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例犬椎间盘疾病的MRI诊断及手术治疗

2022-09-06 06:58马琳珊吴礼平姚大伟杨德吉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7期
关键词:患犬横断面椎板

马琳珊,吴礼平,姚大伟,杨德吉⋆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712199;2. 南京农业大学 210095)

椎间盘疾病(Intervertebral disc disease, IVDD)又称椎间盘突出,是指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髓,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临床上以疼痛、共济失调、麻木、运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的麻痹为特征。常规体格检查和X光平片检查诊断较难,常延误治疗。磁共振成像(MRI)可从任意平面清晰地显示椎管内外组织成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所提供的信息比较全面详细,可以有效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本文介绍8例IVDD患犬的MRI图像特点,手术治疗方法与预后,为今后IVDD的诊治提供参考。

1 病例信息

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收治经MRI扫描确诊的IVDD患犬共15只,其中,手术治疗8只。对患犬均进行了常规体格检查、血细胞计数、血气分析、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检查、血压测量和神经学检查,基本病历资料详见表1。5只犬的白细胞数目升高,4只有血液肌酐数目升高的现象,白细胞数目升高表明体内存在炎症反应,肌酐数目升高可能与肌肉损伤有关。综合分析其他血液检查指标缺乏相关性和临床意义。犬椎间盘功能障碍分级标准见表2[2]。

表1 8例IVDD患犬基本病历资料

号品种性别编(岁) 临床症状 神经学检查 功能障碍分级年龄MRI病变定位4博美 雄 7 3日前摔伤,后截瘫脊髓反射减弱。 3 T13-L1椎间盘突出。5泰迪雄 2前一天跳高处时受伤,站立不稳,无法行走觉存在 4 T12-13椎间盘突出两后肢深部痛6博美雄 3前一天开始站立、行走困难,今晨完全无法站立射消失 4 L2-L3椎间盘突出两后肢本体反7 可卡 雄 2 今晨突然后肢不能行走两后肢本体反射消失,深部痛觉存在。4 T13-L1椎间盘突出8泰迪 雌 4 3日前出现不明疼痛,食欲下降。今天痛感加强射减弱 4 T13-L1椎间盘突出左后肢本体反

表2 犬胸腰椎间盘疾病功能障碍分级标准

2 磁共振检查

8只患犬均按0.05 mg/kg肌肉注射阿托品作麻醉前给药;按0.8 mL/kg静脉推注丙泊酚诱导麻醉,观察舌脱出时,将头前伸,舌拉出,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内插管完毕,接通麻醉机,维持麻醉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应用美时PANION Pro 0.35 T动物专用MR扫描仪以及L-shaped coil线圈进行脊椎的横断面和矢状面扫描。

选取2例典型图像介绍如下。

2.1 3号犬磁共振扫查结果

T2WI扫描参数:TR=3 000 ms,TE=111 ms,矩阵=256×256。MRI检查结果见图1,图2。

图1为脊柱T2加权像矢状面,该图可见T10-T11椎间盘T2WI信号减低,向背侧隆起,挤压脊髓(箭头),提示椎间盘脱水、钙化变性,受压脊髓表现弥散T2高信号。图2为T10~T11的T2WI横断面,可见椎间盘低信号,向背侧膨出,脊髓腹侧受压变形,呈高信号。

图1 T2WI矢状面

图2 T2WI横断面

2.2 5号犬磁共振扫查结果

T2WI扫描参数:TR=3000ms,TE=95ms,矩阵=256×256。MRI检查结果见图3,图4。

图3为脊柱T2加权像矢状面,该图可见T12~T13椎间盘T2WI信号稍减低,向背侧突出,提示椎间盘变性,压迫脊髓(箭头处)。图4为T12~T13脊椎T2加权横断面,可见T2WI信号减低,髓核突出于纤维环外,向背侧突出,挤压脊髓,使脊髓信号增强(箭头处)。

图3 T2WI矢状面

图4 T2WI横断面

3 手术治疗

对于确诊IVDD的病例,根据病变所在位置选择行半椎板切除术或背侧椎板切除术治疗。前者用于椎间盘病变压迫脊髓偏侧,后者用于病变压迫椎管腹侧和背侧,切除半椎体无法取出时。

3.1 半椎板切除术

麻醉方式同MRI检查,使用芬太尼以5µg/(Kg·h)的速度进行静脉恒速输注镇痛,将动物俯卧保定,以手术部位为中心的头侧和尾侧各5个椎骨左右的范围内剃毛和消毒后铺手术创巾。在背侧正中做切口,暴露以病变部位为中心的前后2个椎骨。用骨膜剥离器或小的骨凿伸到患病椎骨骨膜下将轴上肌从背侧棘突、椎板、关节面和椎弓根上剥离至副突。肌肉剥离后,用骨钻切除患病椎间隙的关节突、背侧棘突基部、副突腹侧、前后脊椎的关节面,暴露一长方形区域。进入椎管后,可以看到突出的椎间盘物质,用小型手术镊夹取,或用牙科调拌刀在团块处反复修剪切除。剥离期间要小心保护脊髓、神经根和静脉窦。椎间盘物质去除后,在皮下取部分脂肪组织,或使用明胶海绵附着于椎板切除部位的脊髓上,以防止肌肉和脊髓的粘连。常规闭合创口。

