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髌骨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2-08-11 09:26李志岩王国海刘晓臣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髌骨强化训练本体

李志岩,王国海,刘晓臣

(平度市人民医院骨科,山东青岛 266700)

髌骨骨折为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表现为皮下血肿、关节淤血、皮下瘀斑及疼痛等,可伴骨折断端摩擦感,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膝关节功能缺失,降低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1-2]。目前,临床针对髌骨骨折多采用微创手术治疗,但手术并不是治疗的终点,术后的康复训练对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同样重要。传统髌骨骨折微创术后康复训练以被动运动、关节活动等为主,侧重改善关节灵活性,增强关节周围力量,对于关节平衡能力与控制能力的改善重视程度不足。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是一种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利用肌肉神经生理特点,通过运动再学习、运动控制等方法,增强本体感觉[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 年10 月—2021年8 月于我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88 例为对象,就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其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我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88 例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男23 例,女21 例;年龄29~67 岁,平均年龄(41.22±5.07)岁;受伤原因:12 例交通事故,19 例摔伤,13 例外力击打;20 例左侧髌骨骨折,24 例右侧髌骨骨折;体重指数19.1~27.9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37±1.43)kg/m2。对照组:男21 例,女23 例;年龄28~65 岁,平均年龄(40.64±5.18)岁;受伤原因:13 例交通事故,20 例摔伤,11 例外力击打;21 例左侧髌骨骨折,23 例右侧髌骨骨折;体重指数19.2~27.7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34±1.49)kg/m2。两组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外科学》[4]中髌骨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经X 线、CT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其他骨折;合并术后严重感染;存在凝血机制异常;存在康复训练禁忌证。

1.3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术后2~7 d 内,小范围被动活动患者肢体,以不感到疼痛为宜,15 min/次,2 次/d;术后1 周后,使用上下肢主被动运动康复机(河北格美医疗器械科技有效公司,GM-600 型,冀械注准20212190710)进行持续膝关节被动运动,逐渐增加膝关节活动角度,15 min/次,2 次/d;并增加肌力训练,包括腘绳肌训练、直腿抬高、直立抬高,每项运动20 次/组,2 组/d;术后2 周后,进行负重站立与行走训练,30 min/次,2 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本体感觉强化训练。(1)患者仰卧,指导其行D2 屈曲模式的等长组合训练,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10 s,改为主动抗阻伸直膝关节训练,20 min/次,2 次/d。(2)患者仰卧,进行患肢D1、D2 模式拮抗肌反转练习,患肢抗阻屈膝最大角度改为伸膝运动,20 min/次,2 次/d。(3)保持关节屈曲,康复师最大程度牵拉患肢,并快速拍打肌肉,然后要求患者主动收缩肌肉,20 min/次,2 次/d。(4)患者俯卧,患肢保持放松,康复师嘱患者在屈膝与伸膝时收缩肌肉后快速放松,然后将膝关节转换至新的受限活动位置,反复练习,20 min/次,2 次/d。(5)指导患者进行平衡训练,即背部靠墙,脚下垫软垫,背部与墙间隙放健身球,双脚与肩保持同宽,上肢曲肘抱在胸前,然后反复下蹲;逐渐增加平衡训练难度,即由睁眼做转为闭眼做,软垫也逐渐更换为稍硬的,同时练习患肢站立,20 min/次,2 次/d。每周锻炼不少于5 d。

两组均持续训练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膝关节功能:干预前后,通过膝关节主动活动度(ROM)与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LKSS)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测量两组患侧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度,测量3 次,取平均值;LKSS 包括楼梯攀爬、不安定度、疼痛等8 个条目,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提示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5]。(2)平衡功能:干预前后,使用Berg 平衡量表(BBS)对患者进行评价,量表包括转移、从站立位坐下等14 个条目,总分56 分,分数和平衡能力呈正相关[6]。(3)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关节僵硬、关节肿胀、肌肉萎缩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膝关节ROM、LKSS 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膝关节ROM 及LKS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膝关节ROM 及LKSS 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

表1 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

2.2 两组平衡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BB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BBS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BB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BBS 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髌骨为人体中最大的一块籽骨,有维持膝关节稳定、传导并增强股骨四头肌等作用[7]。髌骨骨折后容易引起关节纤维粘连、关节囊萎缩、软组织损伤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8]。微创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确切,可有效进行解剖复位,但受疼痛、创伤等影响,患者术后活动减少,致使骨组织血液循环减慢,骨折愈合延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不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9-10]。

临床研究显示,髌骨骨折术后及时开展康复训练,能避免患肢长期制动造成的负面影响,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11]。但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周围肌腱、韧带强度减弱,本体感觉与神经肌肉反射控制能力均减弱,常规康复训练往往忽视肢体感觉的训练,导致膝关节康复效果欠佳。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的ROM、LKSS 评分、BB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将本体感觉强化训练用于髌骨骨折微创术后患者中,能加快膝关节功能康复,增强肢体平衡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张光宇等[12]的研究显示,本体感觉训练能增强髌骨骨折微创术后患者的恢复效果,加快膝关节功能康复,扩大关节活动度,提升患者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本体感觉是身体各个关节在活动时产生的深部感觉,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则需要通过四肢、躯干传导而获得[13]。本体感觉强化训练通过牵张反射等训练,持续刺激膝关节感受器,增强神经肌肉的反射控制。平衡训练是本体感觉强化训练的常用手段,通过在患者背部与墙面之间放置健身球,能创造一种不稳定接触面,促使患者不断调整自身姿势保持身体平衡,有利于膝关节适应各种姿势变化,逐渐增强膝关节动态稳定性,促进平衡功能恢复。反复下蹲训练不仅能增强膝关节的位置静态感应能力,还可强化肌力平衡,从而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14-15]。本体感觉强化训练能增强患肢本体感觉,强化本体感受器对患肢负重的敏感性,提升肌肉控制力,强化膝关节平衡功能,并能避免因长期关节制动导致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利于康复训练的进行,由此形成良性循环,进而加快膝关节功能康复。

综上所述,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有助于增强髌骨骨折微创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改善其平衡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髌骨强化训练本体
寻找最“长寿”的膝盖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髌骨软骨骨折的疗效
“三角、数列、平面向量”强化训练
集合、函数与导数强化训练
走路膝关节总是发软当心髌骨脱位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强化训练
眼睛是“本体”
髌骨反复脱位,建议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