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草高粱新品种晋生粱1 号选育报告

2022-09-16 08:33段国旗王玉斌楚建强樊芳芳平俊爱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区域试验科学院高粱

吕 娜,董 萍,段国旗,吕 鑫,牛 皓,王玉斌,楚建强,樊芳芳,巨 岚,平俊爱

(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 太谷 030600;2.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山西 晋中 030600;3.高粱遗传与种质创新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 晋中 030600))

高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等特性,有广泛的适应性,我国的主要产地在东北三省和山西省[1-2]。以前高粱籽粒主要作为食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粱的应用也更加广泛,更多的转变为酿造业、饲料加工业及新型再生能源产业的重要原料。近年来,山西省畜牧业蓬勃发展,饲用作物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对高粱品种的要求也更高,饲草新品种不断涌现[3-4],带动了草业和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广大农民积极种植优良饲用作物和牧草,助力养殖业的发展[5]。随着农区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培育适合于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饲用作物新品种实属必要[6]。为此,山西大学高粱研究所选育出了饲草高粱新品种晋生粱1 号,现报道如下。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母本A3SX-1A 为1996 年利用美国引进的A1保持系TX623B(配合力高,抗丝黑穗病能力较差)和CSAGRAINB(抗病性强,分蘖好)通过杂交选育的保持系,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不育系。父本晋光1R 为2007 年利用053423-2 与外引材料Ma-1 杂交,F1 自交后代经过短光照处理后连续选择而成。

1.2 选育过程

晋生粱1 号以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A3SX-1A 为母本,以晋光1R 为父本,于2014 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试验田组配而成,2014 年冬季在海南扩繁种子。2015 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试验田进行品鉴试验。2016 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梁研究所试验田进行品比试验,在10 个组合中表现优异。2017—2018 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辽宁省锦州市农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5 个试点连续2 a 参加全国高粱品种区域试验,同时进行品质分析、DUS检测等。2018 年同时在山西省山阴县进行小面积示范种植。

2 产量表现

2.1 品鉴试验

2015 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进行的品鉴试验中,晋生粱1 号平均折合产量94 538.0 kg/hm2,比对照品种海牛增产17.6%,居30 个参试品种(系)第1 位。

2.2 品比试验

2016 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进行的品比试验中,晋生粱1 号平均折合产量94 686.0 kg/hm2,比对照品种海牛增产18.3%,居5 个参试品种(系)第1 位。

2.3 区域试验

2017—2018 年参加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辽宁省锦州市农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5 个试点连续2 a 的全国高粱品种区域试验。其中晋生粱1 号2017 年平均折合产量94 686.3 kg/hm2,比对照品种海牛增产18.3%,居5 个参试品种(系)第1 位。2018 年平均折合产量94 242.3 kg/hm2,比对照品种海牛增产16.2%,居5 个参试品种(系)第1 位。2 a 平均折合产量94 464.3 kg/hm2,比对照品种海牛增产17.2%,2 a 5 个试点全部增产(表1)。

表1 2017—2018 年晋生粱1 号在全国高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结果

2.4 示范种植

2018 年在山西省山阴县进行生产示范,共种植450 hm2,平均产量108 000.0 kg/hm2。种植户普遍反映该品种前期发苗快、生育期长、生物产量高、抗逆性好,适宜当地种植,深受种植户欢迎。

3 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晋生粱1 号为一年生禾本科牧草,株高400 cm 左右,幼苗叶片紫色,芽鞘为绿色,叶片21~22 片。根系发达,蜡质叶脉。分蘖性好,分蘖数1.3 个,茎粗1.84 cm。在我国北方夏季长日照条件下可一直处于营养生长阶段,生长速度快,可一次性收获。

3.2 品质

2018 年经CVAS 饲料分析中国服务中心测定,晋生粱1 号干物质含量931.0 g/kg,粗蛋白含量69 g/kg,粗脂肪含量20.2 g/kg,含酸性洗涤纤维440 g/kg、中性洗涤纤维664 g/kg。

3.3 抗性

2019 年经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田间自然抗性鉴定,晋生粱1 号丝黑穗病自然发病率为0,表现高抗叶斑病(R,没有明显病害),高抗高粱蚜虫(R,单叶蚜量0)。

4 适种地区

适宜在山西晋中、甘肃张掖、辽宁锦州、辽宁朝阳、内蒙古赤峰地区种植。

5 繁育制种技术要点

双亲单独进行原种繁殖,以确保种子纯度。种子生产一般父、母本行比为1∶6 或2∶8。亲本繁殖与种子生产均需做好隔离,花期严格去杂去劣,防止生物学混杂。严把收获、脱粒质量关,防治机械混杂[7]。

6 栽培技术要点

晋生粱1 号对环境条件的需求与粒用高粱有不少共同点,因而在栽培技术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由于栽培目的不同,因此在栽培技术上也有许多独特之处。

6.1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晋生粱1 号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8~10 ℃,生产上把土表地温稳定在12 ℃作为适时播种的温度指标,北方地区以4 月下旬至5 月初播种为宜,播深2~3 cm,播量15.0 kg/hm2,留苗30 万株/hm2[8]。另外还要根据土地肥力条件确定留苗密度,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可适当加大密度,土壤肥力和水利条件差的地块密度应适当降低。

6.2 化学除草,播前施肥

一般使用化学除草剂去除杂草,可在播种后出苗前采用38%莠去津悬浮液除草剂3.0 kg/hm2兑水450 kg/hm2地表喷雾。播种前施复合肥(氮、磷、钾含量≥30%)750 kg/hm2、尿素225 kg/hm2。

6.3 病虫害防治

饲草高粱害虫主要是黏虫和蚜虫,防治方法应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优先采用农艺措施、物理措施、生物防治方法[9]。

6.4 一次收获,高产高效

可人工采收或机械采收。蜡熟末期是高粱籽粒中干物质含量达到最高值的时期,为人工收获的最佳时期。机械收获宜在高粱完熟期以后,建议在霜后叶片、茎秆干枯,籽粒含水量在200 g/kg以下时进行[10]。在北方长日照区域种植,一般应在9 月中、下旬收获,此时植株的生物产量达到较高值。

猜你喜欢
区域试验科学院高粱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高粱红了
金秋时节高粱红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一位科学院院士的文学人生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