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8-05 12:17罗艳
商展经济 2022年14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职业技能证书

罗艳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213)

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1]。高职院校开展的各个专业应围绕培养该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对于高职的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来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1 金融类技能证书与高职学生的定位不匹配的问题

现有金融类技能证书主要分为三类:从业资格证书、职业能力证书和职称证书,如表1所示。

表1 金融类职业资格证书汇总

由表1可见,适合金融类大专生考的证书主要是从业资格证书,不但满足报考条件,而且考过率较高。然而,统计发现,金融类大专生考取专业类证书的占比非常低,这与金融大专生的就业市场有关系。通过搜集金融企业的招聘条件可以发现:银行、证券的学历要求普遍是本科,极少招聘大专生,导致金融大专生想通过校招、社招渠道难以进入这些企业。而且即便大专生积极考取从业资格证书并通过,但由于学历不够仍无法到理想企业工作,最后大部分学生放弃考证。职业能力证书和职称证书考取难度较大,更不适合大专生。

金融类大专生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无合适证书可考。绝大多数学生除了毕业证书外,专业类的证书很少或没有。

2 高职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与就业市场所需人才脱节的问题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将培养学生技能重点放在实践课上。在课程中,拿一部分课时开设实践项目,培养的学生技能较集中于理论的应用,对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提升是不够的,导致培养的学生与就业市场所需的技能不匹配[2]。

2021年,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全国的毕业大专生人数为9596人,全国就业对口率为56.4%,占比较低。

通过搜索金融行业适合大专学历的岗位发现,主要集中在营销类岗位,比如投资顾问、催收专员、贷款专员等岗位[3]。现有课程体系中,重金融知识的学习而轻营销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不敢应聘营销类岗位,害怕销售压力过大,所以金融大专生很难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3 探寻解决高职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

为了提高高职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力,国家已高度重视并推出相关政策。20世纪90年代,职业教育就在探索“宽基础、活模块”的确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4]。2017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5]后,各个高职院校均在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时至今日,这种模式解决了部分问题,如“订单班”“学徒制”的开设,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但距校企共育人才还有一段差距。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要求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即1+X证书)制度试点。该方案的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了高职学生在校获得职业技能不满足需求的问题,使职业院校的教育更加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X证书的推出,解决了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无证可考的尴尬局面,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就能拿到相应的等级证书,弥补证书的缺陷。X证书是由行业中具备领先技术的企业开发和制定的,本身就代表了行业的标准,因此学生有相关技能证书就具备了相应的岗位能力,可以直接到相应行业就业[7],解决了高职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与就业市场所需人才脱节的问题。

4 1+X证书与高职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证融合探索

4.1 结合产教融合特色选择适合本专业的X证书

截至2021年11月1日,教育部已发布四批1+X证书[8],通过筛选,适用于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证书有15个,如表2所示。

表2 适用于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的1+X证书汇总

从开设的X证书来看,已全面涉及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口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然而,每个院校的办学条件和发展定位不同,可以选择符合自身办学条件的X证书来重点试点。

以四川现代职业学院为例,本校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办学优势在于校企合作单位较多,可定制化培养学生,例如“维度金融”学徒制班,主要培养银行从业人员,主要岗位包括外呼客服岗、银行账单分期岗、票据录入岗。“太平洋”订单班,主要培养金融营销人员,主要岗位:客户经理岗。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单位需要的人才应具备营销技能、速录技能,由于合作单位均以呼叫中心的形式开展业务,因此学生需具备电话外呼与目标客户产生连接的技能。根据产教融合深度、校企合作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可选择金融产品数字化营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呼叫中心客户服务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文速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进行重点试点。

三个证书可分别融入《金融服务营销》《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客户服务与关系管理》三门课程,如表3所示。

表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下课程与1+X证书的融合

将课程与X证书融合,在原有授课的基础上,将学生培养的技能升级量化到X证书对应的训练系统中,既能根据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出发,又能起到真正培养在校生的职业技能,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

4.2 结合学生竞赛选择适合本专业的X证书

以学生竞赛为指引,确定相关X证书,再将两者融合到相应课程中,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融合方法。

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非常重要的一个赛项是银行业务综合技能大赛,这个比赛涉及打字录入技能、点钞技能、综合理财规划技能、银行操作系统实操等技能,这些技能的培养,可以结合X证书来实现。例如,打字录入技能可结合中文速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综合理财规划技能可结合家庭理财规划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将这两个证书分别融入现有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个人理财》课程,借助X证书的训练系统,学生要掌握的技能可得到更好的训练,其训练过程与训练结果可监督与量化,有利于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能力目标)。

以学生竞赛为指引,选择合适的X证书,将两者共同融入相应课程中,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指导学生参赛获奖,为实现突出的教学成果打下基础。

5 结语

目前的高职教育中,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两个问题:一是高职学生无合适的职业资格证书可考;二是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的人才脱节。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国家陆续推出相关政策,直到“1+X”证书的启动才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本文探索了X证书如何与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融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即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和学生竞赛为指引来落地X证书。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职业技能证书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收录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