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智慧的人
——智慧课程体系建设的理念与结构

2022-09-20 02:34孙希
科学咨询 2022年16期
关键词:校本智慧课程

孙希

(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小学,江苏昆山 215300)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昆山市实验小学在传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探索“智慧教育”,着力打造“智慧实小”办学品牌,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同步实施、互为补充的课程体系,统称为“智慧课程”。现追溯“智慧课程”的渊源,并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保障等方面做介绍,与大家分享与交流。

一、追溯教育理念,提出“智慧教育”

昆山市实验小学位于中心城区,作为昆山市教育局直属小学、省首批办好的95所实验小学之一,更对高素质人才特别是智慧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智慧型人才培养,需要智慧的教育,需要智慧的课堂,需要智慧的教师。让智慧改变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我们提出智慧教育,并非智慧与教育的简单拼凑,而是“教育需要智慧,智慧需要教育”的有机融合,目的是为素质教育的深化找到一个校本实施的思路和途径,用教育教学的智慧激发课堂教学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有益于一生成长的核心素养。

通过进一步对“智慧教育”内涵的挖掘和总结分析,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智慧主体的健康成长,应包括其“理性智慧”(求真求知的智慧)“价值智慧”(求善求美的智慧)和“实践智慧”(求是践行的智慧)三者之间的综合、协调、有机地发展。我们将其概括为“智于行,慧于心”,并将此作为学校的教育理念。

“智于行”,指显性的知识和行为能力,旨在课堂、活动、学习行为中,时刻围绕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慧于心”,指隐性的心理和性格,即“明心见性”。明心,就是使心底回归光明和纯净;见性,即完善人格,就是优化性格突显个性。

二、挖掘课程理念,引领“智慧课程”

(一)探究性

智慧教育需要促进人的“理性智慧”的发展,培育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因此,“智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二)人文性

智慧教育需要促进人的“价值智慧”的发展,培育学生良好的社会价值倾向,鼓励学生向真、向善和向美,形成良好人格。因此,“智慧课程”坚守以生为本的意识,尊重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三)实践性

智慧教育需要促进人的“实践智慧”的发展,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智慧课程”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图1 昆山市实验小学育人目标分解

三、明晰课程目标,培育“智慧学子”

学校以“做一个智慧的人”为育人目标,并依据“智慧教育”的内涵(求真求知、求善求美、求是践行),将“智慧的人”外显为“乐思、善行、健康、得体”的师生形象。“乐思、善行”即“学思相融,知行合一”。“健康”是“智慧”之根,是指促进师生健康快乐地发展;“得体”是恰到好处的言行,宽容大度的胸襟,积极向上的心境,是行为和心境和谐统一的大智慧。

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们将“乐思、善行、健康、得体”的培养目标细化为“四会四善”:

乐思:会思考、善质疑

善行:会实践、善创新

健康:会生活、善交往

得体:会修身、善担当

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将课程目标分解如表1所示。

表1 昆山市实验小学“智慧课程”学生发展目标

四、分解课程结构,体现“课程智慧”

校本课程按照学校育人目标和年段要求,将学科探究、实践创新、健康审美、养正修身四大类,落实到各年级,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群。每个学期,学校还会根据学生意向征询结果对课程进行微调,如图2所示。

图2 昆山市实验小学课程结构一览图

(一)“学科探究”校本课程说明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开设了学科探究校本课程,分别是七彩语文、快乐数学、活力英语与小小科学家。学科将课程参与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七彩语文”课程由国学经典、童诗创作、绘本阅读构成,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与创作水平。“快乐数学”课程在三至六年级开展“数学悦读”“思维训练”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与逻辑思维能力;“活力英语”主要通过“每日英语”的英语诗歌朗诵、“SMART英语”的文章写作和英语话剧表演,进行英语语感与发音的训练,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小小科学家”是科学学科的拓展课程,配有学校自编的校本课程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实践创新”校本课程说明

