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道理论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2022-08-25 01:51阎德瑞
绿色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绿道聚类期刊

阎德瑞,区 智

(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园艺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1 引言

近年来,不同人群的户外需求也对绿道景观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城市绿道作为生态健康线性空间的重要载体,亟需为此做出积极响应。引入健康促进理念对城市绿道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如何提升城市绿道的健康参与内涵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结合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城市绿道的现状研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现代绿道建设提供新见解。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以CNKI(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城市绿道”“绿道”为主题检索,检索式:SU=‘绿道’ OR SU=‘城市绿道’,限定条件为中文核心期刊,共检索510篇文献。经过人工筛选剔除与主题无关的期刊、资讯信息、会议纪要等相关性较低的期刊后,得到481篇有效中文核心期刊。

2.2 研究方法

使用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对发文量、被引频次、关键词等数据进行分析,以1999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11日为时间起止,检索日期为2022年4月11日,选择Author、Institution、Keyword为对应的调试参数设置,得到可视化聚类知识图谱。利用城市绿道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现状以及可视化图谱进行定量可视化分析。

3 绿道研究现状分析

为了把握研究主题整体趋势,主要从总体状况和关键词2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总体状况分析

3.1.1 发文量分析

通过分析发文量的变化,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出特定时间内某领域的研究热度趋势[1]。从图1可以看出,城市绿道相关的核心期刊年均发文量为21篇;从期刊数量变化趋势来看,1999~2009年年均变化较稳定,自2010年开始呈上升趋势,且2013年期刊数量达到峰值,在“公园城市”“健康中国”等发展策略提出后,绿道建设至今也是较为关注的热点,但仍可以挖掘新领域交叉延伸的研究内容。

图1 1999~2022年城市绿道研究年发文量分布

总结我国城市绿道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2000年以来借鉴国际建设绿道的经验,风景园林的部分学者逐步开展研究符合我国的绿道建设理论,但未形成较完整的中国绿道理论体系。2009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拉开了我国绿道规模化规划建设的序幕;随后北京跟进“健康绿道”规划编制工作,陆续开展区级和社区绿道。与此同时,成都市以吸引乡村亲近自然为主题,打造公园体系和绿道网络,将生态与人文有机统一。随后,武汉绿道、长沙绿道陆续建成为网。2017年党的“十九大”中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带动城市绿道网络规模发展。2018年“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更加系统化地完善了公共绿地建设的主题方针。2021年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中提出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在生态健康的基础上,促进人的身心健康逐渐成为城市绿道建设的前沿性主题。

3.1.2 主要期刊分布

经统计,近23年城市绿道研究的相关核心中文期刊种类共有20种,由表1可见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共有8种核心期刊,其中《中国园林》共发表100篇文献,占比为27.93%,也是绿道研究领域的期刊风向标。

表1 1999~2022年城市绿道研究主要期刊种类

3.1.3 引用频次高的论文

表2列出了引用次数在200次以上的中文核心期刊共有8篇,关于绿道研究进展一类的文献具有较高引用量,其次是与生态廊道或生态相关的文章。在2006年,由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在《生态学报》发表的《绿道及其研究进展》以765次引用远高于其他期刊的被引次数。

表2 被引用次数>150次的中文核心期刊

3.2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能够展现出文献核心内容,进而揭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10]。通过主要以关键词共现图谱、共现时序图以及关键词突现对筛选出的中文核心期刊进行研究。

3.2.1 关键词共现图谱

关键词向上具有阐述性,向下统领全篇,通过分析高频关键词,可以更好地了解此领域的研究热点[10]。

利用CiteSpace关键词共次分析功能构建城市绿道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图2),将网络节点设置为“keywords”,得到节点数430个,链接453个。出现频次较多的关键词除了检索词外还有“风景园林”“绿道体育”“生态环境”“规划”“开放空间”“珠三角”“乡村绿道”等。

图2 1999~2022年城市绿道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关键词聚类功能的内涵在于可以明确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11],并且聚类视图侧重于不同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12]。在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基础上将聚类设置为12组,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其中可以看出与绿道研究交叉较多的领域是“生态环境”和“交通工程”“绿道体育”,“体育公共服务”也是交叉较多的新延伸拓展方向,并且“城市热环境”作为较独立的聚类也是与绿道生态研究的热点。结合关键词聚类共现分析,见图3,“绿道体育”“体育公共服务”与健康促进、运动健康、人行为活动等相关;“城市热环境”与绿道微环境相关、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等相关。

