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明珠
——读《敦煌莫高窟艺术》

2022-09-08 02:17于嗣立
青春期健康 2022年17期
关键词:莫高窟壁画敦煌

文/于嗣立

基本信息

书名:《敦煌莫高窟艺术》

作者:常书鸿

ISBN:978-7-5726-0029-6

装帧:精装

页数:200 页

定价:84 元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年6 月

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有一颗举世闻名的文化明珠——莫高窟。这座宝窟尘封数百年又重新面世后,带给世人的是无尽的文化狂欢,以及深刻的历史沉思。

翻开历史的书页,丝绸之路无疑是古代文化交流中最鲜亮的那一抹刻痕,它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万里之行的起点,途经甘肃、新疆等省份,穿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地中海各国,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沟通。在这样的背景孕育下,莫高窟应运而生。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兴建,形成了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 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 415 尊。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1528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 年)平定新疆。雍正元年(1723 年)在敦煌设沙州所,三年后(1725 年)改为沙州卫,并从甘肃各州移民敦煌屯田,重修沙州城。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改沙州卫为敦煌县,敦煌经济开始恢复,莫高窟开始为人们所注意。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道士王圆箓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但在晚清政府无能,西方列强侵略的大历史背景之下,藏经洞文物大批流失,这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正是这一掠夺、破坏事件的主要行为人。

其中,法人伯希和是名精通汉学的考古学家,他在得知莫高窟发现古代写本的消息后,立即前往敦煌,并在其中拣选了3 个星期。以他本人的话来说,“(他)不单接触了每一份文稿,而且还翻阅了每一张纸片”“洞中卷本未经余目而弃置者,余敢说绝其无有”。也正因为如此,他盗走的经卷是最有价值的与其中的精华所在。伯希和还与1923 年到来的哈佛大学兰登·华尔纳先后利用胶布粘取了大批有价值的壁画。

本书的主编常沙娜在开篇的代序中也提到了这一人物:“父亲经常说,自从他在巴黎塞纳河畔的书摊上见到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他后来的命运,也包括我们全家的生活,都与敦煌紧紧相连,并结下了不解之缘。”常沙娜作为本书作者的女儿,这样的叙述无疑是信实的。

尽管敦煌莫高窟的经卷、壁画等宝藏的损毁、流失业已无法挽回,但其内所留存的仍不失其珍贵性。也正因为如此,本书刊载的与敦煌艺术相关的照片、图片等,仍鲜明而有爆发力地向我们展露了那个艺术鼎盛时期深藏于艺术家以及人们内心深处的活力,更向我们传达了汉唐盛世颇具魅力的人文精神。正如作者常书鸿所说:“敦煌艺术是一部活的艺术史,一座丰富的美术馆,蕴藏着中国艺术全盛时期的无数杰作。”

若你没有空闲亲身去往敦煌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碰撞,那不妨来读读这本书吧,相信它带给你的不仅仅是艺术上的感触,更有对历史的沉思。

猜你喜欢
莫高窟壁画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莫高窟晚唐经变画乐器内容比较研究——以第18、12窟与第85窟为例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人间艺术长廊:敦煌莫高窟
“飞蛾”修复壁画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