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绛卿:钟情教坛的常青树

2022-08-30 13:17董银莲
山西教育·管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坛班主任学校

文 董银莲

她,一辈子教书育人,孜孜不倦,桃李满天下;她,一辈子殚精竭虑,披荆斩棘,春晖遍四方。她不仅在三尺讲台上倾尽一生,还先后创办了三所学校,为吕梁市文水县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就是成绛卿,一棵钟情教坛的常青树。

初登讲台,创新讲课方式

1938年,成绛卿出生于文水县北武涝村一个革命家庭。动荡贫困的岁月里,她曾背着一捆柴火站在学堂外偷听老师讲课,但是却被赶走,从此她立下誓言,要想办法学习,长大后当一名好老师。

1961年,怀揣着幼时的梦想,成绛卿走上了讲台,如愿投身于教育事业。事实证明,她不仅是一名好老师,更是一位出色的好校长。她总是能走进一所学校,带活一个学校,成就一批师生。

在下曲中学工作期间,她不仅担任团总支书记,搞活了青年团工作,还兼任初三一个班的班主任,又给初三年级四个班上政治课。在她撰写的文章《初登讲台的日子里》,有这样一段话:“为了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率,我采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讨论式方法,让学生动起来。当时的政治教材是《社会发展简史》,我经过深钻细研教材,把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两章合并在一起讲。并紧扣教材提出一系列问题,如,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是阶级社会吗?两个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上课前先将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上课后让学生边看书边讨论,再以小组发表意见,我只在统一标准答案时的关键问题上加以点拨指导。最后留1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消化记忆。”

原吕梁教育局局长刘辉汉在成绛卿《钟情教坛五十年》序言中写道:“她高中毕业就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令人称奇的是第一次上课就采用了讨论式教学法,而且获得意外的成功。要知道,在20世纪60年代初,课堂教学还被‘填鸭式’教学统治着,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一个刚步入教坛的黄毛丫头居然敢突破传统,‘让学生也动起来’不能不说是令人赞叹的创举。”

临危受命,大刀阔斧改革

1963年,成绛卿调入文水县城关农业中学,担任初三年级的班主任并兼这个班语文、政治课,还为初二年级一个班带政治课。生下孩子后,因找不到代教,成绛卿只好安排学生自学,并要求一日一记400字的日记,一周一写800字的作文,从第三天开始在家为学生批改日记和作文。寒冬腊月,仅仅休息了29天后,她就开始到校为学生上课。成为学校的教导主任后,她根据农业中学办学性质,组织学校老师自编《工农业常识读本》教材,此书曾在晋中全区农业中学推广。

1968年,成绛卿被任命为文水县红卫学校(今东南街小学)校长。面对濒临坍塌的几间破庙校园,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拆庙建校。没有资金,就自力更生拆庙搬砖,自制课桌;为偿还建校债务,她开办校内工厂,承揽加工配件,师生利用课余义务做工,不但债务清零,还补充了办公经费;校舍不足,她就“异想天开”另辟蹊径,让小学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轮流上课,半天在校授课,半天在校外以小组讨论学习,老师分组去轮流辅导,同时五、六、七年级仍执行全日制教学。整个学校非但没有影响教学进度,而且教学成绩在全县乃至全区都名列前茅,学校还成为全省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指示的样板校。其间,吕梁地区教育局在该校召开了全区勤工俭学现场会和“读、议、讲、练”四字教学法现场会。

1983年,成绛卿就任文水县城镇中学校长。她分析研究,大胆决策,起草、修改、推行岗位责任制,用激励机制调动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结合学校摊子大的实际,首创“分级管理”模式,并率先成立了“教研室”统领三个年级的教学工作。她还喊响了一个口号——“1+1>2”,含义是整体效益要大于个体效益的总和。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而教师的劳动成果则是以集体化的形式来体现的。比如,一个考生的中考成绩,除了学生个人的聪明才智外,它既是初三六门学科老师群体智慧结晶,又有初一、初二年级教师的辛勤汗水。

