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波大学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中自然与文化的结合”教席的4年经验

2022-09-02 05:18吉田正人稻叶信子石泽麻耶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富士山遗产地世界遗产

吉田正人,稻叶信子,石泽麻耶

(筑波大学人间综合科学学院,茨城县 筑波市 305-8571)

筑波大学世界遗产研究学科成立于2004年,旨在培养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青年专业人才,每年招收15名硕士生和5名博士生。现有10名教师,涵盖了遗产研究的广泛领域,包括建筑遗产、艺术遗产、保存科学、文化景观、管理与规划、旅游、地理、生态和自然遗产。

凭借这一优势,我们于2016年启动了“亚太地区自然与文化的结合”能力建设研讨会(CBWNCL),该项目在2017年被认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中自然与文化的结合”教席。

该研讨会于2016—2019年间邀请了57名来自亚太国家的青年专业人士、遗产保护的中坚力量以及20名硕士研究生,互相交流如何将自然与文化结合的理念纳入自然和文化遗产管理的主流。

为了对2011年世界遗产能力建设战略作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自然与文化结合的框架下对以下议题提出关注:2016年的农业景观、2017年的神圣景观、2018年的灾害与韧性以及2019年的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我们希望由此分享4年来的经验,并讨论如何将这些经验推广至世界。

1 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1972年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同时涉及了自然和文化遗产,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法律文书。2005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决议将原本2套分开的标准,即文化遗产的6条标准和自然遗产的4条标准,合并为一套同时涵盖文化和自然遗产的10条标准。然而出于现实原因,文化标准(i)至(vi)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评估,自然标准(vii)至(x)则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即使被提名为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也是如此。

2013年,在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加拿大阿尼希纳比族(Anishinaabe)的聚居地皮玛希旺·阿奇(Pimachiowin Aki)进行评估时,评估程序的互相孤立以及对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之间联系的缺乏理解遭到了严厉的批判,世界遗产委员会由此通过决定,鼓励世界遗产中心和咨询机构提高对“皮玛希旺·阿奇中文化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如何将其与《世界遗产公约》联系起来的、更充分的理解”。

在亚太地区有许多具有自然价值的文化遗产地,如日本的富士山和伊纪山地,以及许多具有文化价值的自然遗产地,例如屋久岛。一方面,日本的文化财保护法在某些条件下会保护自然价值,如“天然纪念物”系统;另一方面,自然保护行政部门下的保护区系统有时也有助于保护文化财,如:日本的国家公园中包含了许多神社和寺庙。文化和自然价值的一体化是对亚太地区遗产管理者和从业者的基本要求。

2 “自然与文化的结合”能力建设研讨会

“自然与文化的结合”能力建设研讨会(CBWNCL)旨在为遗产保护领域的青年专业人士和中坚力量提供知识和工具,以讨论和探索该地区遗产管理的现代观点和替代方案,从而达到厘清管理方面的挑战,以及遗产从业者在这种新语境下需要发展技能的目的,并探索识别遗产保护中文化和自然价值的方法。

为了在国际、国家和地方立法中采用自然与文化结合的理念,我们分别邀请了国际专家和日本官员来阐明在他们的机构体系中发现的挑战和机会,同时,来自亚太地区的学员也通过介绍实例研究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此外,通过研讨会期间的遗产地实地考察,学员们也深入了解了当地的管理者和从业者是如何将自然和文化融入遗产地的,自然和文化在遗产保护中没有必要分割开来。

3 能力建设研讨会的课程安排

研讨会分为以下4个模块:模块1为了解遗产保护中自然与文化结合的概念和理论;模块2为通过在相关遗产地的实地调研,学习当地实施、管理和治理遗产地的方法;模块3为将从实地调研中学习到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重新整合;模块4为国际研讨会,由国际和国内的遗产专家在筑波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讨论遗产保护中自然与文化的结合这一特定主题。

3.1 模块1:遗产保护中自然与文化结合的概念和理论

模块1是为期3~4天的集中授课和小组讨论,内容为遗产保护中自然与文化结合的概念和理论。集中授课收集到自然与文化结合的国际框架,以及分别从自然和文化部门的角度探讨其保护工作。来自咨询机构的国际专家,如ICCROM原项目主任Gamini Wijesuriya博士、IUCN景观保护专家组主席Jessica Brown女士、ICOMOS讲师和顾问Kristal Buckley女士,分别介绍了自然与文化结合的概念,和《世界遗产公约》中以人为本的方法论。在具体议题上,IUCN文化和精神价值专家组联合主席Edwin Bernbaum博士介绍了“圣山”的概念,ICOMOS副主席、文化遗产和灾害风险管理主席Rohit Jigyasu博士和IUCN全球生态系统管理项目主任Radhika Murti女士就灾害风险管理进行了演讲。

3.2 模块2:遗产保护的实施、管理和治理

关于遗产地的实施、管理和治理,筑波大学的稻叶信子博士和吉田正人博士分别介绍了日本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制度和经验,随后每个学员都简短地介绍了亚太地区国家的案例研究。学员们将在4~5天的时间里实地考察与当年特定主题相关的日本遗产地。

