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桩基础的合理化选择与布置分析

2022-08-04 03:29秦旭飞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建筑 2022年7期
关键词:单桩管桩粘土

秦旭飞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 合肥 230031)

1 软土地基的工程现状

安徽省沿江流域如芜湖、马鞍山等地位于扬子地台沿江拱起断裂褶皱带内,处于宁芜火山岩盆地南端边缘,基岩多为火山角砾岩、砂岩,且局部已蚀变,属较软岩[1~2]。建筑用地的场地地貌单元属河漫滩,系河流冲积而成,经后期作用,局部形成沟塘等微地貌,分布于10~30m 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属于软土地基[3~4]。

由于较厚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给工程建设基础选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天然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不满足设计要求,因此软土地基一般均采用复合地基或桩基础[5]。复合地基施工周期长,且软土层较厚,单桩承载力低,总体施工成本较高[6]。考虑到复合地基的缺点,实际施工时一般采用桩基础,采用桩基穿越淤泥质粉质粘土层是普遍采用的技术措施[7]。根据荷载的性质与大小、上部结构的形式与使用要求、地质和水文情况及施工的安全性等情况,综合桩基的强度、变形和可行性的要求,软土地基桩基础有以下两种常用桩型:①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②预应力管桩。

第一种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其施工成本较高,施工周期较长,且易发生踏孔、沉渣及水下浇筑混凝土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第二种预应力管桩则具有以下多个优点,例如其成本低、施工周期短、承载力高,因而该桩型成为软土地基工程建设较为常用的桩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施工周期、成本和安全合理等因素,因此预应力管桩的合理化布置显得尤为重要,是决定基础经济性与否的关键。

2 工程概况

某工程位于芜湖市属于沿江地区,扬子地台坳沿江拱起断裂褶皱带内,处于宁芜火山岩盆地南端边缘,基岩多为火山角砾岩、砂岩,局部已蚀变,属较软岩。场地地貌单元属河漫滩,系河流冲淤积而成,经后期作用局部形成沟塘等微地貌。该工程地下车库项目地下1层,建筑面积为32935.01m2,其中人防建筑面积为5550m2,地下室层高3.9m,总停车数937 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于地震基本烈度为6 度,地震分组第一组,框架等级为四级。本工程各土层的结构特征性质及其分布自上而下分述。

第①层素填土(Q4ml):杂色,湿-饱和,结构松散,本层民房拆迁部分上部为30cm 混凝土,下部为粘性土;耕地、农田部分主要为粘性土,夹杂有植物根茎、碎石等,局部夹有灰黑色的淤泥。该层呈流塑状、含水量高、极易变形。层厚0.60~3.00m,层底标高3.30~5.90m。

第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l:灰~灰黑色,流~软塑状,饱和,高压缩性。薄层状、间层状构造,该层沉积韵律明显,水平层理发育,土层均匀性差,局部夹有粉土、粉细砂。薄层状分布,含少量有机质及贝壳,有机质呈斑点状分布。土性稍有光泽,干强度低,压缩性高,韧性低。层厚20.10~23.60m,层底标高-18.30~-16.10m。

第③层粉质粘土(Q4al+l):灰-青灰色,稍密为主、局部松散~中密~密实,饱和,可见云母片及生物碎屑等,晃动易水析,摇振反应迅速,局部为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2.00~5.90m,层底标高-22.60~-19.30m。

第④层粉土夹粉砂(Q4al+l):灰色,湿~稍湿,稍密-中密,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压缩性中等偏高,含少量云母片及生物碎屑,由石英、暗色矿物颗粒组成,有摇振反应,无光泽。层厚1.10~6.50m,层底标高-26.80~-21.60m。

第⑤层粉细砂(Q4al+l):灰-青灰色,稍密~中密为主,局部松散~密实,饱和,以粉砂、细砂为主,局部夹有中粗砂。层厚0.80~17.50m,层底标高-40.80~5.20m。

第⑥层中粗砂(Q4al+l):灰-青灰色,中密~密实为主,饱和,以中粗砂为主,局部夹有细砂。含云母片,由石英、暗色矿物颗粒组成,下部含圆砾、细砾。层厚0.50~6.40m,层底标高-41.30~-35.70m。

第⑦层中风化泥质砂岩(S):该层未揭穿。棕红,坚硬(密实)状态,含大量云母碎片。结构部分损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基本呈块状构造,泥质胶结较好,岩体较破碎~较完整,薄~中厚层状,属极软岩,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场地特殊性岩土为①层素填土(结构松散):本层厚度为0.70~3.00m;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流~软塑状):本层厚度为20.10~23.60m,具有高孔隙、高压缩性、极易变形等特点。

3 相邻参照工区施工的利弊分析

地下车库因上部覆土、施工荷载、经济柱网等因素导致单柱荷载较大,场地土层为软弱土,重型设备无法进场,考虑桩基现场实际施工情况,该工程周边地块地下车库柱下普遍采用多桩承台,桩基采用直径400mm 预应力管桩,桩长30m,桩端持力层为第④层粉土夹粉砂层。(桩基布置“图一”所示)采用第④层作为持力层沉桩较为便利,第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第③层粉质粘土易于穿透,施工周期短,施工质量便于控制。单桩承载力特征值700kN,柱下一般采用3桩承台或4 桩承台,单桩承载力小,考虑现场为软土地基,沉桩设备重量易于控制。

