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脉冲电穴位刺激在产褥期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2-08-11 09:26辛启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乳腺炎母乳喂养脉冲

辛启霞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妇幼保健院妇保科,山东青岛 266400)

乳腺炎是女性发生率较高的疾病,在产妇哺乳期较为常见,多在产后1~2 个月内发病,故被称为产褥期化脓性乳腺炎[1]。有临床研究显示[2],哺乳期妇女中乳腺炎的发生率约为20%,且初产妇发病率显著高于经产妇。乳腺炎发病后临床表现主要有乳房疼痛、发热、红肿等,常见的发病因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乳汁淤积等。既往临床针对产褥期化脓性乳腺炎患者,主要采用挤压乳窦、热敷、停止哺乳等操作以通畅乳腺管,并适当使用抗生素。但因患者处于哺乳期,需要母乳喂养,而抗生素的应用极易导致乳管内残留炎性结节,炎症短时间内无法消退[3]。乳房按摩也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但起效速度较慢。为弥补常规疗法的缺陷,可尝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本研究选取本院2020 年1 月—2021 年8月收治的106 例产褥期乳腺炎患者为对象,分析低频脉冲电穴位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106 例产褥期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为乳腺炎;有乳房疼痛、憋闷、肿胀等症状,且乳汁少不易排出;乳房可触及结节、包块,有明显压痛;合并情绪急躁、胸闷等情况。排除标准: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乳头化脓患者;存在精神疾病患者;存在乳头凹陷者;对治疗药物过敏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3 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2~37 岁,平均年龄(28.73±5.38)岁;病程2~10 d,平均病程为(5.78±2.56)d;伴体温升高的16 例,体温37.4~39.7℃,平均体温(38.25±0.42)℃;乳房肿块(3.56±0.81)cm2;38 例初产妇,15 例经产妇;24 例单侧,29 例双侧。对照组患者年龄23~35 岁,平均年龄(29.05±5.44)岁;病程3~10 d,平均病程为(6.12±2.71)d;伴体温升高的16 例,体温37.3~39.9℃,平均体温(38.54±0.38)℃;乳房肿块(3.47±0.76)cm2;36 例初产妇,17 例经产妇;23例单侧,30 例双侧。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炎、热敷治疗:将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512,规格:3.0 g)3.0 g 加入250 mL 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 次/d,疗程为7 d;同时给予患者乳房热敷,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乳房,5~10 min/次,3 次/d,疗程为7 d。

对照组患者采用乳房按摩: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在乳房上涂抹润滑剂,环揉乳房以明确乳汁淤积情况和硬块面积。之后使用拇指对肩井穴、神封穴、膺窗穴、屋翳穴、天溪穴、期门穴、乳根穴、膻中穴进行点揉,并由膻中推向乳头,对硬块位置着重按揉;之后对整个乳房进行五指梳抓多次;最后由食指和拇指从乳腺管根部到乳头进行捏放和推挤,直至乳汁排空,3 次/d,持续治疗7 d。

研究组患者采用低频脉冲电穴位刺激治疗:指导患者取平卧位,选择YS-1 型多系统治疗仪(江苏福瑞科技有限公司,苏食药准20072260354),将乳房专用电极片粘贴在患者的双乳上,设置脉冲宽度为0.4 ms,脉冲频率为800 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对患侧乳房及肩井穴、神封穴、膺窗穴、屋翳穴、天溪穴、期门穴、乳根穴、膻中穴等穴位进行低频脉冲电穴位刺激,每次同时治疗两个穴位,各治疗5 min,患者治疗后应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房。3 次/d,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

(1)疗效判定[4]:①显效:患者经治疗后乳房疼痛消失,乳房肿块缩小2/3 以上,乳腺通畅无淤积乳汁;②有效:患者经治疗后乳房疼痛明显缓解,乳房肿块缩小1/3~2/3,排乳基本通畅;③无效:患者经治疗后乳房疼痛未缓解,乳房肿块缩小低于1/3 或未缩小,质地变硬,乳汁排出不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记录患者的脓液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临床治愈时间及继续母乳喂养率。其中脓液消退判定标准:B 超定位下穿刺抽脓,若抽出液体不浑浊即认定为脓液消退。(3)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肘部静脉血5 mL,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脓液消退时间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和继续母乳喂养率比较

研究组的脓液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临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继续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和继续母乳喂养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C 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3 讨论

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在乳腺感染相关疾病中占比高达75%[5]。乳腺炎一般是由于哺乳不当引起乳汁淤积而产生炎症感染,发病急、进展速度快,可出现全身症状,如果未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疾病的进展极易发生脓肿、溃烂,不仅影响哺乳,还会增加产妇痛苦,并需要手术治疗[6-7]。临床针对乳腺炎常采用药物治疗,使用率较高的为抗生素,虽能控制炎症反应,但却无法有效通畅乳腺、排出淤积乳汁,常导致硬结出现,加重病情[8]。局部热敷也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案,能够扩张乳房局部血管,却仍无法通畅乳腺,在排出淤积乳汁方面的效果有限。

低频脉冲电刺激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康复治疗手段,其可增加神经肌肉组织兴奋性,被动收缩肌肉组织,既能够调节神经体液和血液循环,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内分泌功能,还能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除此之外,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操作简便,对皮肤刺激较小,可直接对乳腺管和乳腺腺泡产生机械震荡作用,促进腺泡肌组织细胞收缩,并疏通乳腺管[9-10]。本研究将低频脉冲电刺激与穴位刺激进行了结合,可迅速打通人体经络,起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研究组的脓液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临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继续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可见低频脉冲电穴位刺激综合治疗产褥期乳腺炎的效果较好,可促使脓液消退吸收,有效缓解疼痛,缩短治愈时间,且治疗后放弃母乳喂养的患者较少。机体气血运行和经络密不可分,而女性乳房与经脉纵横联系,中医认为,乳房泌乳和气血、经络脏器具有相关性,还认为乳房和冲任(檀中)、足厥阴肝经(期门)、足阳明胃经(乳根、膺窗、屋翳)、足少阴肾经(神封)具有相关性[11]。以上经脉共同起到滋养和通调作用,能够维持乳房的正常功能。对相关穴位进行刺激,可祛邪扶正、调整机能。大量临床研究证实[12],刺激穴位不仅能够疏通乳腺,同时还可提升5-羟色胺分泌量,加速释放吗啡样物质,进而有效镇痛,此外也可调节组织血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吸收炎症。C 反应蛋白是反应机体炎症反应程度的非特异性标志物,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是判断为细菌性感染的常用指标。研究组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C 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低频脉冲电穴位刺激综合治疗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产褥期乳腺炎患者采用低频脉冲电穴位刺激综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治愈时间,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利于恢复母乳喂养。

猜你喜欢
乳腺炎母乳喂养脉冲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基于非因果滤波和零点法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识别方法
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哺乳期乳腺炎怎么治疗 好方法全在这里了
母乳喂养进社区
大射电
我的月子经:从纯母乳喂养到体质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
基于脉冲反射法电缆故障定位脉冲源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