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聚链 推动印刷包装产业数字化

2022-08-08 02:48韩朝亮李盈利
奋斗 2022年6期
关键词:集群黑龙江省印刷

韩朝亮 吕 萍 李盈利

印刷包装业是现代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闻出版与文化传播、品牌包装与产品增值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智能包装是指通过包装材料的更新、包装结构的改造,以及包装数据的管理与整合,实现被包装物的人性化要求及数字化效能,目前,在新零售、食品安全、防伪溯源、智慧物流、供应链创新等领域应用广泛。数字经济时代,颠覆和重塑成为产业常态,黑龙江省印刷包装产业应在颠覆中重构、在变革中成长,创新聚链培育智能包装创新型产业集群,激发印刷包装产业内生动力,实现印刷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黑龙江省印刷包装产业亟须数字化

黑龙江省印刷包装产业结构升级,亟须智能包装赋能。黑龙江省大力推进粮食生产、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生态环保和“原字号”商品深度开发,以及市场对高品质黑龙江原产地商品需求放量增加,为智能包装产业发展带来稳定可观的本地市场空间。“十四五”期间,黑龙江省大力推进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发展,培育打造发展新引擎,更为智能包装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要充分认识智能包装对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意义,健全的智能包装产业体系,可以补齐诸多产业链缺失环节,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实现黑龙江原产地商品从“产得好”向“卖得好”转化。

黑龙江省印刷包装产业持续下行,需要智能包装激发内生动力。2017 年起,在成本上升、环保规制增多、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黑龙江省印刷包装产业出现印量萎缩、工价低迷状况,同时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利润总和下降。受新冠疫情影响,原本处境艰难的印刷包装产业更是雪上加霜,持续衰退至今。由于印刷包装产业多受制于本地需求,目前多数企业只能被动服务于三次产业的印刷加工需求,缺乏主动服务产业升级的能力与动力。因此,需要智能包装产业率先突围,大力研发和推广智能包装技术,适应未来商品包装的新形势,创造人性化、智能化新包装,激发印刷包装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围绕智能包装特色定位,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

发展智能包装产业,贯彻国家战略部署。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印刷业“十四五”时期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指出,要鼓励支持东北地区培育新兴特色印刷。鼓励支持区域合作互助,推动东部龙头骨干企业在东北地区投资兴业。从国家对印刷产业的部署看,黑龙江省应积极承接优质印刷产业转移,尤其借助“龙粤合作”机制,结合资源优势与本地市场需求,加快培育新兴特色印刷产业——智能包装产业,形成智能印刷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特色突出的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创新聚链培育产业集群,实现智能包装率先发展。国内印刷产业集群有两种明显的发展道路,形成两种集群:创新型集群和低成本型集群。高端道路和创新型集群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印刷产业为典型,其主要特征是以集成创新、绿色发展、数字化赋能,在良好的产业链配套下,企业间自发形成良性合作关系。低端道路和低成本型集群以部分落后地区的中小企业集群为典型,参与竞争的基础是低成本、高污染、强营销,注重外延扩张,低端产业链过度投入与竞争普遍存在。围绕黑龙江省印刷包装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考虑创新对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黑龙江省应创新聚链培育智能包装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优质产能供给、技术先进创新、绿色融合开放的产业体系,避免重走低成本产业集群之路。

三、聚焦智能包装技术集成创新,满足重大现实需求

创新智能包装产业链,实现关键技术整体突破。充分利用黑龙江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支撑行动计划,加大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智能包装技术研发力度,实现智能包装产业技术升级。从构建智能包装的总体技术方案看,智能包装的关键技术包括智能包装体系构架、包装数字化技术、包装可视化技术及智能包装云平台四个领域。鼓励龙头包装企业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包装体系架构,鼓励龙头包装企业跨界收购数字科技公司,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体系架构解决方案,对外输出,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鼓励数字科技公司针对智能包装产业特点,探索切实可行的包装体系架构,为智能包装企业提供方案支撑。鼓励智能包装企业利用二维码、特征图像、RFID(射频识别技术)、NFC(近场通信技术)、时间—温度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等感知元件,对商品的原材料、生产、仓储、物流、销售、消费等全生命周期进行数据采集和信息传递,将包装制品变成商品所有信息的载体。加快图形码技术、图像特征识别技术、RFID、NFC、印刷电子及印刷传感器技术的研发与集成,加快培育适应黑龙江省智能包装产业需求的传感器制造企业。鼓励智能包装企业针对智能包装采集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准确而高效、精简而全面地传递信息和知识,分析商品的运行状况及规律,达到实时监控、交互、分析、调整和决策的目的。鼓励智能包装云平台建设,鼓励需求企业与智能包装企业,通过对包装商品的数据采集、存储及整合,实现对包装商品从源头到终端每一个环节真实可靠的数据管理。鼓励需求企业利用智能包装云平台,开展消费者体验、防伪溯源、信息决策、品牌宣传、移动营销等新模式新业态示范应用。

