探索、实践,对打破技术、人才壁垒,促进人才互动交流、技能传承延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师徒徒弟师父
唐僧师徒再就业
Mark Twain
可爱的师徒
儿时与空姐合影 15年后两人成师徒
徒弟和保险柜
神探大脑门(1)探长出题考徒弟
师父穿越啦
倒霉的师父
功夫猪
云山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