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2022-08-09 07:27蒋君花
学周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多元化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蒋君花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中心学校,甘肃张掖 734000)

所谓多元化教学方法并不是指某种特定的教学手段,而是对各类创新教学模式的总括。初中语文课程具有较强的人文性特征,教师只有加强实践多元化教学方法,才能全面完成语文教学目标,使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语言能力得到显著的强化。在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制订最优化的语文学习方案,破除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帮助学生习得科学的语文阅读和探究方法,从而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发挥多元化教学方法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构建和完善的奠基作用。下面就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展开具体的探索。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意义

“新课标”推崇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而多元化教学方法正是以生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实践多元化教学方法,无论是对增强学生的语文探究兴趣还是加快语文教育体系改革步伐来讲,都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经过深入的分析研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意义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可以打开初中语文教学新格局,符合素质教育改革需求。创新和拓展是我国教育改革事业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然而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体系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比较单一,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改革任务。多元化教学方法具有优越的创新性,将其引入初中语文教学不但可以开创全新的语文教学格局,而且高度符合素质教育改革需求,能够多角度地开发学生的智慧与潜能,使学生成为多元化语文教学模式的最大受益者。

第二,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发挥。在以生为本教育思想下,深化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是初中语文教学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但是过去的语文教学措施一直无法突破灌输模式的桎梏,致使学生对教师滋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严重削弱学生的主体意识。多元化教学方法最显著的教学优势,就是可以促进语文翻转课堂构建和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发挥,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语文素养,使初中语文教学重心向学生自主学习方向转化升级。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

(一)实施问题导学策略,唤醒学生的语文阅读期待

多元化教学方法与“灌输式”教学模式是相对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更加侧重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活性、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是增强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阅读向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学生的感性语言材料大部分都源于语文阅读学习。与此同时,学生对文学作品语言风格的认识以及语言应用能力的强化,也需要依托语文阅读课程,教师想要最大限度地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问题导学策略是多元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以及提高学生思维张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兴趣不仅是学生语文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石,也是学生开展高效阅读、深度阅读的根本动力。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时,应该以阅读课程为教学改革主战场,加强实施问题导学策略,这样一方面能够以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充分唤醒学生的语文阅读期待,另一方面也能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创新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初步应用,使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培育。

教师在设计和提出导学问题时,可以从初中生的猎奇心理和兴趣爱好入手。比如,如果阅读文本的体裁是童话故事,那么教师在阅读导入环节,就可以把故事中精彩的情节讲给学生听,然后向学生提出具有悬念的问题:“同学们,假设你是故事的主人公,你会如何应对眼前的情况呢?故事的结局会皆大欢喜吗?”设问后,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出几分钟的猜想和讨论时间,然后再开展正式阅读,这样学生的阅读动机就很明确了,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二)创设多元化情境,营造灵动的语文课堂氛围

语文属于一门人文性学科,初中生的文学知识储备和认知经验都比较匮乏,掌握完整的语文知识技能对学生来讲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在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语文学科的特性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致力于增强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扩展学生的人文视野,这样才能把握语文教学关键点,使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效用得到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非常适应语文教学需求,无论是在阅读、写作、语言训练还是文学作品鉴赏等课程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法都可以有效化解学生的思维阻滞,既契合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也能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除此之外,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空间非常广阔,形式和内容也极为丰富,不但能够满足多元化教学理念的要求,而且有助于优化学生的综合性知识技能结构,使初中语文教学水平产生突破性进展。基于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时,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需求,根据具体的课程类型和内容为学生创设多元化学习情境,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加灵动的语文课堂氛围,另一方面也能强化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和认知理解能力,从而实现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基于情境创设的多元化语文教学方法如下:

第一,创设多媒体音画情境。在创设该情境时,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材内容,在互联网资源库中甄别选择适宜的音画材料。比如,在语文古诗词诵读环节,教师就可以搜集下载一些符合诗词意境的水墨丹青画作和古风音乐作品,借助信息化设备展示、播放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跟随悠扬的乐曲、眼观古朴的画面开展古诗词阅读活动,教师在此期间巡回指点学生诵读技巧和语调把握,让学生沉浸在诗意情境中品味诗词情韵。

