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

2022-07-22 13:17
新闻传播 2022年12期
关键词:隐喻漫画模态

刘 超 刘 娟 鲁 霜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0)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数字化的环境下,各行各业不断地革新,网络传播媒介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快速简明的图像语言表达形式更让人们所接受,集文字、图片甚至声频为一体的多模态新闻报道可谓是一图胜千言,正冲击着长篇大论的报道形式。新闻漫画是新闻报道中一种新鲜独特的报道形式,顾名思义,就是用漫画的手法来表现新闻。它与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社会的任何形态变化和呈现的状态,漫画创作者都能以独特的视角来诠释、放映与评价。它以其通俗易懂、幽默风趣,一针见血等特质以及用特殊的方式让读者产生联想去解读新闻,打破了视觉上的沉闷,广受读者青睐,成为报纸不可或缺的新闻题材,对反映、评价时事,舆情导向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多模态隐喻研究在Forceville 研究基础上主要围绕多模态隐喻理论及研究语类展开,尚未构建一定的理论分析框架。近几年多模态隐喻虽发展迅猛,但研究领域所涉及漫画、乐谱等语类和模态研究寥若晨星。分析漫画中的隐喻现象,对漫画意义的形成进行解读,有助于读者客观准确地理解新闻漫画,有助于读者新闻漫画的读图和理解隐喻能力地培养,以帮助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

二、新闻漫画及其语类特点

新闻漫画结合了图像和文字两种语言符号,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通过直白、隐喻、抽象等的表达形式来反映社会现状,获得人们关注反思。它从出现到现在仍至关重要,不仅因其具有漫画的艺术性、时评性、讽刺性特点,还因拥有新闻特有的真实严谨性、针对性、时效性等,使漫画和新闻兼顾构成了具有迅速及时、切中时弊、幽默讽刺、生动等特点,是人民群众更加喜闻乐见的传达信息的形式。

三、多模态隐喻与新闻漫画

(一)多模态隐喻理论

多模态隐喻是多模态语篇的认知范畴,简单来讲就是由两种及以上模态共同参与构建的隐喻,例如:漫画、海报、电影等,由图像、文字、声音、动作等多种符号或模态共同组合构成多模态隐喻,其意义和目的是隐喻理论。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言行、思维之中,是一种认知现象,其实质是以一种事物来理解另外一种事物。[1]

(二)多模态隐喻与图画隐喻相关研究

隐喻理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包含着许多功能和内容,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分类。根据Forceville 的理论,1996年在《图画隐喻》中首次提出了图画隐喻并分为单体图像隐喻(MP1)、双体图像隐喻(MP2)、图像明喻(PS)、文字-图像隐喻(VPM)加以系统研究,虽然在划分之间有重合,但该分类尝试扩大了图像隐喻、经典的语言隐喻研究范畴。同时,Forceville提出了“非言语语言”的多模态隐喻概念,拓展到了广告、电影的研究领域。并在2006年正式倡导开展“多模态隐喻研究”,提出具体的研究议题,包括区分单模态与多模态隐喻、语言隐喻与非语言隐喻等,倡导关注非语言隐喻和多模态隐喻的语言化处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阐释主观性问题、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相似点的创建问题及多模态隐喻识解等。[2]

四、案例分析

2020年至2021年注定是让人难忘怀的一个特别的时期,由新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各地蔓延。自疫情发生以来,疫情使全民进入防控状态,防控形势不断变化,依法防控工作不断面临新矛盾。新闻漫画跟随社会舆情热点,做到了主动跟踪、及时更新相关部门出台的最新的相关规定,努力为公众提供权威可信的信息。本文也将围绕“疫情”相关的时事来举例,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社会生活,二是国际新闻。

案例一:社会生活方面——“就地过年”

图1 漫画利用文字、构图、色彩等多模态符号呈现,以“口罩”作源域。漫画中作者反映的是一个人左手拿着口罩,在意识中将“口罩”这一漫画形象概化为“疫情”。同时手捏一张印有“改签”及占突显位置的加粗黑色字体“就地过年”的回家过年的车票。进入读者视线,展现了冬季低温、春运大量的人口流动为病毒传播扩散创造了条件,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减少回乡就地过年,就是春节前后防止疫情加剧的最好选择。右手拿着穿着红线的针把口罩和车票缝在一起,宣传出门戴口罩做好防护,回家过年还是“就地过年”不仅是个人的意向选择,更是在疫情面前的抗疫抉择。使得该漫画的转喻和基础隐喻的目标域共同指向“疫情防控”。

图1 “就地过年”

关于疫情的源域很多,该漫画选取了众所周知的“口罩”,透过漫画生动直接地对其图像-文字转喻的机制进行了浅显的分析,萌发强大的情感冲击力,达到抽象文字隐喻本身无法实现的隐喻效果,与人们意识中已有的认知属性产生连接,从而实现从源域到目标域的过渡,使源域与目标域产生共鸣。阐明原准备回家过节集聚的,“就地过年”是倡议而非强制,警示人们无论做何等抉择,自觉成为防控主体不仅为了自身也是为了社会,共同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战。

案例二:国际新闻“美对华制裁匪夷所思”

《匪夷所思》这一则漫画是左右结构,应用漫画文字-图像互补式呈现事实。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通过转喻形式映射表征,由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人物漫画形象转喻美国,中国、制裁的表征通过墙上带美国国旗色彩的“法槌”及英文“SANCTIONS ON CHINA”转喻映射共同激活呈现,隐含了美国对华的制裁。人物的面部表情也是图像行为转喻。图2 左边是特朗普被一个大的绿细菌细胞压趴在地,该形象说明美国疫情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危害了国家的发展。而特朗普却笑得眼睑成缝,伸手去拿较远的法锤而不是更近的预防针隐喻到美国运用长臂管辖权加强涉华执法。漫画的含义便在这系列隐喻中得到升华和加强,明确的传达给读者。疫情突发和蔓延对全球资本流动和贸易往来等造成巨大冲击,该漫画也指明鉴于美国居高不下的疫情,特朗普政府仍在顽固坚持疯狂甩锅中国,这根本站不住脚,无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

图2 匪夷所思

结语

本文以两幅新闻漫画为例分析了新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的表征方式,对相关的概念作了更简明的解释。从中我们可看出,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对新闻报道的解读与评价起着非凡的作用,我们需要培养多模态隐喻识别能力。同时,新闻漫画图像和文字两个模态相互补充与作用,使语言符号和视觉感官相互结合更客观地解读新闻漫画这一特殊领域,增强了隐喻表达效果,并进一步揭示新闻的本质意义。■

猜你喜欢
隐喻漫画模态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