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电商助农的有关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8-05 12:17任叶笛张新茹
商展经济 2022年14期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电商

任叶笛 张新茹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泰安 271000)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途径,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电商助农就是通过线上网络推广、销售与“三农”相关的产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众多电商平台的参与,打破了城乡之间农产品的信息壁垒,为推动电商助农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新思路、新概念,有利于提升农产品产值、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提升农户生活质量。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电商助农发展现状

1.1 农村电商规模大幅增长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农村电商全面起步,农产品在线上渠道的销售量不断增加、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持续快速增长,且增速喜人。“数商兴农”深入推进,农村电商“新基建”不断完善,有效助力乡村振兴。表1为商务部给出的自2018年以来四年的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及增速情况。

表1 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统计表

1.2 电商形态日益丰富

电商行业快速发展,形态日益丰富。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大型电商平台开始陆续加入农村电商行列,为农村带来大批消费者,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农产品的销售格局,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使农产品销量不断增加。此外,互动电商、直播电商等新型电商业态的兴起,也在某些方面推动了农产品的销售,如新出现的拼团、直播带货的模式。新模式的出现,让农产品能以更优惠的价格直接触达消费者,使其获得更佳的消费体验的同时,刺激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购买欲望。

1.3 电商平台推动农产品上行

在国家积极推动扶贫攻坚及农村地区发展的大背景下,日益发展的电商平台开始发挥助力脱贫攻坚的主力作用。头部电商平台将农产品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融合,优化农产品的上行模式,利用自身影响力推动上行渠道畅通,促使农产品向品牌化、标准化发展,给农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而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平台则通过模式创新带动农货上行,满足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使农产品从生产方手中更直接地触达消费者,使农产品的输送实现规模化。

1.4 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快速完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人数已达2.84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农产品网络零售规模达4221亿元,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8%。有效打通了农产品上行渠道,使农村电商发展有了“软件基础”;全国建立的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已基本实现乡镇快递网点全覆盖,为打通“最后一公里”创设了有利条件,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持”。

1.5 农村电商政策相继颁布

中国农村电商政策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为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国家在2015—2021年间陆续下发了三十余条有关农村电商的政策,使农村电商有法可依,引导农村电商以正确的途径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为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政策的保障为农户能更好地投身农村电商建设增添了信心。此外,在农村电商物流方面,国家也制定了相应政策,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关于推动邮政业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完善了政策环境。这些政策已成为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有力支柱,加速推动了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电商助农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欠缺

2.1.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当前,许多农村地区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备、网络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而电商助农活动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较高,导致其仍无法实现宽带的全面覆盖,网络普及程度较低且网络速度慢,这严重阻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2.1.2 物流运输设施建设不完备

尽管农村电商基础设施目前已在快速完善中,但对许多本身就处在交通不便、道路情况较差的地理位置上的村镇,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不小的困难,物流环境差,不能满足短时间内快速将农产品运送到指定地点的要求,又缺乏专门的冷链物流,对新鲜程度要求较高的农副产品、生鲜产品来说,极易出现在运输过程中腐烂变质的情况,给农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且不便的交通状况也使得物流运输面临高昂的成本,使农民所得利润进一步减少,电商助农的优势也被大大削弱。

2.1.3 专业人才普遍短缺

目前,乡村人才外流的现象十分普遍,大部分条件落后的乡村都出现了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情况,加上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硬件方面相较城市仍有较大差距,乡村难以引进外地人才,导致人才更加匮乏。而农民受教育水平和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使得电商助农模式推广受阻,本地愿意利用电商直播进行网络销售的留守农户又普遍缺乏专业培训和指导。虽然偶有大学生回村创业的事例,但大部分乡村仍旧缺乏既具备专业素养又具备农村电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缺口巨大。

2.2 电商供应链体系建设不完善

目前许多乡村主要采用单一家庭自产自销的形式,农产品的生产主体分散、生产经营规模小,导致产品供应能力不足,供应量得不到保障,从产品包装到网络营销再到物流服务等不能形成系统规范的产品服务体系,无法为农村电商发展服务。供应链中预冷、贮藏、冷链、分级分选等环节依然缺失,农产品供应链的短板制约愈加凸显,仍存在农产品标准、品牌化程度低,包装简陋,线上消费配送速度慢等诸多问题,从农产品到商品再到合格网货的转型还在艰难推进。

