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活动视角下的大学校园运动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2022-09-17 06:33张曦元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
建筑与文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服务设施大学校园体力

文/张曦元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副教授

唐少鹏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硕士研究生

引言

有效的体力活动可以帮助增强体质、降低患病风险、增强骨骼和肌肉、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也是环境促进健康的重要出发点[1,2]。但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使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全国各地发生的事情,在提供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使大学生逐渐养成了久坐、不爱运动等不良习惯,导致很多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亮起了红灯[3]。大量研究表明,适量的体力活动不但有利于提高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且能够有效地缓解压力水平,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状态[4]。

大学生进行休闲体力活动多是在大学校园的运动空间内开展的,大学校园内的运动空间是大学生进行日常活动的载体,因此通过规划设计校园运动空间的地理位置与内部要素来促进大学生进行体力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于是本研究打算从3 个方面开展校园运动空间与大学生的体力活动情况的研究:

(1)了解大学生个人属性与其体力活动水平的关系。

(2)弄清大学校园运动空间的到访距离对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

(3)弄清大学校园运动空间不同质量因子对大学生参加体力活动的重要程度。

1 研究方法

为了明确大学校园运动空间特征与大学生体力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促进大学生运动,本文以吉林长春的吉林建筑大学为例开展研究。首先,基于前期调研分析和综述国内外学者关于休闲开放空间对人群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确定大学校园运动空间的质量因子;其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大学生的体力活动特征和评价信息,量化分析所得到的问卷数据和评价信息,最终进行大学校园运动空间特征与大学生体力活动的分析。

1.1 体力活动水平衡量标准

为了获取大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本研究打算参考国际身体活动量表(IPAQ)对体力活动水平的量化标准[5]。通过询问受访者每周的身体活动的类型、频率、强度和时间的长短,来评价受访者每周的体力活动水平。

1.2 因子选取

校园运动空间的质量因子通过综述国内外学者关于开放空间对人群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6-8],借鉴与其直接相关的影响因素和笔者前期的实地调研,从空间的设计原则、空间的构成要素、空间的布局结构和空间的设施结构四个方面确定为安全性、可达性、空间布局、运动设施、服务设施、绿色景观、微气候等7 种类别,作为大学校园运动空间影响大学生体力活动的7 种质量因子。

1.3 研究对象

2022 年初,研究者在吉林建筑大学中招募志愿者,通过海报和公告宣传这项调查,并建立一个社交网络讨论组,以接触尽可能多的潜在参与者。要求所有招募者均为在校大学生,且第一次参加此类实验。最终招募到志愿者320 人,所有志愿者均为自愿。

1.4 问卷设计

问卷为自我设计,分为3 大板块。第1 板块为个人属性特征,包括身体健康状况、课余时间、学习压力等;第2 板块调查大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以及对大学校园不同运动空间的使用情况;第3 板块主要是大学生对校园内不同类型的运动空间的因子的评价。根据空间类型的不同,选择了五种典型的校园运动空间,分别是操场、球场、广场、庭院和校园绿道,受访者在量表中对不同运动空间中的各项影响因子进行重要性评价,评价内容为“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5 个等级。

2 结果与分析

最后总共收集到问卷320 份,通过SPSS 22.0 软件对问卷进行分析。筛选出无效问卷,最终收集到有效问卷294 份,有效问卷为91.87%。对问卷各量表进行信度效度检验来分析各量表的信效度。从表1 可以看出:本研究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79,说明量表的信度质量高。

表1 Cronbach's α 系数计算结果(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使用KMO 和Bartlett 检验进行效度验证,结果显示(表2):KMO 值为0.861,KMO 值大于0.8,从侧面反映出量表的效度很好。

表2 KMO 和Bartlett's 球状检验结果(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2.1 大学生体力活动特征分析

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大学生对参加体力活动的兴趣越来越低,每周进行体力活动的频率呈现比较低的状态。如图1 所示,在校大学生每周进行高频率体力活动(每周4 ~5 次及以上)的仅占35.38%,进行中、低频率体力活动的比例高达64.62%。

