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纪录片《书简阅中国》的创作创新

2022-08-05 05:39张越王勇
武汉广播影视 2022年7期
关键词:书简书信刘邦

张越 王勇

“这些朴实的书信,让历史不再抽象而苍凉,让时间开始善解人意”,尘封千年的书信和简牍,承载着一代代人的经历和感情。由央视出品的《书简阅中国》,从小人物、爱情、友情、处世智慧、家风营造以及爱国情怀六个主题出发,并借由三十多封书信来共同见证人物的起转沉浮以及家国的沧海桑田。书信以小见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彰显中国精神,处处充满着温情与敬意,在豆瓣评分上也获得了9.3分的高分,赓续了历史文化纪录片的价值内核,通过主客体视角的转换、美学浸染下的表现形式以及丰腴血肉下的细节把控等创新性的叙事策略,让观众在历史的变迁中,深入文字背后的故事,感受绵延古今的悲欢离合。

一、叙事视角的创新

叙事学中,叙事视角指叙述者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设置特定的人物来展开故事,这个人物引领我们接收故事的信息,我们在他的指引下经验故事的全过程,由于是通过他的眼光来看故事,这个人物又被称作视点人物或叙事视点。[1]《书简阅中国》中通过主客观视角的相互转换,让我们在卷帙浩瀚的史料中,全景式地走进故事,沉浸式地参与其中。

第三人称叙事与非人称叙事都属于非限制性视角,大多数情况下,“叙述人>人物”,即叙述者说的比任何人物所知道的都要多,此视角也被称为“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热奈特称之为“无聚焦”或“零聚焦”。[2]《书简阅中国》每一个故事的展开中,都会出现主人公站或坐在信上,捧卷阅读或掩面深思,用全知的角度去表现大历史的小人物,展现出史诗性文化节目的调性。在该片的解说中同样运用全知的客观视角,对信件之外的信息进行补充和说明。第一集中黑夫和惊的书信中,首先以黑夫的第一人称来讲述自己和惊的重逢,接着用第三人称的视角介绍这片木牍的来历以及寄信人的身份,当黑夫的信中提到向家中借钱,解说人便提出疑问“难道秦国军队不发军服吗”,随即转换时空,来到秦始皇兵马俑,配合着AE动画,从另一位小吏的墓葬中发现的法律文件来展开对问题的回答。随后当惊在信中苦问,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战争,伴随着惊提出的新问题,解说词中也再一次提出疑问:“淮阳在哪里,黑夫和惊参加的,究竟是哪一场战争?”,画面用独特的地图动画、宏大的战争场面、秦王嬴政和将军王翦来进行讲述。在这样的视角之下,时空切换自由,并且配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了补充拓展,让观众在了解故事的同时也获取了知识。

除去大量的客观视角之外,在《书简阅中国》中还使用限制型的主观视角。影片叙述者只叙说人物所知道的东西,此即托多罗夫概括的“叙述人=人物”的情况,而热奈特将之命名为“内聚焦”。[3]该片的情景再现中,剧中人物没有一句台词,都是通过第一人称“我”的画外解说来告诉观众片中所展开的故事和情感来自于“我”的视角。在第二集中的《当爱已成往事》中,当卓文君知道司马相如的背叛,写下了“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的千古名句,并作为独白和司马相如的镜头同时展现,卓文君站在第一视角,去想象当司马相如看到这封书信时候的表情和抉择。当卓文君提到过去的生活“宛如沟水东流”,出现了随风飘摇下的芦苇和暮云缭绕下的日落的写意镜头,寂寥孤苦的心境跃然眼前。

在《书简阅中国》选用第一视角进行叙事时,不仅采用话外解说的形式,还在场景的安排,情节的设置上来展开。在第五集《吃了没文化的亏》中,导演将刘邦病危时给长子刘盈写信的故事拆解成不同的情节段落,围绕刘邦的遗憾展开讲述。首先第一个镜头是刘邦在病榻前书写自己“洎践祚以来,时方省书”的遗憾,接着通过动画镜头对刘邦生平简要介绍,随后是刘邦起义反秦,对读书人的羞辱和蔑视,但当南征北战之后,刘邦放眼望向山河,却发现自己知识的匮乏。此时场景回到刘邦对儿子的劝诫,之后又用倒叙回忆的方式,讲述了刘邦在陆贾等读书人的劝诫下,认识到了以文治国的重要。接着情节选取刘邦对立太子的犹豫,但在此时插叙了刘盈带着商山四皓一起和刘邦吃饭的情节,为后面选立太子埋下了伏笔。接着导演运用了各种不同时空的镜头来实现时空交错,采用这样的蒙太奇处理方法,正是依据刘邦的主观情感作为内在的叙事逻辑。按照刘邦的限制性视角叙事,让观众随着他的思维一起流转,更能体会到一代帝王对自己孩子的谆谆教导以及对读书的重视。

