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如何有效提升初小衔接的小学数学课堂

2022-08-29 07:30卢丽婷钟小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代数式字母双减

卢丽婷,钟小杏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堪称中国史上力度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次减负战役,从此拉开了序幕[1]。如果没有做好小学到初中数学学习的良好衔接,学生会出现各种问题和障碍,而中学教育起步阶段的困难,影响到了学生学习数学信心,会影响学生对中学三年生活质量的预期;容易造成学生厌学[2]。所以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好数学学科的“初小衔接”工作,也变成了有待去实践和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1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初小衔接课堂效率的逻辑

“双减”政策,意在缓解学生过重的学业压力,以改变当前中国教育焦虑的社会现状。教育焦虑主要源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以及应试式教育的弊端,而以往的“减负”措施之所以未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与教育发展能力不足、教育资源供应不足以及教育的普遍管理水平低下等相关。在“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初小衔接课堂效率需要从解决教育领域中的关键问题和主要问题入手,以高质量的课堂教育彻底改变“内卷”等影响教学效率的现象。即丰富和提高学科的教学内容品质,使衔接意识逐步渗透到课堂。强调学习习惯、思想方法、教学方式的衔接也是小学数学课堂内涵质量提高的攻关方向。

2 提升初小衔接的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路径

2.1 学习习惯衔接

2.1.1 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书写

小学重“结果”。中学重在“过程”。中学生如果只写了一个综合运算过程,那么也可以得分。部分小学老师在改卷时的重点是对结果进行检查,对过程要求比较低。但对中学考试来说,两人尽管回答一致,但结果得分却可以差十几分,甚至更多。由于中学是按步骤给分数的。所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最关键的事情就是养成写步骤的习惯。

2.1.2 注重课前预习的习惯培养

通常,学生在小学阶段,因为数学课程难度较低,多数学生学习并没有做课前准备的习惯。而进入了中学,由于数学课程难度的增加,对学生进行数学做好课前准备也就越来越重要。指导学生对即将掌握的新的小节内容进行精读。以掌握即将学会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以及熟悉例题,而对于不明白的地方则需要指导学生加以标记,这样就可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学。

2.1.3 注重课堂笔记的习惯培养

初中生数学知识内容的改变化很大,因此做课堂笔记就变得尤为重要。课堂笔记可以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本重要知识点,积累知识,理顺教学内容与结构,并且还能够训练学生自修与汇总概括的才能。教师的板书教学内容要写出提纲,图解,要清澈明了,让学生易于识别记忆。对所有学生的上课笔记进行检查。对最优秀的学生上课笔记进行展示,对学生加以启发,形成榜样效益。

如六年级上册学习《百分数》可以用图解沟通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方法。

2.1.4 注重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

经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上的学习,学生对数学思维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不过要做到使用纯熟,还要求学生在课后的练习当中进行有效的复习以起到巩固的作用。在课后复习里面,更多的时间应放到对数学思维方法的运用上面,透过对数学问题的剖析、提取有益的数理信息,并思考数学问题中隐含的小问题,从而化整为零,化零为整。再把数学思维渗透到实际解题之中,以此实现对数学思维的复习巩固的目的。

2.2 思维方式衔接

2.2.1 培养符号化意识

符号化语言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数学语言,便于记忆和运用。而初中的函数图像化是数形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整个中学阶段的难点。为更好地衔接初中知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代数式,深入了解用字母表达数的含义,解析具体实际社会问题中的数量关联,通过用代数式表达,求代数式的数值。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学期“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引导学生可以用字母转化成字母式,达到与初中衔接的目的。通过字母代替数学概念的训练,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字母代表的优点,这就为初中学函数打好基础。

2.2.2 改变对式的理解

到了初中,学生才开始产生代数式的概念,认识多项式,单项式等,用代数式表达数量关系。求解结果都是由许多带字母式子所构成,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找到的规则,从而能够导出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在接受了这样的新知识后学生不会感受到突兀,因为用字母表达的式子学生都已经见过了,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地进行指导工作。例如学习五年级下册学习因数与倍数时,可以以生活实例引入“倍数”“几倍”及算式的概念、理解因数与倍数,使概念得以清晰化,把算式转化成抽象的符号化,使概念得以推广。

2.2.3 强调几何严谨性

几何教学也是训练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教授几何图形的课程中,许多地方都在反映着转化思维。小学的几何简单主要用作面积和体积的求法。而中学的几何多用来求证一条定理,在学习几何时需要强调几何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例如六年级上册中,《圆的面积计算》课堂上让学生将圆平均分成2等分、4等分、8等分以及16等分、32等分拼成的图形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再用利用课件演示将圆平均分成64等份、128份后再拼起来。观察分成后拼成的图形会有什么变化?探索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之间有什么联系?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同时可以拓展把圆转化成三角形和梯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通过学生操作、探索、交流、教师问题引领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考。始终以转化和极限思想的渗透为主线,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

2.3 教学方式衔接

2.3.1 创新引导方式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进入到初中之后,学生对自身环境会产生比较多的教学不适宜因素,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并以更多的引导方法教学,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对单元知识之间对比和整理的习惯,例如六年级学习分数乘法、除法两个单元的知识后,解题容易混淆,所以用思维图进行对比,形成基本思路,帮助学生进行较好的过度转化。

2.3.2 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即让每个学习者直面错综复杂的信息,并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思想和方式来解答问题。在独立、合作、探索等过程中,让每个学习者对知识的渴求逐渐被唤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观察还要注意教会学生动手操作,例如在六年级上册中《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自己试着折一折,算一算。让学生动手去折纸,学生利用作图的方式就能够很好地认识分数除法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操练能够使学生很好地把数形结合思想牢固地记在心中。

2.3.3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的高低在学生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为每个学习者展开更有兴趣的讲解,使每个学习者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学好教材上的知识点之外,教师还应扩大学生数学的知识面,使每个学习者掌握更多的课外学习知识点,从而拓展每个学习者的眼界,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系统得以完善,学生综合素养也得以提升。

3 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初小衔接课堂效率需要从解决教育领域中的关键问题和主要问题入手,以高质量的课堂教育彻底改变“内卷”等影响教学效率的现象。做好数学学科的“初小衔接”工作可以从强调学习习惯、思想方法、教学方式的衔接,进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内涵质量。

猜你喜欢
代数式字母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缓存:从字母B到字母Z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字母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