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发展综述

2022-08-04 07:14张源
黄埔 2022年4期
关键词:革命军满洲义勇军

□ 张源

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帝国主义加速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步伐。为全面进行战争准备,日方周密制订侵占东北的作战方针,选择“事变”时机和首战地区。1929年至1931年,对东北进行了四次大型现地侦查,并调兵遣将以演习为名掩护发动“事变”进行的战前准备。

1931年9月18日,日军独立守备队第2大队第3中队工兵中尉河本末守带领6名士兵,按事先预谋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铁轨,诬称是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突然向东北军发起猛烈进攻,占领沈阳及辽南各地。11月,日军占领黑龙江,次年1月占领锦州。2月,哈尔滨沦陷。日军仅用4个月18天的时间就占领了东北的主要城市,控制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为尽快在中国东北建立傀儡政权,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假借伪满洲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一个所谓“建国宣言”,宣布伪满洲国成立,官员均为日本人,“国防”、治安也由日军负责,军警也附庸于日本。“伪满洲国”名义上是独立国,实质上就是日本军队占领下的殖民地。

民族危亡之际,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九一八事变后连发三次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指出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实质,号召人民坚决抗日,收复东北失地。中共中央9月20日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9月22日发表《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9月30日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10月12日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一致压迫与屠杀中国革命民众宣言》。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宣布对日作战。

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了东北人民的无比愤慨。中共满洲省委连续发表《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中共满洲省委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中共满洲省委对士兵工作的紧急决议》。

/ 1931 年9 月20 日,中共中央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以及中共满洲省委的宣言和决议,从根本上给中国人民特别是东北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方向,号召各界群众及士兵进行坚决的抗日斗争,特别是以武力抵抗日军的进攻及进行抗日游击战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从而得到了全国广大人民的拥护。

一、东北抗日义勇军

/ 1931 年末,中共满洲省委机关迁至哈尔滨。图为中共满洲省委在哈尔滨的旧址。

中国的局部抗战是从东北地区开始的。九一八事变后,部分东北军的爱国官兵拒绝不抵抗政策,奋起抗日。还有部分东北爱国官兵与各族各阶层人民、绿林武装相结合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投入抗日斗争,这些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他们没有统一的领导和编制,以自筹或募捐的方式获得军费,以游击战的方式打击日伪军。

九一八事变后第二天,东北地区就开始有义勇军的活动。最早兴起的是辽宁地区,如辽宁抗日义勇军、东北民众自卫队。1932年2月,哈尔滨保卫战失败后,吉林地区开始组建义勇军,如吉林自卫军、吉林国民救国军。江桥抗战后,马占山领导的黑龙江省抗日救国义勇军成立。义勇军分布极广,他们四处伏击出扰之敌。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猛烈攻势严重威胁到了日伪当局的统治。1932年秋,日本关东军先后出动20万军警对各地义勇军进行“讨伐”。义勇军由于没有坚强统一的领导,后勤补给困难,被各个击破,遭受重创。辽宁省义勇军大部溃散,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义勇军主要领导人率部撤退至苏联境内。此外,少数部队转入热河坚持斗争。

/ 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积极发展抗日救国会组织,发动群众支援抗联的斗争。图为北满抗日救国总会颁发的救国会员证。

当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和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战相继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便逐渐成为东北敌后抗战的主体。一方面加紧组织民众,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另一方面陆续派出领导干部到各地指导工作。杨林、杨靖宇到南满,童长荣到东满,赵尚志到巴彦、珠河等地创建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经过艰苦努力,先后在南满、东满、吉东、北满等地创建了十几支抗日游击队。义勇军溃散后,中国共产党创建并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成为东北抗日战场的主要力量。

二、东北人民革命军

由于敌人的打击,东北抗日义勇军零星散落在各地,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力量还较为弱小。1933年初,根据实际情况,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出《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即“一二六指示信”),提出在东北组织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根据此精神指示,中共满洲省委规定当前的任务是“在目前满洲反帝民族解放运动现阶段上,必须执行民族革命的统一战线,开展广大群众的日常政治、经济斗争,夺取和巩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建立满洲的人民革命军与选举的民众政府”。

