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航空物流人才培养的“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思政建设

2022-09-14 07:47祁宁马佳赵榕
物流技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库存航空思政

祁宁,马佳,赵榕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1)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的显性教育。而专业课则是把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环节等全过程的润物无声的隐形教育,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和培养目标,深入挖掘专业理论体系中的思政元素,从专业发展历程、国家及地区发展、文化、历史等视角细化课程设置,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协调同步。

航空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纲要》提出,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提高网络效应和运营效率。长期以来,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存在着重客运轻货运的现象。目前,机场智慧化传送带、自动化仓库系统等货运基础建设相对落后,货机数量及储运智慧化水平偏弱,熟悉航空物流服务组织相关业务及相关知识的航空物流专业化人才极度缺乏。

航空物流专业人才缺乏。2021年全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共483所,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112所,其他物流工程技术、铁路物流管理等物流相关职业院校124所,培养了大量的物流人才。但其中面向航空物流领域培养专门人才的本科院校仅有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西安航空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几所,人才供应不足。另外,航空物流具有理论知识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需要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设计实现物流专业的价值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一体化。

本文以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仓储与库存管理”为研究对象,围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立该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构建课程的多目标体系,剖析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建立以思政元素为核心、以航空货运和航空制造物流为两条线、以多目标体系为牵引的课程体系,提升航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 “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思政基本策略

“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该专业是具有航空特色的物流专业,以培养掌握航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精通航空物流业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本文面向专业培养目标,基于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构建以“一个核心,两条线,三个能力”为基本策略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1.1 以思政元素挖掘为核心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由此可知,挖掘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的核心,且思政元素的挖掘取决于多种元素,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在不同时代背景下都蕴含不同思政元素。

在“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要以“立德树人、思政育人”为宗旨,将航空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通过航空物流与交通强国的关系、与航空报国的关系、与航空制造强国的关系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专业使命感,启迪学生对如何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的思考。

在“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要注重案例素材的挖掘,通过对案例素材的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民航货运及航空制造物流中的仓储管理案例分析引发学生对管理方法的创新性思考,培养创新思维。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管理案例将职业素养深植于学生的心底。

1.2 以航空货运物流、航空制造业生产物流为课程两条主线

航空物流从广义上讲应分为运输与生产两方面。“仓储与库存管理”航空特色课程以航空货运和航空制造业生产为两条背景线,讲述仓储业的发展历程、仓储规划、仓储作业、仓储设备、库存控制等理论知识。

在航空货运背景下,结合理论知识和思政案例素材,提出航空货运中仓储的类型及发展、航空仓储规划的特殊性、飞机腹仓作业优化问题、机场货运智慧化作业、传输带等自动化设备的发展等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系统化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在航空制造业生产物流背景下,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航空工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将航空报国思想融入课程内容中。航空制造业是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国家技术、经济、国防和现代工业综合实力的工业技术。我国航空制造现已基本建立了专业门类齐全、科研、试验及生产相配套的航空制造业体系。航空制造业生产物流虽然是航空制造业的辅助性环节,但其贯串航空制造的全过程,其专业化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航空制造的运作效率和质量。因此,通过对航材及飞机部件的仓储规划、高价值部件的特殊仓储条件及库存控制、非标准件的仓储作业设备等问题的探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参与国防建设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1.3 建立“价值、知识、能力”多目标体系

以思政为核心的高质量课程应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个目标合为一体,形成多目标体系,作为课程内容设计的根本。

具体地,“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应基于知识、能力、价值三方面的目标进行设计。原有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主要面向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目标,强调以思政为核心,在以航空货运物流和航空制造业生产物流为两条主线的课程思政策略下,应将原有目标体系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沿两个背景主线进行拓展,并融入价值目标,形成三位一体的多目标体系。表1为“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部分教学内容基于多目标体系对照。

表1 “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目标

2 “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依据前述课程思政基本策略,应面向人才培养的价值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吸收、价值形成、能力养成规律的教学过程。以符合专业特色的思政案例素材,即航空物流相关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将知识点与案例建立联系,并通过问题的逐步深入,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提升能力自信,并通过课后考核,巩固学习成果并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激发进一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表2以45分钟教学时长为例,将“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六个环节。

表2 “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框架

2.1 课前阶段

针对课前阶段中的两个环节制作辅助教学的雨课堂电子课件,各环节设置应充分体现思政目标及知识目标。

(1)思政目标环节。本环节将针对“仓储与库存管理”的每一课所涉及的思政元素进行案例导入,以视频、动画、图片及文本等形式制作电子课件,并在课前通过雨课堂发布给学生。

(2)知识目标环节。本环节将知识目标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案例设计,按理论提要设计电子教案,并在课前通过雨课堂向学生发布。

2.2 课中阶段

课中阶段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阶段,应依据不同章节的不同知识、价值、能力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1)课程导入。本环节将采用雨课堂的测试功能,设计不同类型的测试、投票等题目,并在课上通过雨课堂发布给学生。

(2)参与式学习环节。本环节将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交互式电子课件,并通过雨课堂实现教师在授课中与学生的实时互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保证课堂效果。

2.3 课后阶段

课后阶段应通过客观性问题考核知识目标的实现情况,采用半开放或开放式问题考核能力及价值目标的实现情况。同时,注重对课前、课中、课后考核环节的课程数据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不断调整后续教学设计。

(1)目标考核环节。本环节将采用雨课堂的测试功能,针对本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设计填空、选择或主观的测试题目,并在课上通过雨课堂发布给学生;通过雨课堂布置作业。

(2)总结环节。本环节将采集雨课堂的课前、课中及课后环节的课程数据,结合授课过程中的互动情况进行分析,并据此对下一次课程的前测内容进行调整。

3 “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组织

目前,学者们对课程思政研究虽逐渐深入,但其在课程实践中还属于起步阶段。一门优秀课程的思政设计,需要良好的教学组织的支撑。首先,设计和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师应能够深刻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内在联系,树立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模式、方法设计。其次,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多角度、多维度的教育环节的叠加、交融。加强专业思政、学科思政,能够为课程思政的设计及实施搭建平台、构建基础,避免离散化课程思政带来的目标孤岛。第三,课程思政应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和区域特色,将思政要素与专业深入融合,与区域产业发展目标相融合。以“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为例,课程的教学设计将航空物流融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中,并以辽宁航空工业的产业优势为切入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第四,队伍建设是课程思政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应与思政课教师展开合作,以便更加系统、精准地把握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防止照搬、硬套的问题;另一方面,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应与企业密切合作,以“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为例,课程聘请沈飞等企业人员担任外聘讲师,参与仓储作业、仓储规划等环节的教学设计,并讲授2-4学时课程内容,丰富课堂的同时,提升学生对行业的认同感。

猜你喜欢
库存航空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航空漫画
航空邮票:航空体育--滑翔
航空报国岁月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