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瘀方加减联合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疗效观察

2022-08-10 08:46杨丽焕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主症化瘀左旋

杨丽焕

(河南省濮阳惠民医院外一科,河南 濮阳 457000)

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s,TN)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通过体检或超声检测才能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结节癌变率达25%[1]。目前,临床治疗TN以药物为主。左旋甲状腺素钠是常用药物,但远期疗效有限。TN属中医“瘿病”、“瘿瘤”等范畴,基本病机为血气不畅、气滞血瘀、痰阻经络,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原则。本研究用益气化瘀方加减及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TN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4例,均为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诊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20~64岁,平均(41.95±9.62)岁;病程6~17个月,平均(11.76±2.47)个月。观察组男24例,女28例;年龄21~65岁,平均(43.26±9.78)岁;病程7~18个月,平均(12.45±2.14)个月。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西医诊断:符合2012版《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TN诊断标准[2]。颈部单侧或双侧出现肿块或结节,随着吞咽上下活动,边界清晰,无血管杂音,穿刺活检或细胞检测呈良性。

中医辨证: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3]。主症为颈前胀痛,出现结节或肿块,吞咽功能异常;次症为心悸,乏力,头晕目眩,急躁易怒,怕热出汗,耳鸣健忘,腰膝酸软;舌红有齿痕、苔少或薄白,脉细。主症第1、2项或第2、3项加次症1项,或主症第2项加2项次症即可确诊。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20~65岁,近期未服用影响甲状腺功能药物,对研究相关药物无过敏反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妊娠或哺乳期,近期出现心肌梗死,非甲状腺功能低下性心衰,垂体功能不全。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619),晨起空腹服用,起始剂量为12.5µg,1日1次,每3周增加12~25µg,维持剂量50~100µg。

观察组加用益气化瘀方加减。黄芪60g,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5g,南沙参15g,桑叶15g,扁豆15g,天花粉10g,女贞子15g,麦冬10g,玉竹10g,地龙10g,山慈菇10g,桔梗10g,甘草6g。疼痛者加延胡索15g。纳差者加炒麦芽15g,鸡内金15g。每日1剂,煎煮2次,取药汁400mL,分早晚2次温服。

两组均持续用药2个月。

3 观察指标

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北京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型号CHEMCLIN 600)以化学发光法检测促甲状腺生长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心悸、腹泻、失眠、口干等。

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4]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经检查显示结节或肿块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节或肿块减小≥50%。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改善,肿块或结节缩小30%~50%,无效:未达“有效”标准或结节或肿块增大。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s)

组别 例 TSH(mIU/L) FT3(pmol/L) FT4(p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2 35.12±2.56 8.65±1.65 1.97±0.87 7.54±1.52 5.79±1.23 12.41±1.87对照组 52 34.87±2.45 9.72±1.58 2.01±0.79 5.33±1.48 5.82±1.19 8.57±2.19 t 0.508 3.378 0.245 7.512 0.126 9.616 P 0.612 <0.001 0.806 <0.001 0.900 <0.00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μg/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μg/L,±s)

组别 例 IL-4 IFN-γ VGEF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2 75.36±6.42 36.45±5.18 125.56±20.65 196.27±33.16 264.68±47.62 145.63±39.26对照组 52 77.18±5.84 41.69±5.84 127.32±21.35 172.84±30.69 271.52±50.36 196.74±43.27 t 1.512 4.841 0.427 3.739 0.7116 6.308 P 0.131 <0.001 0.669 <0.001 0.478 <0.00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6 讨 论

中医认为TN基本病因是情志不畅、水土失宜、体质因素、劳体失常,多与肝、脾、心相关。情志失畅,肝气郁结失疏泄,津液凝聚为痰,壅结颈前,则生结节;脾主运化为血帅,痰气滞凝日久,运化失衡,则血行瘀滞,故发为结节。治疗以补气、祛痰、逐瘀、活血、通络为主[5]。活血化瘀方中黄芪益气固表、利水消肿,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白术燥湿利水、止汗安胎,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消暑,南沙参清肺益胃、化痰益气,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女贞子滋阴益寿、补益肝肾,天花粉清热泻火、消肿排脓,地龙通络平喘;山慈菇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桔梗宣肺、祛痰、排脓,甘草缓急定痛、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祛痰逐瘀、活血通络之功[6]。

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增强造血功能,促进核酸代谢,有抗氧化、抗病毒作用;地龙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可溶解血栓、抗凝血,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微循环作用;茯苓能防治肝损伤,可降低胃酸、增强离体心脏收缩,有利尿、调节免疫作用;甘草能防止动脉硬化、抗脑缺血,其富含甘草素,能保护细胞,抑制急性肝损伤[7-8]。

益气化瘀方联合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TN疗效较好,且安全。

猜你喜欢
主症化瘀左旋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左旋的柳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化瘀解毒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结节的临床观察
治幽螺,中医分三型
左旋的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