图3 关键词聚类分析

3.2.2 关键词时序图谱

图4 1999~2022年城市绿道研究关键词共现时序

(1)聚类#0(风景园林)从2009年持续到2022年,绿道在风景园林学科领域都均关注热点,从2011年左右的“区域发展”“规划设计”“保护利用”更多的规划问题过渡到2016年“实施机制”“多功能主导”等功能研究,再次落实小尺度“城市中的小河道”“公园城市”等研究,最后转移到“人居环境”“环境感知”等以人为主的感知研究当中。

通过对时序线图谱的分析可知,最大节点“风景园林”出现在2009年左右,随后继承:聚类#4“景观设计学”中2010年节点“线性空间”,聚类#9“生态环境”中2015年节点“生态环境”及2022年节点“社会生态记忆”等,聚类#0“风景园林”中2011年节点“区域发展”“保护开发”、2013年节点“蔚蓝海岸”等、2016年节点“实施机制”“中心城绿道”、2017年节点“城乡空间”、2019年节点“城市中小河道”“公园城市”等、2021年节点“人居环境学”“乡村产业绿道”、2022年节点“环境感知”等。聚类#0“风景园林”中2009年最大节点“风景园林”的传承关系变化多样,根据目前连线判断仍有持续的意识,表示城市绿道与风景园林学科保持紧密研究关系,常结合城乡规划理论和环境感知等形式。

(2)聚类#1(绿道体育)从2009年开始发展到2020年左右关注度逐渐下降,从2009年节点“可持续发展”经过2011年“休闲绿道”等热点到2017年“体育社会学”“体育空间”让体育具有公共性质,直到出现大众健身热潮,引出2020年节点“以人为健康休闲共同体”,揭露了近年来大众体育的兴起、逐渐普适性以及健康促进问题。

2011年节点“休闲绿道”传承2019年节点“公共性”表示大城市休闲型绿道需重视服务大众的功能。2012年节点“规划建设”“模型分析”传承聚类#8“体育公共服务”2015年节点“公共体育空间”,说明体育项目逐渐普遍化。

聚类#2(城市绿道)从2012年左右城市型绿道受到关注,一直到2021年左右其关注度下降。城市绿道研究还需要契合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基于使用后评价对乡村旅游的景观营造、功能分区进行优化提升。聚类#2“城市绿道”的2012年节点“城市绿道”传承至聚类#3“绿道网络”的2014年节点“农业观光”,聚类#2“城市绿道”2014年节点“功能分析”“公共生活”“交流互动”、2018年节点“半耦合关系”“优化策略”“健康需求”、2021年节点“三亚绿道”,聚类#1“绿道体育”2020年节点“以人为健康休闲共同体”。聚类#2“城市绿道”的2012年节点“城市绿道”传承关系变化,根据连续判断为主要发生在2021年左右。

聚类#3(绿道网络)从2007年关注热度不减,并且持续到2022年以后。由时间节点可以看出2007年从“居住区”研究范围扩大到2009年“点状空间”“公共开放空间”“线性空间”,再到2011年“城市总体规划”“临街绿地”,最后扩大到2013年以后的“农业观光”“乡村振兴”,整体研究范围从城市范围覆盖乡村。

聚类#4(景观设计学)从比较早的2004~2010年左右维持关注度。在2004年节点“生态基础设施”到2007年左右“绿地分类”“景观设计学”最后止于“环境廊道”,说明目前城市绿道的研究不单是景观方面的设计,更多的是其他功能性的继承发展。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数学教学评价就是对所确立的教学目标,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实施的各种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完成和满足个体学习与发展需要的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就是想通过数学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学校不断发展,促进数学课程不断完善,以达到数学教学价值增值的目的。

聚类#5(开放空间)是2005~2020年绿道领域的研究热点,从节点来看,演化过程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评估评价的方法到策略和模式构建。

聚类#6(绿道规划)是2012~2018年左右的研究主题,大多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有关。

聚类#7(乡村绿道)从2010~2021年研究热度不减。起于2010年节点“发展模式”“浙江省”,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乡村绿道的关注热度上升,而后城乡规划理念的加入,如节点2021年“协同评价”“三生协同”“乡土资源”,在未来仍有潜力。

聚类#8(体育公共服务)是2012年左右到2018年的热点研究主题,这段时间全民体育受到关注,从2012年左右节点“休闲体育”到2016年左右“城市空间环境”“公共体育空间”等,发展到2018年节点“供给与需求”“群众体育”表现了体育健康的社会发展进程。

