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中药内服外敷效果观察

2022-08-10 08:46吴鑫磊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内服肘关节肱骨

吴鑫磊

(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药剂科,河南 开封 475000)

儿童在生长发育期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为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有闭合复位外固定、牵引、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外固定等[1],其中经皮克氏钉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已经成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常规治疗方法。因患儿自主意识差,拆掉石膏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情况。如不及治疗或处理会导致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肘内翻畸形、缺血性肌痉挛等,直接影响儿童生长发育[2]。本研究在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术后用中药内服外敷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4例,均为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4~11岁,平均为(6.11±7.76)岁;受伤到就诊平均时间为(4.24±1.12)h;受伤原因为跌倒伤22例,坠落伤14例,其他6例;受伤位置为左侧24例,右侧18例。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12岁,平均为(6.23±1.68)岁;受伤到就诊平均时间为(4.16±1.25)h;受伤原因为跌倒伤25例,坠落伤13例,其他4例;受伤位置为左侧24例,右侧18例。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受伤时间、受伤部位及原因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中医骨伤科学》中的诊断标准[3],有外伤史,症状表现为剧烈疼痛、肘部明显肿胀、肘关节活动受限,经X线片检查肱骨髁上发生骨折,肘部骨性三角关系存在,影像学表现为未脱位。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标准[4],筋骨损伤,气血凝滞,血溢脉外,筋脉痹阻。

纳入标准:年龄小于12岁,骨折合并复合伤、神经或血管损伤,就诊时间低于12h,为新鲜骨折,患儿及家属均自愿参加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排除标准:存在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或对治疗药物严重过敏,临床资料不完善,不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存在手术禁忌症,合并其他骨折类型,或陈旧性骨折,存在肘关节畸形或肘关节功能障碍,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骨折外伤存在严重开放伤。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采用全麻或面罩麻醉,在C臂机X线透视机影像增强引导下手术,经皮从内外侧分别打入1根直径为2.0mm的克氏针,交叉固定骨折端,通过C臂机X线透视机明确复位正确,保证患侧的Baumann角小于健侧或等于健侧,术后结合石膏外固定。术后4~6周拔除克氏针。

另行常规康复训练。叮嘱患儿家长每日主动进行推磨砂板、拉扯弹力带、提水壶等运动,并对掌、腕、指、肘等关节活动联系,同时开展前臂旋前旋后联系,每天3次,每次30min。

观察组加用活血化瘀方内服。药用伸筋草20g,木瓜20g,透骨草g,桃仁15g,当归15g,红花15g,骨碎补8g,甘草6g。肿胀严重加如败酱草、红藤各10g,免疫力低下者可加生地10g,水煎煮早晚各服2次,每次150mL。另取同方剂1份粉碎成粉末,后调制成膏状,涂抹在骨折部位用纱布包裹,隔日换药1次。连续中药内服外敷4周。

3 观察指标

肿胀和疼痛症状的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神经功能不良、骨化性肌炎、血性肌挛缩的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不良通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评价,术后与随访3个月进行比较,SCV和MCV指标降低则为神经功能不良;血性肌痉挛表现为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筋膜间室内也明显升高。骨化性肌炎经X线平片检查可见血液瘀滞血管钙化[5]。

4 疗效标准

肘关节功能恢复参照Flynn肘关节临床功能评价标准[6]。优:肘关节活动自由,关节活动恢复正常。良:肘关节基本功能正常,屈伸度受限低于10°,内翻低于5°。可:肘关节屈伸功能轻微受限,内翻6~15°,屈伸受限角度10~25°;差:肘关节不能屈伸活动,内翻超过5°,屈伸受限角度超过25°。

5 治疗结果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d,±s)

表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d,±s)

组别 例 肿胀消失时间 疼痛消失时间 骨折愈合时间对照组 42 22.65±4.74 32.15±6.28 53.32±6.45观察组 42 17.77±4.16 24.56±5.34 44.78±5.67 t 5.015 5.967 6.445 P<0.001 <0.001 <0.00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6 讨 论

