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ST分析模型的信阳茶产业发展研究

2022-09-21 03:34李俊玲蒋双丰蔡一鸣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毛尖信阳市信阳

李俊玲,蒋双丰,张 杨,蔡一鸣

(1.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2.信阳茶城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河南信阳 464000)

豫风楚韵,红城茶乡,茶产业作为信阳的富民产业,正以蓬勃的生命力不断发展。尤其是在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信阳以来,在习总书记的精神指示下,市委、市政府进行了符合信阳市情的茶产业发展规划,不断推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茶产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信阳茶产业的优势茶叶——信阳毛尖,在国内外多次获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而蜚声国内外。“十三五”期间,信阳红茶也逐渐完善自我,形成自己独特的“豫风楚韵”。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信阳茶不再局限于绿茶、红茶,茶叶种类更加多样化,对于茶树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经过“十三五”期间的不断发展,茶产业如今已成为信阳市的特色、优势产业,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1 信阳茶产业发展现状

在地理位置上,“秦岭—淮河”这一南北分界线穿过信阳,密布的河流水系、丰富的降水,让信阳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的美称。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条件,为信阳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信阳已成为我国的优质茶区之一。当地所产的信阳毛尖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中,信阳也因此获得“山水茶都”“中国毛尖之都”的美称。

从图1可以看出,“十三五”期间(2015—2020年),信阳茶园面积除2017年外,总体呈现上升的态势,截至2020年,信阳市茶园面积已发展到14.35 hm,茶叶产量达7.5万t,总产值超过130亿元,信阳茶产业规模占河南省90%左右。“十三五”期间,信阳茶园面积以稳定性速度增长,从而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符合绿色发展的生态要求,实现了茶产业的有效发展和自然生态的和谐。

图1 “十三五”期间信阳市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Fig.1 Area of tea gardens and tea output in Xinyang City during the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2 信阳茶产业发展的PEST分析

政策环境优势。为不断提高信阳茶产业的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力度,信阳市委、市政府对全市茶产业发展及茶叶品牌创建工作的重视持续加强,鼓励全市各个茶企不断提高自身品牌力、扩大企业影响力。为激励全市产茶区和相关茶企,对优秀的茶区和企业进行相应的表彰奖励,造就了大批的优秀企业。在第十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信阳市的7个产茶县区、7个茶企获得了相应的荣誉称号。截至2020年,信阳已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20余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个。

自1992年开始,已经举行29届的信阳茶文化节已成为信阳人民的传统节日、茶界盛会。通过茶文化节的推介,茶文化节内容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山水信阳、休闲茶都的独特魅力。“一片小茶叶带动一方大旅游”,通过茶文化节的带动,2021年的“五·一”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538.07万人次,信阳真正地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茶+旅游”的蓬勃发展,更是惠及广大的老区人民。

2021年3月8日,“河南省茶叶进出口集团号”信阳绿茶国际货运中欧专列开行仪式在信阳火车站货场举行,4月26日,“信阳绿茶号”专列再次开行,将来自信阳的夏秋茶送往中亚地区。市委、市政府通过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市场,不仅为信阳绿茶打开了一条国际通道,提高信阳茶叶的国际效应,而且大大增加了对夏秋茶资源的利用率,为茶企茶农进一步创收,延长茶产业链条。

2020年3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批准信阳市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这一政策让信阳市茶产业绿色有机认证驶入快车道。截至目前,全市获得绿色农产品认证的茶企业已达到30家,绿色茶产品年增长率达到了189%;2020年,信阳市申报绿色产品茶企业共12家,产品达22个,创历史新高;为推动信阳茶产业产品的绿色发展,提高全市从事茶叶行业人员的专业性,市委、市政府联合相关部门、邀请相关专家,为茶农茶企做相关的专题报告、举行专业的学习培训等;对积极为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申报企业进行协调认证和费用减免,并制定获证企业的奖补政策,提高茶企的积极性。