聚类#9(生态环境)是2016~2022年热度不减的研究主题,主要是与绿色生态建设有关,从2015年节点“绿色发展”“绿色治理”“生态环境”过渡到2022年节点“社会生态记忆”“群体认同”等,绿色生态的发展已经从规划治理升华到社会情感、乡愁层次。

3.3 关键词突现

关键词突变作为一种度量更深变化层次的手段,可直观地探测研究领域的学科前沿[1]。通过CiteSpace的设置,选择突现时间的最小单位为1,得到25个关键词的突现统计,图5结果显示“开放空间”“景观规划”“优化策略”突现强度较大,说明城市绿道景观环境营造问题的期刊有明显增长。目前,突变关键词还存在有“优化策略”“东湖绿道”“公共健康”“乡村绿道”,表明随着国家对公共健康问题的重视不断提高,“健康促进”“生态健康”等意识逐渐成为城市绿道研究的前瞻性主题。

图5 关键词共现时序

4 城市绿道研究热点和趋势

4.1 绿道体育与空间营造

顺应大众健身运动的热潮,城市绿道建设对此需做出调整:从市民健身需求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进行绿道规划设计[14]。而绿道健康效益的转换是由大众使用情况而定,在健康视角下以重庆市九龙坡区绿道片区为研究对象对此绿道使用度进行调查并提出空间优化建议[15]。李雪松以上海世纪公园绿道项目的现有构造和目前大众健身日常规律,提出城市绿道建设环境空间构建要点,为绿道健身空间建设提供了经验支持[16];关于绿道空间景观营造,影响原因较为复杂,例如殷丽峰等通过对北京城市绿道的植物群落特征的探索,寻找目前绿道环境的问题和发展契机[17];吴卅等将开放空间与大众活动相结合,进一步推动空间场地与大众行为关系进展,助力健康中国的实践[18]。

4.2 绿道优化与城乡结合

(1)与规划建设理论相结合。刘圣维等顺应城市更新的脚步,以三亚月川绿道为例,利用绿道连接特征,以滨水空间和交通灰空间为城市更新的类型,探索绿道优化的新方向[19];对于大城市背景下,张鑫彦等结合公园城市理论将城市绿道作为连接点,共同探讨其实践意义[20];江松霖针对山地城市规划建设特征,将中心城区绿道划分为不同层级,通过不同的交通要素串联人文和景观,为山地城市绿道规划提出智慧型优化策略[21]。

(2)从选线角度达到优化效果。姜佳怡等通过人群密度从绿地类型和时间2个角度对绿道选线问题进行优化并提供实证[22]。姜雪等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对宁安市现状绿道进行网络空间解析,通过GIS技术模拟优化达到资源整合的效果[23];乡村绿道选线涉及问题更为复杂,吴雪结合“三生空间”协同理念对乡村绿道选线提供新参考依据[24];周琪超等在现有乡村绿道规划的基础上,用产业规划的内部机制为乡村产业绿道选线提供科学指导[25]。

(3)从“原生”意识入手,包括地域情感文化和生态舒适的角度等研究。童湄清等从社会生态记忆的角度,探索景观营建与记忆延续的相互关系,兼顾生态和人文精神,打造地域文化回忆符号[26];卜昌荣等意识到乡土资源的重要性,以姜家镇十里水果长廊绿道为例探讨乡村本土绿道建设要点[27];张剑辉以浙江省淳安县环千岛湖绿道为例,提出富有地方特色的风景旅游绿道规划要点[28];谢子颖通过从原有生境入手,为增强绿道系统的生态功能提供生态意义[29];郭屹岩等把握绿道网络探索乡村舒适性空间之间的关系,量化舒适度和空间布局[30];夏梦婷等引入协同学理论,对绿道进行评价和实践应用[31]。

(4)从智慧理念和科学技术方面优化建设要求。汤雨琴等以武汉东湖绿道为例,基于智慧理念,从智慧科技的角度提出城市绿道建设思考[32]。李鑫等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分析视觉感知下的景观特征并提出优化建议[33]赵彦等以泉州市山体绿道示范段为例,利用GIS的视线分析方法探究景观空间复合视觉感受,从视线角度为空间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34];李敏稚等通过对广州历史城区调研,构建中期远期网络,利用指数验证提出绿道优化策略指导[35]。

4.3 使用者满意度与情感偏好

如今城市绿道建设更注重“人本主义”,从使用者的角度研究也是近年的热点。严茂林等通过对北京市民的调查发现市民的月收入与对城市绿道系统建设情况关注度呈正比[36],进一步证实了人民对于公共绿地建设的监督作用,有利于绿道系统公共效益的发挥。陈璐瑶等利用IPA-Kano模型测度重庆市九龙坡绿道游憩满意度,明确影响绿道游憩满意度的环境序列特征[37]。