2.3 电商平台推动农货上行能力减弱

2021年,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上行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速从2018年的33.8%下滑至2020年的26.2%。此前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速虽逐年下滑,却仍维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但在2021年增速骤然降至2.8%,这种低至个位数的增长速度已数年未见,数据表现糟糕。现阶段电商平台、农户及经销商对农产品上行的需求仍在,但如何避免产业的巨大浮动,实现各方稳定发展,仍是挑战。

2.4 农产品质量欠缺保障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可选择的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对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国家针对农村电商,特别是农产品线上销售出台的相关政策法律相对较少,不能真正规范市场中农产品的质量。对于消费者关注的农产品是否使用违规药剂染色、催熟、膨大、是不是转基因作物等问题,仍不能及时、明确地给予回答,市场上不乏以次充好的情况,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且不好辨别,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消费者的需求。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电商助农问题的对策

3.1 优化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最关键的就是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3.2 建立完整的物流体系

国家要加强农村地区的物流体系建设,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的道路建设,减少物流运输时间,使农产品能够快速“走出去”,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因物流延迟造成的损坏变质问题,降低物流成本;可由政府部门牵头,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联合农产品生产商、物流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利用大数据整合优化乡镇各地区闲散的物流运力;持续推进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村级电商服务站点的下沉,扩大农村电商的覆盖面;鼓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入驻乡村,提高农村地区的物流水平。

3.3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服务站点全面覆盖步伐。相关部门要设立并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农村地区通信基站建设,提升乡镇地区的网速,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了网速,各项打包、售卖、运输工作才能有序进行,突发问题也会得到更及时的处理,做好消费者的售前、售后服务,避免因沟通不便造成误解与损失。当地政府应对村镇通信费用给予优惠补助,对参与农村电商项目的农户实施流量补贴,以达到优化农村地区通信基础设施的目的。

3.4 培养复合型电商人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出更多的本土电商人才。国家有关部门应当设立专项基金,吸引各领域专业人才返乡创业,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带领农户创业,积极参与农村电商发展。本地政府应邀请专家通过“一对一”包干入户指导、开展讲座等方式提高农户对电子商务的接受程度,大规模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讲解相关知识,针对农村电商供应链不同环节进行不同类型的培训,促进农村电商专业化发展。

3.5 完善三方监管制度

电商助农是落实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要想促进乡村电商工作的有序进行,国家、电商平台和农户必须通力合作,通过努力共同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国家需要通过颁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农村电商向规范化、品牌化发展,使农村电商发展形成规范的体系,在整个乡村形成完整的农产品供应链,在保证相关政策在适应当地电商发展需要的同时,规范与监督农村电商发展,解决电商助农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切实落实质量兴农战略,针对市场中出现的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工信部、商务部要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网络监管;各大电商平台要注重内部监管,及时整治违规店铺和产品,严格把控农产品品质;农户要提升自觉性,从源头把握好农产品质量。

3.6 创新网络营销模式

2021年,农产品网络营销额的增速骤降,表明电商平台推动农货上行能力已经有所减弱,这意味着未来在加强发挥电商平台对农产品上行支持作用的同时,农村电商需要打破现有的网络营销模式,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发挥电商平台的作用,就要结合创新业务形态和物流体系扩大农货流通半径,从供给和需求两端进行优化;创新农村电商网络营销模式,就要对消费者市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根据消费者现有需求推出特色产品,对不同产品或同一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实施差异化战略,有针对性地对打造农产品品牌,使消费者逐渐对产品形成标准化、品牌化的印象。

4 结语

在电商规模、形态、作用、设施、政策五个方面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商助农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供应链体系、产品质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平台、农户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企业资源下沉、在供应链源头上把握质量等具体措施解决问题,实现电商助农的持续发展。同时,实施这些措施有助于更紧密地结合电商与扶贫助农,对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也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农产品物流电商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农资电商逃得过地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