强化集成创新,满足重大现实需求。从智能包装制品属性看,其发展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图像识别与媒体技术、智能传感与控制技术以及印刷电子、包装和印刷技术集成创新的结果。依托我省商品深度开发的重大现实需求,围绕部分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战略产品和重大项目,鼓励需求企业、信息通信企业、物联网企业、包装印刷企业等强化合作,将智能包装技术有机融合,实现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甚至智能包装领域的重大变革。根据黑龙江省共性产业需求,由行业主管部门和科技创新主管部门牵头,探索主动设立或征集遴选智能印刷产业跨需求、跨领域的,以交叉集成为核心的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揭榜挂帅”机制,进一步加强在省级层面对智能包装领域集成创新的引领和引导。鼓励不同领域、不同主体,探索按智能包装需求定制的集成创新,加大对创新型产业集群构建过程中集成创新的支撑力度。

发挥石墨烯纳米材料优势,加速印刷电子与智能包装产业应用。充分利用石墨烯纳米材料就近供应的资源条件,鼓励将石墨烯纳米材料应用于印刷电子和智能包装领域,形成石墨烯材料研发和智能包装应用探索的产业闭环。鼓励将石墨烯纳米材料应用于印刷电子领域,加速利用石墨烯纳米材料发展数字喷墨技术制造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发展RFID 标签、天线、传感器以及低压环保电池等。重点鼓励印刷纸电池、印刷传感器和RFID 印刷等印刷电子技术在智能包装领域应用,发展柔性化和微型化的电池,使印刷电池可根据包装类型、结构和产品需求实现定制生产。加速传感器与包装有效结合,赋予包装丰富的感知功能。加速导电油墨研究和印刷电子技术制备RFID,鼓励采用丝网印刷和喷墨打印实现RFID 天线印制,鼓励印刷纸电池与无源RFID 相结合。加速建设石墨烯标签生产线,将石墨烯RFID 标签技术推广应用于食品、药品等亟须领域。加速开发绿色食品智能销售终端,开发建设基于物联网、区块链及石墨烯RFID 标签技术为支撑的黑龙江绿色食品新零售体系和无人售卖柜智能终端,支撑黑龙江绿色食品的全国物联网智能鉴真销售体系构建。

四、统筹推进智能包装示范工程,构建引领性产业集聚高地

聚焦产业关键领域,开展智能包装示范工程。由行业主管部门和科技创新主管部门成立智能包装专门领导小组,开展智能包装示范工程,编制黑龙江省智能包装产业图谱,根据技术空白与市场空白,在智能包装体系构架、包装数字化技术、包装可视化技术及智能包装云平台领域,规划若干应用场景,采取“揭榜挂帅”机制,由智能包装专门领导小组支持配套立项,配合全过程考核机制与验收机制,配套容错机制清单与监管沙箱创新,“一劳永逸”解决制约智能包装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重大创新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和产业载体等问题。

探索智能包装技术促进中心建设,打造整体方案孵化地。探索成立黑龙江省智能包装技术促进中心,打造黑龙江智能包装方案、产品的孵化地。鼓励需求企业联合智能包装企业,结合智能包装实际需求,在新零售、食品安全、防伪溯源、智慧物流、供应链创新等领域开展先试先行探索。鼓励技术促进中心深入开展智能包装基础标准、智能包装专业标准的研究,形成相关性、集合性、操作性强的智能包装标准体系,努力建成全国智能包装标准创新研究基地。发挥“龙粤合作”机制优势,借助广东省作为智能印刷技术策源地的优势,吸引具有智能印刷基因的国内领先印刷企业,通过投资并购、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黑龙江省智能包装产业链重构,形成我省智能包装整体解决方案。