在此期间,她在全校开展“班级千分赛”活动,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一个校风正、教风严、学风好的初级中学脱颖而出。1986年,学校被省政府命名为文水县唯一的一所示范初中;1990年,省政府考核验收合格又确定为示范初中至今。其间,城镇中学的许多创新举措被全区兄弟学校争先效仿,先后有近百名初中学校校长来城镇中学参观学习。她的事迹相继被中央电视台、山西电视台报道。

在成为学校校长后,成绛卿仍然担任班主任工作,她试着让每位学生轮流当值日班长,激活了全班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此方法又推广到学校所有班级。1989年,她的《让学生轮流当干部好》一文发表在《山西教育报》。

壮心不已,筹资兴办学校

1998年,本该是含饴弄孙的年纪,成绛卿却又借贷上千万元兴师动众建校办学。没有足够的胆识和魄力是绝不可能做到的,但成绛卿就是这么果断!许多亲友劝她安享晚年,别再折腾了,置地建校需要上千万元资金,砸锅卖铁也难凑齐啊!筹资的艰难、外界的舆论,压力如山向她袭来,但她迎难而上,亲自考察场地、找工队;去市里、省城跑贷款、办手续;组建领导班子,聘任教师;等等。这些无一不是亲力亲为,豁得出的成绛卿着实令人心生敬畏。

众成中学招收的学生多数中考成绩在300多分。为此,她对任课教师提出“起点要低,步子要慢,课堂要多活动,课后反馈要及时”的教学要求;对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提出“分层优化,分类推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对学生提出“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切实有效的巩固知识的学习方法。

在此期间,她注重立德树人的思想教育,经常以主题演讲、个别谈心、类型学生座谈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亲自编写了激励性警句张贴上墙,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警醒师生。

她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于是从办学开始,她对全校教职工提出并考核落实六讲:“对事业讲奉献,对学校讲责任,对工作讲效率,对学生讲爱心,对同仁讲友情,对自己讲自律。”

她在众成中学又喊响了一个口号:6+1+1>8。6指高考的6门学科老师,1指这个班的班主任,另一个1把这个班学生作为整体。并提出以班主任为圆心、以6位任课老师为半径画圆,让学生在这个圆中跳跃起来,达到人人有进步、个个有提高,达到抱团争优的目的。

下曲中学学生安玉英半个世纪前曾说:“没有成老师,哪有我今日的大学生活。”城关农业中学学生李长根曾说:“如果当年没有成老师经济上的帮助,我早就辍学了。”冀周村一位家长说:“参加成校长召开的家长会,成老师的讲话如醍醐灌顶,如今我大儿子读了博士,二儿子和女儿读了硕士研究生。”学生小磊的奶奶说:“成校长把我的孙子从初中昼夜上网玩游戏,中考成绩才300多分的学生,教成了高考当年就考上了临汾师大的本科生。”不知从何时起,众成中学的学生见了成校长会面带笑容地说声:“奶奶好!”成绛卿也总是笑呵呵地应着。

数十年来,成绛卿是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也是一名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她把自己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加工整理,撰写成书,先后出版了《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探索》《钟情教坛五十年》《中学生学习方法实践与探索》等书。她以自己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如母亲般的关怀之情、吃苦耐劳和创新精神,赢得了学生、老师、家长的尊敬和爱戴。她曾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山西省优秀中学校长、吕梁市敬业奉献模范等荣誉,是“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

如今,成绛卿已步入耄耋之年,但办学育人似乎是她这辈子的宿命,她依旧每天五点起床,步行到学校,看看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听听孩子们的琅琅书声。这就是她最大的快乐。

猜你喜欢
教坛班主任学校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岁月流金,无悔教坛
孝感市:构建五级专业荣誉体系 写好教师专业成长奋进之笔
以梯级荣誉制度激励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推介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一个逗比班主任,培养无数段子手
我们的班主任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