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蕴涵的马克思主义密码

2022-08-08 02:48张立杰李晖
奋斗 2022年6期
关键词:共产党人建党马克思主义

张立杰 李晖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中,向全党发出“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号召,再次彰显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我们党的重要意义、对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在中国的充分体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的生动画卷。马克思主义奠定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底蕴,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的本源。

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客观发展规律的科学性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信仰之魂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普遍规律决定“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主义指明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为人类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从而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指引,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奋斗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于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彼时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展现了强大的真理力量。“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无论到任何时候都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二、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人民性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力量之源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活动都是人民群众的活动,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才是历史真正的主人。马克思主义也是在为人民求解放中创立与形成的,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政治立场。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人民立场,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向什么目标”前进的问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最符合人民利益的事业,是从根本上、从长远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所以,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为维护好和实现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路径,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坚持人民至上,坚守初心使命,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我们党能够把握历史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的勇气和信心所在。

三、马克思主义致力于改变世界的实践性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斗争之志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基于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类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扎根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修正、丰富和发展。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社会实践就是一个不断解决普遍存在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然是充满斗争的过程,也是在解决矛盾的斗争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致力于“改变世界”的实践性原则,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以什么精神状态”前进的问题。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今天的成就,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取得的,从来不是妥协退让取得的,更不是靠别人恩赐取得的,都是靠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斗争取得的。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非常艰巨、需要漫长奋斗过程才能实现的事业,前进的路上会有更多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风险和挑战,更需要靠不懈的斗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我们党一百年的伟大奋斗历程中,一批又一批视死如归、顽强拼搏、忘我奉献的共产党人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大无畏精神、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顽强意志,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构筑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中国共产党才能历经千难万险,百折不挠,形成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只有坚定地挺起革命者的精神脊梁,不断增强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才能继续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大的胜利和荣光。

四、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的开放性品格让伟大建党精神始终焕发生机活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快速变化的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检验,才在自我批判、自我超越中不断实现理论创新,从而闪现出伟大的时代真理光芒。

“忠诚于党、不负人民”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的开放性品格,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秉持什么政治本色”前进的问题。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忠诚于党、不负人民”需要时刻自检。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忠诚于党,就要忠诚于党的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党的组织,归根到底在本质上都是忠诚于人民、不负人民;不负人民,亦即对党最大的忠诚,二者高度统一,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的政治本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随时拿起批判的武器,时刻向内自省,检视自己的行动,坚持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坚持正风肃纪,勇于自我革命,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精神密码,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思想力量,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才能确保我们在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建党马克思主义
建党百年礼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
建党百年颂
初心如磐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