二、表现形式的创新

“电视艺术要想提高自己的艺术品味,具备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摆脱仅仅被视作传播媒介的尴尬处境,必须积极吸收传统美学的精华。”[4]《书简阅中国》作为一部历史文化类纪录片,不仅在精神内核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输出,而且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传统美学下的独特风格。

1、诗化写意的镜头

“电视艺术作品,之所以称之为‘艺术’,而不再是‘纪实片’、‘纪录片’,就在于它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不是去‘写实’地再现生活,而是‘写意’地去表现生活。[5]该片中以意象的使用来传递感情和利用空镜头的留白和意境来造成叙事节奏的延宕。

《书简阅中国》中多次出现古代经典的传统意象,象指具体的事物,意则指蕴含的情感。《书简阅中国》的每一集片头中都采用“驿寄梅花”、“鱼传尺素”、“雁寄鸿书”带有传统意象的动画镜头来传递出相思之情;在第二集《小确幸》中,故事展开的第一个镜头便用“杨柳”的意象,“柳”与“留”谐音,奠定徐淑和秦嘉凄美的爱情故事基调;在第四集《单亲妈妈育儿记》当中,书写顾若璞恪守妇道,严守贞节的选择时,便出现了“竹”的意象,“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6]

中国电影深受中国传统“空白”观念的浸染与熏陶,通过空镜头的运用以及意象时空的处理等对其进行会通与转换,从而把其“虚实相生”、“空纳万物”的哲学蕴义体现得淋漓尽致,营造出中国民族影像独特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画外之景”。[7]在《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中,当解说词提到“有的人为了信念,一路奋战,慷慨赴死”,镜头便连用闪电、不同角度屋檐下的大雨以及滴落在地上的雨滴等相关的七个空镜头来展开叙事,闪电暗喻时局的动荡不安;岳飞的《满江红》中写道:“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无情的风雨所形成的意境暗指的正是在这种国家环境中自己的悲愁与愤懑之情,为后文缓缓展开故事的讲述形成叙事节奏上的反差,让观众的思维可以一直随着叙事所流转。

2、雅俗共赏的语言

《书简阅中国》古新搭配,采用大量CG动画特效把电子游戏、微博热搜体、微信对话框等现代元素与历史故事相结合

“如英国美学家罗宾·乔治·科林伍德所说:如果艺术具有表意性和想象性这两个特征,它必然会是一种什么东西呢?答案是:艺术必须是语言。”[8]在我们所谈及的电视艺术之中,语言所指的含义是指一种广义上可以用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和技巧,有声音语言、画面语言、造型语言等等。在《书简阅中国》当中,整体语言的风格都采用了雅俗共赏的表现形式,消弥了观众和书简阅读之间的距离,促进了节目的有效传播。

在每一集中的小故事命名上,选用了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去命名,比如《出门打仗缺钱咋办,急,在线等》《那时我们还年轻》《啊,朋友再见》《单亲妈妈育儿记》以及《吃了没文化的亏》等等年轻化的互联网语言,让观众在看到故事的题目时,便产生了浓厚的观影兴趣。

《书简阅中国》的整个主题都是围绕历史当中真实的信件进行讲述,在面对诘屈聱牙的文言文时,该片摘选书信原文的部分段落且配合着故事中主人物的内心独白,对文字语言进行拆解并且用声音语言来进行解读,文字难以传达出来的情绪,便通过人物的语气、语速和音量等方面进行传递。在《一个女权先锋的诞生》时,从李贽的角度书写对梅澹然的欣赏和赞美。每当提到嘲讽贬低女性的观点,李贽总是怫然作色,声色俱厉的讲出,如果让太姒、邑姜这样的女子“遵循三从四德,做个不出闺房、相夫教子的女人,岂不荒谬”。李贽对男女平等的发声,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启蒙意义,更是由于他的敢说,梅澹然的坚持,推动着社会的风气渐渐开明。