为深入探究使用者需求取向,许多学者试着融合哲学、心理学等理论:叶洋洋等创新引入“慢哲学”思维对“慢旅游”进行独特讲解,将“慢”这一元素为休闲旅游绿道建设提供新角度[38];王青君等通过对绿道使用者的现场调查,从人群行为特征和需求入手,探究康体活动需求与公共开放空间的关系[39];谢波等以武汉东湖绿道为例,用自然实验的方法探究城市绿色空间干预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40];王镇宁等将绿道游憩者的多样情感进行假设实证分析,以此量化幸福感的影响[41];也可以从游客情感偏好的角度挖掘潜在需求因素,达到优化效益:边佳玉等在上海市城区进行问卷调查,对市民的城市绿道声景观感知情况进行了测度,根据不同绿道声景感知为城市绿道提供了更实用以及更生态效益的优化方式[42]。

5 结论与展望

(1)1999~2022期间,城市绿道研究的中文核心期刊年发文量为21篇,从2010年起,文献数量逐年上升,且2013年期刊数量达到峰值。结合被引频次数统计分析得出:绿道研究篇幅较多集中在综述类、生态相关,存在新研究方向的突破。

(2)有关城市绿道研究的相关期刊种类有20种,其中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共有8种核心期刊,《中国园林》发文比例最多,表明城市绿道的研究是风景园林领域的重要话题。

(3)对关键词共现分析可知,近23年来城市绿道研究主要围绕“风景园林”“绿道体育”“生态环境”等话题,根据关键词时序图谱,从聚类演化和节点继承可以得出,城市绿道研究领域的前沿为健康促进、空间营造、环境偏好体验、城乡绿道协同发展等方面。同时结合关键词突现分析,近几年对于现代健康内涵的探索,使得城市绿道领域研究的前沿主题大多与生态健康、环境健康、人体健康有关。

总体上,城市绿道的研究在生态问题方面有较成熟的方法理论,但未来城市绿道研究可以结合“人本主义”挖掘新角度,为城市打开一个全新“可交互”的界面;同时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健康促进的主题,协调本土资源合理应用,激发大众户外行为意识,最终实现城市绿道的可持续发展。

5.1 结合健康新领域建设绿道

在特殊形势下,公共卫生危机的爆发给民众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而城市型绿道作为城市生态健康空间的重要载体,亟需为此做出积极响应。“体绿结合”模式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锻炼的新空间,大众体育行为的加入,为城市绿道增添新的活力,让人们在释放压力的同时也促进健康习惯的养成。但由于现状绿道大多空间比较线型单一,没有提供特别足够的场地和完善的设施设备进行体育项目,并且活动空间的塑造与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有种种相互冲突的问题,未来还需要学者们继续研究相关绿道构建模式,寻找多种关于环境和人行为特征之间的角度关系来促进健康新模式的形成。

5.2 城乡共同发展绿道建设研究

城市绿道是促进“城与乡”协调发展的模式之一。绿道结合公共开放空间与公园建设,增强城乡民生福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城市绿道在提倡绿色出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推动形成绿色生活风尚等方面作用显著;而乡村生态环境经过整治普遍有了改善,但仍缺少后期管理不足的经验,乡村旅游的热潮带来的背后是生态环境的负荷,在平衡景观营造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需要专家学者们给予正确的引导。城市地块面积紧凑,利用有限空间创造最大化效益是目前城市绿道优化所追求的目标。未来有关于原生环境保护与绿道建设的研究背后需探讨生态资源浪费与后续管理问题,以此促进城乡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升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

5.3 激发群众户外行为潜在意识

党和国家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在设备设施空间场地等硬性条件都完备的情况下,如何让人民群众主动多次参与绿道体育,是当今学者需要关注的新重点。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把握不同区域人行为特征对研究城市绿道空间营造等问题会得到更有针对性的答案。研究不限于从心理生理方面对人群行为特征的规律,也将是未来研究领域的一个难点。现状的城市绿道亟需寻找出连接环境与人行为两个方面的介质,以此提出更为人性化的优化策略,不断融合新领域和完善绿道建设体系。

猜你喜欢
绿道聚类期刊
基于数据降维与聚类的车联网数据分析应用
“三河一山”绿道成为新的“打卡地”
基于模糊聚类和支持向量回归的成绩预测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期刊审稿进度表
基于密度的自适应搜索增量聚类法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