政策环境劣势。政府等监管部门对于茶产业的标准化建设监督力度不强,截至2020年,全市茶园面积已发展到14.353万hm,茶产业规模占全省90%左右,具有茶园面积较大的优势,但是,由于信阳茶区仍存在大量始建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老旧茶园,这些老旧茶园由于建园时基础设施薄弱,现无法适应无性良种茶种植,现已无法达到标准化茶园的建设的要求。

目前对信阳茶叶标准化加工的要求不够明确,市场上的加工方式分为手工、半手工和半机械化炒制3种,这就导致茶叶的质量标准不易统一控制,同一批次的茶叶很难达到相同的质量标准。信阳大部分炒茶师傅因为未经过系统的技术培训,导致炒制的茶叶质量不高,从而影响整体的茶叶品质。

相关监督部门对农药的使用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对于滥用高效有害农药行为的处罚措施也有待完善,导致农残成为信阳茶叶在出口销售上的一大阻碍。在王晓等通过对信阳市茶叶主产区茶叶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发现,农药残留检出率为75.76%,虽然整体农药残留超标率为0,但欧盟等国对未在欧盟登记使用的农药实行零容忍态度,这一措施将不利于信阳茶叶的出口情况。

经济环境优势。在2020年,信阳的茶业产值达到了130亿元,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信阳茶产业发挥了自身的积极作用。全市现已有茶农超过100万人,从业人员超过120万人,茶农人均收入超过6 000元,茶产业带动了全市10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全市50万人以上因茶致富,真正将茶产业打造成为信阳人民的支柱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信阳夏秋茶产量近1.8万t,产值超过16亿元。2021年5月1—5日,茶旅模式下的总收入近40亿元,“茶+旅游”这一模式的成功为信阳茶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济环境劣势。目前,在信阳的茶类结构中,虽然政府大力打造“信阳毛尖”和“信阳红”两大区域公用品牌,但因为缺乏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宣传力度,导致信阳红茶的市场地位一直未得到很大的提高。目前的茶叶市场中绿茶仍占有主导地位,红茶及其他茶类的占比很小,茶类结构的单一性,导致信阳在全国茶产业市场内缺乏竞争力。

截至2020年,信阳虽然已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20余家,但是据中国茶业流通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茶叶行业调查最终结果,共有6家信阳茶企进入2020中国茶业百强企业榜单中,但在前30名中并无信阳茶企。目前信阳龙头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是整体企业实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社会环境优势。信阳茶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源于西周,发展于唐宋,盛于明清,复兴于当代,数千年的种茶、制茶历史,让信阳人民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饮茶习惯,“茶”真正成为信阳人民的“开门七件事”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的质量、种类也有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一时代潮流,信阳茶产业不断开拓创新、大胆尝试,在“信阳红”成功推出后,继续乘势而上,积极研发新产品,创新出“桂花红茶”“赛山玉莲”等新的茶叶种类,同时加大对茶饮料、茶食品、茶日用品等关联产品研发力度,延伸茶产业链条,有效提高信阳茶产叶的综合效益。

社会环境劣势。信阳茶产业中的“顶梁柱”——信阳毛尖,素有“高山云雾出好茶”的说法,由于对环境、天气等自然因素的要求较高,且采摘时为人工采摘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方式,导致产量受到限制。一些不良商家为提高自身销量,谋求更大的利益,选择一些外形与信阳毛尖相似的外地茶叶,或使用外地的鲜叶制作信阳毛尖进行销售,这些都破坏了信阳的茶叶市场,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目前,信阳针对这种销售假信阳茶的不良做法,并没有明确的处理监管措施。因为没有对信阳毛尖的标准进行广泛的宣传,导致很多土生土长的信阳人也无法对信阳毛尖的品质进行准确的判定。

科研技术优势。信阳自2006年之后,开始大量引进无性系良种,从而提高对信阳毛尖的适制性,相关的科研单位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与研究,在商城县金刚台山下的苏仙石乡东河村高稻场茶场、罗山县朱堂乡保安寨、震雷山信阳市茶叶试验站都发现的优良的茶树单株,这些都为后期的试验繁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19年,通过建设河南省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研究茶叶标准体系,制定相关茶叶体系标准,举行专题标准培训,提高了广大茶农茶企的标准意识。有效推进了茶叶的标准化生产,保障信阳茶产品质量安全。目前河南省有国家标准1个、行业标准1个、省级地方标准9项。

