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总结评估

2022-08-14 09:46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建筑 2022年8期
关键词:公共建筑合肥市能效

陈 思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 合肥 230031)

0 前言

2017年合肥市获批国家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明确了合肥市要在2020年底前完成不少于157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建设任务[1]。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建设期间,合肥市以试点工程为载体,积极推动本地和外地企业参与既有公共建筑节能工作,梳理了一批节能效果好、经济适用的节能改造关键技术,以额外的奖补资金,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项目中的应用,同时合肥市建立了相关配套政策,形成了具有合肥特色的推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长效机制。

在2018-2020年三年时间内,合肥市超额完成国家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任务,共实施完成节能改造项目52个,改造示范面积163.57万平方米,平均节能率18.47%,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项目占比73%。拨付财政奖补资金共2396.07万元,撬动社会投资节能改造资金1.92亿元。年总节能量3846.50 万 kW·h,折 合 标 准 煤11223.94吨,以每公顷森林每年可产生10.7吨氧气,每年吸收13吨二氧化碳计算,示范项目产生的节能量相当于增加了森林面积2130hm²。在2019年,合肥市还同步建成了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分批将所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项目纳入监测。

1 项目概况

合肥市严格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先后编制发布了《合肥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和《合肥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奖补资金管理办法》[2],通过项目征集、专家评审,先后入库并筛选公示了6批节能改造示范项目,项目数量为62个,总建筑面积207.7万平方米。项目节能改造对象有商场、超市、酒店、办公、学校和医院等,主要的节能改造方式有更换节能门窗、外墙保温改造、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供暖通风空调系统节能优化、主机水泵更换、增设可再生能源系统、建立能耗监控平台等节能改造等。最终实施完成项目52个,总建筑面积163.57万平方米。各类型建筑面积和项目数量分布见图1。

图1 不同类型建筑改造建筑面积和项目数分布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在合肥市各行政区域数量分布见图2。

图2 合肥市各行政区域节能改造项目数量分布

根据实施完成项目改造模式来看,有38个项目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计建筑面积101.46万平方米,各类型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分布见图3。

图3 各类型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分布

根据实际项目统计,合肥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项目数量达到28个,占总项目数的比例达到66.7%。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分布见图4。

图4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商务模式占比

完成验收项目52个,节能改造面积163.57万平方米。已验收项目获得奖补资金2396.07万元,撬动节能改造资金1.92亿元。项目总投资与奖补资金分布见图5。

图5 不同类型建筑改造建筑面积和项目数分布

2 经验做法

2.1 出台实施方案与奖补资金管理办法

为保障重点城市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提高建设质量、保证建设效率,促进廉政建设,防范核定风险,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银监会的相关要求,合肥市在2019年2月发布了《合肥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和《合肥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奖补资金管理办法》。

2.2 发布节能量核定办法

通过借鉴吸取了先发地区经验、结合合肥市实际情况,编制了适用于合肥本地的《合肥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改造项目节能量(率)核定方法(试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量核定规程》等技术标准规范,编制发布了《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适宜技术手册》,有效指导我市后续节能改造项目。

2.3 项目实施过程监督与验收

①重点项目现场服务与指导。对政府投资建设的老旧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进行现场服务和专项指导,如:安徽省立医院急救中心项目、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节能改造项目、政务中心第二办公区节能改造项目等。

②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项目推进专题宣贯。组织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项目专题培训会,制定与项目建设相匹配的示范项目的申报、核定、验收等的操作办法。

③技术服务单位按照采购合同的要求,对项目实施的进度和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和实时核查,对存在问题的项目进行告知并督促整改。

④技术服务单位按照采购合同的要求,对项目实施的进度和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和实时核查,对存在问题的项目进行告知并督促整改。

⑤对符合验收要求的项目,在技术服务单位对项目进行节能量核定以后,对项目最终实施情况进行现场复查,保证项目实施量和施工质量。

⑥邀请行业内专家对复查通过的项目进行专家现场核验与验收,并将验收结果在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网站上公示。

⑦通过新闻媒体、自媒体等平台不定期发布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效果,始终保持政策的热度和曝光度,实现可持续影响。