第二,创设生活化体验情境。在创设该情境时,教师应该将阅读文本中描写的具体人物、事件以及物品对接学生的日常生活。比如,在写人叙事类的文本阅读中,教师可以提炼出文本中的主要角色和事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过和某人交往、共处的经历,能不能和老师分享有趣的事情呢?”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踊跃发言,从而增添语文课堂活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互动型语文高效课堂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动态性,教师科学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成状态,而且能获取大量的随机性教学资源,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一直局限在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知识技能输出模式下,学生很难深度融入课堂,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无法得到保障。除此之外,建设互动、合作、探究化课堂也是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新主张,教师在实践多元化教学方法时,必须贯彻落实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全力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融会贯通了分层教学理念和互动教学目标,不但是多元化教学方法的主要实践途径之一,而且紧扣素质教育改革任务和语文课程三维目标,是加快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进度的必要举措。因此,教师应将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入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延展多元化教学思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对话,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主动权,大幅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合作探究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强化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引领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探究,从而顺利构建互动型语文高效课堂,充分彰显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语文互动课堂构建方法如下:

第一,发布语文合作探究任务。在实施该策略时,教师应该根据语文教学需求,策划设计具有合作性质的探究任务。比如,学生在语篇阅读中会遇到很多陌生词汇,教师就可以适时向学生发布一项生词释义任务,把文本涉及的所有生词出示在多媒体屏幕上,指导各组学生分工配合,运用词典、参考书和互联网搜索引擎,合作查阅生词的一般含义以及在文本语境中的引申含义,并把释义结果标注在词汇旁,切实提升学生的合作、互动、学习工具运用等能力。

第二,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主要人物和大致故事情节后,教师可以让各组学生自主分配故事角色,按照课文故事情节开展课本剧编演活动。学生排练期间,教师应该着重指导学生运用肢体动作、语言,去表现故事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落实生生和师生互动目标。

(四)引入拓展性资源,扩充语文课堂教学容量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来讲,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重在创新和拓展,教师只有着力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多元化学习空间,才能优化学生的生成状态,有效完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性知识技能体系。然而就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开展的教学内容都局限于语文课本,这不但有悖于多元化教学理念,而且会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容量持续萎缩,从而造成初中语文教学单一化发展的不良局面。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多元化教学方法时,既要发挥语文教材的使用价值,也不能忽略对生活资源、互联网教育资源的利用,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始终为学生提供新颖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保持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显著扩充语文课堂教学容量,开阔学生的精神视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从而借助多元化教学方法以及优渥的教学资源重塑语文教育体系,顺利打破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瓶颈。

在运用拓展性教学资源时,教师应该增加背景资料的使用比重。比如,在互联网云课堂数据库中,搜索和下载文本作者的肖像、人生经历、重大的文学成就等资料展示给学生,也可以介绍和文本内容有关的历史、文化和风俗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背景资料探析作者的创作意图、文本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等,从而拓展学生的人文知识面,增强阅读理解深度。

(五)加强启发引导,锻炼学生的自主性思考能力

初中是学生个性品质与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和完善的关键时期,多元化教学模式强调以生为本原则,教师作为学生探索语文世界的向导,理应实施有效的启发引导策略,消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强化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散,使学生养成乐于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实施有效的启发引导策略,如此,不但可以大幅提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效率,而且能翻转师生的地位和角色,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自主学习模式,更加游刃有余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时,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形式,体现教师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能体现明确的自主学习导向,锻炼学生的自主性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与自主学习意识,实现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高质量应用。

在实施启发引导策略时,教师应该避免直接向学生揭示语文探究问题的答案,而是提出几个思路或者选项供学生参考。比如,在探究某个句子在语篇中的表达作用时,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思考该句处于语篇的哪个位置,是文首、文中还是文末?当学生正确解答后,教师再提供总起全文、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等作用选项,这样学生就能基于自主思考精准辨析和判断该句子的表达作用。

总而言之,多元化教学方法整合了各种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将其引入初中语文教学,不但符合素质教育改革要求,而且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广泛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唤醒学生的语文阅读期待,扩充语文课堂教学容量,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发挥多元化教学方法对高效语文课堂的完善作用,收获丰硕的教育改革成果。

猜你喜欢
多元化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