推进健康智能包装示范工程,塑造原产地产品健康品牌。围绕黑龙江原产地产品的健康属性,通过健康智能包装示范工程,加速形成全球知名的健康产业集群。通过创新设计方式、生产工艺以及技术手段等,大力研发食品、药品等健康产品包装新材料、新产品,推动健康产品品种增加和供给能力提升。积极发展新型保质保鲜、包装防伪以及生产过程在线检测与监控等技术,重点突破食品药品包装中有害物质识别和迁移检测等技术瓶颈,显著提升食品药品包装安全保障能力。注重包装设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积极应用环境感应新材料,实现包装微环境的智能调控,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重点开展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满足包装产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溯源链的计量测试需求。重点开发具有商品真伪鉴别、食品变质预警、居家用药提醒及儿童安全保障等功能的智能包装制品。加快实施落后技术严格环境规制政策,加快淘汰落后包装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倒逼市场主体加速正向技术创新,积极向健康智能包装领域转型。

五、健全完善产业政策,改善智能印刷产业集群环境

构建以横向产业政策为主、纵向产业政策为有益补充的产业结构政策体系。实施横向产业政策,改变特惠性补贴方式,转为普惠性补贴方式,重点关注产业链研发环节和消费环节,调整智能包装产业结构。梳理原有政策体系中已经存在鼓励智能包装的相关政策,下发《黑龙江省鼓励智能包装产业发展政策工具汇编》,据此,实施普惠性补贴的横向产业政策,凡是符合黑龙江省智能包装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企业,都能以同样的机会获得补贴。针对当前横向产业政策容易造成产能过剩,限制市场主体的技术创新的弊端,横向产业政策补贴的重点应由生产环节转为研发环节,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激励企业加大对智能包装技术的投入。同时,横向产业政策补贴对象应由供给侧向消费侧过渡,通过补贴消费激活潜在的本地需求,为创新成果提供重要的市场容量支持,从而进一步诱导企业根据市场信号进行供给侧创新,使产业发展从政策驱动转为创新和消费驱动。对采用黑龙江智能包装解决方案的本地企业,省级财政按照采购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一次性补助。充分发挥纵向产业政策弥补市场失灵的优势,聚焦智能包装产业发展中市场机制不足的领域,对于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基础工艺等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薄弱环节,积极发挥政府财政科技资金的主导作用。

多场景应用让数字经济发展迸发活力 王 晓/摄

实施鼓励性产业组织政策,提升智能包装产业市场集中度。实施鼓励性产业组织结构政策,扶持印刷包装企业积极拓展智能包装业务,鼓励信息通信企业跨界融合提供智能包装服务,吸引具有智能印刷基因的国内领先的印刷包装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智能印刷企业和企业集团,进而形成市场结构合理、竞争适度的良好产业组织。支持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国有包装企业的股权分置改革和细分市场的产业链整合,推动龙头企业采取联合、并购、控股等方式实施智能包装领域的资产重组,形成一批上下游一体发展的智能包装企业集团。发挥中小企业特色鲜明、机制灵活等特点,重点培育智能包装领域主导产品突出、专项服务卓越、竞争优势明显的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产业组织结构。

实施产业布局政策,加速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强产业布局政策引导,推动要素园区集聚,优化集群动力机制,改善集群环境,搭建集群平台,加速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支持哈尔滨市依托省级以上开发区建设智能包装特色园区(基地),立足本地市场,聚焦包装产业升级方向,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集智能包装设计、生产、检测、流通、数据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包装产业集群或基地。鼓励智能包装产业链企业符合准入条件的集中搬迁入园,完善示范园区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鼓励在园区内建立统一的活性炭再生中心,园区内全面落实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统一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以企业治理为基础,园区管理为核心,共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园区。以园区为载体,充分利用《黑龙江省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培育智能包装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促进新技术和新企业的发展,优化集群动力机制。培育黑龙江省健康智能包装集群品牌和集群形象,完善智能包装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建设性对话与合作平台。建设食品药品质量包装安全追溯管理网络信息平台,鼓励智能包装企业针对特定商品门类建设特色数据中心。利用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争取“中国智能包装产业企业家高峰论坛”落地。建立公共营销体系,鼓励黑龙江绿色食品全国物联网智能鉴真销售体系构建;鼓励构建网络营销平台,积极发展智能包装制品电子商务平台。

猜你喜欢
集群黑龙江省印刷
齐口裂腹鱼集群行为对流态的响应
基于信息素决策的无人机集群协同搜索算法
超级印刷机
绿色印刷
绿色印刷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