3 工作亮点

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实施期间,合肥市以试点工程为载体,努力建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相关配套政策,对适用于合肥地区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适宜技术开展了相关研究,积极完善节能改造系列标准体系,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建设领域中的应用,形成了适用于合肥地区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的可推广的长效机制。

3.1 统筹建立管理机制

合肥市在公共建筑能耗调查、能源审计、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等方面已开展了相关的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但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除节能改造技术措施和设备产品之外,还包括是否进行节能改造的决策问题、如何推进合肥市既有建筑改造市场导向问题等。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牵头建立基础能耗摸底、用能水平诊断、能耗动态监测、能耗约束管理的工作流程,形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长效机制。

3.2 协调完善激励政策

3.2.1 设立专项财政补助

按照奖补资金预算总量控制原则,申请了一批财政资金用于示范项目奖补,通过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合肥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合肥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奖补条件和奖补标准。依据项目实施完成情况,最终48个项目获得财政奖补,总计拨付资金2396.07万元。

3.2.2 鼓励企业研发与创新

合肥市在建筑节能改造过程中,鼓励企业开发利用新型能源和节能产品,培育发展节能服务业。另一方面,我市以包河区为绿色金融发展载体,研究推动绿色金融支持机制建立情况,鼓励企业采用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产品创新应用于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的实际项目中。

3.3 适宜技术推广

为更好地指导合肥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工作,合肥市城乡建设局会同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等科研、节能服务机构,对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进行了分析、提炼、总结,最终形成了《合肥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适宜技术手册》,筛选出适合在合肥地区应用的节能改造技术,对重点新技术新产品建立了适宜推广应用目录,鼓励节能改造单位重点采用适宜推广目录的相关技术。并对合肥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过程中节能改造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示范意义大的项目进行了重点宣传。

3.4 宣传培训

定期通报我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建设情况、示范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际示范项目中的适宜技术、可推广经验、项目示范单位和先进典型等;主动策划媒体采访,宣传重点项目,大力推广实施项目良好的节能改造新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中的应用。组织召开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宣贯会,加强全市公共建筑节能工作,切实提供节能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推进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3.5 已验收项目“回头看”

为了保障示范项目的完成质量、充分发挥示范项目的示范意义及奖补资金的激励效果,市城建局会同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对2019年和2020年已完成改造并通过验收的示范项目开展了“回头看”工作,重点对项目设备使用情况、实际节能效果及奖补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对现场核查中存在的较大问题,现场要求节能服务公司限期整改,加强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完善管理人员培训制度,要求节能服务公司定期对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针对部分项目建设单位反映控制系统操作不便,要求节能服务公司后期配置移动式手持控制终端;针对财政奖补资金使用不清楚的项目,现场指导,确保落实专款专用,让每一分钱都使用在能效提升工作上。

通过对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改造项目实施“回头看”工作,巩固了合肥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的成果,落实了财政奖补资金激励的作用。

4 结语

从合肥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工作实践经验来看,商业项目大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但政府、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对能耗普遍不敏感,市场化方式推动效果差。居住建筑涉及产权人复杂,统一实施改造难度大。

根据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合肥市将持续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计划完成不少于200万平方米的既有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任务。实施过程中,推行公共建筑改造适宜技术措施:围护结构保温、供暖通风空调、照明、可再生能源、供配电系统、建筑能耗监测与控制等系统改造。建立并逐步完善市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为节能运行、节能改造、信息服务和制定政策提供数据依据。同时合肥市将实行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对不同类型、不同产权主体的建筑,由行业、属地分工负责,分步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同时,在现有市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提升平台功能,建设建筑能耗信息服务平台,分步实现“对已有建筑,要逐栋做好节能管理”的目标。

猜你喜欢
公共建筑合肥市能效
公共建筑年能耗强度影响因素交互作用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醒狮
高效电动机能效检测关键问题分析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公共建筑室内绿色环保装饰的探讨
数字化赋能节能服务智慧化创新能效管理
送你一盆小多肉
“能效之星”产品目录(2018)
节能材料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