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学建筑设计探析
——以淮上区奥莱小镇配套小学为例

2022-08-04 03:29安徽建科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1
安徽建筑 2022年7期
关键词:分区空间校园

魏 亮 (安徽建科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1)

0 前言

图1 项目整体鸟瞰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教学理念随着时代发展在与时俱进,由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变到多方面的培育。调研发现7-15 岁(小学及初中)的孩子有着强烈的探究和学习欲望,好奇心驱使他们不断尝试新鲜事物。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创造一处富有活力、开放式学习和交流的场所,使之成为孩子梦想起飞的舞台,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是新时代中小学校设计的历史使命。

本项目位于蚌埠市淮上区东部。奥莱小镇配套小学东侧为规划蚌埠奥莱当代城MOMA 小区及商业,周边配套齐全、便利。项目基地周边用地主要有二类居住用地、住商混合用地、商业设施用地、公园绿地,以二类居住用地及住商混合用地为主。

1 设计理念与创新思想

1.1 整体设计(文化):提炼传统空间意境,融入文化教育

一个地域的文化,体现在当地的各种纷杂的社会生活中。一个成功的教育文化建筑的设计,反过来最能代表地域的文化脉络。而文脉的提炼,就必须具备高度概括、统领全局的整体设计思路,既要满足当地文化的人文需求,又要满足当地传统风貌。

本项目整体设计从文化角度出发,分别从形体比例、色彩明暗、高度限定、体量虚实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努力打造体现文化精髓的精品教育空间。建筑整体设计力求体现崇尚创新的新时代特征,强调装饰线条的韵律感。力求构筑虚实相间、错落有致、极具韵律的建筑群。运用不同材质的强烈反差对比,色彩的深浅、明暗变化,实墙与洞口、架空与实体的虚实变化等多种设计手法,创造出富有当地特色的教育建筑,勾勒出令人赏心悦目、富有韵律的校园空间环境。

图2 文化展示主入口效果图

1.2 绿色设计(绿色):结合城市景观,营造绿色优美的校园环境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建筑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绿色建筑的认知也在逐步提高。教育建筑随着新时代绿色建筑的发展,在校园环境、安全耐久、健康舒适、节约资源等方面逐步展开绿色建筑理念的探讨。

本项目作为新建校园,选址于城市新区,拥有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一个全新的校园建设必然给原本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同时,特征鲜明的自然环境亦对校园空间氛围产生强烈的作用。在校园设计中,要以尊重自然生态为先,使行为环境与形象环境有机结合,形成环境育人的效果。本案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公共空间,营造出绿色优美的校园环境;另外,仅沿校园外围设置车行环路,并借助绿化与内部教学空间进行隔离,创造了完整而生态的步行环境,同时保证了校园安全。各自分区之间根据各自的功能分区属性,统筹考虑建筑声环境、光环境、日照及节能等方面的需求。从细部到整体,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条件,综合贯彻绿色建筑的各方面要求,体现育人为本,实现环境与建筑的和谐统一。通过绿色空间的营造,保证校园绿色环境的适宜性。充分利用建筑庭院、屋顶花园等空间打造生态微环境区域,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校园提供了优质的环境和微气候条件。

1.3 弹性设计(活力):设计多姿多彩的活动场所,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传统的教育空间,教育建筑的功能较为单一、形式单一,充满了很多限制性的思维,单调的功能空间对于学习心理的压制是潜移默化的。有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有心理疾病的人群逐渐的低龄化。因此,对于日渐内卷的学习环境,教育建筑中如何更加合理地让学生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就尤为重要。

所谓弹性设计,言简意赅,就是设计具有弹性。弹性就是非固定,即校园教育建筑设计不能一成不变的设计固定模式的功能空间,还要同时综合考虑一定的非固定模式的功能空间,以满足新时代教育变化的需求。

在设计中,本案创造不同尺度的空间形态。院落、广场、下沉庭院、花园、大台阶等被有序地置入校园中,连廊及平台灵活沟通分散的建筑单体,创造大量灰空间,也成为串联校园的骨架。学生们在院落中探讨学习要点,在广场上组织社团活动,在大台阶上朗读课本,或在连廊内嬉戏玩耍,不同类型的空间有机串联,为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创造了一个舒心的学习环境。