/ 东北反日游击队创建地示意图(1932—1935)。

1933年,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将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第二年11月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1934年,东满4县游击队合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第1独立师,1935年5月正式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1934年,珠河反日游击队与周边武装统编成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1935年1月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1934年9月,密山游击队与东北人民反日革命军合并组建为东北抗日同盟军,12月正式定名为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1934年2月,宁安工农反日义务队、边区军和救国军等部组成绥宁反日同盟军,1935年2月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1934年秋,汤原反日游击队扩编为汤原反日游击总队,1936年1月,正式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6军。东北人民革命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率先执行反日统一战线的方针,使东北抗战局面有了很大改观。

/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成立宣言。

/ 东北抗联密营遗址。

三、东北抗日联军

1935年6月3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经中共吉东特委发出《给满洲负责同志秘密指示信》,提出了在东北地区扩大反日游击运动和实行以党领导的游击队为中心,普遍地与各种反日队伍建立统一战线,并成立抗日联军一类组织,统一游击队的领导与指挥问题。1936年1月,根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指示,撤销中共满洲省委,成立南满、东满(后未正式成立)、吉东、松江(后成立的是北满临时省委)四个省委和哈尔滨特委。2月,根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提出的要统一全东北抗日军队的名称,将“东北人民革命军”改为“东北抗日联军”。2月20日,《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发表,东北各地的抗日武装力量陆续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各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随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东南满地区

根据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的要求,1936年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3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为加强东南满地区的统一领导和第1、第2军的紧密配合,7月初,中共南满省委成立,第1、第2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并成立总司令部,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总政治委员。

抗联第1路军从编成到1937年7月,战斗数百次,歼灭日伪军数千人,在东南满地区的政治影响不断扩大,游击区扩展到几十个县,部队发展到近万人。

七七事变后,7月25日,抗联第1路军发表《为响应中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号召东北人民为“恢复中国人之东北”而战。8月20日,第1路军总司令杨靖宇签署《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部布告》,号召南满地区人民“响应中日大战,暴动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傀儡‘满洲国’,为独立自由幸福之中国而奋斗”。

第二次老岭会议后,第1路军各部实行战略转移,在各自活动区域运用游击战术,迂回穿插迷惑敌人,积极开展反“讨伐”作战。1939年9月,日伪开始东南满大“讨伐”,对抗日军民实行“三光”政策和步步为营、篦梳山林式的残酷围剿。面对极端困难的境地,抗联第1路军实行分散游击,进行艰苦的反“讨伐”作战,共计作战318次,毙伤、俘获日伪军3186人,挫败了日伪消灭第1路军的计划。杨靖宇牺牲后,第1路军继续突围北上。

(二)北满地区

1936年8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赵尚志任军长。9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6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1937年1月,吉林自卫军混成旅第2支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9军。1936年5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方(正)依(兰)游击队(即明山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独立师,1937年10月改编为第11军。全面抗战爆发后,这些部队均有较大发展,被日军称为“北部国防线上的心腹之患”。

为加强和统一指挥,1939年5月,北满抗联的第3、第6、第9、第11军正式组成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在各自区域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活动。

(三)吉东地区

1936年,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东北人民革命军第4军第2师扩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7军;东北民众救国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8军;东北人民革命军第8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0军。这些部队在吉东地区积极发动进攻。1937年9月,中共吉东省委召开会议,决定将上述各抗日部队组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周保中任总指挥。

七七事变后,抗联第2路军主动打击日伪军,整顿部队,积极开展反“讨伐”作战,抵制与消耗了日伪大量军事力量。

1940年,东北抗日斗争进入极端困难时期。为保存实力,以利再战,中共吉东、北满省委代表召开会议,决定将抗联11个军缩编为10个支队,但依旧未能扭转形势恶化的趋势。1940年12月至1941年3月,东北地区党和抗联领导人在中苏边境地区再次召开会议,决定第3路军和第2路军部分支部在北满地区和饶河一带坚持斗争,其他部队以保存力量为目的,向中苏边境集结,组成南北两个野营进行整训。1942年8月,南、北野营的抗联部队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该旅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一面整训、一面不断派小分队进入东北开展游击战,直至抗日战争结束。

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艰苦斗争、为民族解放而血洒疆场的英雄壮举将永远为后人所铭记!他们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铸就的抗联精神是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靖宇、赵一曼、李秋岳等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革命将领更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

猜你喜欢
革命军满洲义勇军
抗日义勇军英雄
——李海青
刀子会不会落在我们头上
参与和被参与:孙中山与黄埔军校早期政治教育1924—1925
浅谈在满朝鲜作家玄卿俊作品的主题意识的变化
《竹叶亭杂记》中的满洲萨满遗风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高鹏振与《义勇军进行曲》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
青年义勇军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