图1 体力活动频率统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活动强度不高是大学生在校园内参加体力活动的主要特征(图2),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活动强度稍强及以上)的仅占33.67%。散步(69.39%)、跑步(54.76%)、对活动场地要求较低的羽毛球(39.46%)等低强度活动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体力活动类型,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进行体力活动的场所并不局限于操场等传统的运动空间。

图2 体力活动强度统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在活动时间方面,因为受上课时间的影响,62.92%的大学生选择在没有课的傍晚和晚上进行体力活动。在地点选择方面,根据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操场(51.36%)是大学生最常去的场所,校园绿道(44.56%)和休闲广场(41.16%)紧随其后。

2.2 个人属性对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分析

为了研究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和个人属性的关系,于是将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大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由活动频率、活动强度、每次去活动的平均时长共同决定。利用相关性分析去研究活动频率、活动强度、每次去活动的平均时长分别和课余时间(一周)、学习压力、身体健康状况共3 项之间的相关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用Pearson 相关系数来表示。结果显示(表3)。

表3 个人属性与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活动频率和课余时间(一周)、身体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显著的正相关,p 值为0.004 和0.000,跟学习压力之间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p值为0.041。活动强度与身体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显著的正相关,p 值为0.000。同时,活动强度与课余时间(一周)、学习压力共2 者之间并不会呈现出显著性关系,p 值分别为0.318 和0.065。每次去运动的平均时长与课余时间(一周)、学习压力、身体健康状况共3 者之间均不会呈现出显著性关系,p 值分别是0.088、0.193、0.754。

2.3 校园运动空间的到访距离对体力活动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校园运动空间的访问距离分别和活动频率、活动强度、每次去活动的平均时长共3 项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用Pearson 相关系数来表示。结果显示(表4)。

表4 距离与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校园运动空间的访问距离和运动频率之间的关系为显著的负相关,p 值为0.004。运动空间的访问距离和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为显著的负相关,p 值为0.003。运动空间的访问距离和每次去运动的平均时长之间的关系为显著的正相关,p 值为0.000。

2.4 校园运动空间质量因子对体力活动的影响分析

为研究大学生体力活动与校园运动空间质量因子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择了校园内五种典型的运动空间,分别是操场、球场、广场、庭院和校园绿道,通过大学生对运动空间质量因子进行主观重要性打分,来分析不同校园运动空间的空间质量因子对其体力活动的影响。7 种质量因子的平均值越高代表其重要性越高,然后通过质量因子平均值之间的相互比较,得到优序图权重计算表格,最后通过计算得到TTL 值进而得到7 种质量因子的权重值[9],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表5)。

表5 不同校园运动空间质量因子优序图权重计算结果(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通过对操场类校园运动空间质量因子进行优序图法权重计算得知,在操场类校园运动空间中,安全性所占的权重最高,也就是说安全性对于大学生在操场类校园运动空间中参加体力活动的重要性最高,为26.531%,可达性和运动设施紧接其后,分别为22.449%、18.367%,空间布局、绿色景观和微气候所占得比例最低,分比为2.041%、6.122%和10.204%。

通过对球场类校园运动空间质量因子进行优序图法权重计算得知,在球场类校园运动空间中,安全性所占的权重最高,为26.531%,服务设施和运动设施紧接其后,分别为22.449%、18.367%,绿色景观、微气候和空间布局所占得比例最低,分比为2.041%、6.122%和10.204%。

通过对广场类校园运动空间质量因子进行优序图法权重计算,可以得知,在广场类校园运动空间中,安全性所占的权重最高,为26.531%;绿色景观和微气候紧接其后,分别为22.449%、18.367%;运动设施、服务设施和空间布局所占得比例最低,分比为2.041%、8.163%和8.163%。

通过对庭院类运动空间质量因子进行优序图法权重计算得知,在庭院类校园运动空间中,安全性所占的权重最高,为26.531%;绿色景观和微气候紧接其后,分别为22.449%、18.367%;运动设施、服务设施和可达性所占得比例最低,分比为2.041%、6.122%和10.204%。