2 总平面空间设计重点与指导原则

2.1 功能分区:动静原则

建筑是一个系统,其中功能分区是建筑整体的组成部分。学会对建筑功能、建筑场地进行功能分区,是建筑设计的基本手段。一般来讲,中小学校功能分区基本可以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分别是教学区、运动区及综合配套区,但同时也有其他的划分方法。但不管如何分类,其分区的基本原则是动静、内外、洁污等。对于教育建筑来讲,动静分区是总平面布局的重中之重。例如:《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中,对于学校主要教学用房设置窗户的外墙与铁路路轨的距离、与高速路、地上轨道交通线或城市主干道的距离均有严格的规定,对于主要教学用房之间、教学用房与运动场地之间也有严格的规定,不应小于25m。除了噪音影响,学校建筑同时要考虑环境、卫生、安全等外部周边因素的影响,要满足以上要求,就需要对整体的功能分区进行合理的布置。

图3 功能分区示意图

一般情况下,教学区主要设置教学用房,教学用房有防噪要求,应尽量远离有噪声源的外边界,同时教学用房之间要满足噪声要求,如有条件时,可布置绿化隔离带,尽量降低外部噪音带来的干扰。运动区主要设置各种运动场地,包含田径运动场地和各种球类场地,运动场地因为本身具有闹的属性,且对于环境噪音的敏感度不高,此时可以靠近有噪声源的外边界,从而减小外部噪音对教学区的干扰。综合配套区包含食堂及风雨操场等功能用房,则可灵活布置,从而充分考虑并协调教学区和运动区的矛盾关系。

本项目根据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需求,合理划分校园分区。一共分为三个功能分区:教学办公区、运动区及综合配套区。校园西侧布置以主入口前区为轴线对称布置的建筑群,校园东侧靠昌平街布置运动场,有效减弱道路的噪音,包含1 个200m 室外标准田径场、2 个室外标准篮球场、2 个室外标准排球场兼羽毛球场及其他体育运动设施,满足学生运动的需求,同时还可借由北侧次入口与社会资源共享,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室外趣味大台阶将建筑区与运动场有机组合,营造了丰富多样的空间形态和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

2.2 空间布局:一环二轴三区

在明确了基本的功能分区之后,通过基本逻辑分析,本项目采用“一环二轴三区”的空间规划布局模式。一环即车行环路,环形道路围绕主要教学区,空间分隔教学区与其他区,并且主入口、次入口与环形道路相连,使消防车道能到达建筑各个朝向位置,满足校园的安全需求。二轴即东西向绿色景观轴,南北向公共活力轴,通过轴线的视觉延伸,让校园空间富于变化,充满绿色与活力,起到放松、舒适的作用;三区即教学区、综合配套区及共享运动区,三区分区明确,满足教育建筑基本功能需求,简单而不简约。整体空间通过一环二轴三区的布局,分别从满足建筑光环境、建筑声环境、消防救援、健康舒适、安全耐久等多角度、多维度出发,综合体现了新时代教育建筑的空间布局特点,提高了学校的公共教学品质。

图4 总平空间布局示意图

3 单元空间设计重点与指导原则

3.1 教学空间:融合

教学空间是学校最重要的功能空间。一个教育建筑设计的成功与否,完全可以把教学空间的设计作为最主要的判断标准。目前主流的教学空间都是采用连廊式的空间形式,即在平面上形成E 字形或者U 字形布局。此布局既可以形成独立的教学空间,同时又兼顾了整体的形式;既满足了采光要求,同时又兼顾了隔声要求;既满足了建筑单体变化的需要,同时又兼顾了建筑整体的统一需求。连廊的半敞开空间,让开放空间和私密空间得到完美的结合。与此同时,教学空间之间的敞开地面,可以布置丰富的景观、小品等装饰物,可以充分满足师生在课间休息时对于心理的放松需求。

