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供应链渠道研究

2022-09-14 07:33赵文德
物流技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渠道

赵文德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

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有利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农业发展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乡村振兴需要农村产业兴旺来驱动,也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离不开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农产品作为一种普遍的乡村内生资源,理应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而我国农产品的流通存在运输成本、储存加工保鲜成本、流通中介费用偏高、质量不高等问题,其中我国农产品流通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40%左右,其中鲜活产品及果蔬产品要占60%以上,而国外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

农产品供应链联结着生产和经营两端,是农业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但农产品供应链本身具有链条长、生产分散、信息多源异构等特点,构建高效、绿色、低成本的农产品供应链渠道是加强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掌控能力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的关键。

1 文献综述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主要概括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不仅仅是对过往政策的延续,同时也是超越和升华。这关系到农村的现代化和城乡差距的进一步缩小。近年来,数字农业、数字供应链等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对于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重要意义。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要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农业绿色发展、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加强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掌控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产业合理分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上升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农产品的交易同样也是农产品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为通过供应链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易情况和网络关系共享,有助于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我国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主要包括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企业为核心的流通渠道,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的滞后,农产品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基础薄弱等现状,加上农产品供应链本身具有链条长、生产分散、信息多源异构等特点,导致农产品流通存在集约化程度低、需求响应性差、供需信息不透明等问题,严重影响农产品的整体流通和追溯效率。随着供应链相关领域的深度发展,“平台化+互联网化”已经成为农产品供应链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德勤的研究报告显示,有80%的企业认为,供应链的数字化将在未来5年成为主导,16%的企业认为数字供应链已经深度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渠道的建设是连通生产和消费的重要载体和纽带,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基础。农产品电商和农产品物流已经成为农产品供应链上众多环节中的两个核心环节;而高效便捷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包括了物流网络节点、物流共同配送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由于农产品本身具有鲜活性、多样性、易腐性等特点,农产品冷链成为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大力发展以冷链物流为重点的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迫在眉睫,通过“城市大库”“个人微库”“政府+企业+第三方平台”等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农产品冷链问题。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渠道的建设有利于农产品企业之间加强相互信任,实时掌握供应链的供需状况,从而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绩效。由于目前农产品流通中存在上下游用户缺乏信任、信息不对称严重、信息安全难以保障、协调效率低、质量安全追溯难等问题,而区块链技术基于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关键技术,具有去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可追溯、高可用等特点,这些技术特征与农产品流通需求之间存在多重耦合,既可以提供上下游企业间的金融服务、信息共享,又可以保障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可用来解决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交易安全、物流监控、产品溯源、农业融资等多方面的需求痛点。因此,区块链技术与农产品追溯相结合,能做到分散资源集中管理、集中资源分散服务,为解决目前传统追溯体系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构建以“大数据+农产品物流平台+智慧物流生态圈”为核心的物流管理机制,结合云计算技术,打造农产品供给云、终端零售云、农产品需求云以及物流云等为解决农产品物流渠道和农产品信息渠道问题提供了重要路径,同时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农产品生产及流通中存在的主体分散、实力弱小、市场秩序混乱、供应链断裂等问题。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渠道可以从农业供应链金融着手,该渠道的建设能够有效缓解农村金融抑制和农户信贷约束等问题。供应链金融的概念最早由国外学者Timme提出,供应链发展有赖于供应链金融服务,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也离不开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而且,农产品供应链所存在的仓储运输痛点、批发零售商痛点、银行授信痛点要求农业供应链金融进行全面创新;农业供应链金融可从上游农资供应商、核心企业动产质押、下游经销商订单式农业三个维度落地,农业供应链金融也可以借鉴产业互联网思维,整合农业供应链金融“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打造电商交易中心、物流仓储中心、信用管理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等四大中心,从而形成核心功能圈。在数字化发展背景下,农业融资区块链,其基于智能合约的融资征信与自动履约功能可有效满足农业融资需求,降低征信成本。

综上,从农产品供应链渠道的研究现状来看,大多数的文献集中在农产品供应链的界定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或单独围绕农产品供应链某个环节进行研究,对于直接研究农产品供应链渠道的文献较少,同时对于实证案例落地的文献也相对缺乏。本文在国内外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广州为实证案例抓手,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广州应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供应链渠道。

2 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供应链

“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与分工的重要空间载体。物流是粤港澳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于发挥大湾区龙头和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虽然粤港澳大湾区在物流行业投入很大,在量上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但物流行业对经济发展影响力不足,贡献率低,尤其是在农产品供应链的建设和发展上。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第4个大湾区,农产品供应链及质量安全体系经过多年发展,仍然存在问题。供应链链条过长,环节多;消费终端价格居高不下、品种不丰富;农产品缺少响亮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不统一,存在信息“孤岛”;无法追溯农产品来源及查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虽然内地农产品供应港澳地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历经数十年发展,内地供应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也形成了完备的供给体系,但基地建设模式之间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别。赵珊珊,等基于供应链视角,梳理出新疆果蔬农产品出口物流的四种模式:供应链断点式、供应链分割式、供应链跨境一站式、供应链内涵式。王萍,等以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模式为切入点,构建了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生态供应链模型。于海龙,等从供应链的视角对比分析了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围绕环节多、链条长的流通难题提出了创新型短链模式。