肱骨髁上部位为骨密质和骨松质的交汇处,位于鹰嘴窝的后面,冠状窝的前面,其存在一层较薄的松质骨片且骨质较薄。儿童期肘部的副韧带和关节囊较坚固,跌倒不容易发生关节脱位,但容易造成肱骨髁上骨折。在骨折后会出现疼痛和肿胀,同时肘关节活动功能也受到影响。肱骨髁上骨折多因交通事故、运动伤、跌落伤等外受暴力导致的,肱骨髁上骨折为常见的肘部损伤,在受伤后关节需要长期制动,肘部的血肿和组织挛缩加重,容易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7]。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Ⅲ型无论采用切开还是闭合复位方式均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患儿自控能力较差过度活动会导致肘关节骨折复位不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术后容易产生肘关节活动受限、局部肿胀、局部疼痛、神经功能愈合不良等并发症,通过早期康复训练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在骨折后局部组织发生损伤,出现应急反应加速炎症因子的释放,刺激凝血功能,导致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出现疼痛、肿胀情况,影响骨折周边组织康复。

中医认为肾藏精,肾主骨,肾虚则骨枯髓虚。儿童年纪小而气血肾气未固,筋骨受伤,内动肝肾,骨折后气滞血瘀,血瘀气滞,不能濡养筋骨,精骨失养,新血不生,瘀血不去,导致骨折处肿胀不消,疼痛加剧,关节活动受限,骨折迟迟不能愈合[8]。中医伤科认为骨伤疾患与外伤、劳逸等因素导致筋脉和骨骼损伤,但同时必然会导致经络、脏腑功能失调。伤科与内科不同,多为外急内缓,应先治标为主,外治方法的选择为治疗的关键。中医外治和内服方法一样,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脏腑经络、阴阳五行、气血津液整体观念进行治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气伤痛,形伤肿”,说明骨折病因与外力导致的筋脉骨肉损伤有关,损伤后血脉阻络、血溢脉外、瘀血积聚,导致骨折肢体局部肿胀疼痛[9]。《医宗金鉴》云“肿消骨长,瘀去骨接”,骨折治疗应采用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的治疗方法[10]。活血化瘀方中透骨草、红花、桃仁、续断、骨碎等均为治疗骨伤的要药,透骨草、伸筋草均具有祛风止痛、舒筋通络的作用,桃仁、红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研究显示红花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镇静抗炎的药理作用。当归可行气活血有利于药效运行到骨伤处,《医学启原》云[11]当归,气温味甘,尾破血,可补血和血,为活血行瘀之要药。续断可起到调血脉、续筋骨的作用,骨碎补可补血活血强韧骨质的作用,木瓜具有祛风止痛舒筋通络的作用,甘草调和药性同时起到缓急止痛的功效[12]。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肘关节功能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并且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说明中药内服外敷具有舒筋通络、止痛行气、活血化瘀的作用。

中医外治为经皮给药,从骨折患处给药,可直达病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患处会长时间保持较高的血药浓度。中医认为儿童年龄小脏器较弱,不耐药物功伐,并且有脾胃不足的情况,结合儿童皮肤腠理疏松的特点经皮给药更易被患儿吸收,避免了口服药物困难和损害,提高了患儿的依从性,并且临床效果较明显。相关研究显示[13],中药内服外敷两者结合可加快骨折局部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可有效缓解骨折周围组织粘连情况,促进组织修复和肘关节功能恢复,并且中药内服外敷结合不良反应较小,操作相对简单,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普济方》记载,骨科外治法可选用行气活血、止痛通络、散寒温经的药物,在加热后敷于患处,可达到治愈的目的。研究显示,术后给予中药外敷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并且康复时间和肘关节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外敷可通过药物渗透作用局部皮肤吸收,导致血管扩张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同时起到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有效改善运动神经功能,提高痛阈缓解肌肉情况,药物经皮吸收后可直到病灶,药效作用直接。

综上所述,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在内固定术后用中药内服外敷可促进术后肘关节肢体功能恢复,临床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内服肘关节肱骨
中药内服加熏洗对手外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修复前关节囊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风油精内服最多4~6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