3.2.1 实地调研1:农业景观(2016年)

2016年,我们造访了白川乡、五屹山历史村落和能登半岛这2处在日本中部以农业景观为主的遗产地(图1)。

图1 学员们造访白川乡、五屹山历史村落和能登半岛的里山里海(来源:作者自摄)

农业景观是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联的典型范例。在《世界遗产公约》中,农业景观被定义为文化景观,同时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也提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然而,由于农业景观由农业行政部门管理,所以当地的农业景观至今仍没有被定义为一种遗产类型。

白川乡和五屹山历史村落于199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以用以养蚕和适应大雪的陡峭茅草屋顶的房屋,被认为是传统人类居住、土地利用和人类与环境互动的杰出范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此外,在能登半岛的里山里海,传统的社会-生态生产景观被评价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土原型,并在2011年被世界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能登半岛是朱在本州的最后一个栖息地,也为巨型水等稀有和濒危昆虫提供了栖息地。

根据日本立法,白川乡和五屹山历史村落被列为《文化遗产保护法》中国家重要传统建筑群保护地区之一,而在能登半岛广袤的里山景观中,只有白米千枚田被指定为《文化遗产保护法》中的风景名胜。白米千枚田是由市政府和志愿者来保护的,而非当地的农民。

学员们作为志愿者体验了收割水稻的过程,感受到了将农业景观的价值传递给下一代所面临的挑战。

3.2.2 实地调研2:神圣景观(2017年)

2017年,我们以“神圣景观”为主题,造访了位于日本西部的纪伊山地(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高野山、熊野三山和吉野3处宗教圣地(图2)。

图2 学员们造访高野山、熊野三山和吉野3处宗教圣地(来源:作者自摄)

圣地或神圣景观是我们在世界各地可以观察到的、最古老的、自然与文化结合的类型之一。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神圣景观有多种类型,包括文化传统的见证、一种建筑类型的范例或与信仰有关的遗产地的范例,也可以是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一部分,被评估为具有超凡自然美的圣山。在日本,它可以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类型受到保护。在亚洲的语境下,神圣景观有时也包括在自然公园和自然风景区中。

纪伊山地的圣地与参拜道于200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承认其文化景观的突出普遍价值,代表了神圣山林景观中神道教和佛教的相互融合。

3.2.3 实地调研3:灾害与韧性(2018年)

2018年,我们以“灾害与韧性”的为主题,造访了受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影响的日本北部的平泉(世界文化遗产)和三陆复兴国家公园(图3)。

图3 学员们造访平泉和三陆复兴国家公园(来源:作者自摄)

灾害和韧性也是自然与人类之间最古老的关系类型,然而这一主题往往着重于灾害对文化遗产的影响,而忽视了《世界遗产公约》中人与环境互动的层面。

学员们参观了受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影响的日本北部地区,了解了遗产管理者和社区是如何应对地震和海啸,并提高抗灾能力的。

平泉——象征着佛教净土的庙宇、园林与考古遗址,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幸运的是,中尊寺和毛越寺的建筑没有受到地震的严重破坏,使学员们可以了解毛越寺花园中进行的倾斜岩石的小规模修复工作。

学员们到达2011年受海啸影响严重的沿海地区南三陆町,了解社区对于提高抗灾能力的重要性。在计划修复这座小镇的过程中,小镇居民在神社中举行集会,讨论如何在提高抗灾能力的同时保留志津川湾的自然环境。当地渔民决定:通过减少牡蛎养殖筏子的数量、改善牡蛎的质量和海湾的环境。他们在2016年获得了水产养殖ASC认证,并作为水鸟栖息地在2018年被认定为《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中的拉姆萨尔湿地之一。

为了援助沿海地区的恢复工作,日本环境省于2015年宣布建立三陆复兴国立公园,将现有的陆中海岸国立公园从北到南扩大,并将从青森县到福岛县的所有沿海地区用900 km的步行道连接起来,将其命名为“陆奥潮风长距离步道”,它既可以改善公园游客的交通,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作为海啸疏散路线使用。

3.2.4 实地调研4:自然与文化双遗产(2019年)

2019年,我们以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为主题,带领学员们参观了富士山(图4)。富士山于2013年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将其命名为“富士山——信仰的对象与艺术的源泉”。虽然富士山并非双遗产,但其一半的属性是自然属性,比如火山、溶岩洞穴、熔岩树型、瀑布、泉水、湖沼和海岸线。根据日本《文化遗产保护法》,富士山及其周围的湖泊被认定为“特别名胜”,位于富士山山麓的神社被指定为“特别史迹”,而富士山和周围的湖泊同时也是环境省规定的富士箱根伊豆国立公园的一部分。

图4 学员们参观富士山(来源:作者自摄)

学员们参观了富士山的自然和文化遗址,了解了与富士山相关的自然和文化管理部门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山梨县富士山科学研究所、环境省生物多样性中心、山梨县富士山世界遗产中心和静冈县富士山世界遗产中心。

