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捏牵转法联合优化推拿手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观察

2022-08-10 08:47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胸锁患侧头部

曲 岳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针灸推拿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是一种良性的儿童骨关节肌肉畸形常见病,由单侧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SCM)挛缩导致出生后头部出现侧偏的病理特征,其发病与孕妇妊娠期护理不当、先天禀赋不足、颈局部缺血密切相关。随着患儿年龄增长引发头颅倾斜、面部不对称,早期未接受有效治疗,可导致脊柱畸形,对患儿成长造成不利影响[1]。近年来,治疗CMT以超声波、手术、磁疗为主,见效较慢且疗效有限。推拿具有无创伤、简单方便、安全性高等特点,但有局限性。有学者认为,揉捏牵转法对改善CMT预后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用揉捏牵转法联合优化推拿手法治疗CMT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6例,均为我院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治疗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1~11个月,平均(5.84±2.13个月;左侧19例,右侧24例;病程8~31d,平均(19.25±4.69)d。对照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2~12个月,平均(6.25±2.32)个月;左侧22例,右侧21例;病程9~32d,平均(20.36±5.06)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CMT相关诊断标准[3]。头部倾斜,面部侧转,病侧SCM条呈卵圆形或索状肿块,颈椎侧弯困难,头部、面部及脊柱呈适应代偿性结构改变,彩色超声显示患侧SCM增厚、增粗,可见肿块,回声异常。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1~12个月,无其他先天畸形,未接受其他治疗,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因发育不良引起颈斜,确诊传染病,肌肉损伤引起的后天性斜颈,姿势性CMT,正接受其他治疗方案,先天性颈椎畸形,颈部椎间盘病变,家属依从性较差。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优化推拿治疗。患儿平卧,使用滑石粉或婴儿油涂抹患部,推揉患侧肌肉,沿着SCM起点向终点进行,增大硬结肿块处力度,按摩手法和弹拨手法交替进行,1项5min,1日1次。

观察组加用揉捏牵转法治疗。患儿仰卧平躺,用滑石粉或婴儿油涂抹推拿部位使用滑石粉涂抹患侧肌肉,对SCM行按揉指法,增加肿块硬结处力度,120次/min,按揉5min。患侧SCM行捏拿指法,120次/min,捏拿5min。双手扶稳健侧头部、患侧肩部行牵拉法,持续10 s,反复20次。固定患儿双肩,对颈部行旋转法,使头部向患侧旋转,操作60次。

两组均治疗1个月。告知家属治疗后注意事项,包括睡觉姿势、搂抱患儿姿势及日常逗弄时吸引患儿患侧旋转。

3 观察指标

耳肩距、患侧颌肩距、健侧颌肩距。肿块厚度、胸锁乳挛缩长度。患侧SCM肌电均方值,检测部位中立位、颈部旋转、颈部牵伸。

用Thought Technology公司生产的十通道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表面肌电分析系统、BioGraphInfiniti软件进行肌电信号采集、图像分析及数据处理。

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4]

临床治愈:颈部硬结肿块消失,可自由旋转,头部能保持长时间中立位。显效:颈部硬结肿块明显缩小,旋转功能轻微受限,头部倾斜明显改善。有效:颈部肿块较治疗前缩小,颈部活动轻度受限,头部倾斜较治疗前减轻。无效:未达“有效”标准或有加重。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耳肩距、患侧颌肩距、健侧颌肩距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耳肩距、患侧颌肩距、健侧颌肩距比较 (mm,±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耳肩距、患侧颌肩距、健侧颌肩距比较 (mm,±s)

组别 例 耳肩距 患侧颌肩距 健侧颌肩距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4.85±1.02 5.89±0.96 8.83±0.95 6.72±0.92 11.72±1.69 13.64±1.32对照组 43 4.71±0.86 5.34±0.79 9.02±1.21 8.25±1.05 11.63±1.71 12.41±1.26 t 0.688 2.901 0.733 7.140 0.081 4.420 P 0.493 0.003 0.465 <0.001 0.935 <0.001

两组肿块厚度、胸锁乳挛缩长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肿块厚度、胸锁乳挛缩长度比较 (mm,±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肿块厚度、胸锁乳挛缩长度比较 (mm,±s)

组别 例 肿块厚度 胸锁乳挛缩长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11.62±2.26 5.75±1.36 11.36±2.26 5.86±1.21对照组 43 11.59±2.33 9.12±1.61 11.47±2.34 9.13±1.45 t 0.061 10.486 0.222 11.354 P 0.952 <0.001 0.825 <0.001

两组治疗前后患侧胸锁乳突肌肌电均方值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侧胸锁乳突肌肌电均方值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侧胸锁乳突肌肌电均方值比较 (±s)

组别 例 中立位 颈部旋转 颈部牵伸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9.42±4.32 13.87±4.18 36.42±8.83 49.27±9.12 31.36±7.70 39.69±8.75对照组 43 9.18±4.67 11.45±4.36 34.58±9.25 41.07±8.42 29.76±8.35 33.42±7.26 t 0.247 2.627 0.944 4.330 0.924 3.616 P 0.805 0.010 0.348 <0.001 0.357 <0.001

6 讨 论

CMT是临床常见的儿童颈部活动受限疾病,随着生殖技术使用率提高,颈斜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研究显示,新生儿斜颈发病率达16%。优化推拿手法是临床治疗CMT的手段之一,作为传统特色疗法,以推法、揉法、拿捏、弹拨法等手法,通过消除SCM挛缩引起的硬结肿块,改善血液循环、神经功能,增强局部营养代谢,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易复发,因此需联合其它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

CMT属中医“筋缩”、“筋结”等范畴。为外邪侵袭,经脉阻络,气滞血瘀,筋脉痹阻,或颈部阴血匮乏,筋肉失养引起。肝藏血,主筋疏泄,肝经损伤,气血运行不畅,致气滞血瘀,往往有筋结之患;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统血,脾经受损,运化失衡,水谷精微亏虚,肌肉失于濡养,可至肌肉萎缩;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经受损,先天之精亏少,致紧缩、骨软,加之气血不足,后天失养,为筋结之患。治当通络活血祛瘀消肿[5-6]。揉捏牵转法以传统推拿手法为基础,能改善SCM挛缩引起的肿块硬结,缓解肌肉状态,可改善颈部旋转、伸屈功能[8]。推揉、捏拿、牵拉、旋转干预,能缩短硬结肿块消除时间,促进血液循环,改善SCM痉挛引起的肌肉萎缩状态,促进组织修复。相比传统推拿,既能消除肌肉挛缩所致的肿块硬结,又能促进颈部伸屈、旋转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治愈目的[9]

揉捏牵转法联合优化推拿手法治疗EMT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改善SCM肌肉功能,提高疗效。

猜你喜欢
胸锁患侧头部
胸锁钩钢板治疗创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
自动驾驶走向L4 企业头部效应显现
更 正
超声诊断以肌肉萎缩合并胸锁关节肿大为表现的副神经损伤1例报道*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两步缓解颈肩痛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