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2022-08-10 08:46吴兴裕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氟桂利嗪通络偏头痛

吴兴裕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700)

偏头痛多发于青中年人,女性发病明显高于男性,为临床常见的具有致残的多发病[1]。现代医学治疗常用的有预防性治疗和发作性对症治疗,包括非甾体止痛药、钙离子拮抗剂、抗癫痫药、抗抑郁药和5-HT受体拮抗剂,但长期服用不良反应多。本院用氟桂利嗪胶囊加熄风化痰通络汤治疗偏头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0例,均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我院神经科和中医科门诊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4例及观察组56例。对照组男13例,女31例;年龄28~52岁,平均(39.2±11.8)岁;病程6.0个月~5.5年,平均(3.21±1.23)年;发作频率(3.41±0.61)次/月;头痛发作持续时间(13.18±3.12)小时,偏头痛局限一侧26例,双侧18例;偏头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3.85±1.23)分。观察组男15例,女41例;年龄28岁~54岁,平均(40.5±12.5)岁;病程7.2个月~6.5年,平均(3.81±1.13)年;发作频率(3.30±0.79)次/月,头痛发作持续时间(13.23±2.98)小时;偏头痛局限一侧34例,双侧22例;偏头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3.92±1.10)分。两组年龄、性别、头痛程度、发病时间长短及伴发症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偏头痛诊断符合国际头痛协会(IHS)诊断标准[2],有典型的偏头痛发作症状:①头痛局限于一侧; ②头痛呈搏动性痛;③头痛时伴恶心、呕吐和或畏光和畏声;④上楼梯或躯体活动时加重头痛症状。

排除标准:①头颅CT发现器质脑部病变;②有精神、心理障碍;③药物滥用;④妊娠和哺乳期;⑤肝肾功能不全;⑥对中药过敏。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30003)10mg,每天1次,晚睡前服。4周为一疗程,共1个疗程。

观察组加用熄风化痰通络汤(天麻12g、防风8g、白芷8g、白附子10g、胆南星10g、羌活15g、僵蚕10g、蔓荆子9g、刺蒺藜15g,一方中药制药颗粒配方)每日1剂,分2次饭后服,4周为一疗程。

3 观察指标

观察偏头痛发作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血清5-羟色胺(5-HT)、血管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药物不良反应。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头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国际头痛协会(IHS)诊断标准。痊愈为头痛消失,3个月无复发。显效为头痛程度降低2度或2度以上,有效为头痛程度降低1度。无效为头痛程度无降低,恶化为头痛加重1度或以上。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偏头痛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情况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例 头痛发作频率(次/月) 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小时) 头痛发作程度(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4 3.41±0.61 2.50±0.62* 13.18±3.12 10.10±1.15* 3.85±1.23 2.52±0.69*观察组 56 3.30±0.79 1.40±0.40*△ 13.23±2.98 7.51±1.05*△ 3.92±1.10 1.37±0.59*△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5-HT、CGRP和ET-1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5-HT、CGRP和ET-1水平比较 (ng/g,±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5-HT、CGRP和ET-1水平比较 (ng/g,±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5-HT CGRP ET-1对照组 44 治疗前 298.45±51.31 25.98±4.03 104.03±8.20治疗后 239.46±41.42*35.12±6.16* 70.12±7.65*观察组 56 治疗前 301.13±44.98 26.13±3.98 103.96±8.13治疗后 215.14±40.31*△ 48.01±7.91*△ 50.88±7.16*△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腹痛、腹泻、过敏、皮疹和出血等不良反应。

6 讨 论

偏头痛属中医“偏头风”、“头角痛”范畴。病名最早见于《金匮翼》,如“偏头痛者,旧风邪客于阳络,其经偏虚也。邪气凑于一边,痛边额角,久而不已,故谓之偏头痛”。临床主要以头痛偏于一侧,呈搏动性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或烦躁不安,病程长反复发作,无其他心理精神和器质病变[3]。近代研究认为偏头痛是内伤头痛,其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或感受外风,致风火痰瘀阻于脑络,不通则痛。治疗应在调理肝脾肾基础上以息风化痰通络为法[4]。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发病机理不十分清楚,多与遗传、精神紧张、疲劳、饮食有关,发作时与血管活性物质5-HT和CGRP和ET-1切相关,其具体机理为:偏头痛发作前期中缝核功能失调,5-羟色胺能神经纤维释放大量的5-HT,导致神经源性炎症,使血管扩张并引起硬脑膜蛋白外渗,经代谢后5-HT的减少降低了丘脑的痛阈值,增强了疼痛敏感性,最终致偏头痛发作并逐渐转为慢性病;CGRP是神经血管功能失调,三叉神经--脑血管系统释放具有强力扩张脑血管作用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可引起脑血管过度扩张,引发偏头痛发作,而且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释放与头痛相平衡,其浓度高低与头痛强度高度相关[5]。同时GCRP还可通过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启动并维持外周和中枢敏化,是偏头痛发作的关键环节,降低血浆中GCRP水平可有效缓解和预防偏头痛发作[6];ET-1是目前已知最强的长效内源性血管收缩调节因子,在偏头痛急性发作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7]。

熄风化痰通络汤方中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息内风止痛,白芷长于止痛。胆南星、白附子燥湿化痰、祛风止痛止痉。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刺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蔓荆子清利头目,兼能止痛。羌活、蔓荆子祛风止痛。全方有平肝息风、化痰通络、缓急止痛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天麻有抗炎作用[8],通过抑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增加NO水平,并降低内皮素-1(ET-1)的水平调节血管活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有效地改善患者颅内动脉异常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从而减轻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天麻中的有效成分天麻素通过激活腺苷受体从而降低三叉神经传入纤维的激活,达到减少释放CGRP等血管活性物质,抑制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及敏化,达到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目的[9]。实验证明白芷化学成分中的总香豆素和挥发油组合物有降低实验大鼠血清中CGRP和ET水平,从而达到预防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偏头痛发作的作用[10]。同时白芷[11]又可通过对抗血小板凝集,阻止5-HT和组织胺的释放,降低CGRP和ET-1终止血管收缩,达到减轻和预防偏头痛发作目的。胆南星含有抗炎活性物质,具有清热抗炎止痛的功效[12]。白附子具有镇静止痛作用[13];蔓荆子有效成分苯丁基糖苷、环烯醚萜和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解热抗炎镇静止痛作用,可治疗头痛和三叉神经痛[14]。

盐酸氟桂利嗪是第2代哌嗪类钙离子拮抗药,是唯一能通过血脑屏障的钙离子拮抗剂。药理作用机理是通过阻断细胞膜钙通道,抑制血管痉挛,达到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脑循环作用,同时又通过保护、恢复和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黏度,防止血管内皮的缺氧性损害,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小板聚集与 5-羟色胺和致痛物质释放,达到抑制偏头痛发作[15]。另一方面,氟桂利嗪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与受体,抑制三叉神经血管系统激活,降低血浆GCRP水平,阻止脑血管过度扩张引起偏头痛[16]。

熄风化痰通络汤与氟桂利嗪胶囊合用治疗偏头痛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氟桂利嗪通络偏头痛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通络益肾汤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太胖太瘦都易患偏头痛
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偏头痛吃紫菜干
芪藤竹黄通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