科研技术劣势。目前信阳茶叶在品种选择上,并没有准确的研究数据表明信阳毛尖的最佳适制品种为哪种;在茶树的栽培管理上,关于信阳毛尖的茶园管理,目前并未出台相应的茶园管理标准等;当前许多护肤品牌通过对茶叶中茶氨酸、茶多酚等有益物质的提取,将其与自己的产品相结合,推向市场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不同于传统的冲泡方式,将茶叶融入人们的日常三餐中,也成为近年来茶叶关联产品的主要表现方式。通过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将茶叶制作成茶汁、茶油、超微茶粉、茶天然活性成分等,可与其他可食原料共同制作而成的含茶食品,具有天然、绿色、健康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提高茶叶利用率。就目前统计,信阳信相关科研单位对于茶叶中富含的营养物质的研究屈指可数,从而导致信阳茶叶在成分的宣传上没有亮点,限制信阳茶叶的进一步发展。

3 信阳市茶产业发展对策

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断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坚持适区适种、适品适种,引导各茶区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禁止在生态脆弱地区发展茶产业,严禁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设茶园。推广优良无性系良种和加工专用品种,提高茶园良种率和专用化水平。推进老茶园淘汰、低产茶园改造和新建茶园提质,完善田间道路、蓄排设施、电力设备等配套设施设备。积极开展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鼓励茶企业积极开展绿色、有机茶园和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工作,全面提升生态茶园建设质量。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强茶园土壤治理,继续与中茶所开展战略合作,做好茶树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工作,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持续开展茶叶质量抽检工作,加快建立茶叶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和标准化生产体系,不断提升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打造“信阳毛尖”和“信阳红”两大区域公用品牌,扶持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树立良好的信阳茶品牌形象,不断提升信阳茶品质和效益。通过制定并落实相关的扶持政策,有效地培育壮大一批引领性的龙头企业等,使其在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更大的引领带动示范作用。通过各项政策,调动各个茶企创建自身品牌的决心和对市场开拓的积极性。广泛宣传推介,扩大信阳茶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对在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茶企给予奖励。积极拓展营销渠道。利用网络、数据、技术等现代要素,建立新型线上销售体系,推动营销渠道网络化。鼓励发展直供销售、会员定制、门店体验、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推进消费模式转变。

通过不断加强茶产业的科研力度,积极研发新产品,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延伸茶产业链条,支持加工企业新建或改造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提高加工品质和生产效率。引导加工企业开发抹茶、茶菜肴、新式茶饮、含茶食品、调味茶、保健品、化妆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取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等功能成分,推进茶产品深度开发,拓展茶产品功能用途。推进茶枝、茶花、茶籽、茶渣等副产物回收利用,将这些茶叶副产品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将信阳茶叶科研化,提高信阳茶的知名度,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

按照目前茶叶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对信阳茶产业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研发推广夏秋茶高效加工技术,通过对大宗茶的生产,能够有效地提高夏秋茶资源利用率;组织培训、学习等方式,增加各类茶叶的生产销售,发展抹茶、花草茶、袋泡茶等的生产,提高茶叶种类结构,从而达到协同发展、适应市场的目标。

积极推进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信阳茶产业由传统的侧重一产逐渐向三产侧重进行转变,通过对信阳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力加快推进信阳茶旅的整合和发展,开发“茶旅+民宿”“茶旅+研学”“茶旅+康养”等茶文旅融合新业态,打造茶旅精品线路、精品园区和特色小镇等。同时结合信阳丰富的大别山文化、绿色旅游资源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村落,建设和改造一批大别山红色茶文化风情名胜区,以及具有信阳特色的设施,并将其有机融入茶文化旅游中,打造信阳茶文化旅游新亮点。

猜你喜欢
毛尖信阳市信阳
都匀毛尖绿茶与红茶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那一刻
信阳市
信阳市环宇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刘文新:一辈子 只做信阳毛尖
品山品水品毛尖 信阳茶艺纵古今
信阳市屋顶绿化植物的选择及应用