3.2 背侧椎板切除术

该术式与半椎板切除术相比,暴露椎管更充分,适用于椎间盘物质压迫腹侧或背侧。与半椎板切除术类似,分离肌肉后,暴露棘突,用咬骨钳切除背侧棘突至背侧椎板水平位置。用球钻削除椎板,用手术刀锐性切除椎弓间韧带,直至暴露椎管和脊髓。之后切除椎间盘物质,方法与上述相同。

术后应住院限制运动1~2周,使用抗菌消炎消肿药物,对于站立困难的病例,可以配合高压氧治疗、电针疗法以及按摩复健。

4 讨论

IVDD是犬在临床上常见的脊髓疾病,由汉森将IVDD分为汉森I型突出和汉森II型突出。汉森I型IVDD,即急性椎间盘破裂,是当大量椎间盘物质(髓核)通过纤维环疝出,进入椎管,造成脊髓挫伤或压迫。这种类型的椎间盘病变在小型犬更常见,如腊肠犬、玩具贵宾犬、北京犬、威尔士柯基犬和可卡犬[3]。而当纤维环部分破裂时,少量髓核突出进入纤维环,并伴有纤维变性反应,引起椎间盘背侧面圆形屋顶状膨出进入椎管,这种称为汉森II型IVDD,最常见于老龄化过程中的大型犬,特别是德国牧羊犬和杜宾犬,也偶见于小型犬[3]。犬IVDD有一定的品种好发性,在软骨发育不良品种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如腊肠、比格、贵宾、京巴犬等,多发于颈椎和胸腰段[4],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脊柱疼痛、急性瘫痪和进行性轻瘫。

IVDD的诊断除常规问诊、体征检查之外,还需要利用影像学手段进行确诊。常规的X线平片只能辨认出椎间隙的变化,诊出率有限。如果使用脊髓造影,会增加诊断准确性,但由于侵入性诊断,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IVDD的诊断主要依赖于高级影像学,即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MRI。与CT相比,MRI时间虽然较长,但能从矢状面、横断面和冠状面多个层面成像,清楚显示突出的髓核、纤维环破裂以及与神经根、硬膜囊的关系,腰椎管有无狭窄[5,6],利用MRI多序列和全方位的成像效果,可以有效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7]。

椎间盘由纤维环、软骨终板和髓核构成。正常髓核、纤维环内侧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纤维环外侧、后纵韧带T1WI、T2WI均呈低信号。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发生变性,髓核脱水、碎裂、钙化,椎间盘变薄并向椎体周围膨出,超出椎体边缘,造成椎间盘膨出,在椎间盘膨出的MRI图像中,椎间盘在T2WI上呈中、低信号,横断面纤维环向背侧隆起,压迫脊髓。椎间盘突出是由纤维环破裂所致,MRI表现为椎间盘后缘呈舌样、半球状突出,硬膜外脂肪受压、变性或消失,脊髓水肿呈T1、T2高信号[8]。

治疗IVDD有非手术和手术两种方法,可以根据动物有无神经性缺陷和主人的意愿进行选择。对肢体不能自主运动(4级和5级IVDD)的犬,应仔细评估是否能有意识地感知深部痛觉。无论何时,当动物完全瘫痪超过48h,不管采取何种治疗,预后都不良,短时间(< 48h)丧失深部痛觉的犬,预后谨慎,但有近50%的犬可能恢复,并能自主运动。推荐手术减压[2]。对于胸腰部IVDD,手术减压可以选择偏侧椎板切除术和椎间盘开窗术,偏侧椎板切除术用于椎间盘物质的取出,同时,对其他好发部位实施椎间盘开窗术可降低复发率[9],但会造成椎体间力学强度下降[10],因此需要注意适用对象。术后1~2周,应住院进行笼内限制活动,对于站立困难的病例,可以辅助电针疗法和康复治疗。

本文中8只IVDD患犬,经手术治疗后,6只犬完全恢复,2只犬预后谨慎。预后谨慎的犬为1号犬和3号犬。1号犬手术前尾部已疼痛数日,可能存在神经坏死现象,错过早期手术治疗时机。3号犬神经学检查时两后肢深部疼痛已经消失,大小便失禁,属5级IVDD。两只患犬术后不能站立行走,分别于术后23d和90d可重新站立,但至今仍不能行走。提示IVDD预后情况与病程长短、神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病程越短、神经损伤越轻微、预后越好。所以,在发现患犬可能存在椎间盘病变时,应及时进行诊断确诊,如果需要手术,应尽快手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其他6只犬,5只均在术后两周内即恢复正常运动,而4号犬在行半椎板切除术后,配合电针疗法和复健训练在1个月后才重新恢复正常站立行走。因此在治疗IVDD病例时应不拘泥于单一的手术治疗,可以配合其他疗法,预后可能会更好。

猜你喜欢
患犬横断面椎板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犬多发性神经炎的诊疗1例
基于振动信号融合的手术机器人椎板磨削剩余厚度识别
关于犬眼虫病诊治的探讨
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犬急性出血性肠胃炎诊治
犬慢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观察
青中年血透患者低社会支持度横断面分析
城市道路的横断面设计论述
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