在《文化遗产保护法》和《自然公园法》的双重管理下,复杂的分区系统被引入以保护富士山的景观,同时,山梨县县令也起到了控制在富士山缓冲区和过渡区的开发活动的作用。《世界遗产公约》对圣地的认可,提示我们为游人提供解释的重要性,以便恰当地管理朝圣路线。

3.3 模块3:理论与实践的回顾

实地调研结束后,学员们被分成3~4组,讨论他们在实地调研中的体会,以及如何将这些经验运用到亚太地区遗产保护的自然与文化结合的概念当中。

通过利用遗产制图技术,学员们讨论了“各个遗产地的属性是什么”“这些遗产地的价值对于谁来说是重要的”“谁在管理这些遗产地的价值”“这些遗产地的价值与今年的自然与文化结合的主题(农业景观、神圣景观、灾害和韧性以及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有何联系”以及“你对改善管理和治理有何建议”等问题。

各小组都向其他小组展示了讨论结果。学员们认识到:当地社区在维护农业和神圣景观以及从灾害中恢复和提高抗灾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4 模块4:遗产保护中自然与文化的结合国际研讨会(2016—2019年)

作为筑波会议/筑波全球科学周的一部分,我们在2016—2019年的4年间举办了“遗产保护中自然与文化的结合国际研讨会”(图5)。

图5 2016—2019年举办的“遗产保护中自然与文化的结合国际研讨会”(来源:作者自摄)

2016年,第一届研讨会以“遗产保护和农业景观中的自然与文化的结合”为题举行。UNESCO世界遗产中心主任Mechtild Rössler博士和IUCN世界遗产项目主任Tim Badman先生分别做了题为“《世界遗产公约》中自然与文化的结合”和“结合实践,结合自然与文化”的主题发言。ICCROM原项目主任Gamini Wijesurya博士、ICOMOS澳大利亚分会的Kristal Buckley女士和IUCN WCPA保 护景观专家组主席Jessica Brown女士分别就以人为本的方法论、生物文化概念和景观的管理做了发言[1]。

2017年,第二届研讨会以“遗产保护中自然与文化的结合:神圣景观”为题举行。UNESCO自然科学部原主任Thomas Schaaf博士、IUCN世界遗产项目主任Tim Badman先生、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名誉教授铃木正崇和马来西亚科技大学教授Amran Hamzah分别就多重国际指定区域(MIDAs)、世界遗产领导计划、山地宗教和自然崇拜以及亚洲神山哲学做了主题发言[2]。

2018年,第三届研讨会以“遗产保护中自然与文化的结合:灾害与韧性”为主题举行。IUCN全球生态系统管理项目主任Radhika Murti女士和ICOMOS副主席Rohit Jigyasu博士分别就“基于自然的抗灾解决方案”和“降低灾害风险与建设文化遗产的抗灾能力”做了主题发言[3]。

2019年,第四届研讨会以“遗产保护中自然与文化的结合: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为题进行了讨论。UNESCO世界遗产中心主任Mechtild Rössler博士和ICCROM总干事Webber Ndoro博士分别就“世界遗产名录申报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挑战”和“非洲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中的自然与文化的结合”发表了主题演讲[4]。

4 结束语

在以上一系列的研讨会中,与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相互联系的4个主题——农业景观、神圣景观、灾害与韧性以及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得到了发散性的讨论,属于探索性的研讨会。

日本的经验和学员们的案例研究表明,自然和文化在现场层面上是相互关联的,其隔阂存在于机构和行政层面;而在地方管理者的日常管理中,自然和文化之间是没有被分割开的。

同时,遗产专业人员最需要的技能是基于思想开放和尊重多样性,这需要通过学习和了解亚太地区的语言多样性来加以培养。

致谢:衷心感谢UNESCO世界遗产中心Mechtild Rössler博士、原UNESCO自然科学部主任Thomas Schaaf博士、ICCROM总干事Webber Ndoro博士、ICCROM项目主席Joseph King先生、原ICCROM项目经理Gamini Wijesurya博士、IUCN世界遗产项目主任Tim Badman先生、ICUN全球生态系统管理项目主任Radhika Murti女士、IUCN WCPA文化与精神价值专家组联合主席Edwin Bernbaum博士、IUCN受保护景观专家组主席Jessica Brown女士、ICOMOS副主席Rohit Jigyasu博士和ICOMOS澳大利亚的Kristal Buckley女士、马来西亚科技大学Amran Hamzah教授、日本庆应义塾大学铃木正崇教授、日本文化厅下久美子女史、日本环境省奥田直久局和野隆宏先生对本次研讨会和国际座谈会的贡献。同时也感谢自然保护证书项目(Nature Conservation Certificate Programme)研究协调员须田真依子女士、项目助理八十岛千登势女士和远藤响子女士对研讨会的协助与筹备,以及Imme Arche Hüttman博士和Claudia Hatsumi Uribe Chinen女士为筹备研讨会和编辑研讨会记录所做的努力。感谢袁星雅女士将本文翻译为中文。

猜你喜欢
富士山遗产地世界遗产
中国七地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
日本警察厅认真备战富士山喷发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温暖的富士山
富士山今夏“封山”
什么是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