通过对校园绿道类运动空间质量因子进行优序图法权重计算得知,在校园绿道类校园运动空间中,安全性所占的权重最高,为26.531%;绿色景观和微气候紧接其后,分别为22.449%、18.367%;运动设施、服务设施和可达性所占得比例最低,分比为2.041%、6.122%和10.204%。

3 结论

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可以得知,大学生体力活动频率偏低、活动强度不够和每次活动的时长较短是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散步、跑步和羽毛球等对场地和设施等要求较少的活动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类型。体力活动的时间段主要为下午下课后以及晚上,具有较强的时段性。

大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与个人属性有着重要关系。当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越好时,其活动频率和活动强度越高,但每次去运动的平均时长与其无关。当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一周)越多或学习压力越小时,其活动频率越高,但活动强度和每次去运动的平均时长与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学习压力无关。

校园运动空间到访距离对大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当校园运动空间的到访距离越近时,大学生的活动频率和活动强度越高,但每次运动的平均时长越短;当校园运动空间的到访距离越远时,大学生的活动频率和活动强度越低,但每次运动的平均时长越多,呈现出较强的补偿效应。

大学生的体力活动受校园运动空间质量因子的影响。在五种校园运动空间中,安全性都是最重要的质量因子,说明安全性是大学生前去进行体力活动最为优先考虑的因素。除去安全性,在操场类校园运动空间中,可达性和运动设施是大学生最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会优先选择可达性更高和运动设施更好的操场类运动空间,而在操场类运动空间中,空间布局和绿色景观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在球场类运动空间中,除去安全性这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大学生们优先考虑的是球场类运动空间的服务设施和运动设施,绿色景观和微气候条件对吸引大学生前去球场活动的影响不大;在广场类、庭院类和校园绿道类的运动空间中,安全性依旧是大学生优先考虑的,与操场、球场这类运动空间不同的是,空间的绿色景观和微气候对影响大学生前去进行体力活动尤为重要,而在操场类、球场类运动空间中很重要的运动设施和服务设施,此时就显得微不足道。

4 建议

根据前文对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和大学校园运动空间的相关分析,从大学生个人属性、校园运动空间的到访距离和运动空间的内部质量等方面提出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的优化策略。

(1)注重减少大学生压力,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大学生的体力活动情况受大学生个人属性影响较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大学生不必要的课余任务,增加大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在校园中举办更多的趣味活动吸引大学生参加,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减少其心理压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

(2)在校园的规划方面要重点考虑运动空间的位置分布。在进行校园空间布局时,可以通过把操场、球场和广场等对可达性要求较高的运动空间布置在学生宿舍附近,减少校园运动空间的到访距离从而提高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

(3)及时维护空间服务设施,注重空间的安全性。在问卷的调查结果中,校园运动空间的安全性是大学生使用空间的首要因素,由于大学生精力旺盛、活动剧烈,容易造成运动设施的老化和损坏,因此要定期对运动设施进行维护。大学生最常进行的活动类型是散步和跑步,要注重道路的光滑平整,防止大学生在进行体力活动时绊倒受伤。

(4)完善空间服务设施和运动设施操场类、球场类校园运动空间。对空间的运动设施和服务设施要求较高,重视场地的配套服务设施对运动空间使用带来的影响,通过增加运动健身器材、跑道等运动设施,增加座椅、自动售卖机等服务设施,重视夜间照明等措施来提高场地的吸引力。

注重绿色景观,调整空间的微气候。在广场类、庭院类和校园绿道类等运动空间中,绿色景观和微气候往往是影响大学生前往该类空间活动的关键因素。在空间中布置适量的绿色景观,在丰富大学生景观视线的同时,也能够调节空间的微气候,提高空间的吸引力。注重大学生与绿色景观的互动,增强大学生在空间中的感知体验和行为互动。

猜你喜欢
服务设施大学校园体力
河南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管理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高密度大学校园规划指标与形态研究
自然资源部发文要求:加强规划用地保障 补齐养老设施短板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面向云计算服务设施的高效测试技术
人类的收留
加油!
水下作战用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