在《书简阅中国》中,将信中的故事用画面语言来呈现,通过画面中人物的演绎,历史的拟态再现,真正做到“见字如面”,让观众在面对沉淀千年的文字中破除了阅读壁垒,用生动形象的画面语言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在总共六集的节目中,每一集的小故事都是精心制作,网友评论“导演审美在线,构图和背景很有味道,演员演技在线,旁白平实又诗意,每个片段都太好哭了。”正是这种画面语言的使用,调动着观众的积极性,得以深受大家喜爱。

三、细节运用的创新

“如果说情节是电视艺术的筋骨,那么细节则是电视艺术的血肉。”[9]一档成功的电视节目离不开对细节的建构,正是对细节的切入,才有了气口,可以去表达宏大。同时也因为电视艺术的特性,在这种“小屏幕”的生产制作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从细节的角度出发,在《书简阅中国》中,主要表现在多次使用小景别去展现人物内心细节和利用具体事物或线索来结构全片。

《书简阅中国》中,六个主题,三十封书信,都是选择从信中人和寄信人的角度出发。因此在讲述故事时,制作团队将镜头对准的是这些历史长河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并且运用中近景以及特写镜头来对人物性格进行塑造,让观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认识到其细致与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之所产生情感共鸣。在《二丫头的奇遇人生》中,第一个镜头便是二娘子的近景镜头,只见二娘子手持毛笔,双眼远眺,托腮深思,其内心对母亲的思恋窥见一斑;接着时空转换,来到洛阳,是二娘子和丈夫的中景镜头,两人在市井中,满足地吃着早餐,其中也穿插二娘子吃到美食的特写镜头,其性格的活泼俏皮,内心的愉悦感染着观众;在《书简阅中国》中多次出现战争的场景,创作团队在战争场景的表现中,少量的使用大全景来表现宏观的场面,多应用小景别来展现人物在战争当中的情状,有效地解决了大场景拍摄以及场景再现的多种困难,同时借人物紧张、奋力拼搏的状态渲染了战争的气氛。在《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中,金军直入江南,中景金军策马来袭,近景马蹄飞扬、尘土漫天以及近景南宋士兵奋力抵抗,场景的以小见大正是创作团队采用“细节”的创作思维方式。

《书简阅中国》从节目名称中进行解读,书信作为一个小的细节贯穿整个节目,同时在三十个故事当中,书信也是重要的线索事物,让情节围绕其发展,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推动主题的建构。这些书信中,有唐代“北漂”赵义深写给远方母亲的家书,因“巢寄他土,晓夜思乡”;有热情爱操心的二娘子,常给家里寄送物什,还担心“恐为不达,未敢寄附,莫怪微少”;有王献之为爱守身,自残勇拒公主,但最终无奈,休掉妻子成为当朝驸马,写下了《奉对帖》和《思恋帖》,自责愧疚以及对妻子郗道茂的牵肠挂肚均在笔尖;有元稹和白居易身处两地,但不断书信联系。元稹去世八年后,白居易写下了“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来寄托对友人的哀思;有康熙皇帝在给发小曹寅的密折上画上一朵小红花,这是皇帝给发小的专属福利。在厚重的历史岁月中,书信作为细节,联结起不同时空人物的情感,并且将里面所蕴含的情感生动演绎。“只有深刻地揭示出细节丰富的思想内涵,并将其与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有机地融汇在一起,才能为僵死的细节注入艺术的生命,从而使整部电视艺术作品获得顽强的艺术生命力。”[10]

结语

《书简阅中国》是一档成功的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其中在叙事角度、表现形式、细节运用的叙事手法上,是立足文化本体实现持续创新的尝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历史文化纪录片《书简阅中国》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在制作和传播中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朴素情感,彰显了新时期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注释:

[1]欧阳宏生.电视艺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2.第265页

[2]詹庆生.影视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第823页

[3]詹庆生.影视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第824页

[4]欧阳宏生.电视艺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2.第302页

[5]高鑫.电视艺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第85页

[6]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224/19/7536829_715927669.shtml

[7]张冬.电影空镜头的空白之美[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47-48.DOI:10.13815/j.cnki.jmtc(pss).2010.06.013.

[8]高鑫.电视艺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第41页

[9]高鑫.电视艺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第88页

[10]高鑫.电视艺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第88页

猜你喜欢
书简书信刘邦
书简聚落——福州万科金域国际体验中心
打分
刘邦:我的脚丫子呀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海滨书简
共 筑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别有用心
柏拉图书简的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