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全英文授课模式的探索
——以“电工学”课程为例

2022-08-10 02:23邱成军张晓培谢积锦
科技视界 2022年16期
关键词:电工学国际化教学模式

庄 远 邱成军 张晓培 谢积锦

(北部湾大学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广西 钦州 535000)

0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教育的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近些年来,大部分高校都将国际化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曾针对高等教育改革指出:“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教学的国际化是高等学校国际化的基础。 课程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也正如知名学者Knight 提出的:“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近20 个元素中, 没有哪一个可以和课程的重要地位相提并论。 ”因此,在高校日常教学中,各类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特点的明确对于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的国际化尤其是课程的国际化已经是未来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培养国际化研究人才的必要措施。 根据需要,针对课程的特点对课程进行国际化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

对于课程的国际化, 教育学者Vander Wende 提出:“针对国内或国际学生的课程建设上,设计带有国际化取向的内容与模式,为学生在国际和多元文化场景下的职业、社交做准备。 ”这里说明,课程的国际化并不是简单地把授课语言改成双语或外语,而是使课程在课程内容、学生考核评价方式、课程实施方式(包括教学手段、学生对象与授课方式等)三个方面都达到国际化的水准。 “电工学”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学习后续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 自北部湾大学于2017 年开始招收留学生以来, 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对本校机械工程专业留学生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共计3 次。 在这3 年的教学中,教学团队反复探索、不断总结经验,认识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机制的改革对课程的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教学方法的设计

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都更强调师生位置的互换,教师主导改为学生主导。 在由麻省理工学院主导的CDIO 工程教育模式中, 更是强调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思维创新性。 要取得这样的效果,如仅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传授式授课方式授课,将难以达成。纵观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教学方式,如Flipped Learning(翻转课堂)、Blended Learning(混合教学法)等,也都是强调学生为主导,教师仅引导或监督。 事实也证明,此类方法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知识覆盖面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好的效果。 这些方法也得到了国际上许多高校的广泛应用, 如荷兰Utrecht University 发布了Educate-it 方案来支持教师对于混合教学类方法的开展, 并在2017 年的学校发展战略计划中肯定了该方案和此类方法的作用。

要实现课程的国际化,教学团队对教学方法进行了重新设计, 一改此前的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参考国内外先进授课方法,由教师主导课堂切换至学生主导课堂,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分层次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讨论机会与表现机会。 在应对学生差异过大问题上,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弥补,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学习,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简要来说分为4 方面:

(1)混合式教学模式:知识的讲授主要以线上形式进行,教师将所需的学习资料包括授课视频等上传线上平台,以便学生自主学习。 线下课程仅用于案例讲解、分组讨论以及学生汇报演讲等。

(2)分组协作式学习:以互补的方式成立学习小组,组员的文化背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 同时不再布置个人作业, 强调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作业与实践任务,并明确个人在团队中的分工。

(3)兴趣激励与分享:鼓励学生以报告的形式汇报自己近期的发现或展示设计的应用, 同时在条件允许时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将这些知识分享给其他同学。

(4)启发式教学法:在案例分析时,教师针对实际应用问题,给学生布置开放性作业,鼓励他们查阅国内外最新技术发展文献,并进行小组讨论与学习。

2 课程内容的规划

对于“电工学”一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国外大学一般都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安排,但与国内不同的是,课程教授的内容相对较少, 涉及电路分析方法以及计算的部分也较国内来说更为简单。 例如, 马来西亚University of Malaya 的Basic Electronics 课程同为其机械工程专业主修课程之一,与国内“电工学”课程相对应。 但与“电工学”课程相比,该课程仅简单介绍部分常用定理和基本概念,以及常用在机械领域的电子设备,这主要是为学生以后进行具体研究打基础。 相比之下,国内的“电工学”课程所讲授的知识覆盖面更大,也更侧重于与例题有关的数学推导与计算,在慕课上即可体现。

教学团队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特点,并借鉴国外高校的教学情况,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概念、重点知识和扩展阅读三个层次。 其中对基础概念和重点知识部分为重点的考察部分,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部分。 而扩展阅读则为部分机械领域一些电子设备的应用案例分析,以及一些相关的新兴领域及学科等,以供学生进行进一步学习,培养兴趣。 较之以往,教学内容上的提升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更前沿的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挑选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教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并鼓励学生自主查找、学习这些知识,结合讲演汇报,讲授或展示给其他同学。

(2)更具实践性的知识:教学时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应用设计结合理论教学,确保学生具备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更自主的内容选择:设置更多情景教学,更多的参照企业及社会的实际需要给出问题,学生可自由设计解决问题的方式。

3 评价机制的探索

对于评价机制, 使用以往单一的平时作业+考试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很难体现出国际化标准下学生的真实水平。 在结合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后,教学团队对评价机制进行了如下改进:

(1)期中答辩:以期中答辩代替期中考试。 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了解一类新型应用或者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制作课件,也可制作设计作品并展示介绍。

(2)更多考评选项:减少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的分数占比,提高平时成绩占比,设置更多的考评选项,如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是否做过汇报或者在课后做出了应用等。

(3)更开放的考试题型:考试试题则更多地以分析、综合和学生可自我发挥的题目类型为主。 或以论文形式代替常规考题,鼓励学生就所学课程写出具有自己观点的英文论文。

4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该电工学国际化教学模式的建设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 仅于2020 年起对本院机械工程专业留学生班进行了一轮实践,共发现以下问题:

(1)线上学习期间的纪律约束问题:由于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虽有直播教学,但考虑到时差问题, 仍有部分知识需要学生自行观看视频资料进行学习。 此时会出现部分学生仅打卡而不进行自学的问题。

(2)互动存在障碍:一方面是由于时差问题,对于因疫情不能返校的留学生,教师不能很及时的解答学生的疑惑;另一方面是由于交流方式受限,师生不能及时面对面交流,导致部分复杂问题不能及时地得到有效解决。

(3)如何同时实现课堂的高效化与轻松化,国际化授课模式的电工学课堂应有别于传统课堂,但电工学课程涉及大量基础电学定理与计算,同时还包含许多必要的实验。 课程内容的取舍以及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仍一直是教学团队的重要研究内容。

5 结语

2020 年年初,在全世界面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侵袭的严峻形势下, 得益于此前的积极筹划与准备,教学团队对我院机械工程专业留学生班开展了 “电工学”课程教改实践试点活动,在此期间发现了一些问题、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在结合实际做出调整后,仍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在第一轮结课后对学生进行了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结果显示所有课程目标均达标。 此外,学生的反馈以及针对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定性分析也显示,该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其中学生的反馈见表1(表1 仅显示一级指标), 由表1 可见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偏低,不满意意见主要集中在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因在于大部分学生因疫情未能回校,教学存在时差问题,很多学生通过视频等资料并未能很好的了解授课内容,教师也无法及时答疑。

表1 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虽然取得了一点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电工学”国际化教学模式尚在起步阶段,在授课方式、纪律规范、实践教学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也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继续探索与完善,这也将成为本课程组下一步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电工学国际化教学模式
聚焦港口国际化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电工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电工学中常用电路分析方法应用研究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工学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