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化瘀方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临床观察

2022-08-10 08:46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化瘀通络证候

张 李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中医院中医内科,河南 信阳 464100)

脑卒中起病急且病情进展较快,可造成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发病2周后进入恢复期,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1]。目前,临床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以抗血小板聚集、补液等常规治疗联合康复锻炼为主,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脑卒中属中医“中风”范畴,以气虚血瘀证较为常见,因瘀血兼痰浊痹阻脉络,脑失所养而诱发,故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经疏络为原则。通络化瘀方有活血祛瘀、补气通络之效[2]。针刺属于物理疗法,通过刺激机体穴位,达到通经活络的功效,用于脑卒中恢复期中具有较好的疗效[3]。本研究用通络化瘀方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6例,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信阳市平桥区中医院诊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患者及其家属知晓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交替分组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40~74岁,平均(61.38±2.33)岁;病程8~20周,平均(14.85±1.27)周。观察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41~75岁,平均(61.57±2.49)岁;病程8~21周,平均(14.91±1.34)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西医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②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中气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主症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次症为面色淡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脉为舌质发暗,苔白腻,脉沉细。

纳入标准:①与中西医诊断标准相符;②认知功能正常,可配合研究;③近期未接受相关治疗。

排除标准:①脑部肿瘤;②肝肾功能异常;③感染性皮肤病;④对所用药物过敏。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补液、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并由专科医师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包含站立平衡训练、行走训练等,每次45min,日1次。同时联合针刺疗法,取肩井穴、肩髎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外关穴、合谷穴、环跳穴,采用平补平泻法进针,每穴留针30min,每周2次,治疗2个月。

观察组加用通络化瘀方治疗。药用半夏、桃仁各20g,红花、茯苓、川芎、白术各15g,橘红、当归、天麻各10g,赤芍、甘草各6g,大枣4枚。水煎取汁200mL,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治疗2个月。

3 观察指标

中医证候: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参照相关标准[5]中医证候评分量表(自拟)评估临床症状,量表由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10个症状组成,各症状采用3级评分法,主症根据轻、中、重程度分别计2、4、6分,次症根据轻、中、重程度分别计1、2、3分,舌脉异常各计1分,正常计0分,总分36分,得分越高表示临床症状越严重。

血液流变学指标: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抽取外周静脉血4mL,置入抗凝管,应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北京赛科希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为SA-9800)检测血浆黏度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

4 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6]评分降低90%~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NIHSS评分降低46%~89%,病残程度1~3级。有效:NIHSS评分降低18%~45%。无效:NIHSS评分降低18%以内或升高。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2个月 t P观察组 53 21.59±2.25 10.78±1.12 36.432 <0.001对照组 53 21.24±2.13 13.22±1.41 23.399 <0.001 t 0.822 9.865 P 0.413 <0.00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血浆纤维蛋白原(g/L)治疗前 观察组53 2.74±0.28 4.82±0.52对照组53 2.69±0.25 4.90±0.57 t 0.970 0.849 P 0.334 0.398治疗2个月观察组53 1.93±0.17* 4.03±0.34*对照组53 2.21±0.19* 4.51±0.48*t 7.995 5.941 P<0.001 <0.001时间 组别 例 血浆黏度(mPa·s)

6 讨 论

高血压、高血脂、不良生活习惯均可诱发脑卒中,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脑卒中恢复期是受损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

中医认为,脑卒中多因病久伤正,正气不足,无力行血,血行不畅,渐致瘀血内停,阻滞脑络而引发此病,治疗需以活血逐瘀、益气通络为主。通络化瘀方中半夏可消痞散结,桃仁能活血化瘀,为君药;川芎可活血行气,赤芍能散瘀止痛,茯苓有利水渗湿、宁心安神之功,白术可健脾益气,红花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天麻可平肝息风止痉,为臣药;橘红能理气宽中,当归可补血活血,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效[7]。针刺疗法通过针刺肩井穴、肩髎穴、曲池穴等穴位,行疏通脉络气血之效,使血气运行通畅,发挥通络化瘀之效[8]。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个月,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比对照组低,说明脑卒中恢复期应用通络化瘀方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临床症状。通络化瘀方中桃仁具有抗凝血、抗血栓的作用,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川芎可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脑循环;赤芍可清除氧自由基,避免脂质过度氧化,抑制脑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9]。针刺曲池穴、环跳穴可疏通经脉,促使血气运行通畅,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加快修复机体受损的神经元细胞,改善神经功能[10]。因此,两种治疗方案联合应用于脑卒中恢复期的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神经细胞的恢复,改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脑卒中恢复期应用通络化瘀方联合针刺治疗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化瘀通络证候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化瘀解毒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结节的临床观察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通络益肾汤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