教学楼的空间布局,往往也是特别重要的。教学楼的位置要紧密联系人行主入口,同时结合入口广场进行布置。紧密联系人行主入口,可以最大化地减小学生的步行距离,最大化地做到入校流线短捷便利。紧邻入口广场,可以充分地利用入口广场进行疏散避难,充分保证学校内的突发情况安全。

因此,本项目在考虑教学空间组成的时候,经过多方案比选,教学空间最终成E 字形布局,教学空间位于西侧,临近城市支路,考虑到安全因素,西侧开设人行主入口,同时兼具文化展示功能。西侧出入口紧邻教学楼,最大化地做到入校流线短捷,方面快速入校。北侧设置次入口,与环道相连。因考虑到西侧城市空间立面设计,在三栋教学楼之间在东侧采用连廊相连,可以最大化地展示教学楼立面,同时连廊可以缓冲运动场地对于教学楼的噪声影响。

图5 教学区空间示意图

3.2 教师办公空间:叠加

在传统教育建筑中,教室办公室通常与行政办公室结合起来综合设计,此种空间设计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凸显教室的行政管理的属性,便于日常教室的行政办公;缺点是远离教学空间,增加了日常的流线长度,让本就紧张的课间时间分配不均匀,并且远离教学区,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新时代的教育空间的设计,要更加凸显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区设置部分教室办公空间,就显得尤为必要。从学生角度出发,随时能与老师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并且学有所问之处。从老师角度出发,随时能发现学生的学习不足,并且教有所答之处。与传统教育空间设计相比,重新定义教与学的交互空间,是新时代教育建筑设计历史使命。

本项目经过充分思考,将教室办公空间叠加在教学区的东南侧及北侧,正对学校广场与出入口。教学空间与教室办公空间融为一体,符合新时代教育建筑的教与学的功能要求。同时将图书阅览室等综合布置,形成一个教学、自学的学习空间体系。此种灵活布局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欲、探索欲,调动积极性。

3.3 娱乐活动空间+景观空间:趣味性、多样性

从现行的教育行业发展来讲,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要求已经是这个社会的共识。如何能够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加入趣味性的空间节点,通过趣味性的小品节点和景观节点的加入,让学习过程中的积累的心理压力充分得到释放,是目前建筑师值得思考的事情。并且能在类似的开放空间中寻找到社会交往经验,也是值得追求的事情。

图6 娱乐活动空间示意图

在校园学习中,娱乐活动空间是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娱乐活动空间能更好地为孩子提供在交互过程中学习社会交往的经验的空间,可以起到社会实践和交往的启蒙作用。并且在这些交往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地释放心理的压抑情绪,通过沟通来减轻精神压力,可以帮助学生在身体、心理、情商等各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建筑师应通过空间布局的趣味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创造一个趣味空间,让孩子在空间中自由翱翔,培养学生的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

本项目在设计中,将景观空间与建筑群落相结合,把学校景观场地变成学习元素的一部分,成为学习的延伸体,营造自由的公共教育空间。线性空间穿梭于架空层与户外,形成了灵动的、丰富的漫游式交通系统,使得行走变得格外有趣,也在停留中可以偶遇不同的空间面貌。空间的广泛流动削弱了室内外的界限,增加了空间的容量,也更大程度地让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得到释放。

4 结论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要采用矛盾论的思维,用二元分区原则来分析其中各自的属性,要协调好建筑场地、建筑空间中的功能关系,充分分析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矛盾关系,整体把控并且妥善解决矛盾,做到抓大放小。并且采用系统论的思维,从整体到局部采用正向思维整体把握,再从局部到整体来反向验证。要充分发挥矛盾论、系统论、方法论在教育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要通过整体的设计创新、空间的功能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空间的适应性、协调性、功能性,全面、充分、完整地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教育环境的新时代背景,在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应该站在宏观的角度掌握校园建筑的整体设计思路,最大程度地对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创造出融合、叠加、富有趣味性的功能空间,从而满足教师和学生对教与学、学与乐、乐与美、美与动的需要,尽力打造出一个符合新时代需要且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校园学习环境。

猜你喜欢
分区空间校园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大型数据库分区表研究
神探出手,巧破分区离奇失踪案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