学校以科技教育为办学特色,引导学生在游戏、科技创新中体验快乐、习得自信、学得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践创新”校本课程是学校的特色课程,主要包括初高级机器人、电子百拼、3D打印、科技创新等13门课程。课程开展过程中,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授课,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普讲座、现场交流、各类竞赛,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校引进“力翰科学”课程,这是由台湾元智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研发的一个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十二个学期完整的科学人才养成计划。该课程每学期进行不同主题的科技探究,强调课程中的学生动手环节,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展动手能力。我校“力翰科学”课程落实在三四年级,分别是三年级的《飞机总动员》、四年级的《编程机关王》。每学期每班安排5至9课时,配备人手一份的配套学具,外聘专职教师进班开展课程。

(三)“健康审美”校本课程说明

学校“健康审美”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体育类与艺术类。体育类开设了球类、棋类、田径、击剑等13门课程,立足于“健康成长”,着眼于帮助学生掌握适合的运动方式、正确的运动方法,开展适当的锻炼,在强健体魄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勇于争先的意志品质。艺术类开设了绘画、书法、舞蹈、乐器、声乐和表演等12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艺术兴趣和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养正修身”校本课程说明

1.德育修身类课程说明。学校积极编写了《爱心故事》《励志故事》《智慧故事》德育故事系列和《走近乡贤》校本课程材料,以故事的形式,用先贤的事迹,给予学生修身教育,促进学生各项行为更得体。

2.心理修身类课程说明。学校配有专职心理老师,在三至六年级中开设心理健康课。在一二年级开设“全纳课程”的专注力训练营。每月一次邀请低年级学生家长参与“智慧父母”课程学习。通过学生、家长、学校的三方合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健康成长。

3.慧行课程说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为四、五、六年级学生特别设计了“蒲公英的旅行”慧行校本课程,去周庄探生命奥秘,去苏州赏山水美景,去常熟寻红色记忆、去千灯践真才实学,去孙武园悟先贤智慧,去森林公园展花样年华。还组织赴中国台湾地区和新加坡、澳大利亚开展研学活动。每次活动,都下发研学手册(包括研学课程导读、小伞兵集结号、小伞兵飞行任务、小伞兵飞行日记、寄语小伞兵、小伞兵最美瞬间等),旨在使学生通过慧行课程,养成智慧的行为习惯、探寻睿智的成长之道、奠定生命的远行之基。

五、借助课程保障,成就“智慧教师”

为充分保证课程的落实与推进,学校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明确分配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运行规律,利用组织管理有效推进课程建设。学校还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探寻提升师资队伍专业水平的多元渠道,以保障学校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搭建平台,分层快速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慧心”工程: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行动研究、教育科研等形式,提高学校骨干教师教学实效,拓展学科知识,培养分析反思能力,提升教科研水平,增强辐射引领作用。

“青蓝”工程:以师徒结对为平台,着力传帮带教、伙伴支持。每学年开始,本着年级、学科就近和本人自愿原则帮青年教师配好师傅教师,在传、帮、带、教中指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还组织一系列主题沙龙活动,就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或急需解决的问题确定主题,邀请相关人员参与活动。青年教师在主题沙龙这一平台上解决疑惑,夯实基础,教育教学素养得以不断提高。

(二)组织研训,多元全面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在课堂实践中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以“三课”活动(青年教师比武课、中青年教师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为平台,每学年每人开设近一节校公开随堂课,通过备课组磨课、教研组评课、教师教学反馈等三种方式,提升不同层次教师的师能。不断完善和优化校本研修机制,通过学校、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教师的学习分享,通过主题教研、教学展示、同课异构、共享教案等活动,提高全体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学能力。

在课程开发中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力。《专注君,你好》《走近乡贤》《小小科学家》《极品飞车》等特色课程的开发有着从无到有的相似经历,教师在自编教材、自行实施、自我改进等新课程的实践与研究过程中开拓视野,激发潜能,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开发课程的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提升教师课程研究力。学校以“让课题走进课堂”为教科研思路,探索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猜你喜欢
校本智慧课程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