《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建设农业人工智能装备研究中心,打造10个粤港澳大湾区无人农场,建设5G智慧农业试验区、科创园。

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广东“菜篮子”坚持一个平台促流通、一个标准供市场、一个体系做保障,从收获蔬菜至抵达香港市场,整个时长不超过30h。通过搭建农产品交易结算平台提升流通速度,借助大企业,如京东集团的物流、大数据等优势,帮助基地产品上线运营。例如,深圳基地发展模式主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建立“基地+企业+标准化”的监管体系,积极打造“圳品”城市品牌。

3 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供应链渠道

3.1 建设背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粤港澳食品安全合作,提升区域食品安全保障水平,高水平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关于农业发展的政策与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具有较好的契合性。

3.2 建设基础

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核心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也是大湾区联系内地、辐射内地重要的桥梁和纽带,无论是区域方位、交通条件,还是产业基础,都为打造大湾区绿色农产品基地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广州历来十分重视“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建设,积极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努力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0年广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97.61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创26年来新高;粮食产量14.22万t,比上年增长7.7%;蔬菜产量403.82万t,比上年增长4.8%;园林水果产量79.25万t,增长23.3%,其中荔枝产量10.12万t,增长150%;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15个,居全省第一。与此同时,农业高质量的发展增强了广州“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的市场供应和保障能力。

广州农产品资源丰富,涵盖蔬菜、水果、大米、海鲜、花卉等众多品种。每个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品牌,例如从化柑橘、荔枝蜜,增城丝苗米、荔枝、番石榴等。与此同时,广州农产品的生产供应能力突出,拥有一批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优秀的农产品企业,例如白云山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广州粤恒丰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广东新供销天润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国联水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东从玉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农产品企业。

3.3 建设思路

供应链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在供应链渠道中存在几种物质或非物质形式的运动“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这也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从供应链的流程来看,整个链条包含了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最终的用户;从流向来看,物流是从供应商流向最终用户,资金流是从最终用户流向供应商,信息流则是双向流通。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供应链流程

农产品供应链是指农产品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农产品供应链渠道建设应当从运作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链条、全流程、全周期规划。具体来说,从纵向来看,我们将农产品供应链分为产前阶段、产中阶段和产后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涉及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从横向来看,每个阶段都会有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用户等参与主体,同样也会涉及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基于全链条、全流程、全周期的规划思路,农产品供应链渠道的设计需要以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核心,从而形成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渠道、农产品供应链资金渠道、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渠道等三渠道融合创新的模式,具体见表1。

表1 农产品供应链渠道设计思路

3.4 建设模式

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供应链渠道主要从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渠道、农产品供应链资金渠道、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渠道出发,形成三渠道相融合的发展模式。其中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渠道是运作体系,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流通;农产品供应链资金渠道是保障体系,实现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过程中的资金保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渠道是服务体系,实现农产品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信息透明化和流畅化,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农产品供应链三渠道

3.4.1 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渠道。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渠道作为运作体系,基于“服务+技术+布局”的建设思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物流网络通道。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渠道中的“服务”是核心,特别是农产品物流的服务模式,通过构建1+N综合物流服务模式,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上不同利益主体的互相协同,其中“1”是指农户,“N”是指其他的供应链主体,例如“农户+龙头企业+基地”服务模式、“农户+合作社+超市”服务模式。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渠道中的“技术”是关键,农产品本身具有鲜活、易腐、不易保存的特点,而农产品的质量关乎农产品安全和农产品的品牌推广,以冷链技术为突破点,通过构建e冷链双向物流体系实现农产品绿色流通。其中“e”强调了冷链的智能化,实时监控农产品的健康状态,并提供及时的温控调整;“双向”则更多强调了城市和农村,形成城乡双向流通体系。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渠道中的“布局”是基础,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农业资源和农业市场的发展现状,确定“1+5+3物流网络布局”。其中“1”是指广州,以广州为核心,充分发挥广州的经济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5”是指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形成二级物流中心,协同一级物流中心;“3”是指惠州、肇庆、江门,形成三级物流中心,协同二级物流中心和一级物流中心。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流通全面覆盖,提升农产品物流整体服务质量,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渠道