多桩承台的不利因素是小直径管桩数量较多,单柱下桩基总长度90m~120m,长径比达到了1/75,软土地基该长径比偏大。管桩材料费用及沉桩费用较高,且多桩承台受力不直接,单柱轴力较大,一般通长单柱轴力在2000kN 左右,导致桩基承台高度较高,承台高度一般需要800mm~1000mm,软土地基基坑中坑成型困难且成型较差,同时承台配筋量较大,多桩承台桩基数量较多,根据规范要求桩基检测数量也成倍增加,施工总体周期也相应增加。

4 本工程的对比设计方案

图1 周边地块桩基及承台平面布置图

图2 某工程桩基及承台平面布置图

工程的结构形式和场地条件与其相邻地块一样。综合考虑其相邻地块展示出的上述不利因素,选定桩基数量较多的问题为本工程设计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论证可行性和获取准确的单桩承载力数据,项目组在工程设计之前提出先试桩,再根据试桩结果选择桩基布置方案。因为现场场地较差,现状地面为软土,无法采用重型设备进场的情况,选择采用锤击施工方式,现场做了6 根500mm、600mm 直径桩长不等的试桩,持力层选择位于不同土层,同时做了沉桩记录,为后期工程桩贯入度控制沉桩量做好准备。对这6 根试桩做了损坏性试验,获取准确的单桩承载力数据。经过综合比较,最优的方案是600mm 直径桩长约36m,桩端持力层为第⑤层粉细砂层。如该工程桩基及承台平面布置图(图二)所示,其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可以达到2500kN,仅需采用一柱一桩就可以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能够很好地解决相邻地块桩基布置桩基数量较多的问题,同时解决承台截面较大的问题,便于软土基槽施工。具体的实验分析情况如下。

4.1 桩径桩长方面

桩长为36m,桩径600mm,长径比为1/60,加大桩径提高单桩在软土地基中水平抗剪能力,满足规范及当地主管部门的要求。直径400mm 预应力管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700kN,与其桩身承载力特征值限值1600kN 相差较大,承载力只用到43%左右,预应力管桩抗压能力没有充分利用,且长径比达到了1/75 接近规定限值。采用直径600mm 预应力管桩,增加的6m 桩长进入第⑤层粉细砂层,提高桩侧阻及端阻提高承载力特征值约1400kN,第⑤粉细砂层提高承载力较高,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达到了桩身承载力特征值限值约80%,相比于多桩减少在淤泥土层桩数量,充分发挥管桩的承压性能。

4.2 一柱一桩方案

采用一柱一桩的单桩承台受力直接,传力途径不需要经过桩基承台过渡,受力体系简洁。单桩承台配筋满足配筋构造即可,单桩承台截面采用1200mmx1200mmx600mm,相比多桩承台大大减少承台截面尺寸,减少了混凝土用量及配筋。

4.3 成本方面

该工程地下车库项目有框柱约600根,若按照周边地块桩基布置方式采用多桩布置,需要直径400mm 预应力管桩 约 600×30m×3.5=63000m,直 径400mm 预应力管桩按照市场价格175元/m,预应力管桩施工费用约20 元/m,桩基总造价12285000 元。而本工程采用直径600mm 预应力管桩约600×36m=21600m,直径600mm 预应力管桩按照市场价格220 元/m,预应力管桩施工费用约20 元/m,桩基总造价5184000 元,仅桩基一项节省约700 余万元。同时,缩短了60%桩基施工周期,节约了桩基检测成本。由于采用一柱一桩的布置方案,桩基承台截面尺寸由2400mmx2400mmx1000mm 减少到1200mmx1200mmx600mm,考虑地基梁增加的混凝土用量,桩基承台混凝土用量减少约60%,柱一桩承台配筋为构造配筋,相比多桩方案承台配筋量减少约80%。同时,减少了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周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得到了用户单位的好评和肯定。

5 结语

经过本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及与周边相似工程的对比分析,作者认为软土地基桩基础的合理化选择与布置非常重要,尤其是需要充分考虑施工成本、施工周期、施工的可行性、安全性、合理性等因素。综合来看,需要考虑并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根据施工区域的软土地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桩型,并要充分利用各种桩型的特点;

②根据软土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选择合理桩长与直径,并充分利用桩基的承载力;

③桩基础布置要尽量达到结构传力途径的明确和简洁。

猜你喜欢
单桩管桩粘土
基于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实施有关思考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与研究
高层建筑施工中预应力管桩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大直径PHC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施工
粘土玫瑰DIY
可爱的雪人
浅谈单桩承载力估算方法
粘土仙人掌
粘土机器猫
钻孔灌注桩中注浆群桩和注浆单桩的比较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