3.4.2 农产品供应链资金渠道。农产品供应链资金渠道作为保障体系,基于“普惠+安全+高效”的建设思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普惠安全资金通道。现有的农产品供应链资金渠道存在模式单一、资金周转率低下、融资成本高、融资效率低等问题。由于农产品本身的生产周期长,包括产前阶段、产中阶段和产后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提供安全高效的全流程、全链条、全周期的资金保障就成为关键问题。目前国内存在一些发展较好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案例,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蔗糖产业、山东得利斯畜牧科技公司基于生猪供应链的“企业+担保公司+农户”供应链金融模式。农产品供应链资金渠道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特性,例如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农民主体的属性,例如农民风险意识不足、数字金融素养不高等;农业金融的特征,例如需求数额小、周期短、分散化等。为此,如何让农民更加普惠、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实现农业资金的保障是农产品供应链资金渠道建设的焦点。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农业资本要素补偿的重要来源,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农业普惠金融具有小额、易得、快捷、包容等特征,能够很好的契合农民在农产品采购、生产、流通、销售等诸多环节的资金需求,可以让农民以更加低廉的成本获得农业资金的保障。农业大数据和农业云链金融可以在普惠的基础上保障农业资金的高效,克服由于农产品供应链环节众多、利益主体复杂,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孤岛等,最终使得农业资金难以及时、高效的到达农业生产主体的问题。农业大数据将需求端数据和供给端数据进行有效对接,结合农业云链金融的分析处理,能够有效破除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在农产品的产前阶段、产中阶段、产后阶段提供高效的资金保障。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兴应用模式,在技术特性的层面上,具有去中心化、数据防篡改、可追溯、一致性等特点,多方参与者可以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共享。区块链与农业产业链融合可通过信息共享机制、风险管控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有效解决农业产业链存在的主体合作不稳定、利益分配不均衡、信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从而提高农产品供应链资金渠道的安全性。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农产品供应链资金渠道

3.4.3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渠道。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渠道作为服务体系,基于“五力协同+四位一体”的建设思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信息网络平台。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渠道更多是从供应链的流程及业务系统出发,提出基于智慧网络的综合信息平台,本文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智库信息”,从而形成“业务信息”+“智库信息”相互协同的综合智慧供应链信息网络平台。“智库信息”是由政府、企业、农协、学校、研究所等“五力”所构成,能够为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提供科学的决策,保障信息和政策的有效性。从广州的建设角度出发,“政府”包括广州市政府、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等,“企业”包括广东新供销天润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大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农协”包括广州市农业电子商务协会、广州农业龙头企业协会等,“学校”包括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研究所”包括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业务信息”是由电商订单系统、物流资源系统、安全溯源系统、金融风险系统等“四位一体”所构成,主要目标是保障农产品供应链中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无阻地流动,实现供应链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电商订单系统主要从商流出发,对线下门店、网络平台、APP终端、社交平台、直播平台、自媒体平台等多个渠道的订单信息进行采集和整合,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商流的掌握。物流资源系统主要是从物流出发,将农产品产前的采购,农产品产中的生产、加工,农产品产后的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和打包,保障农产品物流通畅。安全溯源系统主要是从信息流出发,实施农产品扫码(或验卡)交易,如实采集追溯信息,实现信息流和实物流同步运转,构建从产地到市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保障农产品“舌尖上的安全”。金融风险系统主要是从资金流出发,实时监控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资金流通,保障农产品供应链资金的安全和高效,构建风险防御系统,及时防范和化解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具体如图5所示。

图5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渠道

4 结语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渠道为研究对象,以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供应链渠道为抓手,在国内外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农业发展背景,提出了基于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渠道相融合的建设思路,构建了基于运作体系、保障体系、服务体系的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物流渠道、港澳大湾区农产品普惠安全资金渠道、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信息渠道,为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生产供应提供了标准,为广州农产品走出去及特色品牌的建设提供了路径。基于此,本文得到如下启示:

(1)农产品供应链渠道的建设离不开产业振兴扶持,特别是特色农业产业振兴。应充分发挥农村土地资源优势,结合城市市场资源优势,出台因地制宜的产业振兴政策,创新探索订制农业、共享农业等农业新业态,让农产品供应链实现产、供、销无缝连接。

(2)农产品供应链渠道的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例如“农产品互联网+冷链配送技术体系”可以实现农产品绿色高质量流通,“农业+5G”可以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渠道的高效传输,“农业+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农产品供应链资金渠道的风险防控,“农业+直播带货”可以推动消费升级,解决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问题。

(3)农产品供应链渠道的建设离不开人才的保障。应结合乡村振兴的背景,鼓励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支持“菜篮子”“米袋子”等工程建设,推动农产品供应链渠道建设有效落地。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渠道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大湾区地产新定位
融入大湾区
解码粤港澳大湾区
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了“计划表”
大湾区提速
新机遇,新飞越
大湾石的鉴赏与收藏
我也来做中考题
沟通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